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P9

  ..续本文上一页成五蕴:色受想行识。你把五蕴研究通了,也可以悟道了。唯识宗主张万法唯识,把物理世界和我们的精神的生命合起来,分成八个识,这又是一个系统。这八个识当中,主要的中心在意,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根本,整个的叫作八识,就是唯心,所以叫作八识心王,心是主体。心起的作用就是意。把心意识三个层次勉强作个分类比方,心像大海;意像大海中起的波浪,一个一个思想不停;识像波涛面上的浪花。

  空、无相、无作与心、意、识之间的关系,要怎么样配合呢?这个无作是指什么无作?无作配心。无相配意。空配识。因此深慧菩萨告诉我们,「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空、无相、无作,随便由那一个法门证入,一门深入,就彻底成功了。再归纳起来讲一句话,妄想就是般若。我的老师袁老师,给我讲过一句大名言,了不起的。他告诉我般若与妄想有什么差别,他说:「了妄想是空,妄想即是般若。了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想。」说得非常彻底。

  (二十二)寂根菩萨──佛与法众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一位寂根菩萨,是第二十二位菩萨,寂灭清静当然是空了。「根」,本院的出家同学,剃了头,穿了这一身衣服,分不清男的女的,只有什么不同?身根不同,就是男身女身生殖器官不同,因此有男女的差别。

  佛法僧在《维摩诘经》翻成佛法众,众就是僧。佛法僧是佛教的三宝。早晚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伽。伽要读如「茄子」的茄,不要读成「嘎」。僧伽是僧团的意思。皈依僧是要皈依僧团,不是单一位僧,因为要随众而学,所以在这里翻成佛法众。僧伽是圣众,入圣人之位,是成佛得道的预备队,是后补佛。所以要对出家人恭敬,我对出家人是非常恭敬的,你不要看我常骂出家的学生,那是以另外一个立场骂他们。

  学佛要恭敬三宝。有人对我说,他看出家人好像与在家人没什么不同,言下有不尊敬之意。我说,当然没有不同,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可是人家剃了头就值得恭敬。告诉你,真的释迦牟尼佛今天来了,你看惯了也同我们差不多。真的肉身菩萨来了,你一定不知道,等他死了你才明白,慢慢去哭吧。拿破仑也说,他在两个人心目中当不了英雄,一个是他的贴身侍从,一个是他的太太。这是真的,英雄也有常人的一面。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常人也是佛。所以不只是恭敬僧人,你能够把一切众生、每一个人都看成佛一样,你就绝对成功了。有如此的精神去学佛,憍慢心没有了,没有不成功的。

  普通观念把佛法僧分开,觉得他们是出世的,我们是入世的。佛就是法,佛就在法中;法就是众,法就是僧;佛法僧三宝是一宝。我们出家同学是僧宝,手中这本《维摩诘经》就是法宝。所以寂根菩萨告诉我们,「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无为就是要放下,三宝就是一宝。真正佛法僧三宝在你那儿,在每个人心中。每人心中能万缘放下,一念皆空,你那儿就是三宝,与虚空相等。不止三宝,一切出世法、入世法,也都是一样。能够依这个理去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就是不二法门。即使是在家的同学,你能够一念之间证得空性,你已经入于僧伽圣众,也算是出家人了,所以庙上供奉的伽蓝圣众,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譬如中国佛教供奉的伽蓝神之中,有关公,也有韦驮,都是武将,是在家的。韦驮菩萨到中国唐代才开始有记载,这在前面说过了。有个说法是我们这一劫为贤圣劫,据说会有千佛出世,所以没有那么悲哀。韦驮菩萨的愿力,就是为前九百九十九尊佛护法,而自己成为第一千尊出世的佛,就是楼至佛。

  

  (二十三)心无碍菩萨──了生死问题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所报告的不二法门,就是我们所讲的了生死。世人最恐怖的就是生死。死了怎么办?死了就没有我了。有没有我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认为死了就没有我了,就是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在佛法上这是恶见,不是善见。身体不是我,是这一生借用的工具,是四大假合而成。一般人分生死,是以身体失去功用就叫作死亡。一般人的恐怖和悲哀就是怕死亡到来,我这个身体没有了,我到哪里去?

  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样的看法,生命是永恒的,非断非常。一般人认为的生死,在佛学叫分段生死,所以凡夫的六道轮回是分段的,不论活多久,仅是整个生命中的一段。得了阿罗汉果的人,可以预知生死,乃至可以决定要活几百年几千年,因此认为自己没有生死,其实还是在生死中,在佛学上讲是变易生死。能离开分段生死,去掉变易生死,回到自己生命根本道体上,这样就是不生不灭,勉强可以叫作了生死。

  我们这个生命,不生不灭的根本,有一个名称,悟了道的人证得了这个叫法身。法身本来寂灭清净,不是我们修出来的。修它也寂灭清净,不修它也寂灭清净,所谓本性如然。譬如我们都市中盖了许多高楼,并不妨碍这虚空,以后如果都市回复到荒凉,这虚空还是一样。法身有如虚空,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不能知道自己在法身中,仅仅知道这个肉身?因为我们的习气,认小为大,抓住个小的当成是生命的根本。禅宗说明心见性,见的是这个心,不是思想的心。这个道理讲得最清楚的是《楞严经》,佛告诉阿难,我们的生命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的,可是凡夫众生颠倒知见,不认这个生命,却只认身体。像是不认大海,反而只认大海上的一个小水泡当作是自身。《圆觉经》上也说,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把这个四大假合的肉身认为是自己),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以为自己的思想是心,其实思想只是身体第二重、第三重的反映)。

  心无碍菩萨说,普通人把肉身看得很牢,等到肉身坏了,以为是两件事。庄子也讲过一个比喻,骊戎有位小姐骊姬长得很美,这个国家被灭,她被献给晋献公,当时的她怕得哭哭啼啼。在古代一旦进了宫中,就只有靠祖上积德,哪一天被皇上看中能选为妃子,否则可能一辈子老死宫中,连家都回不去。后来这位小姐果然被选为妃子,享受恩宠了,想想当时怕的心态,觉得很好笑。庄子就说,世人都怕死,可是如果死后比生前还好,就会觉得自己临死时怕得很没有道理。

  其实,生死不只是身体坏了才经历到,我们凡夫天天都经历生死,每晚睡觉,就是一次生死。再进一步讲,我们身上的细胞,因为新陈代谢作用随时都在生灭,因此这个身体也不断在变化,本身随时在生死中。所以生死没有什么可怕,就像换个房子住,修道成功了,就像是发财的人换新房子,对旧的房子毫不眷恋。那个没发财,被人赶出来的,对自己那个旧房子,不知道有多舍不得!

  真正了解我们的生命不是这个肉身,也就是悟道,见法身,见空性,见自性,见实相。若是没有悟道,那你所有学佛的功德都是在学加行,要见道以后才能修道。实相是什么相貌呢?本来清净,是无相,是空相。所以说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我们凡夫现有的身体是业报身。是善业来的,这一生福报好;是恶业来的,福报就不好。成佛得道了就是得圆满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圆满。见到空性清净法身,才好起修圆满报身。圆满报身成就了,千百万亿化身当然就有了。

  明心见性见到自身实相了,就「不起见身」,不会把肉体看得很牢,身见没有了。以小乘来讲,有两种障碍使我们不能成道,就是见惑和思惑。思惑是我们带来的业报,就是贪、嗔、痴、慢、疑。见惑是观念的错误,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我们大家打坐念佛,搞了半天,实际上都是邪见。又想求通气脉,想自己健康长寿,身见也愈来愈重。《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无寿者相,把这些观念拿掉才能见道。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出家同学吃素修行,身体却愈来愈多病。好像佛法就是人寿保险,应该保证不生病似的,这是观念错误。其实人生以病苦为师,要遭遇痛苦和身体多病,才容易有道行。又健康又快活又功名富贵,一切都得意的话,是不会想修道的。因为有病所以不敢乱来,然后又当然有点私心,想把身体修好一点,就是这样才种进了善根。所以丛林规矩里,修行人不求无病,病还是善知识呢!

  所以要「不起见身」,还要「及见灭身」,不要看到肉体坏了就觉得生命死了,这好比只是工具坏了,换个工具就是。什么理由呢?「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这句话更严重了!我们学佛许多年了,几时见到过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在哪里?要把此身空掉了,把受阴想阴都空掉,好像连这个肉体都没有了,当然法身就清净了。所以法身就在你现在的肉身上。禅宗的云门祖师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这宝贝就在你肉体上:临济祖师也说:「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无位真人就是生命本来,就在我们眼耳鼻舌身面前跑进跑出,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法身就在你这个肉体上找,你能把这个找清楚,也就对了。古德还有一首偈子: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我们这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上有一段空,这空就是法身,就在我们身体上,你怎么样去求证?为什么有人用观的或者用闻的就悟道了,而我们不行?法身就在你身上,能把这个找到了,才是悟道。

  进一步说,你也不要看不起这个肉体,肉体就是法身。所以永嘉禅师在《证道歌》也说,「幻化空身即法身」。因此根据大乘菩萨戒,自杀是犯了重戒,等于杀了佛、菩萨、罗汉。你的肉体就是佛的肉体,算不准你明天悟道成佛,而出佛身血是入无间地狱的罪。残害自己身体,任意…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