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后才转识成智,得意生身的神通妙用。再进一步来说: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大千世界里的万有万象等,乃至我们的父母所生的肉体,彻底说来,没有一样不是意所生身。意识根源于如来藏识(阿赖耶),在没有转识成智以前,意识和如来藏识所生起的种子功能,都是业力的现象,虽生还是无生,大千世界,人我众生,一切都如梦幻。转识成智以后,梦幻似的大千世界和人我众生,无非都是意生身和如来藏识的全体大机大用。但是如来藏识的种子功能,是非断非常的,转识成智以后,虽然种子的熏习染污转变了,种子的功能还依然如故。而且生生不巳,也犹如人们在愚痴凡夫的境界中,可以随缘和合而生。不过转识以后的菩萨们是随愿力而生,虽然它的功能用处不同,转处不同,但自性还是不变的。所以菩萨得意生身的境界,也犹如凡夫人们在梦境中,和中阴境中的意识身一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实物、身体等限制,一切自由自在。不过再提醒一句,这种境界,必须信佛所说的:要达到离心意识,进入第八不动地,得到无生法忍,才能生起,并不是妄想意识所能生起的。例如人们意识想要飞升,此身还是不离地上。意识可穿透山石和金刚,而此身仍为障碍。一般世间修学佛法或外道的人们,在静定境中,偶然也有发生神意出窍的境界,可以得到部分类似的神通,于是就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意生身,那实在是妄想无知,实在是可怕的邪见。这种境界,在有些道家,也认为它是阴神,是旁门左道的境界。修行的人们,可以参读《楞严经》第九第十两卷中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或者参阅拙著《楞严大义今释》第七章的所述,就可以明白它的要点了。还有一种修持密宗的方法,根据唯识的理论,不一定要修离心意识和空、无相、无愿的途径,只要直接观想成就,也就可以得到意生身境界,也可能进入金刚道的菩萨不动地了。但这看法也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偏差,所以西藏密宗黄教初祖宗喀巴大师,便极力主张先须深入般若、唯识和中观的见地,有所证悟,然后再专心致力于观想等法,或其他的修法,才是菩提的正道。否则,就和阴神境界的邪见,几乎是依稀伯仲之间,而难以分别了。著者为了这个修证问题,也曾经间关跋涉,远走西陲,潜心学习过藏传红、白、花、黄等密宗法派的修持。觉得他们的长处果然很多,可是弊漏难免,害处也实在不少。希望有志修证佛法的大士们,如果能够坚决守定华严、圆觉、楞伽和楞严,大智度论和瑜伽师地论等几部佛说大经大论,依教奉行。或者自认为要把稳修行,只要依据阿弥陀经和人乘起信论修持,这是绝对不会误入邪途的。现在我以洒过血汗心力的亲自经验,贡献给未来的发心大士们,希望得到正知见的修证方法。并不是对显教、密教或者其他宗派,有评判优劣的成见。只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但作诚意的贡献而已。著者只是一个学佛法和文字禅也未有成就的人,岁月匆匆,不觉发白形衰,对于实际修持,实在惭惭没有一得可证。不过译笔写到这里,凭这—片浅见的忠诚,附写这些管窥的论见罢了。修行的人们!如果得证无生法忍后,对意生身的转身一路,必须要亲近最殊胜的善知识,诚敬学习,自然会得到他的悲心垂照,授予方便法门的。)
(注二十七)无生法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后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而个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唯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外缘者,谓泥团,柱轮绳水木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如泥瓶,缕叠,草席,种芽,酪酥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是名外缘前后转生。云何内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得缘名。从彼生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内缘法。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当有因者,作因已,内外法生。相续因者,作攀缘已,内外法生阴种子等。相因者,作无间相,相续生。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转轮王。显示因者,妄想事生已,相现作所作,如灯照色等。待因者,灭时作相续断,不妄想性生。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渐次生,不俱生。所以者何?若复俱生者,作所作,无分别。不得因相故。若渐次生者,不得我相故。渐次生不生。如不生子,无父名。大慧,渐次生,相续,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大慧,渐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计着相故,渐次俱不生。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大慧,渐次俱不生,除自,心现,不觉妄想故相生。是故因缘作事方便相,当离渐次俱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都无生 亦无因缘灭 于彼生灭中 而起因缘想
非遮灭复生 相续因缘起 唯为断凡愚 痴惑妄想缘
有无缘起法 是悉无有生 习气所迷转 从是三有现
真实无生缘 亦复无有灭 观一切有为 犹如虚空华
摄受及所摄 舍离惑乱见 非已生当生 亦复无因缘
一切无所有 斯皆是言说
心理状态的分析
这时,大慧大士又请佛讲解诸法的缘和因的现象。佛回答说:“诸法有二种缘相,就是外缘及内缘。所谓外缘:例如,做陶器的人,用泥团、柱子、轮子、绳子、水、木等工具和人工,加上种种动作等缘,才制造出瓶子。依此类推,草席和丝织品等物,以及其他的植物种子的生长,和乳类加工生酪,酪又生酥,再制成醍醐,大儿物质的东两,都是诸如此类。这些现象,都名为外缘,前物又生后物,心且是辗转相生的。所谓内缘:就是无明、爱、业力等等。由这些境象产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作用,所以才有缘起的因缘聚集所生的理论。如果一定执著这些事物,是有它的若干差别不同的关系存在,这便是凡夫愚痴的妄想观念了。综合这些现象,便名为内缘。所谓因呢?共有六种,就是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示因、待因等。①当有因者:面对当前的内外境界,互相自作为因果。②相续因者:不断的作攀缘内外诸法之因,造作五阴身心等的种子之果。③相因者:自能维持内外各种现象,不断地作相生相续之果。④作因者:在因果中,又造作增上的因果,犹如具有大威德的转轮圣王,可以随意增益自在。⑤显示因者:对事物等发生妄想以后,明白照了,显出境界,犹如明灯的照见色相,所以又名为显示因。⑥待因者:前事灭了后,妄想的的念已经断了,正当这虚妄心念相续未生时的情况。大慧啊!这些都是通常人们的心理妄想的形态。它们之间,并不按照一定的次序而个别地逐渐发生,也不是同时之间一起发生的。如果是同时之间一起发生的,能作与所作作因果关系,就无法思辨分别了。如果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发生的,它的每个成因,本身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究竟哪个是从哪一个生出的呢?譬如没有儿于的诞生,又哪里有父母的称呼呢?可见并非先有呼父母的因,才有生子的果啊!大慧啊!心理妄想状态的内因和外界的外缘等,或有认为是循着次序而逐渐地个别连续发生的。其实不然,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妄想;只是因为有攀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等的作用关系而发生的。因此认为是有次序地逐渐发生的心理状态,根本没有一个必然性的作用存在,只是由妄想自性的推测,主观地执著自身的认识而已。但无论是渐次生,或一起发生,这两种观念都是没有必然性的,也都是自心妄想所显现的身心感受。所以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与群众外缘的心理现象,那是没有必然性的。除了自己心识不知不觉中,显现妄想的现象外,还有什么呢?所以为了了解因缘等心理行为的学说起见,必须抛弃所谓渐次发生或同时发生的观念。”这时,佛就归纳他的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
(这是说:真如自性,是本来虽生而无生的,所以亦无所谓有生有灭了。但人们在心理妄想的生灭现象当中,却执普生灭的作用,而生起因缘等的渐生和同时俱生等的错误观念。)
非遮灭复生。相续团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
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
(这是说:妄想的生灭作用,并非前念灭了,印象遮没以后,才生起后念的绝对性作用,事实上,妄心生灭的作用,是相续流注不断,互为因缘互作因果的。现在为了断除凡夫愚痴的妄想因缘,对于那些说因缘有无等法,指出它们本自无生的道理。而这些凡夫观念之所由生,都是因为被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迷转了,所以才有三界中的欲、色、无色的出现。)
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华。
(这是说:真如的本体,虽生而无生,所以根本上亦无可灭。观察一切有形的万象,都如花的乍开乍谢,实际上也只是一种幻相而已。)
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
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
(这是说:有形的万象,都如梦幻空花,其中既没有一个能摄受的主体,也没行一个被摄受的对象。因此也没有已生的过去种种,和当生的未来种种。也就无所谓有因和外缘的真实可得了。总之,这些观念和一切事实,从本以来,都是一无所有,只不过是一种虚妄的理论文字而已。)
(上述心理形态的分析,和现代心理的理论,有小同大异之处,可以名为佛法的心理学观。它的精辟独到之处,别成一格,自有它一成不变的宗旨。现代的心理学,自成一科,它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心理状态,而作经验的分析,然后归纳成为一个有体系学说。现在学者还在不断的研究中,以期于将来的大成。但是它的宗旨,只是为了研究心理。至于心理与物理的相互因果关系,及心物形而上的体用道理,他们却留给哲学来…
《楞伽大义今释 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