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意往生,自然得力无形,如愿再返世间,继续修行者,亦能如愿。
一般的禅宗修法易落偏空,不能生起妙有,有些人只晓得一点空相,不知道妙有,因而三明六通不易做到。而“准提法”包括了藏密、东密、净土、禅宗的精要。生起次第由真空生妙有,圆满次第由妙有返回真空,一念专精,了了分明,不住空也不住有,修“真空”也修“妙有”,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方便法门都在其中矣。换言之,其乃“即空即有”之至高无上的大乘修行方法。
持咒计数,无形鞭策
念“准提咒”须计数(用佛珠或计数器皆可),因为“准提法”是修“有”法,修“有”法就一切皆“有”,一切皆“有”就要计数。念满一百万遍,修得好不好,自己都会知道,有时会在梦中显示,这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验成行相”中(请参阅附录),有部分的描述。
真正的修行,不仅仅于盘腿打坐,而是在于“事上修”,即起心动念都在修,而持咒计数可以帮助我们,把持咒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同时,也具有一个相当的鞭策的作用。
通常,我们一闲下来,往往就让自己精神放逸或胡思乱想,不仅浪费了许多大好时光,而且造了许多“无记业”或“恶业”,亦即所谓的“小人闲居为不善”了。持咒计数,无形中就有一股鞭策作用,让我们随时闲下来,就会想到持咒计数,既不再多造恶业,同时还可修持,一举数得。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有云:“此一种法,唯求出世间,若欲于此法中求成就者,须得预前持诵准提真言,五百万遍或七百万遍,或千万遍而为先行,方作此法定有灵验。”可见持咒数是愈多愈好,成就的机缘,则较易成熟。
回向众生,自觉觉他
修行切勿自私,处处应为众生。人走在街上,看到棺材来,赶快念咒子,愿死者得以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人家结婚了,念个咒子,祝福他们将来多福多寿;看到叫花子、死老鼠等等,随时在念咒子,都在回向。这个咒语,不择净垢。念咒子并不是只为自己,而是回向一切众生,一切功德都不是我的。打坐修行,就应回向一切众生,希望世界太平,一切众生皆得安乐,不是为我自己,要发这样的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悲心,一有为己私心的念头,已经不是学佛了。
我们现在修准提法,不求别的,是回向众生,在求世界平安,一切众生皆得安乐,多求消灾免难,求证菩提,自己赶快悟道,证到自己成佛,再来度众生。
──────────────────────────────────────
注一:三境 ── 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第六意识了知分别的外境分三种:
实在存在的外境,能被意识了别认知的,叫“性境” 。这是看到真理现前的境界。一般出现在定境之中,第一次是在超凡入圣的分野界看到。在性境现前时,就能看到并深信:所有的一切,真的都没有差别。因为已得“根本无分别智”,没有分别心的智慧已现前了。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到性境?因为第六意识判断不正确,第七意识执着杂染,思考不公正,就看不到真实。
外境并没有实际存在,而只是幻觉或想像来的,能被意识了别认知的,叫“独影境”。口语化一点的说,独影境就是在自己的头脑里独自演电影。分为有质独影和无质独影。有质独影倾向于善的或光明的思考;无质独影偏向没有价值的想像或胡思乱想。
外境虽然实际存在,但意识却不能对它作恰如其分的认知,以致于把它想错了或扭曲,这种被意识错误认知的,叫“带质境”。就像戴了一副有色的太阳眼镜看世界,无论看到什么,都已杂染上个人的颜色了。因为心理状况的影响,这样看不到真实的显现,而要凭着自己的见解想法情绪去扭曲事实,是我们一般人常见的通病。
注二:三量 ── 现量、比量、非量
第六意识根据经验,对实际存在的境物,立刻有了认知,就是“现量”的作用。现量也就是真理的现象。用本有清净不染的心,不经加油添醋,才能有现量的作用。
没有实际存在的境物,第六意识也能根据过去的经验资料,迅速比较或推论,达成认知的目的,就是“比量”的作用。这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在思量当中出现的比较、测量、推论、分别的意念。
但是,第六意识并不是常常能作出正确的认知,有时候它会对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无中生有,作出完全错误的认知,这就是“非量”。非量的思考,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尤其在烦恼或执着严重时,或于精神错乱时,想的可能都是错误,离客观事实是很遥远的。
──────────────────────────────────────
附录:验成行相─节录于《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谓准泥陀罗尼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等,共十余本经皆说,真言行者用功持诵,或梦见诸佛菩萨圣僧天女,或梦见自身腾空自在,或渡大海或浮江河,或上楼台高树或登白山或乘师子白马白象,或梦见好华果,或梦见着黄衣白衣沙门,或吃白物吐黑物,或吞日月等。即是无始罪灭之相。或正持诵时见诸【番去】光明,或见空中遍地奇特之华,或见诸佛菩萨圣僧天仙等,或见诸佛净土,或自游佛国亲承供养,或暂时闻经于多劫,或见灯光高一二尺乃至一丈,或无火炉中自有烟起,或见佛像幡盖自动,或闻诸佛菩萨种种美声,或觉自身巍巍高大,或齿落重生或发白返黑,或身润白不生蚤虱,或贪嗔痴心自然消灭,或总持不忘一字能演多义,或智慧顿生自然通晓一切经律论,或一切三昧法门自然现前,或福德顿高四众归仰等云云【此上所说是经文。今有闲僧儒士,泛参禅理者,厥见相以为妖异,此则非但毁谤最上乘教,亦是舍相取性之邪见也。不知其相本来是性耳】。若逢如上之事,但是福慧增长近成就相,莫生疑惑之心,勿起取舍之念。应观所逢境界,皆是“阿”字或()字等【或想皆如梦幻,或想皆是法界一心】。若得如是应验,更须策发三业加功诵持,不得宣说咒中境界炫卖与人,唯同道者不为名利,敬赞方得说之。
《显密圆通大“准提”》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