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意往生,自然得力無形,如願再返世間,繼續修行者,亦能如願。
一般的禅宗修法易落偏空,不能生起妙有,有些人只曉得一點空相,不知道妙有,因而叁明六通不易做到。而“准提法”包括了藏密、東密、淨土、禅宗的精要。生起次第由真空生妙有,圓滿次第由妙有返回真空,一念專精,了了分明,不住空也不住有,修“真空”也修“妙有”,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方便法門都在其中矣。換言之,其乃“即空即有”之至高無上的大乘修行方法。
持咒計數,無形鞭策
念“准提咒”須計數(用佛珠或計數器皆可),因爲“准提法”是修“有”法,修“有”法就一切皆“有”,一切皆“有”就要計數。念滿一百萬遍,修得好不好,自己都會知道,有時會在夢中顯示,這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驗成行相”中(請參閱附錄),有部分的描述。
真正的修行,不僅僅于盤腿打坐,而是在于“事上修”,即起心動念都在修,而持咒計數可以幫助我們,把持咒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同時,也具有一個相當的鞭策的作用。
通常,我們一閑下來,往往就讓自己精神放逸或胡思亂想,不僅浪費了許多大好時光,而且造了許多“無記業”或“惡業”,亦即所謂的“小人閑居爲不善”了。持咒計數,無形中就有一股鞭策作用,讓我們隨時閑下來,就會想到持咒計數,既不再多造惡業,同時還可修持,一舉數得。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有雲:“此一種法,唯求出世間,若欲于此法中求成就者,須得預前持誦准提真言,五百萬遍或七百萬遍,或千萬遍而爲先行,方作此法定有靈驗。”可見持咒數是愈多愈好,成就的機緣,則較易成熟。
回向衆生,自覺覺他
修行切勿自私,處處應爲衆生。人走在街上,看到棺材來,趕快念咒子,願死者得以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看到人家結婚了,念個咒子,祝福他們將來多福多壽;看到叫花子、死老鼠等等,隨時在念咒子,都在回向。這個咒語,不擇淨垢。念咒子並不是只爲自己,而是回向一切衆生,一切功德都不是我的。打坐修行,就應回向一切衆生,希望世界太平,一切衆生皆得安樂,不是爲我自己,要發這樣的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悲心,一有爲己私心的念頭,已經不是學佛了。
我們現在修准提法,不求別的,是回向衆生,在求世界平安,一切衆生皆得安樂,多求消災免難,求證菩提,自己趕快悟道,證到自己成佛,再來度衆生。
──────────────────────────────────────
注一:叁境 ── 性境、獨影境、帶質境
第六意識了知分別的外境分叁種:
實在存在的外境,能被意識了別認知的,叫“性境” 。這是看到真理現前的境界。一般出現在定境之中,第一次是在超凡入聖的分野界看到。在性境現前時,就能看到並深信:所有的一切,真的都沒有差別。因爲已得“根本無分別智”,沒有分別心的智慧已現前了。爲什麼我們現在看不到性境?因爲第六意識判斷不正確,第七意識執著雜染,思考不公正,就看不到真實。
外境並沒有實際存在,而只是幻覺或想像來的,能被意識了別認知的,叫“獨影境”。口語化一點的說,獨影境就是在自己的頭腦裏獨自演電影。分爲有質獨影和無質獨影。有質獨影傾向于善的或光明的思考;無質獨影偏向沒有價值的想像或胡思亂想。
外境雖然實際存在,但意識卻不能對它作恰如其分的認知,以致于把它想錯了或扭曲,這種被意識錯誤認知的,叫“帶質境”。就像戴了一副有色的太陽眼鏡看世界,無論看到什麼,都已雜染上個人的顔色了。因爲心理狀況的影響,這樣看不到真實的顯現,而要憑著自己的見解想法情緒去扭曲事實,是我們一般人常見的通病。
注二:叁量 ── 現量、比量、非量
第六意識根據經驗,對實際存在的境物,立刻有了認知,就是“現量”的作用。現量也就是真理的現象。用本有清淨不染的心,不經加油添醋,才能有現量的作用。
沒有實際存在的境物,第六意識也能根據過去的經驗資料,迅速比較或推論,達成認知的目的,就是“比量”的作用。這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在思量當中出現的比較、測量、推論、分別的意念。
但是,第六意識並不是常常能作出正確的認知,有時候它會對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無中生有,作出完全錯誤的認知,這就是“非量”。非量的思考,經常在我們生活中出現,尤其在煩惱或執著嚴重時,或于精神錯亂時,想的可能都是錯誤,離客觀事實是很遙遠的。
──────────────────────────────────────
附錄:驗成行相─節錄于《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謂准泥陀羅尼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等,共十余本經皆說,真言行者用功持誦,或夢見諸佛菩薩聖僧天女,或夢見自身騰空自在,或渡大海或浮江河,或上樓臺高樹或登白山或乘師子白馬白象,或夢見好華果,或夢見著黃衣白衣沙門,或吃白物吐黑物,或吞日月等。即是無始罪滅之相。或正持誦時見諸【番去】光明,或見空中遍地奇特之華,或見諸佛菩薩聖僧天仙等,或見諸佛淨土,或自遊佛國親承供養,或暫時聞經于多劫,或見燈光高一二尺乃至一丈,或無火爐中自有煙起,或見佛像幡蓋自動,或聞諸佛菩薩種種美聲,或覺自身巍巍高大,或齒落重生或發白返黑,或身潤白不生蚤虱,或貪嗔癡心自然消滅,或總持不忘一字能演多義,或智慧頓生自然通曉一切經律論,或一切叁昧法門自然現前,或福德頓高四衆歸仰等雲雲【此上所說是經文。今有閑僧儒士,泛參禅理者,厥見相以爲妖異,此則非但毀謗最上乘教,亦是舍相取性之邪見也。不知其相本來是性耳】。若逢如上之事,但是福慧增長近成就相,莫生疑惑之心,勿起取舍之念。應觀所逢境界,皆是“阿”字或()字等【或想皆如夢幻,或想皆是法界一心】。若得如是應驗,更須策發叁業加功誦持,不得宣說咒中境界炫賣與人,唯同道者不爲名利,敬贊方得說之。
《顯密圓通大“准提”》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