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派系,皆一门之法,而互有诤议。其中很多是非未判。所以,怛特罗以如此四分法作判教,而又自居首位,以所谓无上瑜伽为最高,实则,分摄于纯密金、胎两部之内。
纯密对道果也有四级分法:
“未破粗执(分别二执)者,只依信心而行,产为下级修法,或名作密。未破细执者(俱生我执)者,只依理解而行,是为中级修法,或名修密。未破极细执(俱生法执)者,能依般若性而行,是为上级修法,或名瑜伽密。既破极细执者(俱生二执皆破),能依萨埵性而行,是为最上级修法,或名最上瑜伽密”。
如此分法,系统分明,法理确凿,界限清楚,对实修有指导作用。
⑤对于怛特罗之无上瑜伽法及道果。
印度后期怛特罗密教既然派别兴起,虽然各派皆自认其宗乃无上瑜伽,而因派别不同,难免对无上瑜伽不同见地,今只好从其共通点去考察。
A、各派皆谓其无上瑜伽修气、脉、明点,和四轮或七轮,而指正纯密教包括瑜伽部(金刚界法)和行部(胎藏界法),则无之,于此则应详细分析。
(一)、关于“气”正纯密教的确不讲气功,因正纯密教属于性宗。直接以缘诸佛法流而显诸佛自性为宗。初佛性在肉身显耀,称肉身显性法。佛性既在身内焕发,五大实性及气流自然在身内增强而起大用。所以不需修气功而自发生气功作用。正纯密教将佛法流与众生气流分别得很清楚的,诸佛大菩萨放射的法流是清净的,众生气流是经染污了的。乘佛法流可顿超三界,乘众生气流,充其量可成诸天,必不能出三界而免轮回,有人以为佛、菩萨报身即天身,修气、脉、明点及至显“佛慢”便成佛果——报身。这是将天身误认为报身。报身超三界天身于三界内,所以一乘化教必破气功,始能成佛。
(二)、关于中脉,乃人体法流的总干线,正纯密教开始结缘灌顶,便修三脉(中、左、右)及三轮(顶轮、心轮、脐轮),以阿阇黎及三密(身、口、意密)强大加持力,使法性或法流在体内显辉,此乃肉身显性法。而中脉亦变为根身。根身分有漏、无漏两类。在肉身内,经菩提心戒后,根身大放光明,由三脉演成五脉。上冲放光,亦由蓝、红、白三色而变为蓝、红、白、黄、黑五色俱备。此时不见身心,而变为一道五色虹身。虽不见身心,然仍依肉身而往,故仍属有漏根身摄。依常途,必引人无生法忍,终成无色,及经胎藏界或金刚界灌顶,根身乃可渐超或顿超三界。可见,若以五色虹身为成佛,无有是处。
(三)、明点乃六大实性在身内结合的反应,明点依脉道在人身内升降流注,反映六大结合重心移动,从而开显身内法性。所以怛特罗密教能重视明点修练,那与是很好的。不过,如说正纯密教不修明点,那就错了。当代唐密(唐密)的前行法(自结缘开始修)第一个三密,便有偶曰:“心中起明点,贯彻身口意”,修法就从这里开始的。正纯密教,不但以修明点开发各部佛性,而且通过明点开发,可达整个娑婆世界使整个娑婆世界的诸天同时都在身内出现。整个娑婆都成自己化土。而自成应化身佛(释尊),怛特罗密教,要到三灌四灌才起明点,而且根本不知有开出整个娑婆世界的作用。
(四)、各轮的作用,就是开显肉身中的各部法性,怛特罗密教攻击正纯密教只有五轮,没有七轮。这话具于正误之间。纯密初也略讲生殖轮及在中国便只讲五轮,因为在印度还有行双身相交的时候,所以生殖轮不废,到中国后,因不再讲双身法,所以不再讲生殖轮,至于海底轮,是聚五大上行的表示,纯密一向只讲下净五大,不把它作为一轮看待。所以只讲顶轮、容轮、喉轮、心轮和脐轮五轮。实际上成佛主要依靠这五轮,而不是依靠七轮。
另一方面,纯密与怛特罗密对各轮的使用不同,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卷二十一,云:“身脉总有七万二千……最切要者则有三脉……释论说脉为风所乘、为识所依之主要者,心间*轮八脉、喉间受用轮十六脉,顶上大乐轮有三十二脉,及脐间变化轮六十四脉。其中能为爪等身中二十四界、增长安住之因”。虽然有以各轮支脉象征四大种、四供养之说,实则明白表示各轮是反映身中生理性能气行联结之理。这是属气功范围,后期密教特别重视气功,从气功入手,气行即风行,这也是它放弃六大缘起而却特别重视“风大”之理。
在纯密则不然,五轮是依其特性,联结满虚空遍法界佛菩萨的性能,而证五佛五智及四大菩萨行的依据,看来,怛特罗密教已不大能捉摸五轮的性能,比纯密已经大大退步了。
B、怛特罗密教各派皆谓“无上瑜伽有“乐空双运””,即身成佛,纯密属瑜伽部,不知道有男女之双运,或只有一些以禅定天身及天界双运,其所用身层次较高(禅那身),功用较低。现生只可证欢喜地,必须经十六生修大菩萨三昧才能成佛。无上瑜伽修法,重点在利用肉身及气以做为趋向实证的一种工具,使般若与方便平等和合,般若乃指无我空性智能。方便是指性交生的俱生大乐,“方便慧等至,佛说名瑜伽”,如此无上瑜伽才能成佛。
实则正纯密教中,不但有男女双身的“空乐不二”法门。而且有怛特罗密教所无的其它三种“空乐不二”法门。共有四部“空乐不二”。它们是佛部空乐不二法门。莲花部空乐不二法门,金刚部空乐不二法门,以及外金刚部空乐不二法。佛部当座可证大乐如来。莲花部可证大安乐菩萨,金刚部可证大乐金刚,外金刚部可证诸天。四部瑜伽空乐不二,纯密都有加采用。其中外金刚空乐不二法门,有生殖器官相接触的行法叫做“行印”。亦有男不宽衣,女不解带的法门。唯“行印”法门与中国社会伦理相违,故不外传,只在阿阇黎传承中备一法例而已,但并非没有。唐朝不空弟子,曾任大兴善寺主持——圆敬,曾试行双身法(行印),结果被人控告犯刑律,因得不空营救乃罢,双身法终未为中国人接受,而纯密的行者,仍然可大证“空乐不二”。而后期印度怛特罗密教除双身法外,却不知有如此妙法。行“空乐双运”,证“空乐不二”。
印度后期怛特罗密教如上所说,分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生起次第中以气功由定生慧,由“空宗”入手,证般若性空,而缘起天身,成就天瑜伽,至其坚固。此乃生起次第主旨。及发胜解慧,入圆满次第,一般即以四印加持。以三昧耶印引生四喜以“行部”修双身法,空乐双运,得其妙乐。以法印守护其乐。以大印修本尊超越相对立之绝对真实。然仍保持世俗幻身。
《密宗道次广论》卷二十二,引《摄行论》论幻身修空乐云:“此中“行者”指世俗谛之人,“行”指胜义谛,“所行”谓无二智。知彼因果无二者,此即名修”。又引《一切秘密经》云:“果以因印证,因亦由果证,余经俱祗劫,终不得悉地”。并解释说,若无世幻身、胜义光明,无二双运圆满次第,纵经百俱祗劫,亦不能得悉地。
而依正纯密教教理,纵使三谛圆融,因果不二,时空殒灭,充其量亦只能证加持身成一门之尊。胜缘未显,亦不能“显德成佛”,更未能成普门之尊,其中法理甚深奥,难于陈说,唯正纯密教(唐密)(印中日合传)第五十代普门金刚大阿阇黎,冯达庵居士从实践中对渡众生成佛事,有诗记胜云:
根尘回脱彰真体,一切如来注法流,
聚集此身成宝藏,包罗依极尽莲俦,
( )音融合群机涌,斛( )性 纶十界周,无上瑜伽何处觅,顿降三世 ( )然休。
一次超度,不知有多少菩萨成佛,不知有多少地前菩萨登菩萨地。
综合上述材料来看,印度后期自称“怛特罗”密教,虽然自诩自宗为无上瑜伽,以为比正纯宇航局教要优越,要高超,居一切教之上。然与正纯密教比对研究考察的结果,怛特罗密教不是进步而是分裂退化,教理紊乱了。
六、印度后期密教分裂退化的原因
据我们对印度密教管窥击所得,印度后期密教分裂退化的原因有二:
①近因:受印度教性力派的影响
从十世纪末年开始,伊斯兰教就不断向印度入侵,在此情况下,使印度宇航局教必须与印度原有婆罗门教联合起来共同对敌,两者互相接触的结果,互相渗透。婆罗门受佛教的影响渐成印度教,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其中尤其是性力派的影响,逐渐变离原佛教的面貌。吕征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余论”中说:“他们的所谓成佛是指常人“快乐”的境地,这种“快乐”与一般佛教的所谓涅“常乐我净”的乐是不同的。他们的“快乐”最后归之于男女性欲,所以他们的瑜伽方法,必须是和女人配偶,称此为“手印”,其中有许多淫秽之处。所以被称为左道密教。“由于他们也讲般若等教理,主张空性,并说这种空性,犹如金刚,是不变的……又称金刚乘”。“密教不但方法逐渐的变化,而且所信奉的典籍,名称也有变化,这就是印度后期密教(至十二世纪)流行和变化的情况。”
②远因:早在八世纪初期,由于熟习正纯密教两界普门大法的所谓“开元三大士”来中国后,印度已不再见有密教普门大法的传承,有的,只有一门之尊法的存留。因此印度密教已无统一的、究竟的、系统的、全面的密教所影响、所领导。虽然有普门大法的教典存在,但没有传承,等于有系统的电器设备,但已没有电流到来,所以不发生作用了。由普门大法变为只存一门之尊法,已经是退化了。而一门之尊更各身不同,所以便分化了。退化分裂的结果就是法力差了,法门也差了,因为趋向性力派,受性力派影响,便堕落了。左道密教,终于在公元十二世纪,在印度绝迹了。
印度后期怛特罗密教、能证一门之尊、即身成佛的道果,那已是了不起的事,令人钦佩。不过若能前进一步,与正纯密教结合,更证普门之尊,就更殊胜了。
《印度密教管窥》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