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度密教管窺▪P4

  ..續本文上一頁個派系,皆一門之法,而互有诤議。其中很多是非未判。所以,怛特羅以如此四分法作判教,而又自居首位,以所謂無上瑜伽爲最高,實則,分攝于純密金、胎兩部之內。

  純密對道果也有四級分法:

  “未破粗執(分別二執)者,只依信心而行,産爲下級修法,或名作密。未破細執者(俱生我執)者,只依理解而行,是爲中級修法,或名修密。未破極細執(俱生法執)者,能依般若性而行,是爲上級修法,或名瑜伽密。既破極細執者(俱生二執皆破),能依薩埵性而行,是爲最上級修法,或名最上瑜伽密”。

  如此分法,系統分明,法理確鑿,界限清楚,對實修有指導作用。

  ⑤對于怛特羅之無上瑜伽法及道果。

  印度後期怛特羅密教既然派別興起,雖然各派皆自認其宗乃無上瑜伽,而因派別不同,難免對無上瑜伽不同見地,今只好從其共通點去考察。

  A、各派皆謂其無上瑜伽修氣、脈、明點,和四輪或七輪,而指正純密教包括瑜伽部(金剛界法)和行部(胎藏界法),則無之,于此則應詳細分析。

  (一)、關于“氣”正純密教的確不講氣功,因正純密教屬于性宗。直接以緣諸佛法流而顯諸佛自性爲宗。初佛性在肉身顯耀,稱肉身顯性法。佛性既在身內煥發,五大實性及氣流自然在身內增強而起大用。所以不需修氣功而自發生氣功作用。正純密教將佛法流與衆生氣流分別得很清楚的,諸佛大菩薩放射的法流是清淨的,衆生氣流是經染汙了的。乘佛法流可頓超叁界,乘衆生氣流,充其量可成諸天,必不能出叁界而免輪回,有人以爲佛、菩薩報身即天身,修氣、脈、明點及至顯“佛慢”便成佛果——報身。這是將天身誤認爲報身。報身超叁界天身于叁界內,所以一乘化教必破氣功,始能成佛。

  (二)、關于中脈,乃人體法流的總幹線,正純密教開始結緣灌頂,便修叁脈(中、左、右)及叁輪(頂輪、心輪、臍輪),以阿阇黎及叁密(身、口、意密)強大加持力,使法性或法流在體內顯輝,此乃肉身顯性法。而中脈亦變爲根身。根身分有漏、無漏兩類。在肉身內,經菩提心戒後,根身大放光明,由叁脈演成五脈。上沖放光,亦由藍、紅、白叁色而變爲藍、紅、白、黃、黑五色俱備。此時不見身心,而變爲一道五色虹身。雖不見身心,然仍依肉身而往,故仍屬有漏根身攝。依常途,必引人無生法忍,終成無色,及經胎藏界或金剛界灌頂,根身乃可漸超或頓超叁界。可見,若以五色虹身爲成佛,無有是處。

  (叁)、明點乃六大實性在身內結合的反應,明點依脈道在人身內升降流注,反映六大結合重心移動,從而開顯身內法性。所以怛特羅密教能重視明點修練,那與是很好的。不過,如說正純密教不修明點,那就錯了。當代唐密(唐密)的前行法(自結緣開始修)第一個叁密,便有偶曰:“心中起明點,貫徹身口意”,修法就從這裏開始的。正純密教,不但以修明點開發各部佛性,而且通過明點開發,可達整個娑婆世界使整個娑婆世界的諸天同時都在身內出現。整個娑婆都成自己化土。而自成應化身佛(釋尊),怛特羅密教,要到叁灌四灌才起明點,而且根本不知有開出整個娑婆世界的作用。

  (四)、各輪的作用,就是開顯肉身中的各部法性,怛特羅密教攻擊正純密教只有五輪,沒有七輪。這話具于正誤之間。純密初也略講生殖輪及在中國便只講五輪,因爲在印度還有行雙身相交的時候,所以生殖輪不廢,到中國後,因不再講雙身法,所以不再講生殖輪,至于海底輪,是聚五大上行的表示,純密一向只講下淨五大,不把它作爲一輪看待。所以只講頂輪、容輪、喉輪、心輪和臍輪五輪。實際上成佛主要依靠這五輪,而不是依靠七輪。

  另一方面,純密與怛特羅密對各輪的使用不同,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一,雲:“身脈總有七萬二千……最切要者則有叁脈……釋論說脈爲風所乘、爲識所依之主要者,心間*輪八脈、喉間受用輪十六脈,頂上大樂輪有叁十二脈,及臍間變化輪六十四脈。其中能爲爪等身中二十四界、增長安住之因”。雖然有以各輪支脈象征四大種、四供養之說,實則明白表示各輪是反映身中生理性能氣行聯結之理。這是屬氣功範圍,後期密教特別重視氣功,從氣功入手,氣行即風行,這也是它放棄六大緣起而卻特別重視“風大”之理。

  在純密則不然,五輪是依其特性,聯結滿虛空遍法界佛菩薩的性能,而證五佛五智及四大菩薩行的依據,看來,怛特羅密教已不大能捉摸五輪的性能,比純密已經大大退步了。

  B、怛特羅密教各派皆謂“無上瑜伽有“樂空雙運””,即身成佛,純密屬瑜伽部,不知道有男女之雙運,或只有一些以禅定天身及天界雙運,其所用身層次較高(禅那身),功用較低。現生只可證歡喜地,必須經十六生修大菩薩叁昧才能成佛。無上瑜伽修法,重點在利用肉身及氣以做爲趨向實證的一種工具,使般若與方便平等和合,般若乃指無我空性智能。方便是指性交生的俱生大樂,“方便慧等至,佛說名瑜伽”,如此無上瑜伽才能成佛。

  實則正純密教中,不但有男女雙身的“空樂不二”法門。而且有怛特羅密教所無的其它叁種“空樂不二”法門。共有四部“空樂不二”。它們是佛部空樂不二法門。蓮花部空樂不二法門,金剛部空樂不二法門,以及外金剛部空樂不二法。佛部當座可證大樂如來。蓮花部可證大安樂菩薩,金剛部可證大樂金剛,外金剛部可證諸天。四部瑜伽空樂不二,純密都有加采用。其中外金剛空樂不二法門,有生殖器官相接觸的行法叫做“行印”。亦有男不寬衣,女不解帶的法門。唯“行印”法門與中國社會倫理相違,故不外傳,只在阿阇黎傳承中備一法例而已,但並非沒有。唐朝不空弟子,曾任大興善寺主持——圓敬,曾試行雙身法(行印),結果被人控告犯刑律,因得不空營救乃罷,雙身法終未爲中國人接受,而純密的行者,仍然可大證“空樂不二”。而後期印度怛特羅密教除雙身法外,卻不知有如此妙法。行“空樂雙運”,證“空樂不二”。

  印度後期怛特羅密教如上所說,分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生起次第中以氣功由定生慧,由“空宗”入手,證般若性空,而緣起天身,成就天瑜伽,至其堅固。此乃生起次第主旨。及發勝解慧,入圓滿次第,一般即以四印加持。以叁昧耶印引生四喜以“行部”修雙身法,空樂雙運,得其妙樂。以法印守護其樂。以大印修本尊超越相對立之絕對真實。然仍保持世俗幻身。

  《密宗道次廣論》卷二十二,引《攝行論》論幻身修空樂雲:“此中“行者”指世俗谛之人,“行”指勝義谛,“所行”謂無二智。知彼因果無二者,此即名修”。又引《一切秘密經》雲:“果以因印證,因亦由果證,余經俱祗劫,終不得悉地”。並解釋說,若無世幻身、勝義光明,無二雙運圓滿次第,縱經百俱祗劫,亦不能得悉地。

  而依正純密教教理,縱使叁谛圓融,因果不二,時空殒滅,充其量亦只能證加持身成一門之尊。勝緣未顯,亦不能“顯德成佛”,更未能成普門之尊,其中法理甚深奧,難于陳說,唯正純密教(唐密)(印中日合傳)第五十代普門金剛大阿阇黎,馮達庵居士從實踐中對渡衆生成佛事,有詩記勝雲:

  根塵回脫彰真體,一切如來注法流,

  聚集此身成寶藏,包羅依極盡蓮俦,

  ( )音融合群機湧,斛( )性 綸十界周,無上瑜伽何處覓,頓降叁世 ( )然休。

  一次超度,不知有多少菩薩成佛,不知有多少地前菩薩登菩薩地。

  綜合上述材料來看,印度後期自稱“怛特羅”密教,雖然自诩自宗爲無上瑜伽,以爲比正純宇航局教要優越,要高超,居一切教之上。然與正純密教比對研究考察的結果,怛特羅密教不是進步而是分裂退化,教理紊亂了。

  

  六、印度後期密教分裂退化的原因

  據我們對印度密教管窺擊所得,印度後期密教分裂退化的原因有二:

  ①近因:受印度教性力派的影響

  從十世紀末年開始,伊斯蘭教就不斷向印度入侵,在此情況下,使印度宇航局教必須與印度原有婆羅門教聯合起來共同對敵,兩者互相接觸的結果,互相滲透。婆羅門受佛教的影響漸成印度教,佛教受印度教的影響,其中尤其是性力派的影響,逐漸變離原佛教的面貌。呂征在《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余論”中說:“他們的所謂成佛是指常人“快樂”的境地,這種“快樂”與一般佛教的所謂涅“常樂我淨”的樂是不同的。他們的“快樂”最後歸之于男女性欲,所以他們的瑜伽方法,必須是和女人配偶,稱此爲“手印”,其中有許多淫穢之處。所以被稱爲左道密教。“由于他們也講般若等教理,主張空性,並說這種空性,猶如金剛,是不變的……又稱金剛乘”。“密教不但方法逐漸的變化,而且所信奉的典籍,名稱也有變化,這就是印度後期密教(至十二世紀)流行和變化的情況。”

  ②遠因:早在八世紀初期,由于熟習正純密教兩界普門大法的所謂“開元叁大士”來中國後,印度已不再見有密教普門大法的傳承,有的,只有一門之尊法的存留。因此印度密教已無統一的、究竟的、系統的、全面的密教所影響、所領導。雖然有普門大法的教典存在,但沒有傳承,等于有系統的電器設備,但已沒有電流到來,所以不發生作用了。由普門大法變爲只存一門之尊法,已經是退化了。而一門之尊更各身不同,所以便分化了。退化分裂的結果就是法力差了,法門也差了,因爲趨向性力派,受性力派影響,便墮落了。左道密教,終于在公元十二世紀,在印度絕迹了。

  印度後期怛特羅密教、能證一門之尊、即身成佛的道果,那已是了不起的事,令人欽佩。不過若能前進一步,與正純密教結合,更證普門之尊,就更殊勝了。

  

《印度密教管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