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
学诚法师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形成,特别是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西方 文明的碰撞、交融将在所难免。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将变得更为直接、迅捷、全面,国际上反华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将愈演愈烈,西方社会价值观依靠其强劲的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的优势必将构成对中华文明特别是价值体系的最大挑战和最大考验。
在这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何充分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摆在21世纪中国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和严峻挑战。
在挑战面前,中国宗教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人类的和平繁荣,为人类文明的交流重建做出应有的不负于伟大时代的贡献,这是中国宗教界人士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纵观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新世纪全国宗教工作做出了极具战略意义和前瞻性的指导,江泽民主席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宗教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出:“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对宗教问题在当今世界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绝不可低估。”
在新世纪我们必须对世界宗教有新的了解,对宗教问题有新的视点,对宗教工作有新的思路。
一、必须面对的几个基本事实
1、宗教是世界上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据统计,截止至2000年,世界总人口约为60.55亿,信仰宗教者约为5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4.8%。其中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有19.99亿人,伊斯兰教徒有11.88亿人,印度教徒有8.11亿人,佛教徒有3.59亿人。以上4种传统宗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宗教徒人数的88%以上。这个数据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信仰宗教,而其中又绝大多数信仰各主要传统宗教。另有数据表明,世界信仰宗教人数的增长率同世界总人口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全世界信仰宗教者的绝对数每年都在增加。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切不可漠视,更不可无视。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宗教组织多达2500个(《美国宗教组织词典》1993年版),1996年,美国盖洛普组织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96%的美国人相信有上帝或一个普遍的精神存在。在过去的50年里,这个比例从未低于90%。美国85%以上私立中小学的学生就读于教会学校。全国有1200多家宗教广播电台,每12家电视台中就有一家是宗教电视台,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宗教节目增加了75%。美国的宗教报刊杂志多达5000多种,《新约圣经》在美国的印数超过1亿册。美国人在20世纪90年代每年奉献给宗教事业的捐款约为500亿美元,而花费在棒球、篮球、橄榄球上的费用不足50亿美元。而在法国、德国、丹麦、比利时、奥地利等国,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口几乎为100%,而瑞典为98.9%、美国为99.8%、葡萄牙为95.4%、西班牙为94.0%。
正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不了解宗教,就不可能了解世界,可以说了解宗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基点。只有了解世界宗教的状况,才能顺利进行文明的交汇与融合,才能有效进行文化的交流与吸纳,才能构建一个与世界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对话的平台。
2、新兴宗教与日俱增,邪教组织日益蔓延。据《国际传教研究公报》的统计,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新兴宗教团体约有2万多个,至1997年,世界新兴宗教信徒人数已达1.484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新兴宗教团体就有2500个以上。西欧南欧18个国家有1300多个新兴宗教教 派。日本目前登记在案的宗教团体多达18.5万个,多数为新兴宗教团体。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相继出现7000多个新兴宗教教派。可见在全球,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落后地区,新兴宗教引人注目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世界急剧变化,人们的心理压力空前增大,宗教慰藉的需求空前旺盛;另一方面是由于某些传统宗教对世界发展变化反应迟钝,缺乏积极回应而丧失了一些吸引力和感召力。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在新兴宗教中,一些极端组织已沦为邪教组织。据估计,全世界目前有邪教组织上万个,信徒几千万。美国现有邪教组织700—5000个,在高峰时多达2000—5000个,信徒约1000—2000万人。许多邪教组织利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便利条件,传播教义,发展信徒,进行跨国组织活动,并把魔掌伸向广大亚、非、拉国家。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邪教组织与国际恐怖组织有密切的联系。1992年,全球48个国际恐怖组织中,有四分之一打着宗教旗号进行恐怖活动。因而抵制邪教蔓延、铲除邪教毒瘤,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责任,特别是宗教界人士责无旁贷的责任。扶正才能祛邪,立正才能破邪,这需要政府、社会、宗教界通力合作才能奏效。
3、中国大陆大多数人不信仰宗教,各大宗教信徒有1亿多人。许多人对宗教文化一无所知,甚至许多信徒对宗教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可以说大多数人目前仍处于一种对宗教文化茫然无知的状态,于此同时,许许多多的人却落入迷信、巫术甚至骗术之中,甚至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这种状况极大地伤害了纯正宗教信仰的健康正常发展,在特别时期还会产生把纯正宗教当作封建迷信摧残的荒唐现象,殷鉴不远,不可轻忽。何光沪教授认为宗教与迷信有三个主要区别:一是态度不同,迷信是狂妄的,它企图测透事物并控制其进程;宗教是谦卑的,它旨在接受世界并敬畏其根基。二是目的不同,迷信是功利的,它要“神”服务于人的现实利益;宗教是道义的,它要人符合“神”的旨意。三是关切对象不同,迷信关切的是现世的事物和自我安乐,而宗教关切的是超乎此生此世的终极意义或价值根基。这三点都鞭辟入里,很有见地。我想补充一点:迷信是违反人类道德的,宗教是捍卫人类道德并且提升人类道德的。宗教道德促使人类走向崇高与神圣。迷信的泛滥与道德的堕落、社会风气的恶转是相伴而生的,同时也是和纯正宗教精神萎缩紧密相连的。弘扬纯正宗教精神,打击封建迷信、巫术,才能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如果放任诸如“*轮功”之类的邪教蔓延,必将导致全社会道德的崩溃。
二、必须确立的几个基本视点
1、要客观、公正、全面、科学地看待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切忌主观随意、片面武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宗教不是采取敬而远之的回避态度,便是采取神道设教的利用态度,或是把宗教当作毒害人民的鸦片,“文革”中更是必欲消灭之而后快。应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宗教政策日趋完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有力保障,但不少人的思想意识中仍把宗教当作消极落后的东西,压制、防范、阻止宗教的正常发展,甚至想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而不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应,没有认识到“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关系”(江泽民语),对宗教工作不是积极引导而是消极压制,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侵占宗教活动场所、侵犯群众宗教信仰自由、侮辱教徒人格尊严的恶劣事件,究其思想根源都是由于把宗教看成是消极落后的意识形态,甚至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宗教,认识宗教本质、功能和社会历史意义、人文教育意义,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宗教,发挥宗教应有的社会作用。
2、人是有限的存在,随时都可能陷入失落虚无,这就决定了人们都会有某种形式的信仰需求。传统宗教正是人民群众较为安全可靠稳妥的信仰形式。如果一个社会无法满足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或信教群众对纯正的宗教一无所知,不能分清正邪、明辨是非,那么邪教便会乘虚而入。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急剧变革,竞争日趋激烈,群众的心理压力剧增,宗教需求高涨,这些都需要我们负起时代的责任,把传统宗教的知识和精神传播给大众,使他们具备抵制邪教的“免疫”能力。从这个方面说,传统宗教是邪教的天然克星。如果不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是消极压制,甚至视之如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无疑会把大众推向邪教的怀抱,贻误苍生,危害社稷。
3、不同宗教及同一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争端、战争并非常态。多元宗教文化的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唐朝时期的宗教状况便是明证。在强盛的唐朝,不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得以发展,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也得以充分的展开,佛教内部八大宗派竞相发展,可谓花开似锦、争奇斗艳;同时儒家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文化也能得以充分实现,伊斯兰教传入后也能顺利发展。因此多元宗教文化的共存共荣不但是可能的,而且还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强盛的象征。宗教冲突往往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其本质常常是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如果国际社会或一个国家不去致力于解决政治、经济的问题,而把一切归咎于宗教原因,那是本末倒置、倒果为因的错误行为,也背离了社会…
《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