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新世紀中國宗教的一些思考

  對新世紀中國宗教的一些思考

  學誠法師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和全球信息網絡化的形成,特別是隨著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東西方 文明的碰撞、交融將在所難免。西方意識形態對中國的滲透將變得更爲直接、迅捷、全面,國際上反華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圖謀將愈演愈烈,西方社會價值觀依靠其強勁的科學技術、經濟實力的優勢必將構成對中華文明特別是價值體系的最大挑戰和最大考驗。

   在這新的曆史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如何充分吸納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如何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複興,是擺在21世紀中國人面前的嚴峻問題和嚴峻挑戰。

   在挑戰面前,中國宗教如何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爲世界人類的和平繁榮,爲人類文明的交流重建做出應有的不負于偉大時代的貢獻,這是中國宗教界人士必須擔當的曆史責任。

   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縱觀國際社會的風雲變幻,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01年12月10日至12日召開了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對新世紀全國宗教工作做出了極具戰略意義和前瞻性的指導,江澤民主席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宗教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對宗教的地位和作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進一步指出:“要了解當今世界必須了解宗教,對宗教問題在當今世界政治、社會生活中的影響絕不可低估。”

   在新世紀我們必須對世界宗教有新的了解,對宗教問題有新的視點,對宗教工作有新的思路。

   一、必須面對的幾個基本事實

   1、宗教是世界上十分普遍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據統計,截止至2000年,世界總人口約爲60.55億,信仰宗教者約爲51.37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4.8%。其中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有19.99億人,伊斯蘭教徒有11.88億人,印度教徒有8.11億人,佛教徒有3.59億人。以上4種傳統宗教信徒總數約占世界宗教徒人數的88%以上。這個數據表明,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信仰宗教,而其中又絕大多數信仰各主要傳統宗教。另有數據表明,世界信仰宗教人數的增長率同世界總人口的增長率基本持平,也就是說全世界信仰宗教者的絕對數每年都在增加。這是中國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所必須面對的一個基本事實,切不可漠視,更不可無視。

   以美國爲例,美國的宗教組織多達2500個(《美國宗教組織詞典》1993年版),1996年,美國蓋洛普組織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96%的美國人相信有上帝或一個普遍的精神存在。在過去的50年裏,這個比例從未低于90%。美國85%以上私立中小學的學生就讀于教會學校。全國有1200多家宗教廣播電臺,每12家電視臺中就有一家是宗教電視臺,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美國宗教節目增加了75%。美國的宗教報刊雜志多達5000多種,《新約聖經》在美國的印數超過1億冊。美國人在20世紀90年代每年奉獻給宗教事業的捐款約爲500億美元,而花費在棒球、籃球、橄榄球上的費用不足50億美元。而在法國、德國、丹麥、比利時、奧地利等國,信仰各種宗教的人口幾乎爲100%,而瑞典爲98.9%、美國爲99.8%、葡萄牙爲95.4%、西班牙爲94.0%。

   正如江澤民主席所指出:“要了解當今世界必須了解宗教”。不了解宗教,就不可能了解世界,可以說了解宗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基點。只有了解世界宗教的狀況,才能順利進行文明的交彙與融合,才能有效進行文化的交流與吸納,才能構建一個與世界各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對話的平臺。

   2、新興宗教與日俱增,邪教組織日益蔓延。據《國際傳教研究公報》的統計,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新興宗教團體約有2萬多個,至1997年,世界新興宗教信徒人數已達1.484億。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新興宗教團體就有2500個以上。西歐南歐18個國家有1300多個新興宗教教 派。日本目前登記在案的宗教團體多達18.5萬個,多數爲新興宗教團體。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相繼出現7000多個新興宗教教派。可見在全球,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貧困落後地區,新興宗教引人注目的飛速發展已成爲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爲現代世界急劇變化,人們的心理壓力空前增大,宗教慰藉的需求空前旺盛;另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傳統宗教對世界發展變化反應遲鈍,缺乏積極回應而喪失了一些吸引力和感召力。特別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在新興宗教中,一些極端組織已淪爲邪教組織。據估計,全世界目前有邪教組織上萬個,信徒幾千萬。美國現有邪教組織700—5000個,在高峰時多達2000—5000個,信徒約1000—2000萬人。許多邪教組織利用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信息網絡化所帶來的便利條件,傳播教義,發展信徒,進行跨國組織活動,並把魔掌伸向廣大亞、非、拉國家。更令人擔心的是有些邪教組織與國際恐怖組織有密切的聯系。1992年,全球48個國際恐怖組織中,有四分之一打著宗教旗號進行恐怖活動。因而抵製邪教蔓延、鏟除邪教毒瘤,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責任,特別是宗教界人士責無旁貸的責任。扶正才能祛邪,立正才能破邪,這需要政府、社會、宗教界通力合作才能奏效。

   3、中國大陸大多數人不信仰宗教,各大宗教信徒有1億多人。許多人對宗教文化一無所知,甚至許多信徒對宗教知識也是一知半解。可以說大多數人目前仍處于一種對宗教文化茫然無知的狀態,于此同時,許許多多的人卻落入迷信、巫術甚至騙術之中,甚至把宗教與迷信混爲一談。這種狀況極大地傷害了純正宗教信仰的健康正常發展,在特別時期還會産生把純正宗教當作封建迷信摧殘的荒唐現象,殷鑒不遠,不可輕忽。何光滬教授認爲宗教與迷信有叁個主要區別:一是態度不同,迷信是狂妄的,它企圖測透事物並控製其進程;宗教是謙卑的,它旨在接受世界並敬畏其根基。二是目的不同,迷信是功利的,它要“神”服務于人的現實利益;宗教是道義的,它要人符合“神”的旨意。叁是關切對象不同,迷信關切的是現世的事物和自我安樂,而宗教關切的是超乎此生此世的終極意義或價值根基。這叁點都鞭辟入裏,很有見地。我想補充一點:迷信是違反人類道德的,宗教是捍衛人類道德並且提升人類道德的。宗教道德促使人類走向崇高與神聖。迷信的泛濫與道德的墮落、社會風氣的惡轉是相伴而生的,同時也是和純正宗教精神萎縮緊密相連的。弘揚純正宗教精神,打擊封建迷信、巫術,才能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如果放任諸如“*輪功”之類的邪教蔓延,必將導致全社會道德的崩潰。

   二、必須確立的幾個基本視點

   1、要客觀、公正、全面、科學地看待宗教的社會曆史作用,切忌主觀隨意、片面武斷。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對宗教不是采取敬而遠之的回避態度,便是采取神道設教的利用態度,或是把宗教當作毒害人民的鴉片,“文革”中更是必欲消滅之而後快。應該說中共十一屆叁中全會之後,中國的宗教政策日趨完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有力保障,但不少人的思想意識中仍把宗教當作消極落後的東西,壓製、防範、阻止宗教的正常發展,甚至想用行政的力量去消滅宗教,而不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相適應,沒有認識到“做好宗教工作,關系到加強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關系到推進兩個文明建設,關系到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關系到我國的對外關系”(江澤民語),對宗教工作不是積極引導而是消極壓製,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侵占宗教活動場所、侵犯群衆宗教信仰自由、侮辱教徒人格尊嚴的惡劣事件,究其思想根源都是由于把宗教看成是消極落後的意識形態,甚至把宗教與迷信混爲一談。因此,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宗教,認識宗教本質、功能和社會曆史意義、人文教育意義,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宗教,發揮宗教應有的社會作用。

   2、人是有限的存在,隨時都可能陷入失落虛無,這就決定了人們都會有某種形式的信仰需求。傳統宗教正是人民群衆較爲安全可靠穩妥的信仰形式。如果一個社會無法滿足群衆的正常宗教需求,或信教群衆對純正的宗教一無所知,不能分清正邪、明辨是非,那麼邪教便會乘虛而入。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的中國社會正發生著急劇變革,競爭日趨激烈,群衆的心理壓力劇增,宗教需求高漲,這些都需要我們負起時代的責任,把傳統宗教的知識和精神傳播給大衆,使他們具備抵製邪教的“免疫”能力。從這個方面說,傳統宗教是邪教的天然克星。如果不去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是消極壓製,甚至視之如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無疑會把大衆推向邪教的懷抱,贻誤蒼生,危害社稷。

   3、不同宗教及同一宗教不同教派之間的沖突、爭端、戰爭並非常態。多元宗教文化的和平共處、共同繁榮是完全可能的,中國唐朝時期的宗教狀況便是明證。在強盛的唐朝,不但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得以發展,從印度傳來的佛教也得以充分的展開,佛教內部八大宗派競相發展,可謂花開似錦、爭奇鬥豔;同時儒家的社會政治理想、道德文化也能得以充分實現,伊斯蘭教傳入後也能順利發展。因此多元宗教文化的共存共榮不但是可能的,而且還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文明強盛的象征。宗教沖突往往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其本質常常是政治、經濟利益的沖突。如果國際社會或一個國家不去致力于解決政治、經濟的問題,而把一切歸咎于宗教原因,那是本末倒置、倒果爲因的錯誤行爲,也背離了社會…

《對新世紀中國宗教的一些思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