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119

  ..续本文上一页是入一真法界,就是证理一心不乱,所以要修『无量功德』,功德是什么?是定慧,功德是定慧。这个地方不是讲的福德,是讲的功德,福德没用处。梁武帝当年在世专修福德,起庙的福德大了,梁武帝建了多少寺?四百八十寺,他手上建造的;他度出家人几十万人,他是总护法。碰到达摩祖师,他是高兴的请教达摩祖师,你看我这个护法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并无功德」,没有功德。你们想想为什么?因为这是福德与定慧不相干,不是说盖了一个庙,我这个定功就深,那就可以了;与定慧不相干,这是人天福报。如果梁武帝当年要换一个字,问达摩祖师我的福德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说功德,功德没有,福德就甚大。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地方讲的是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跟福德我们要把它分得清清楚楚。为什么佛法里头重视修福?因为修福可以帮助你功德现前。修福要怎么个修法?修福要不著相的修。譬如佛法教你修布施,因为你有贪心、因为你样样舍不得你不能得定;换句话说,你功德不能成就。你要能把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统统布施掉,统统舍掉你心清净,清净怎么样?功德现前。所以这个修布施它能够帮助你成就功德,可是你目标是要在功德。你布施是什么?不是求福,不是舍一得万报,没有任何企图,只求自己心地清净。不要将这些东西扰乱我的心,不要叫我天天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能把一切东西都舍掉,自己身心清净,这个修布施就是修功德。所以没有无量殊胜的功德,我们想证得理一心不乱做不到的。底下有两行半相当重要,希望大家特别注意,为什么?说到我们现前。

  【若浊世比丘等。】

  浊就是五浊恶世,就是我们现在,指我们现在这些人,『浊世比丘等』,「等」就是连在家的二众都包括在里面。

  【欲修习此经。】

  你要想学《法华》,想修法华三昧。

  【能三七精进。我乃现身而为说法。】

  这就是讲的克期取证,『三七』二十一天,这就是平常讲的法华七,三七的时候能够感应到普贤菩萨现身。好,那我们来结个七,我们二十一天看看普贤菩萨现不现身?大概三百个七普贤菩萨也不能现身。你们晓得障碍在哪里?前面给诸位说,理事双修才有感应。三七是事修,如果里面没有理观那怎么能成就?我们今天打佛七念佛,为什么佛七里头不能证一心不乱?没有理观,有事无理这不能成就,有理无事也不能成就。所以这个佛七应当怎么样举行?譬如像我们现在讲《弥陀经疏钞》,或者讲《弥陀经要解讲义》,总是把这个东西统统讲完,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的,这个时候再结七念佛理事双修,人人都懂得净土的大道理,都懂得修学的原理原则,这个有效。就好比这个结七,就好像考试一样,学校考试,月考了,他这一个月功课念完了这才考试。说一个月都没有上课,来月考,哪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的。我们今天讲打个佛七,你问问每个人他对《弥陀经》有没有研究?一点研究也没有,他就来参加佛七,这就等於说念书一样,书没有念来参加考试,他怎么会有个结果?《法华经》如此,整个《法华经》的道理要全都通达,这个时候再以三七精进,理事双修才会感得普贤菩萨现身说法。底下说:

  【复虑其宿障魔作。说咒护持。观菩萨为众生用心。何其切也。】

  菩萨念念护持一切众生,众生麻木不仁不能够体会。我们的宿业、罪障实在是太重,魔王外道想尽一切方法来诱惑我们,菩萨在暗中保护。所以我们自己要觉悟,觉悟之后是什么?第一要紧的要消业障,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行、弘法,你们早晚课诵用《西方确指》的方法就消业障。为什么?心定对治自己的散乱心,心散乱就是业障,求这个心之安定。弘法利生是消业障,能够转业。我们要问什么叫普贤行?

  【正忆念者。即普贤行。】

  『正忆念』就是正思惟。底下讲:

  【古人云。正兴一念。是法界缘起。】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千真万确的事实,诸佛菩萨如是,一切凡夫也是如是,觉了就是『法界缘起』。你看《华严经》里面讲「法界缘起」,就是说这个事情。所以大师说:

  【想念思惟即是普贤。非无据也。】

  他说这句话他有理论依据,有所本,不是自己胡造谣言。

  【能如是思惟信解者。则从无量佛所。深种善根。】

  这个几句话得也是非常之切当,我们对於这个道理、对这个事实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这就是你从无量诸佛处所种的善根,能信得过、能理解。法界缘起是什么?就是起心动念。这是我们现前用上一点功夫,都能做得到的。

  【常为诸佛手摩其顶。】

  这是摩顶授记,佛给我们摩顶授记我们自己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冥护、冥加,而不是显护、显加。显护、显加我们能够觉得,能够觉察得到,这是觉察不到。底下说:

  【未能深解。】

  我们还做不到这个程度。

  【若但书写。亦得命终生天。】

  『书写』是什么?就是流通经典。在从前没有印刷术,要流通经典要靠自己抄写,这样辗转流通这个福德很大,你看福德是『生天』。诸位要晓得,今天不需要去「书写」,今天你去翻印,比书写的福还要大。书写的写个一部、两部,已经就累得不得了,这一部《法华经》,从头到尾把它抄一遍,你要费多少时间?要费多少精力?今天我印一部很容易,几天就印好了。你印一千部,古人写哪个人一生能写一千部?不可能的事情,顶多写个几十部不得了。今天我们印一千部、一万部,你想想看,这是多大的福报,生天的福报,这就是修福。世间人不晓得这个福报之大,他不肯做。我们晓得这个福报之大,晓得世间什么样的福报都没有这个福报大。我晓得之后我就拼命在做,永无止境的在做,这是单单讲,就是我们单单今天来讲印经流通,就有这么大的福报。

  【何况受持忆念解义修行者乎。】

  那不必说了,这是说什么?他没有『受持忆念解义修行』,他什么都不懂,只是一味的修福,印经修福只是讲这个,这是大功德。还有一个就修福的什么?比这个还要大的,还要大的什么?就是讲经,你自己发心讲经;还有自己不能发心讲经的,我请法师来讲经。所以这个世间人他对这点,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如果晓得这是修大福报的话,现在在南部我常常在那讲经,已经有人觉悟到。我每个月到南部去讲经,每次请经的人都不一样,等於弥陀院那个讲堂是借给他们用。这个五天他们出这个功德,请我去讲经;下个月另外一个人他出这个功德来请讲经,来给大众结缘。这个风气将来慢慢会开,请法师讲经。你能够借一个道场,请法师讲一天的经,比你印十万部经典功德还大。为什么?你十万部经如果印出去没有人念,大家都把它放在书架上摆著,这没有功德;要有人去念,要有人去依教奉行才有功德。你讲经的时候,当时就有人听,他能够解义,他阿赖耶识里它就落种子,这个功德大。你印的书有人去读才落种子,没有人读把它放在书架上,那个没有功德。所以这一千本书印出去,希望能够有个三、五个人去念,就不得了!不要希望我这个书各个人都有念,没有这个道理的,不可能的事情。你要想最有效是什么?那就是讲经的道场,你印这个经书马上就有一、二百人来听经,这个效果是最大的,可以能够得到十分之一、十分之二的效果,立刻见效。有一百人来听经,我印一千部经十分之一,两百人来听经十分之二,这个效果是立刻见效。所以这个印经里面讲,今天我们在台湾有这个机会,就是大专讲座,大专讲座里面你印教材的话立刻见效,这是修福最为显著的。所以说是人一定要开悟,要有智慧,福不唐捐,才真正收到效果。底下说:

  【是故智者应当受持。】

  『智者』是有智慧的人,愚痴的人他不懂,他不觉悟。有智慧的人他觉悟,他晓得这个道理了,他才能够依教奉行。

  【我当守护广令流布使不断绝。】

  这是菩萨在法华会上对佛所发的愿,所说明的这桩功德利益的事实。『我』是普贤菩萨所称,只要有人,你看看第一个就他什么都不懂,他能够印经布施他能够得到天福。如果能够说「受持忆念解义修行」,普贤菩萨必定守护,一定是保佑他,满他的大愿。流通大经,大经是一切众生法身慧命,续佛慧命就从这个地方修起。好,明天大概再一个钟点就圆满。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六十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66

  掀开讲义第二十面最后这个一段。前面说到普贤菩萨发愿守护持经之人,菩萨这样发愿,所以才蒙世尊赞叹。这个赞叹是:

  【赞其成就不可思议功德。】

  这句话我们也不能够轻易的把它看过,这句话非常的重要。我们学佛的人,哪个人不想『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你们想想看,不可思议的功德是怎么修的?你要在此地领悟到你就会修。你看看普贤菩萨这么修的,我们依这个方法来修就是「成就不可思议功德」。那就是什么?就是要守护持经之人要护持他,要流通大法续佛慧命,这就「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如果我们是把这句经文念过去,念过去你得不到受用,你所看到这是普贤菩萨的事情;你要把这个意思会过来的时候,这是普贤菩萨教我们的。所以教学除了言教之外再有身教,身教就是他做出来的给我们做模范。我们对於一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我们有没有发这个心去护持他?如果我们没有发心去护持别人,我们如何能够得到佛菩萨护持我们?这个有因果报应的。我们不想保护别人,想别人保护我们,这因果不相应。我们要求佛菩萨保护我们,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去保护这些学习佛法的人,这因与果才会相应。护持一个人,总是要想尽方法叫他成就,他的成就是一切众生都得利益。所以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就,是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得到利益,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个社会间有许多人发心,自己有了力量发心来培养人才。一般培养人才都是培养世间的人才,…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