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53

  ..续本文上一页某地方住住了多久?我住了三年以上,三年、五年,至少是三年,别人欢迎你,为什么?你有三年的耐心,人家可以考虑成就你;你三年的耐心都没有,人家不考虑。所以这个大家要留意,你没有三年的耐心,你走到那个地方人家瞧不起你。

  所以我们一出家选择住处,最低限度在那里住三年,选择的时候要谨慎,住进去了就不能动。住进去了发现这里什么都不对,对我什么都不利,至少也要住三年才离开。佛学院住进来了,这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东西也学不到,也要念毕业,也不能够说半路就开溜。你这个佛学院溜一次,那个佛学院溜一次,诸佛菩萨办佛学院也不收你,为什么?晓得你念不了两天要溜掉,不收你。所以这个忍辱,你们想想看多重要!你们不能处逆境,哪里会有成就?这是我在此地奉劝诸位的,你们要是能够信受奉行,对你后来有大利益,你在此地至少是训练说心定了。再有一个就是心既然是定,这是你学问的根本;再能够说是背几部经典,这是准备后来遇到善知识自己开悟、明心见性的张本,这多重要!你这个到处跑行吗?不行,不能成就。所以学什么东西心要定、神要定,精神要能够统一,要能够贯注。会教不如会学,会学自己成功,会教不一定成功,古人常讲有状元学生,没听说有状元老师,「青出於蓝而胜於蓝」,为什么?会学。

  佛经里头还有个小公案,出在哪里我一下忘掉了,有这个公案好像在《法苑珠林》,好像《经律异相》里头有,在哪部经里头我一下记不得。说有个求道的,有个求法的人心非常虔诚,有个出家人跟他开玩笑,他说你不是想求法吗?我可以给你。他说好,但是他说你要好好的请我吃一顿,好好的供养。他就把他家里值钱东西都卖掉,办最好的菜来供养他。哪里晓得这个人开玩笑,主要要骗他,叫他好好的供养吃一顿,好了,吃了之后说那你得要传我法了。好!他在房子坐在当中,他说你坐在那个墙角上,他拿个皮球在头上打一下,你证了须陀洹果,他好,点点头,证须陀洹果。好,你到那个墙角上去,他就乖乖的到那个墙角上,他又拿皮球打他一下,你证斯陀含果。四个角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这个打了四下,转了四圈之后他给他磕头顶礼谢谢他。我跟你开玩笑,我真证阿罗汉果,吓了一跳,他怎么是真证了?十分的诚敬他得了十分的利益,真证果。这个人教他,自己什么也没证,完全是开玩笑,他证了果,所以说是会教不如会学!

  你们不要怪这些,这个老师不行,那个老师也不行,谁不行?你们自己不行,你们自己行不是各个都证阿罗汉了。所以大家要晓得学忍辱,忍辱以后才有精进,你看六度的顺序,你不能忍就是懈怠堕落,这个忍太要紧了,要能够处逆缘。不能够处逆缘,我们通常讲境缘,境是讲环境,多半是讲物质上的环境;讲缘是人事,人与人之间相处,所以这是冤家对头,怨憎会。这些不如意的人与事,我们不要离开,不要躲避,离开躲避了,我们的忍辱波罗蜜到哪里去修去?要把这些境缘都看作善知识,成就我们忍辱波罗蜜,这在学佛就是要在境界里面历事炼心。在这个境界里头锻炼,把自己的心炼平,不平把它锻炼平,不清净把它锻炼清净,这叫功夫,这叫修学。早晚在课诵里头那是提醒你,真正用功在哪里?就是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头就在炼。我们这个心不把它炼平那怎么行?不把它锻炼清净还会有什么成就?心平、心清净一切世出世间法都通达了。所以诸位要了解这点,无处不是善知识,无处不是好道场。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二十八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28

  我们接著看提婆达多这一段:

  【永嘉云。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这个几句是《证道歌》里面的话,《证道歌》可以说句句都是格言,应当要把它念背,在日常修行可以能够随时提起观照的功夫,这是对这一品的意思完全相应。前面给诸位介绍过,这品的主旨,是教我们如何去处逆境、逆缘,成就自己无量功德。世间人一般的缺点,就是不会『观恶言是功德』,不会观。你看这用的字我们世间人听人家恶言,烦恼心就起来。佛法里面教我们观,观是什么?用智慧,用智慧叫观,在眼叫观,在耳也叫观,鼻舌身意统统是观,你要会观就自在。这个观就般若里面所讲的「观照般若」,六根接触六尘如果是般若用事,都叫做观照。所以在恶言这个境界里头,只要你能够用般若观照,恶言是功德。为什么说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怎么成就的?正如同提婆达多成就释迦牟尼佛,歌利王成就了忍辱仙人。舜王的父母、他的弟弟,成就了他的孝行,岂不是成就了功德吗?如果没有这些逆境现前忍辱波罗蜜从哪里完成?忍辱波罗蜜就是要在逆境里面去修行。所以末后这说一句,如果要『不因讪谤起冤亲』,「不因讪谤起冤亲」从什么地方表现?你无生法忍、大慈大悲、忍辱功德之力什么地方表现?就是在逆缘、逆境里面,显示出你慈忍的功德,表现出你真正证得了无生法忍。诸位要晓得,无生法忍是要理一心不乱才能够证得,心在境界里平等。底下说是:

  【由是而推。佛从提婆闻法者。在逆缘也。由以逆缘。成就人之菩提。故成佛时号曰天王。】

  世出世间,我们可以说无论是哪一行哪一业,要是有真正的成就,都是从慈忍而成就的。如果他这个成就要不是慈忍,他的成就不是真正的成就,表面上好像成就,不久就败坏,所以不是真正的成就。真正的成就,成就的大小,与慈忍力的大小成正比例。慈悲心大,忍辱的心大,他的成就就大;慈忍的力小,他忍力就小,这是一定道理。再看下面这一段,翻过来这一页第一行:

  【如来虽作状头。实在劝诫后人也。盖后之求法者。多因逆缘而退。如身子乞目等。若能处逆常顺。则无法不为知识矣。】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讲求法之要有二,第一段讲「不得观其行业」到这个地方,这是前面这一段。『如来』在此地指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起了个带头作用,遇到冤家『提婆达多』。实际上诸位晓得,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提婆达多」也是大菩萨示现的,他们两个在唱戏,一个唱正派,一个唱反派,是唱给我们看的,让我们在这里面学习。所以他的用意实在是『劝诫后人』,我们是这一堆后人里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劝诫我们的,给我们讲的。为什么佛当时这样慈悲示现?佛晓得后来求法的人,遇逆缘而退心的不晓得有多少,禁不起考验,遇『逆缘而退』。小小一点的障碍就退了心,这怎么能成就?这个问题实在是个大问题,不是一桩小事情,是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耐心、没有恒心、没有长远心。修道,你看经典里面常讲的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多长的时间?这就是要我们培养长远心、恒心、耐心。特别是在逆境,诸位要晓得,我们娑婆世界这个世间,古人常讲「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意的事情才十分之一,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你要找个一切都顺心如意的,环境里头去修行,你到哪里去找?你有多大的福德?有的环境很好、很舒适,这道场有财富,有许多护法来拥护,它里面没有道,顺境,在生活上是顺境没有道。

  有的有道的那个环境非常之贫苦,甚至於连饭都没得吃。特别是在求学的时候,诸位要晓得,真正有道的老师,他是很守本分,不作怪。常说「和尚不作怪,居士就不来拜」,老师很守本分不作怪,拜的人就少了,拜的人少供养就少。所以你跟他学学什么?跟他学只学个清净心而已;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的精神上的享受。出门没车坐,要走路的,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千万不要误会,这个老师这样有道德学问,又具有无量功德,一生做这么多好事怎么还会这么穷?你们看看台中李老师是个榜样,是个修行人的榜样,他今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自己照顾自己,出门还是要走路。他如果要是不做这好事,就是以他薪水来说,他自己本分赚的钱来说,买几辆轿车都够了,买几栋楼房也够!他老人家怎么样?除了很简单的衣食以外,全都布施掉,他给我们做的榜样。他的衣服,一件衣服都穿三、四十年的,不会天天去做新衣服穿,穿没穿坏还能穿,吃饭吃得最简单的。我在这个地方十天,你们看到我的饮食怎么样?李老师的饮食就跟我这一样简单,一点都不麻烦,统统布施尽了。你要跟他学道,就学他这样,一样吃苦,看起来好像物质生活很苦,精神生活比谁都乐,为什么?身心无事,这个多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最快乐的事,这种乐谁知道?你跟人家讲,人家作梦都想不到,想不到他乐在哪里?看他这么苦,乐在哪里?一生穿个布鞋,皮鞋也没穿过,李老师没穿过皮鞋,粗布衣,清茶淡饭。

  我们不要说别的,他在台湾这三十多年来,所教化的众生,如果说是连听他讲过经的人算起来,我给他估计至少有五十万人以上。这个估计是最保守的估计,绝没有一点夸大,他怎么不乐!他太乐了。今天一般人说竞选台中市长,还要到处去拜托、去拉票,李老师如果是在台中点点头,我要做台中市长,我相信他马上就做。为什么?他不需要拉票,他台中莲社有姓名、有住址的,我看就有二十多万人,一个人拉个十人太简单了!他笃定当选,只要大家点点头,他就当选了。人家不干,人家不干这个事情这就叫高人,清高!诸位要记住清一定就贫,浊富,清贫浊富。你要高,高一定要清,一定就贫。所以我们过去修道的人,你不要看别人,看看小说上面,贫僧、贫道。现在我们要出去称个贫僧,人家要怀疑,现在是富僧、富道,现在富。贫僧出门怎么可以有轿车、有私家车?从前僧道真贫,穿草鞋,甚至於草鞋都没有买得起,这草鞋值几个钱?这从前两个铜板一双草鞋,两个铜板只能够买一套烧饼油条。草鞋你们也没见过。所以说连草鞋钱都没有,换句话说,连吃一套烧饼油条的钱都没有,真贫。这是教给我们,要能…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