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68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总统对他很尊敬,再一打听他是四大喇嘛之一,这个大概是不假。跟他见见面,跟他谈谈话,我们这个心自然就折服了。所以他给我们讲的东西我相信,我那个时候对佛法真是一窍不通,接触佛法才一个月,他叫我看破,叫我放下,叫我布施,我就真做,真肯干,这是什么?这是你对老师信得过。你要是信不过,老师教你布施你不肯干,听起来好事,是,点点头可是做不到。所以我们再读经论里面所讲的,「信为道元功德母」,你才晓得这个信,佛说这句话的义趣。不信做不到,说了也是枉然,说了就是说种种善根而已!说个好听的话,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一世不能开花结果,不起作用。好,我们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三十六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36

  实际上众生的烦恼,佛在经论上都给我们说得很详细、很明白,而我们听了之后,确实把它当作耳边风,也就是空过了。譬如在《唯识论》里给我们分析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虽然是从纲领上来说,但是也已经相当详细。我们就拿最简单的,所谓说大乘入门的,这个入门刚才讲是相当重要,譬如在唯识里头百法是入门,我们几个人会用百法?百法学了不过是学习名相而已,不能把百法运用在我们生活上,怎么叫学佛?学了之后就要运用在生活上,就像我们每天穿衣吃饭一样,根本少不了。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一起心、一动念,就晓得哪一个心所,这就不迷了,晓得哪个心所起作用,这个心所是善、是恶。善与恶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因为那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问题就是你要觉,你不能迷,觉了叫佛菩萨,迷了是凡夫。觉了心清净,不为烦恼所动;迷了的时候,你就被烦恼所转。觉心是清净的,迷心是不清净的,是染污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自己就是常常要检点自己,实际上这早晚课诵,早晚课就是检点自己,这才真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每个人的烦恼可以说统统都具足,但是对於烦恼的轻重各人不一样,譬如说有人贪心重,有人瞋恚心重,有人愚痴重,这不相同。我们要对治,佛法开头就是讲对治,对治要捡重的先治,哪一条最重先治哪一条。贪心最重的人,我们先对治它,则用布施;瞋恚心如果最重的时候,那就先对治瞋恚,修慈悲、修忍辱。所以八万四千法门从哪里来的?从八万四千烦恼而来,没有烦恼不需要对治,法门也没有!因为有烦恼,所以佛才建立法门。由此可知,法门是属於方便法,以方便法来对治有为法,有为的烦恼消除、没有了,方便法也不要,不需要对治那也没有建立,这时候心才清净,这叫真正修行。如果我们的烦恼习气随它增长,并不想方法来对治它,不觉悟,这在佛法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功夫,都没有成就。换句话说,你这个病不治,你不医不治它,你的病永远存在,怎么样强打精神你的病不会好的。所以一定先要对治习气烦恼,能治烦恼这是第一个条件,你不治你就无从对治,先要治,先要能够辨别。

  【三乘五性皆佛之子。故曰多诸子息。】

  『多诸子息』是比喻,经里面讲「多诸子息」,大夫有许多的儿女,这是比喻佛有许多弟子。『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如果把人天合进去有五乘。『五性』,这是讲菩萨种性,声闻种性就是二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是说这个五种性。我们自己要晓得,「三乘」里面,我们属於哪一乘;「五性」里面,我们属於哪一种性,但是可以培养的。当然我们在五性里头,哪个不希望我们最好能够具足菩萨种性,唯有菩萨种性才能够当生成佛,其余的种性这一生都办不到。「三乘五性」,我们每个人统统具足,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换句话讲,我们哪个种性现前。正如同十法界,十法界的种子我们哪个人没有,也统统具足。佛在《华严经》里面讲「一现九隐」,我们现前十法界,阿赖耶识十法界种子,我们现在现的是人法界,其余的九法界不现,一现九隐。我们为什么不现佛法界,而现的人法界?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著眼、去追究,把这个事情真相搞明白了,那真是在这个十法界里面,无尽的时空里面,我们是隐现自在,那跟佛菩萨有什么两样!

  菩萨种性,我给他们几个人写了八个字,现在算命的风气很盛,算命要看八字,我也提了八个字,菩萨的八字。如果你们具足这八个字,你就是菩萨菩萨种性,第一个是诚敬,诚於中,敬表现在外一切恭敬。我们打开《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佛法里头的一切恭敬。诚是真诚,绝不是虚伪的,是真诚的恭敬,十大愿王里面你们看看,第一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从这学起,「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个四条才把自己变成为菩萨,变成为法器,有资格修学一乘大法,要具备这四个条件。所以十大愿王前面四个条件是根本,根本条件。我给诸位说的,第一个是诚敬,第二个是平等,第三个是清净,第四个是慈悲,如果你能够具足这八个字,你是菩萨种性。这八个字都是我们自己的性德,可是如果我们没有修德,我们的性德不能够显现,统统是我们本性里头有的。我们修什么?就修这八个字,我们修诚、修敬、修平等、修清净、修慈悲。在家庭、在团体、在社会,与一切大众相处我们就修这八个字,这个叫修菩萨道。下面两句:

  【此方机息他土缘熟。故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这个两句就是这个意思,诸佛菩萨应现在世间没有来去,隐现自在。佛菩萨住世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如果你真正具足了菩萨种性,再给诸位说,这种应现的机缘从来没有止息过。我们讲昼夜二十四小时,佛菩萨都在你的周边,从来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你。你要是心到清净相当一个程度,你自己就看出来,你就觉察到,无时无刻不在!我们之所以不能够觉察,实在讲我们自己的业障太重,不晓得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过。到你自己明白,你对於佛菩萨的恩德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恩德太大了,父母之恩、老师之恩没有办法相比,不能比,无始劫来从来都没离开过。我们今天不知道,不知道他也在,不是说不知道他就离开了,不是的,知道他在,不知道他还在。就正如好像空气一样、虚空一样,空气我们什么时候离开过它!一旦觉悟那就是念念觉,六祖所说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这不假,念念觉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有不觉。可是迷人不晓得事实的真相,见到佛菩萨有的时候出世,又灭度了,这个示现的出世、灭度,是就众生显著的机缘。

  所以佛示现在教化众生有两类的形象,一类叫显应,一类叫密应,密是不显,是你自己清净心当中才能够觉察,才能够感应。这个显应那不一定要清净心,比如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这个世间,哪一个人看到佛来了,你心不清净也看到佛来,这叫显应。密应从来没有离开,但是你自己不能觉察,心地清净到相当程度的人他知道、他觉察,觉察佛在自己身边,觉察佛在每个众生的身边,他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段是讲的显应,这个地方众生机缘息了,就是在现阶段能够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的这些人,佛都接触到,都把这些理论方法教给他们,没有住世的必要,他走了,为什么?他再住世间的时候也没人跟他学;他方机缘成熟了,他就到那个地方又去现身。是不是此地灭了他方出生?不是的,不生不灭。这个道理《楞严经》里面说得很清楚,「随心应量」,这理实在是相当深,可是虽然深不是不能懂,要很细心的去体会。底下几句话很要紧,我在此地念一念,诸位要好好的记住。

  【佛既去世。】

  这个我们从迹象上来讲,佛菩萨离开世间,示现的灭度。

  【众生禀受邪教。故曰饮他毒药。】

  这个经文里面讲『饮他毒药』,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的,佛不住世,正法没有人弘扬,邪法炽盛在世间,众生接受的是邪教!

  【既受邪教。增长执见。流转生死。故曰药发闷乱宛转於地。】

  这不就是我们今天社会的写实吗?可是诸位要特别记住,邪与正不容易辨别。为什么?邪教拿著佛像、拿著佛经,做他们传播邪知邪见的工具,所以你看到这是佛法、这是佛经,他讲错了。你仔细听听他也讲得不错,给诸位说,如果他不教你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相,怎么讲都是错的。为什么?教你念《法华经》,你就执著在《法华经》上那错了!那正如法达禅师遇到六祖一样,没有遇六祖之前,他被《法华》转那就错了,那就是邪知邪见。这种叫门内外,门外外道容易看得出来,门内外看不出,这真正要慧眼。遇到六祖大师再给他一开示,恍然大悟,从今以后他转《法华》,为什么?不执著了。所以一些如果说是法师大德来给你讲经,讲的是名相,分别名相,执著名相,这都是增长执著知见,知见就是邪见。你看《楞严经》里头讲「知见立知,是无明本」,那不是邪见是什么?所以我劝大家研究欧阳大师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他一语就道破,佛法是破执著的,绝不是叫你增长执著的,你增长执著、邪见这错了,所以门内外可怕。

  我当年亲近李老师,一跟他见面,他就提醒我要注意,他说门外的外道,像基督教甚至於一贯道,你很容易辨别,那是外道。门内外不容易辨别,而且门内外的又多,《楞严》里头第六卷末尾,「四种清净明诲」里面,佛说得很清楚,在末法时期魔王派他这些子孙,魔子魔孙都在我们佛门里面出家,都披上了袈裟住在寺院里头来弘法利生,弘的全是魔外,魔道、外道,我们怎么能认识?我们怎么能够辨别?这就是渗透进来,而且人数之多,佛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在这个时代,你要是遇到正法,遇到一个真正善知识,你想想看,若不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遇不到,真正遇不到。而且正法道场,再给诸位说,时间大概都不长,为什么?时间一长魔进来了,给你破坏、扰乱,魔是专来破坏道场的。所以正法道场往往都是昙花一现,但是这个一现,要是有缘…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