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P82

  ..续本文上一页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是以第一个威音为基础。你看目的说得很清楚是『开示悟入』,「开示悟入」底下是「佛之知见」。经题里面给诸位讲过,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开示是老师的事情,悟入是学生的事情。所以学生要悟、要入这个境界才行,才能够得受用。

  【如是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者。】

  全都叫威音王佛。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底下说:

  【从一乘方便。开出二乘差别也。】

  表的这个意思,也就说第一位威音王佛是根本智,从根本智里面流出无量无边的方便智。『二万亿』就表的二乘,二乘是什么?大乘、小乘,表这个意思。

  【最初威音王如来灭度於像法中者。像法即是言教。】

  不同於正法,正法著重在身教,言说比较少。示现一个样子,人家一看就开悟,就知道怎样修学。像法是多闻坚固,这是佛的法运三个时期正法、像法、末法。《金刚经》里面给我们讲五种坚固,在正法时期是戒律坚固,佛灭度后五百年间只要依戒律修行的,都能够证阿罗汉果。往后不行,持戒不能证果,所以在第二个五百年禅定坚固。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就是一千年的末期,正是禅定坚固的最后到我们中国来。所以中国的佛教禅风很盛,道理就在此地,是在禅定坚固的后期传到中国来。在第三个五百年多闻坚固,你看看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出了多少大师都是弘经演教的。在中国八大宗当中,除了禅宗还维系它的宗风,禅定坚固的宗风之外,其余的全都是讲经说法,多闻坚固。第四个五百年塔庙坚固,渐渐对於学术疏忽了,多半怎么样?修福。听说经里面讲起庙建道场功德很大,於是乎拼命的建庙、建塔,这个风气一直流传到今天。今天哪个学佛的人,说在教理上、在禅定上、清净心上用功?没有。你问他为什么学佛?都是求福报,而且都是求人天福报,求现前的福报,都变成这种。纵然在佛门的佛事也是为修福,与佛的本意,可以说完全变了质!佛法里是叫人开悟的,今天的佛法变成什么?变成超度亡魂的。超度亡魂在佛法里头原本是没有的,现在真是本末颠倒。而超度亡魂,怎么个超度才真有效?现在也没有人懂。

  今天我们的馆长女婿开吊,等一下我还要去一趟,她心里当然也不舒服。刚才我就跟她提到,《影尘回忆录》里面所讲的超度,那是倓虚大师没有出家之前,倓虚大师是中年出家的,他出家的时候他的太太儿子同时都出家,他好像四十多岁出家的,这是天台宗一代的祖师。他没有出家之前,跟几个朋友开中药店,那个时候就学佛,他是专攻《楞严经》。所以《影尘回忆录》就是他的自传,里面有一章写到是「八载寒窗读楞严」,他念《楞严经》念了八年。《楞严》的分量跟《法华》差不多,一天要念一遍,念了八年差不多也有三千遍,与《坛经》里面讲的,法达禅师念《法华经》三千遍,大概也差不多。他以后跟谛闲法师出家的,谛闲法师是天台宗的祖师,把天台祖师的位置传给他。他有一天在药铺里面,中午休息的时候打瞌睡,趴在桌子上就看到两个人来了,什么人?两个鬼魂,是他的冤家对头。以前他跟这两个人打官司,他胜了,那两个人官司失败,败之后这两个人气死。所以这是冤家,这一看心里怕他是来找麻烦,结果看他来那个样子,表情好像不是找麻烦。走近了就问他,你们两个到这来有什么事情?他说来求超度。他放心,不找麻烦,来求超度的。他就问他,你要我怎么给你超度?他说只要你答应就行。他说好,我答应你。就看到两个鬼魂脚踩著他的(他坐在那里),踩著他的膝盖,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没有多久看到什么?看到他死去的太太,死去的小孩(前面一个太太)也来了,也求超度,他一点头也是这样。

  你们看《影尘回忆录》,不必诵经,也不必拜忏,也没有念一句佛号,点个头就真超生。所以你们看《梁皇忏》、看《水忏》,你们要想想,宝志公是什么人,迦诺迦尊者是什么人,自己心地不清净没有能力超度。我在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到安世高超度他那个同学,我说得很清楚,自己心地不清净哪有能力超度人?纵然是诵经,诵经心还是不清净,还是打妄想。所以你自己心地清净,点点头,冤家对头、亲朋好友都超度。倓虚大师去我们不远,前几年才过世,倓虚大师过世到现在恐怕还不到十年,他活了九十多岁也是长寿。弘法利生三十多年,虽然是中年出家,他是弘法利生三十多年。在香港建立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就他建的,我上一次在香港讲经,就是在他图书馆讲经,也是讲的《楞严经》。所以我们要晓得,怎样才能真正的超度,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就没有本事度人,自己心地清净自度自了,这个功德利益才能够加到别人身上,才能够帮助人。所以,学佛第一个是要明理,理不通,事就有障碍。

  五种坚固到今天怎么样?今天叫斗诤坚固,佛灭度之后第五个五百年斗诤坚固。今天人的心不但这个心不在定上,不在禅定上,不在佛法上;多闻坚固的他心在经教上,他在佛法上。现在人的心怎么样?在斗诤上,见到人总是怀疑,他要不要占我的便宜?他起心动念起这个心,这就是斗诤坚固。所以说不但佛法你不能够开解,开悟更谈不上,理你也不会懂,定,你决定得不到。所以念佛人念了一辈子,连功夫成片都达不到,为什么原因?就是斗诤坚固。所以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的心是不是有斗诤的心?什么叫斗诤的心?起心动念都怀疑别人,自己的得失心太重,这就是斗诤心,这就是标准典型的斗诤坚固。所以在今天我们这个修行真正要想入轨道,要想上轨道,我们要把一切得失的心统统舍掉。别人占我便宜应该的,我欠他的;我吃了亏我应该的,我应该受这个果报。这就是古德教给我们的「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不要再造罪业!见善人是佛菩萨,见恶人还是佛菩萨,闻善言心里欢喜,闻恶言心更欢喜。人家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骂我们,造谣毁谤我们听了之后心里欢喜。为什么?自己的业障消!如果你再要起怨恨,某人对我怎么样就不得了,那你就又造新业。他为什么不毁谤别人,他毁谤我?当然是我过去一定是毁谤他,他今天毁谤我应该的,理所当然。闻恶言如饮甘露,为什么?他是我的大恩人,为我消业障。若不是如此的话,我的业障怎么能消得了!所以这是佛菩萨,我们还要把他当作恶人看待,那你是自己错误,自己颠倒,你自己不想成就。所以你不明理你怎么会修行?理懂得了才会修行。

  理懂得了,什么环境都自在,什么环境里头都安乐;理要不明,什么环境里面都很复杂,什么环境里头都叫你一天到晚生烦恼。可见得这个问题就在一个理,你明不明理?理明了见怪不怪,自自然然它就消失,就是无始劫的冤家,也能够变成好的道友。为什么?冤解了!解了就成了善知识,就成善友,不再结怨。所以一个真正修道的人,是不与一切众生结恶缘,那个众生再恶,甚至於起心动念要杀害我,身体反正是有生灭的,早一天死跟晚一天死有什么差别?杀了也不恨。你像《金刚经》歌利王割截身体,那个等於说淩迟处死,一块一块肉给你慢慢割掉叫你死,菩萨绝不动一念瞋恨心,忍辱波罗蜜修圆满。所以我们要记住,佛教给我们的人生酬业,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就是酬偿业报的。哪个人对我好,过去我对他好;哪个人对我不好,过去我对他不好,欠命的还命,欠债的还钱。所以觉悟的人什么?觉悟人这一生还债,受果报而来的,不造新业,绝不与人造冤仇,不造新业,一心一意修自己的清净心,非常重要。无言之理不落阶级,有没有有阶级?没有阶级。所以,诸位要真正悟入无言之理,那你一下就超越,你当下就成佛了。不必经过四十一位,四十一位加上等觉,不必,也没有三乘、五乘,一下就超越。但是你如果说落在言说之中,落在迹象里面那就有三乘、五乘,落在迹象里面你的心不清净。

  自己成就,正如佛在经里面所说的,「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来生再不轮回,再不转世,再不欠债,统统还清了。统统还清了就是自己心地清净,无论在顺境、逆境都是清净心,凡事随缘,绝无攀缘。我跟诸位说得很多,不但世法里头我们随缘,不攀缘,就是弘法利生都要随缘,不攀缘。诸佛菩萨绝不会起心动念,我在哪里造个道场,我去讲经弘法,去普度众生。佛有愿,决定没有这个心,决定不会这么做,为什么?众生缘没成熟;如果众生缘成熟了,自然现前。所以我们中国大陆上那么多的大丛林、大道场,是哪个人发心去建的?没有,都是因缘成熟自自然然成就的。我们读《弥陀经疏钞》,你看到云栖道场那还得了!是不是莲池大师发心在那里建个大道场度众生?不是的。莲池大师当年看到那个山风景很好,他很喜欢那个地方,自己跑到那个地方建了一个茅蓬,自己在那里修道,没告诉任何一个人。以后被人发现,这个和尚很有道行,於是乎亲近他的人多了,慢慢人愈来愈多、愈来愈多,自自然然建的丛林,不是有心,不是有计划,自自然然成就。所以大陆上丛林不是这样自然成就的,就是国家建立的。法师里头你们去看《高僧传》,哪个法师以攀缘心来建道场?没有一个。所以你想想看,那些人心多清净,连弘法利生都不攀缘,这就是佛门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他有缘的他来,没有缘的拉也拉不来。在台湾学佛的人有多少,与我没有缘的,我怎么劝他他也不会来,有缘的就来,没有缘的不会来。所以这里讲像法这是言教。底下这两句话很重要:

  【言教兴则实相泯。】

  为什么像法不如正法,道理就在此地,大家都偏重在『言教』上去,都在教理的贪求上去了,而将清净心忘掉了,『实相』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心不乱。

  【故言正法灭。】

  如果我们一心都是要求实相,求真实相,这就是正法兴;一心追求教理不重视一心不乱,『正法灭』。可见得像法兴、「正法灭」不是讲的时代,是讲我们自己心!我们今天学…

《妙法莲华经大意(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