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P12

  ..续本文上一页有一时礼拜供养所得到的福报,和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名字,尽形寿供养四事所得到的福报一样而没有差别,这正是显示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的殊胜。

  “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他们两个人的福报,在百千万亿劫的时间中,都不能穷尽。不能穷尽是享受不尽的意思。“百千万亿劫”是形容时间的长久,不必当做固定的数目。

  “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的名字”是显示受持菩萨圣号之多:“尽形供养”是显示供养时间之长:“四事供养”是显示供养之大。“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是显示所受持菩萨圣号的寡少:“一时礼拜供养”,是显示供养的时间的短促。有人能普遍的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的名字,并且尽其一生,常以四事供养这么多的菩萨,他的供养心是何等的广大,他的精进心是何等的勇猛,当然他的福报是不可思议。但为甚么受持观世音菩萨和一时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所得到的福报,也一样的大,而百千万亿劫,享受不尽呢?我们应该要知道,六十二亿恒河沙数的菩萨虽然很多,但都是普通的菩萨,犹如一般的珠宝,而观音菩萨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是度化众生心恳切,倒驾慈航示现的菩萨,犹如摩尼宝珠。因为摩尼宝珠一粒,压倒海宝千群,所以一名能等余号,犹如一粒摩尼宝珠,能胜海中众宝一样。

  以上是约事相解释,再进一步,约理论来说:观世音菩萨和六十二亿恒河沙的菩萨,都是证到真如本体的。在真如实际中,法性是平等,而没有一多的差别的。从这法性平等的道理来说,受持观音一号,就等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圣号一样,所以二人的功德是正等无异。

  又约修持的工夫来说:学佛修行是要澄清心里的尘劳杂念的。专心一意单持观音圣号的话,可把心里的尘劳杂念澄清下来,而受持或礼拜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菩萨,一会儿要念这位菩萨的圣号,一会儿要礼拜那位菩萨,一会儿要供养这位菩萨,一会儿又要供养其他的菩萨。这样的时刻都在起分别的话,心里的尘劳,将会愈动乱,是不能收到“修心”的工夫的!所以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圣号,不如单独受持一位观音菩萨的圣号呢!

  庚二 结显多福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这一段文是世尊将受持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和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做个比较,并说明两者的功德没有差别之后,再做个结论,以显示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能得多福的道理。

  “无尽意”:世尊说法到这里,又呼无尽意菩萨一声,可是在法华会上的菩萨有很多,为什么不呼其他善萨的名字,而都是呼无尽意菩萨的名字呢?因为无尽意菩萨,是这部普门品的发起人,他是这部普门品的当机众的关系啊!

  “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这句话正是显示受持观世音菩萨圣号,能够得到很多福德的道理。“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不但口里在念观音圣号,更能将观音圣号,常常牢牢的记在心里。“得如是”是得到这样的意思。这“如是”二字,近指这一科“较量功德”文中所说:称念观音圣号,其所得福德,等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洪名。远指前面诸科所说,众生称念观音圣号的话,菩萨就能救他三灾、四难,能离三毒,能应二求等威德神通,不可思议的意思。“无量无边”是无有限量和无有边际。多的不可计算,叫做“无量无边”。“福德”是福报和功德。有福报和功德的利益,叫做“福德之利”。而受持观音圣号,能够得到如上所说,很多福报功德的利益,所以说:“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有人认为:称念一菩萨圣号,不如念很多菩萨的圣号;礼拜一尊佛的圣像,不如拜很多佛的圣像;念小部经,不如念大部的经。甚至认为佛菩萨固然要拜,但天公妈祖、城隍爷、福德神等等也都要拜。于是,今天念这个佛号,明天念那个佛号,今天念这部经,明天念那部经,今天拜佛,明天拜天公,后天拜妈祖城隍爷,弄得心里乱糟糟。这样不但不能得到效果,反而弄得身心疲倦不安。这就是不知道修行要领所致。大家要知道,学佛修行是在修心,众生的心好像猿猴野马一样。学佛的初步,就是要使散乱心平静下来,然后才能修持应该要修的法门。如果还没开始修持法门,就把心弄得乱糟糟,岂不是病上加病,这样怎么能收效呢?佛陀开示众生念一菩萨的圣号,能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的功德相等,正是要众生专一其心,好好一门深入。所以我在这里做个结论:如果能专心一意的念一佛一菩萨的圣号,其所得的福德之利,是无量无边的。反之虽然受持很多佛很多菩萨的圣号,如果心里散乱的话,其功德是有限的。假若是为贪求福德而受持很多佛菩萨圣号,其所得的福德利益更是有限了。

  戊二 答示游化方便,分二

  己一 当机进问

  上面已经将世尊“答示持名感应”经文中的意义解释好了,下面接著要解释“答示游化方便”。所谓游化方便,是观音菩萨随类现身,应化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方法。

  “答示游化方便”下,又分为二科:一、“当机进问”,二、“如来详示”。兹解释一、“当机进问”科中的经文。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无尽意菩萨是这部普门品的发起众。因为他听世尊说了上面的道理之后,还有要请问的地方,所以就再向世尊开口说话了。“白佛”是禀白于佛,下对上发言请示叫做“白”,上对下开示叫做“告”,这是佛法的仪规。

  “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世尊”是无尽意菩萨要请法之前,先称呼一声佛陀的尊称。“云何游此娑婆世界”,是“怎样游化这娑婆世界?”的意思。“娑婆”二字是印度话,翻译中国话叫做“堪忍”。意思是说:在这世界里的众生,能够忍受这五浊恶世中种种痛苦和祸害,不但不求解脱,反而认是这娑婆世界是快乐的,终日过著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以名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在这句“游此”的“游”字,含有重要的意思,我们不可让它忽略过去。“游”是“游化”,所谓“游化”是去来自由。菩萨应化在娑婆世界是去来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的。譬如,游客到风景区游览,要去就去,要回就回,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一样。这去来自由的游化,和众生的随业受报,迥然不同。凡夫众生,如果不是造的这个世界的业,你想要来也不得来,如果这娑婆世界的业未满,您想要去也不得去。凡夫众生的去来是要受著业力的限制的,但是佛菩萨的游化,是想要来,随时可以来,想要去随时可以去,是自由自在,丝毫都不受任何限制的。

  “云何而为众生说法”:这句经文,是无尽意菩萨的第二问。无尽意先向世尊请问观世音菩萨游化娑婆世界之事之后,再进而请问观音菩萨怎样对众生说法,所以说:“云何而为众生说法?”

  “方便之力,其事云何?”:这句话是无尽意菩萨的第三问。“方便”是教化众生的方法,“力”是力用。“其事”是这段事情,对于教化众生这段事情怎么样,所以说:“其事云何?”

  无尽意菩萨这三段问话,有三种含意:一、云何游此娑婆世界,是问身业;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是问口业;三、方便之力,其事云何?是问意业。这是请问菩萨的三轮不思议妙用。所谓三轮不思议妙用是:一、身轮不思议妙用;二、口轮不思议妙用;三、意轮不思议妙用。身口意在众生叫做业,因为众生依著身口意而作业,所以叫做三业。但在诸佛菩萨就名为三轮,轮是运载的意思。诸佛菩萨的应化娑婆世界,能以身口意的妙用,普载众生,断除烦恼,出离生死,证入涅槃,所以名三轮。观音菩萨以三十二应身,游化娑婆世界,教导救度众生,是为“身轮不思议妙用”。观音菩萨以一口能说无量法,世间的众生,应以何法得度者,菩萨即为说何法。菩萨能说大、小、权、实、契埋、契机的道理,就是“口轮不思议妙用”。观音菩萨能以智慧鉴别众生的根机,善巧方便应机施教,是为“意轮不思议妙用”。

  前科“答示持名感应”文中,是说明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故名为观世音,及说明菩萨冥中加庇众生的功用,这名为“冥应”。但还没有谈及菩萨普门示现“显应”,大悲济世的力用,所以无尽意进问观音菩萨游化方便的道理,乃是合情合理的。无尽意既然是一位菩萨,怎么会不知道菩萨的三轮不思议妙用呢?大家要知道,无尽意菩萨的明知故问,是为著在会及当来的众生,示同凡夫情解而请问的。

  己二 如来详示,分二

  庚一 广显应化诸国,分二

  辛一 明应显化,分八

  壬一 能应三圣

  上来已经将“当机进问”科文中的意义解释好了,现在要解释“如来详示”科。“如来详示”下,又分为二科:一、“广显应化诸国”,二、“正答游于娑婆”。“广显应化诸国”下,又分二科:一、“明应显化”,二、“结德劝供”。“明应显化”下,又分为八科:一、“能应三圣”,二、“能应六天”,三、“能应五人”,四、“能应四众”,五、“能应众妇”,六、“能应二童”,七、“能应十类”,八、“能应力士”。兹解释“能应三圣”的文。

  壬一 能应三圣,分三

  癸一 能现佛身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所谓“能应三圣”,是观世音菩萨能够应现佛、辟支佛、声闻的三种圣人之身。这“能应三圣”又分为三科,兹解释第一科“能现佛身”。“能现佛身”是菩萨能够应一类众生的需要,现佛的身而为众生说法的意思。

  “佛告无尽意菩萨”:上对下的开示叫做“告”。佛要对无尽意菩萨说话,是为“佛告无尽意菩萨”。

  “善男子”:这句话是对无尽意菩萨赞美之词。

  “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国土”是国家…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