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淨心法師)▪P12

  ..續本文上一頁有一時禮拜供養所得到的福報,和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數菩薩名字,盡形壽供養四事所得到的福報一樣而沒有差別,這正是顯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德的殊勝。

  “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他們兩個人的福報,在百千萬億劫的時間中,都不能窮盡。不能窮盡是享受不盡的意思。“百千萬億劫”是形容時間的長久,不必當做固定的數目。

  “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數菩薩的名字”是顯示受持菩薩聖號之多:“盡形供養”是顯示供養時間之長:“四事供養”是顯示供養之大。“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是顯示所受持菩薩聖號的寡少:“一時禮拜供養”,是顯示供養的時間的短促。有人能普遍的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數菩薩的名字,並且盡其一生,常以四事供養這麼多的菩薩,他的供養心是何等的廣大,他的精進心是何等的勇猛,當然他的福報是不可思議。但爲甚麼受持觀世音菩薩和一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所得到的福報,也一樣的大,而百千萬億劫,享受不盡呢?我們應該要知道,六十二億恒河沙數的菩薩雖然很多,但都是普通的菩薩,猶如一般的珠寶,而觀音菩薩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是度化衆生心懇切,倒駕慈航示現的菩薩,猶如摩尼寶珠。因爲摩尼寶珠一粒,壓倒海寶千群,所以一名能等余號,猶如一粒摩尼寶珠,能勝海中衆寶一樣。

  以上是約事相解釋,再進一步,約理論來說:觀世音菩薩和六十二億恒河沙的菩薩,都是證到真如本體的。在真如實際中,法性是平等,而沒有一多的差別的。從這法性平等的道理來說,受持觀音一號,就等于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聖號一樣,所以二人的功德是正等無異。

  又約修持的工夫來說:學佛修行是要澄清心裏的塵勞雜念的。專心一意單持觀音聖號的話,可把心裏的塵勞雜念澄清下來,而受持或禮拜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那麼多的菩薩,一會兒要念這位菩薩的聖號,一會兒要禮拜那位菩薩,一會兒要供養這位菩薩,一會兒又要供養其他的菩薩。這樣的時刻都在起分別的話,心裏的塵勞,將會愈動亂,是不能收到“修心”的工夫的!所以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數菩薩聖號,不如單獨受持一位觀音菩薩的聖號呢!

  庚二 結顯多福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這一段文是世尊將受持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和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做個比較,並說明兩者的功德沒有差別之後,再做個結論,以顯示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能得多福的道理。

  “無盡意”:世尊說法到這裏,又呼無盡意菩薩一聲,可是在法華會上的菩薩有很多,爲什麼不呼其他善薩的名字,而都是呼無盡意菩薩的名字呢?因爲無盡意菩薩,是這部普門品的發起人,他是這部普門品的當機衆的關系啊!

  “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這句話正是顯示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能夠得到很多福德的道理。“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不但口裏在念觀音聖號,更能將觀音聖號,常常牢牢的記在心裏。“得如是”是得到這樣的意思。這“如是”二字,近指這一科“較量功德”文中所說:稱念觀音聖號,其所得福德,等于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的洪名。遠指前面諸科所說,衆生稱念觀音聖號的話,菩薩就能救他叁災、四難,能離叁毒,能應二求等威德神通,不可思議的意思。“無量無邊”是無有限量和無有邊際。多的不可計算,叫做“無量無邊”。“福德”是福報和功德。有福報和功德的利益,叫做“福德之利”。而受持觀音聖號,能夠得到如上所說,很多福報功德的利益,所以說:“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有人認爲:稱念一菩薩聖號,不如念很多菩薩的聖號;禮拜一尊佛的聖像,不如拜很多佛的聖像;念小部經,不如念大部的經。甚至認爲佛菩薩固然要拜,但天公媽祖、城隍爺、福德神等等也都要拜。于是,今天念這個佛號,明天念那個佛號,今天念這部經,明天念那部經,今天拜佛,明天拜天公,後天拜媽祖城隍爺,弄得心裏亂糟糟。這樣不但不能得到效果,反而弄得身心疲倦不安。這就是不知道修行要領所致。大家要知道,學佛修行是在修心,衆生的心好像猿猴野馬一樣。學佛的初步,就是要使散亂心平靜下來,然後才能修持應該要修的法門。如果還沒開始修持法門,就把心弄得亂糟糟,豈不是病上加病,這樣怎麼能收效呢?佛陀開示衆生念一菩薩的聖號,能與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的功德相等,正是要衆生專一其心,好好一門深入。所以我在這裏做個結論:如果能專心一意的念一佛一菩薩的聖號,其所得的福德之利,是無量無邊的。反之雖然受持很多佛很多菩薩的聖號,如果心裏散亂的話,其功德是有限的。假若是爲貪求福德而受持很多佛菩薩聖號,其所得的福德利益更是有限了。

  戊二 答示遊化方便,分二

  己一 當機進問

  上面已經將世尊“答示持名感應”經文中的意義解釋好了,下面接著要解釋“答示遊化方便”。所謂遊化方便,是觀音菩薩隨類現身,應化在世間,教化衆生的方法。

  “答示遊化方便”下,又分爲二科:一、“當機進問”,二、“如來詳示”。茲解釋一、“當機進問”科中的經文。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爲衆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無盡意菩薩是這部普門品的發起衆。因爲他聽世尊說了上面的道理之後,還有要請問的地方,所以就再向世尊開口說話了。“白佛”是禀白于佛,下對上發言請示叫做“白”,上對下開示叫做“告”,這是佛法的儀規。

  “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世尊”是無盡意菩薩要請法之前,先稱呼一聲佛陀的尊稱。“雲何遊此娑婆世界”,是“怎樣遊化這娑婆世界?”的意思。“娑婆”二字是印度話,翻譯中國話叫做“堪忍”。意思是說:在這世界裏的衆生,能夠忍受這五濁惡世中種種痛苦和禍害,不但不求解脫,反而認是這娑婆世界是快樂的,終日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所以名爲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就是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在這句“遊此”的“遊”字,含有重要的意思,我們不可讓它忽略過去。“遊”是“遊化”,所謂“遊化”是去來自由。菩薩應化在娑婆世界是去來自由,不受任何限製的。譬如,遊客到風景區遊覽,要去就去,要回就回,來去自由,不受任何限製一樣。這去來自由的遊化,和衆生的隨業受報,迥然不同。凡夫衆生,如果不是造的這個世界的業,你想要來也不得來,如果這娑婆世界的業未滿,您想要去也不得去。凡夫衆生的去來是要受著業力的限製的,但是佛菩薩的遊化,是想要來,隨時可以來,想要去隨時可以去,是自由自在,絲毫都不受任何限製的。

  “雲何而爲衆生說法”:這句經文,是無盡意菩薩的第二問。無盡意先向世尊請問觀世音菩薩遊化娑婆世界之事之後,再進而請問觀音菩薩怎樣對衆生說法,所以說:“雲何而爲衆生說法?”

  “方便之力,其事雲何?”:這句話是無盡意菩薩的第叁問。“方便”是教化衆生的方法,“力”是力用。“其事”是這段事情,對于教化衆生這段事情怎麼樣,所以說:“其事雲何?”

  無盡意菩薩這叁段問話,有叁種含意:一、雲何遊此娑婆世界,是問身業;二、雲何而爲衆生說法,是問口業;叁、方便之力,其事雲何?是問意業。這是請問菩薩的叁輪不思議妙用。所謂叁輪不思議妙用是:一、身輪不思議妙用;二、口輪不思議妙用;叁、意輪不思議妙用。身口意在衆生叫做業,因爲衆生依著身口意而作業,所以叫做叁業。但在諸佛菩薩就名爲叁輪,輪是運載的意思。諸佛菩薩的應化娑婆世界,能以身口意的妙用,普載衆生,斷除煩惱,出離生死,證入涅槃,所以名叁輪。觀音菩薩以叁十二應身,遊化娑婆世界,教導救度衆生,是爲“身輪不思議妙用”。觀音菩薩以一口能說無量法,世間的衆生,應以何法得度者,菩薩即爲說何法。菩薩能說大、小、權、實、契埋、契機的道理,就是“口輪不思議妙用”。觀音菩薩能以智慧鑒別衆生的根機,善巧方便應機施教,是爲“意輪不思議妙用”。

  前科“答示持名感應”文中,是說明觀音菩薩尋聲救苦,故名爲觀世音,及說明菩薩冥中加庇衆生的功用,這名爲“冥應”。但還沒有談及菩薩普門示現“顯應”,大悲濟世的力用,所以無盡意進問觀音菩薩遊化方便的道理,乃是合情合理的。無盡意既然是一位菩薩,怎麼會不知道菩薩的叁輪不思議妙用呢?大家要知道,無盡意菩薩的明知故問,是爲著在會及當來的衆生,示同凡夫情解而請問的。

  己二 如來詳示,分二

  庚一 廣顯應化諸國,分二

  辛一 明應顯化,分八

  壬一 能應叁聖

  上來已經將“當機進問”科文中的意義解釋好了,現在要解釋“如來詳示”科。“如來詳示”下,又分爲二科:一、“廣顯應化諸國”,二、“正答遊于娑婆”。“廣顯應化諸國”下,又分二科:一、“明應顯化”,二、“結德勸供”。“明應顯化”下,又分爲八科:一、“能應叁聖”,二、“能應六天”,叁、“能應五人”,四、“能應四衆”,五、“能應衆婦”,六、“能應二童”,七、“能應十類”,八、“能應力士”。茲解釋“能應叁聖”的文。

  壬一 能應叁聖,分叁

  癸一 能現佛身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爲說法。

  所謂“能應叁聖”,是觀世音菩薩能夠應現佛、辟支佛、聲聞的叁種聖人之身。這“能應叁聖”又分爲叁科,茲解釋第一科“能現佛身”。“能現佛身”是菩薩能夠應一類衆生的需要,現佛的身而爲衆生說法的意思。

  “佛告無盡意菩薩”:上對下的開示叫做“告”。佛要對無盡意菩薩說話,是爲“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這句話是對無盡意菩薩贊美之詞。

  “若有國土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國土”是國家…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淨心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