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P11

  ..续本文上一页得一个男孩子。

  “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礼拜”是以身体来顶礼。“供养”是以香花茶果等物质来供奉,或者在三宝门中执役效劳。世间的妇女,如果希求生个男孩,就得礼拜供养这位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便生”是就会生的意思。“福德”的“福”是福报,“德”是善行,修善行所得到的福利,叫做“福德”。“智慧”是“愚痴”的反面。礼拜观世音菩萨,就会诞生一个既有福德,又有智慧的男孩,所以说“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世间的人们,无论男女,都很注重生育子女,以传宗接代的,因为这是人伦的俗习呀!尤其妇女家,对于求子的心,比较男人还要急切。因为身为妇女而不会生育,就有三种痛苦:一、为丈夫所轻视抛弃;二、为翁姑所嫌;三、为邻近妇人所讥笑。因为妇女家,求子的心比较急切,所以在这里单指女人求子嗣来说。而必定要求男者,因为家无男儿,就有:一、年老无人服侍,二、家业无人付嘱,三、身后宗嗣断绝等三种可畏的事。所以没有生育男孩的妇女,就希望能诞生一个男孩。

  释尊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妇女家,想要求得一个男儿,只要他肯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菩萨就能满他所愿,而生一个男儿了。可是如果生一个平平凡凡的男儿,并不足为奇,所可贵的是,求观音菩萨所生的男儿,是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儿呢!有福德就富而且贤,有智慧就是贵而且哲,四美具足,可以说是世间上稀奇少有的男子了。

  生在世间上做人,如果但有福德而没有智慧,就是痴福。有一种人,生来很有福报,人也良善,可是生得不聪明,这是痴福。有的虽然很聪慧,可是缺乏了道德心,又没有福报,虽有满胸的希望和计划,却一事不成,这更是人生的缺陷。观音菩萨能将福慧双全的男子,赐给没有儿子的妇女,由此可见,菩萨对众生的恩惠,是山高海深,无穷无尽的。

  据现果随录记载:在清朝初的时候,有一位谭宪卿,是一位很富有的长者,因为他们夫妻到了半老的时候,还没有子女,所以族亲们争著要分他的财产,宪卿为此而困扰不甘。于是,费了五千金,设大悲忏坛,礼拜大悲忏四十九日,以此功德,祈求观音菩萨赐与子息。果蒙菩萨的感应,当年妾遂生一子。他的妻儿又发心捐舍一千金,修建白衣阁,过了没有多久的时间,也生一子。这就是观音菩萨,能应求子的妇女,赐与子息的证明。

  辛二 求女得女

  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这段文是说明观音菩萨,能应无女儿众生的要求,而赐与女儿的意思。

  “设欲求女”:“设欲”是假设想要的意思。“求女”是希求有个女孩子。世间的妇女,如果没有生育女孩的,就希求能生得一个女孩子。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便生”是就会生的意思。“端正”是端庄正经,拣别不是娇慢惯养之类,这是约贞静娴淑的品德说的。“有相”是有好的相貌。如果没有女儿的妇女家,想要求得女儿,就会生得一个端正有相的女儿。在这句的上面,应该要有“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一句,在这里所以省略者,是鸠摩罗什法师译法的巧妙。

  “宿植德本,众人爱敬”:“宿植”是宿世所植。“德本”是善行的因。凭什么会转生为端正有相之女呢?这是因为前生种了善行之因所致呀!“爱敬”是被人看了,既爱而且敬。爱敬就是虽然被人看了,会生起亲爱的心理,但不敢随便干犯她。

  依世俗来说,男承内嗣,女结外亲。如果只有男孩而无女儿,也是美中不足之事,所以女儿虽属半子,也有祈求者。而没有女儿的人们,只要他们肯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菩萨就会满其所愿,而赐与女儿。而且其所赐与的女儿,不是平庸的女儿,而是一个品德端正,形相尊贵的女儿。这是一个使人既亲爱又敬畏的女儿呀!如果但使人爱而不敬的话,就是虽然有端妍之貌,而无福德之相。如果只有使人敬而不爱的话,就是虽然有福德之相,而没有端妍之貌。能够使人见了生起亦爱亦敬的心理,必是福德智慧都具足的人,这是宿世培植众德之因所致啊!

  己二 缘结应求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

  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这段文是总结二应求的文,以显示观音菩萨威德神通的力量,和众生所得到的利益,并劝勉众生受持观音圣号。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无尽意”是释尊开示了观音菩萨能应二求的道理以后,又呼无尽意菩萨一声,以唤起无尽意菩萨,其实也是唤起法华会上听经大众的注意。“如是”二字是指法之词,是指上面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意思。观世音菩萨有能满足世界人类,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愿望的神通力量,所以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若有众生”是如果有一类的众生——是有宿世的善根,而且和观世音菩萨有缘的众生。“恭敬”二字的解释,是自己谦逊退让为“恭”,推崇他人智慧道德为“敬”。“礼拜”是将恭敬的心意,表现在身体外表的行为上,其最恭敬的是,五体投地的致敬方式。恭敬观音菩萨是意业的虔诚,礼拜观音菩萨是身业的虔诚,称念观音菩萨是口业的虔诚。但这三业是以意业为主,所以无论是礼拜或称念,必须心存恭敬,才能得到感应道交的效用。“唐捐”的“唐”是“徒”或“空”,“捐”是弃的意思。所做的事,徒劳无益叫做“唐捐”。恭敬礼拜观音菩萨的功德,不会徒劳无补,其福报不会虚无缥缈,叫做“福不唐捐”。

  “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是故”,是因为恭敬礼拜观音菩萨,福不唐捐的缘故。“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是大家都应该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受持”是不但口里称念圣号,更是牢牢的常常记在心里。因为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所以释尊开示说:“世间的众生都应该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

  释尊向无尽意菩萨,开示观音菩萨能应二求的道理之后,又呼一声无尽意菩萨说:无尽意呀!如果有众生,能够心存恭敬,身行礼拜观世音菩萨的话,不但能免三灾、除四难、离三毒,乃至能满二种的祈求,而且因为恭敬礼拜所获得的福报,终无虚弃。就是不礼拜,而单持名也能得到很大的福报。所以你们世间的众生,都要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正是显示恭敬礼拜的利益,以劝勉众生受持观音圣号的意思。

  己五 能得多福,分二

  庚一 一多相较

  上面已经把观音菩萨能脱四难、离三毒,应二求的道理解释好了,下面要解释“答示持名感应”下第四科,“能得多福”的经文。“能得多福”下,又分为二科:一、“一多相较”,二、“结显多福”。兹解释一、“一多相较”的科文中的意义。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无尽意”:世尊要向无尽意菩萨说明礼拜观世音菩萨,能得多福的道理之前,又先呼无尽意菩萨一声。

  “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受持”是口里称念,心内忆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是六十二亿恒河沙数那么多菩萨的圣号。“恒河”是在印度,宽四十里,长一千多里的大河。恒河里面的沙,好像面粉那么细。一小撮的恒河沙,尚且不能计数,何况既宽且长的恒河里面的沙呢?佛陀说法,讲到数目之多的没有办法计算的时侯,就以恒河的沙来作譬喻。一个恒河沙数的菩萨,已经是太多了,何况有六十二亿的恒河沙数菩萨,其数目更是多的没有办法计算。

  “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复”是“又”的意思。“尽形”是尽此身形,也就是尽此一生的意思。“供养”是向三宝供奉:香、华、灯明、饮食、资财等,为之供养。“饮食”是日常生活上解决饥渴的食料。“衣服”是身体上穿以遮体的衣裳之类。“卧具”是睡眠所用的床铺、被褥之类。“医药”是医治病体的药品。供养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是为四事供养。有一类众生,不但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的圣号,又尽他的一生,向这六十二亿恒河沙数的菩萨,行四事的供养。所以说:“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

  “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于汝意云何”是在你的心意怎样?“是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受持六十二亿菩萨名字,又尽形寿供养四事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功德”二字的解释是,身行叫做“功”,心行叫做“德”。内心有良好的美德,又能表现在身体上做诸善事,叫做“功德”。“功德多否?”是问其所得的功德多不多。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无尽意言”是无尽意菩萨为要回答世尊而发言。“甚多”是很多的意思。因为世尊向无尽意菩萨,问起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又尽形寿供养四事所得到的功德,是否很多?因此,无尽意菩萨就回答说:世尊呀!那个人的功德是很多的了。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佛言”是释尊又向无尽意菩萨发言开示。“若复有人”是如果另外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是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句话是和“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的相对照。“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说明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的时间之短暂;这句话是和“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相对照的。

  “是二人福,正等无异”:“是二人”是一个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等四事的人,和一个但受持观音菩萨圣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的人。这两个人所得的福报,叫做“是二人福”。“正等无异”是真正平等而没有差别的意思。受持观音菩萨圣号,乃至只…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