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淨心法師)▪P11

  ..續本文上一頁得一個男孩子。

  “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禮拜”是以身體來頂禮。“供養”是以香花茶果等物質來供奉,或者在叁寶門中執役效勞。世間的婦女,如果希求生個男孩,就得禮拜供養這位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便生”是就會生的意思。“福德”的“福”是福報,“德”是善行,修善行所得到的福利,叫做“福德”。“智慧”是“愚癡”的反面。禮拜觀世音菩薩,就會誕生一個既有福德,又有智慧的男孩,所以說“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世間的人們,無論男女,都很注重生育子女,以傳宗接代的,因爲這是人倫的俗習呀!尤其婦女家,對于求子的心,比較男人還要急切。因爲身爲婦女而不會生育,就有叁種痛苦:一、爲丈夫所輕視抛棄;二、爲翁姑所嫌;叁、爲鄰近婦人所譏笑。因爲婦女家,求子的心比較急切,所以在這裏單指女人求子嗣來說。而必定要求男者,因爲家無男兒,就有:一、年老無人服侍,二、家業無人付囑,叁、身後宗嗣斷絕等叁種可畏的事。所以沒有生育男孩的婦女,就希望能誕生一個男孩。

  釋尊告訴無盡意菩薩說:如果有婦女家,想要求得一個男兒,只要他肯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菩薩就能滿他所願,而生一個男兒了。可是如果生一個平平凡凡的男兒,並不足爲奇,所可貴的是,求觀音菩薩所生的男兒,是有福德、有智慧的男兒呢!有福德就富而且賢,有智慧就是貴而且哲,四美具足,可以說是世間上稀奇少有的男子了。

  生在世間上做人,如果但有福德而沒有智慧,就是癡福。有一種人,生來很有福報,人也良善,可是生得不聰明,這是癡福。有的雖然很聰慧,可是缺乏了道德心,又沒有福報,雖有滿胸的希望和計劃,卻一事不成,這更是人生的缺陷。觀音菩薩能將福慧雙全的男子,賜給沒有兒子的婦女,由此可見,菩薩對衆生的恩惠,是山高海深,無窮無盡的。

  據現果隨錄記載:在清朝初的時候,有一位譚憲卿,是一位很富有的長者,因爲他們夫妻到了半老的時候,還沒有子女,所以族親們爭著要分他的財産,憲卿爲此而困擾不甘。于是,費了五千金,設大悲忏壇,禮拜大悲忏四十九日,以此功德,祈求觀音菩薩賜與子息。果蒙菩薩的感應,當年妾遂生一子。他的妻兒又發心捐舍一千金,修建白衣閣,過了沒有多久的時間,也生一子。這就是觀音菩薩,能應求子的婦女,賜與子息的證明。

  辛二 求女得女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

  這段文是說明觀音菩薩,能應無女兒衆生的要求,而賜與女兒的意思。

  “設欲求女”:“設欲”是假設想要的意思。“求女”是希求有個女孩子。世間的婦女,如果沒有生育女孩的,就希求能生得一個女孩子。

  “便生端正有相之女”:“便生”是就會生的意思。“端正”是端莊正經,揀別不是嬌慢慣養之類,這是約貞靜娴淑的品德說的。“有相”是有好的相貌。如果沒有女兒的婦女家,想要求得女兒,就會生得一個端正有相的女兒。在這句的上面,應該要有“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一句,在這裏所以省略者,是鸠摩羅什法師譯法的巧妙。

  “宿植德本,衆人愛敬”:“宿植”是宿世所植。“德本”是善行的因。憑什麼會轉生爲端正有相之女呢?這是因爲前生種了善行之因所致呀!“愛敬”是被人看了,既愛而且敬。愛敬就是雖然被人看了,會生起親愛的心理,但不敢隨便幹犯她。

  依世俗來說,男承內嗣,女結外親。如果只有男孩而無女兒,也是美中不足之事,所以女兒雖屬半子,也有祈求者。而沒有女兒的人們,只要他們肯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菩薩就會滿其所願,而賜與女兒。而且其所賜與的女兒,不是平庸的女兒,而是一個品德端正,形相尊貴的女兒。這是一個使人既親愛又敬畏的女兒呀!如果但使人愛而不敬的話,就是雖然有端妍之貌,而無福德之相。如果只有使人敬而不愛的話,就是雖然有福德之相,而沒有端妍之貌。能夠使人見了生起亦愛亦敬的心理,必是福德智慧都具足的人,這是宿世培植衆德之因所致啊!

  己二 緣結應求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衆生,恭敬禮拜

  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這段文是總結二應求的文,以顯示觀音菩薩威德神通的力量,和衆生所得到的利益,並勸勉衆生受持觀音聖號。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無盡意”是釋尊開示了觀音菩薩能應二求的道理以後,又呼無盡意菩薩一聲,以喚起無盡意菩薩,其實也是喚起法華會上聽經大衆的注意。“如是”二字是指法之詞,是指上面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意思。觀世音菩薩有能滿足世界人類,求男得男,求女得女願望的神通力量,所以說:“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若有衆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若有衆生”是如果有一類的衆生——是有宿世的善根,而且和觀世音菩薩有緣的衆生。“恭敬”二字的解釋,是自己謙遜退讓爲“恭”,推崇他人智慧道德爲“敬”。“禮拜”是將恭敬的心意,表現在身體外表的行爲上,其最恭敬的是,五體投地的致敬方式。恭敬觀音菩薩是意業的虔誠,禮拜觀音菩薩是身業的虔誠,稱念觀音菩薩是口業的虔誠。但這叁業是以意業爲主,所以無論是禮拜或稱念,必須心存恭敬,才能得到感應道交的效用。“唐捐”的“唐”是“徒”或“空”,“捐”是棄的意思。所做的事,徒勞無益叫做“唐捐”。恭敬禮拜觀音菩薩的功德,不會徒勞無補,其福報不會虛無缥缈,叫做“福不唐捐”。

  “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是故”,是因爲恭敬禮拜觀音菩薩,福不唐捐的緣故。“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大家都應該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受持”是不但口裏稱念聖號,更是牢牢的常常記在心裏。因爲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所以釋尊開示說:“世間的衆生都應該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

  釋尊向無盡意菩薩,開示觀音菩薩能應二求的道理之後,又呼一聲無盡意菩薩說:無盡意呀!如果有衆生,能夠心存恭敬,身行禮拜觀世音菩薩的話,不但能免叁災、除四難、離叁毒,乃至能滿二種的祈求,而且因爲恭敬禮拜所獲得的福報,終無虛棄。就是不禮拜,而單持名也能得到很大的福報。所以你們世間的衆生,都要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這正是顯示恭敬禮拜的利益,以勸勉衆生受持觀音聖號的意思。

  己五 能得多福,分二

  庚一 一多相較

  上面已經把觀音菩薩能脫四難、離叁毒,應二求的道理解釋好了,下面要解釋“答示持名感應”下第四科,“能得多福”的經文。“能得多福”下,又分爲二科:一、“一多相較”,二、“結顯多福”。茲解釋一、“一多相較”的科文中的意義。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無盡意”:世尊要向無盡意菩薩說明禮拜觀世音菩薩,能得多福的道理之前,又先呼無盡意菩薩一聲。

  “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受持”是口裏稱念,心內憶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那麼多菩薩的聖號。“恒河”是在印度,寬四十裏,長一千多裏的大河。恒河裏面的沙,好像面粉那麼細。一小撮的恒河沙,尚且不能計數,何況既寬且長的恒河裏面的沙呢?佛陀說法,講到數目之多的沒有辦法計算的時侯,就以恒河的沙來作譬喻。一個恒河沙數的菩薩,已經是太多了,何況有六十二億的恒河沙數菩薩,其數目更是多的沒有辦法計算。

  “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複”是“又”的意思。“盡形”是盡此身形,也就是盡此一生的意思。“供養”是向叁寶供奉:香、華、燈明、飲食、資財等,爲之供養。“飲食”是日常生活上解決饑渴的食料。“衣服”是身體上穿以遮體的衣裳之類。“臥具”是睡眠所用的床鋪、被褥之類。“醫藥”是醫治病體的藥品。供養這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是爲四事供養。有一類衆生,不但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數菩薩的聖號,又盡他的一生,向這六十二億恒河沙數的菩薩,行四事的供養。所以說:“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

  “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于汝意雲何”是在你的心意怎樣?“是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受持六十二億菩薩名字,又盡形壽供養四事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功德”二字的解釋是,身行叫做“功”,心行叫做“德”。內心有良好的美德,又能表現在身體上做諸善事,叫做“功德”。“功德多否?”是問其所得的功德多不多。

  “無盡意言:甚多,世尊”:“無盡意言”是無盡意菩薩爲要回答世尊而發言。“甚多”是很多的意思。因爲世尊向無盡意菩薩,問起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又盡形壽供養四事所得到的功德,是否很多?因此,無盡意菩薩就回答說:世尊呀!那個人的功德是很多的了。

  “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佛言”是釋尊又向無盡意菩薩發言開示。“若複有人”是如果另外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是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這句話是和“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號”的相對照。“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說明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的時間之短暫;這句話是和“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相對照的。

  “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是二人”是一個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等四事的人,和一個但受持觀音菩薩聖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的人。這兩個人所得的福報,叫做“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是真正平等而沒有差別的意思。受持觀音菩薩聖號,乃至只…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淨心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