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个天公的观念,而且视天公为世间至高的神,而信仰供奉著呢!
“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现帝释身”是观音菩萨的随类现身:“而为说法”是观音菩萨的随机说法。楞严经说:“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就是观音菩萨,为投合一类想要做帝释天主的众生,而现帝释身,为他们说五戒十善的法门,以成就他的愿望。但也有一类众生,虽不希求做天主,而是信乐帝释天主的,于是观音菩萨,也就不失度众生的机会,现帝释天身,使其欢喜亲近,然后为他开导佛法了。
癸三 现自在天身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自在天”是欲界六天中,最高的一层天。这个天有两个王,一是天王,二是魔王。“天王”是因为修未到定的力量,举动自在,而受五欲之乐,且能将旁天所化现的娱乐,作为自己的娱乐,摄为自己享受,而自在无碍,所以又名“他化自在天”。“魔王”是看到人世间有大修行人,持戒修定,将出离三界,他则恐怕三界内的众生,超出三界,得到解脱,而减少他的眷属,于是就来扰乱修行人了。这个魔王也拥有其诸魔眷属——魔兵魔将的。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各人的好乐不同。因为观音菩萨有他心通智的妙用,所以就知道也有一类众生,要现自在天的身份才能得度的。
“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现自在天身”是观音菩萨的“身轮不思议妙用”,而为说法,是观音菩萨的“口轮不思议妙用”。观音菩萨运用他的智慧观察而知道,有一类众生须要用自在天身才能化度的,所以就随其机感而现自在天身,对他说法了。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就是说,有一类众生,希望得到自在天身,以便逍遥自在,游行十方的话,观音菩萨,就现自在天身,到他的面前,对他说上品十善等法门,使他成就自在天的福报。还有一类众生,虽然不是想要做自在天人的,但他和自在天人有缘,所以观音菩萨,仍不失其机感,现自在天身,而度化他了。
癸四 现大自在天身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大自在天”是色界的最上一层天,其他的经典称为“摩醯首罗天”。这类众生,有三眼八臂,骑白牛、执白拂,飞行虚空,统治三千大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之主,而得大自在,所以叫做“大自在天”。观音菩萨运用意轮不思议的妙用,知道有一类的众生,是要用大自在天身才能得度的。
“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先以意轮鉴机之后,就运用身轮现身,口轮说法了。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其所说的法,如果听法者是希望得到大自在天身,便为他说十善,四无量心等法。如果只是乐意接受大自在天王的教化,而不希求生天为大自在天人的,就投其所好,而说应机之法了。
癸五 现天大将军身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天大将军”是天上的大将军,他的职责是统领天龙八部,而拥护佛法,救护国土,巡视世间,摧邪辅正,赏善罚恶,降福除灾的。如在寺院供奉著的韦驮菩萨,就是发出护教护人的本愿,示现天大将军身,作为忉利天主的外臣的。菩萨运智观察,知道世间有一类众生,是要现天大将军的身份,才能度化他的。
“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既然有一类众生,应以天大将军的身份才能得度,观音菩萨就随类现身——现天大将军身在他的面前,为他开示佛法了。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就是说,有人道或八部鬼神的众生,如果有志愿要统领鬼神,救护国土,保卫佛教的,观音菩萨,就现天大将军身,为其说五戒十善等法,使其成就天大将军身的威德勇猛,以完成摧邪辅正,保国卫教,护法安僧的志愿。
癸六 现四天王身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毗沙门”是印度话,翻译中国话叫做“多闻”。是四天王中的北方“多闻天王”。观音菩萨运用智慧观察,知道有一类众生,应该要用毗沙门天王身的身份,才能度化他的。
“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又知道有一类众生,须以毗沙门天王身,才能度化他,就应其机宜,现毗沙门天王身在其眼前,对他开示佛法了。观世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从这个经文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不但化现毗沙门天王身,同时也现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东方持国天王的身份呢!在这里只举出毗沙门天王,乃是只举其一,而把其他三方的天王省略了。这四天王是帝释的外臣武将,居住在须弥山腰,各各统领著鬼神部属,常常拥护正法,使修行者,远离魔障。观音菩萨,观察世间众生,有希望生四天王宫为太子,或发愿为四天王,以护国安邦的,即为这类根机示现四天王身,对他们说上品十善,及统领鬼神,护国安邦的道理,使其成就,以满其愿。
上面已经将“能应六天”经文的意义解释好了,在这里所说的,欲界六天中,只举出“四天王天”、“帝释”、“自在身天”,而略去“兜率天”、“夜摩天”、“化乐天”等身,色界四禅十八天中,只举出初禅“梵王”与四禅的“大自在天身”,而将二禅兴三禅略去。这并不是余天不现,而是行文的省略而已!
壬三 —应五人,分五
癸一 现小王身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小王”是人间各国的国王,因为和转轮圣王之统领四天下比较起来,其统领的范围很少,所以叫做“小王”。又因世间上国家多,国王也多,犹如粟子散布遍地,所以又名“粟散王”。世间的众生,也有要以小国王的身份,才能度化他的。
“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既然知道,有一类众生,要以小国王的身份,才能接受度化,就应其机宜,示现小国王的身份,在其面前,为他说法了。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做一国之王,算是人中之最高贵者,谁不希望做国王,以君临天下呢?但要做国王,必须先多修福德。观音菩萨,看到一类众生,希望做人王的,于是就现人王之身,于其面前,为他说五戒十善,治国祐民之法,以成就其福德,以满其治国安民之愿。又有一类众生,须以人王的威德才能接受教化,观音菩萨,也就现人王尊严之身,为其说法,以使其信伏领教了。
癸二 现长者身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所谓“长者”,就是有财有德,在地方上有声望的长辈者。但严格的说,要具备十种条件,才够做长者的资格。这十种条件是:一、姓贵——族姓高贵,如王族之类。二。位高——要有很高的地位,如朝中的元老、宰相之类。三、大富——要有田宅财宝之富。四、威猛——要具备威德勇猛,使人见了肃然起敬。五、智深——要智慧高深,能通达世间的事理。六、年耆——要年纪在六十岁上,而有相当涵养的美德。七、行净——要行为端正,堪为众人的模范。八、礼备——要具足威仪,待人以礼。九、上叹——要为在上者(如国王或上司)之所赞叹。十、下归——要为下辈者之所信伏归附。这便是长者所应该要具备的十种条件,又名长者十德。有一类众生,须要以长者的身份,才能接受化度的。
“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知道有一类众生,要以长者的身份,才能感化于他,就随类应化,现长者身,到其面前,为其说法了。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因为做了一个长者,能得到地方人士的归附爱戴,所以也有人羡慕的。既然这样,观音菩萨,就现长者身,对他说博施济众,仁民爱物的法门,使其成就,以满其愿了。又有一类,虽自身不希望为长者,但要以长者的身份来感化他,才能信伏的,所以观音菩萨,就投其所好,现长者身,为其说法,以便使其接受教化了。
癸三 现居士身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所云“居士”,依通常的解释,是居在家庭里,修学佛道之士。世间众生的乐欲和机缘各别不同,也有一类众生,要以居士的身份,才能得度的。
“即现居土身,而为说法”:既然有一类要以居士身才能得度的机感,观音菩萨也就现“居士身”,为其说法了。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就是说,有一类希望韬光藏德,寡欲精修,爱谈名言,心慕佛法的众生,观音菩萨,就现居士身,为其说居家修德之法。又有一类与居士有缘的机感,观音菩萨,就应其机宜,现居士身,为其说法,使其接受感化了。
癸四 现宰官身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宰官”是宰相官僚,如从前的宰相百官,现在之内阁,省、市、县长等,凡是从事国家政治,接受国家薪俸的,都是宰官之类。也有一类众生,要用宰官的身份,才能接受感化的。
“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运用他的智慧观察,知道有一类要以宰官的身份,才能得度的众生,菩萨就现宰官身,为其说法了。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上说:“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这就是说:如果有一类众生,希望治理国政,以安定…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