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P6

  ..续本文上一页;人道的众生,有八苦、三灾等的苦恼;天道的众生,有无常变坏,五衰相现的苦恼。以上所说的是六道凡夫所受的苦恼。还有二乘圣人,有的虽然已经断了烦恼,可是还有业报的身体存在,有的虽然舍去了三界六道的生死果报体,可是堕在偏空无为的深坑,仍有尘沙无明烦恼,和方便有余土变易生死的痛苦。菩萨虽然分断无明,分证法身,但还有微细识情,还有实报庄严土的变易生死未了,还是有些微的痛苦的。九法界的众生无量无边,而所受的苦恼也千差万别,这是说明各人的业,所感受的果报不同。其中可分为一个人受很多种痛苦,和众多人受众多苦恼的差别。在这里是显示人多受苦多,而这众多人的众多痛苦,都是观音菩萨慈悲救拔的对象。

  “闻是观世音菩萨”:听到这位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叫做“闻是观世音菩萨”。这句话是指那些受诸苦恼的众生,过去曾听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并且知道这位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所以才会一心称念。

  “一心称念”:将心统一在一个地方,不生其他的念头叫做“一心”。“称念”是口里称名,心里思念。在这里所说的“一心称念”,是专心一意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和观世音菩萨有缘的众生,过去曾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所以在受著种种苦恼煎迫的时候,就忽然间想起观世音菩萨,不期然的会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但是要能感得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度,必须要一心专意的称念,所以这句“一心称念”,是求观世音菩萨感应的重要关键,也是称念圣号的工夫所在,如果称念而没有一心,那就不能得到菩萨的感应了。这一心的条件是心要清净,而不可散乱和怀疑。所谓心的清净,就是当你称念圣号的时侯,要去掉内心的贪、嗔、痴烦恼,心里不可有不正当的念头,如果你抱著不正当的念头求菩萨,而菩萨也满你所求的话,菩萨岂不是变成世界上的大坏人吗?不可散乱,是当你念观音圣号的时侯,要专心系念于所念的圣号,不可以参杂其他的杂思妄想。不可怀疑,就是当你称念观音圣号的时候,要深信观音菩萨是慈悲灵感的,菩萨必定能够救济我们的苦难,如果信而不切,半信半疑而念,那是不能得到感应的。关于这道理,我可以拿一个譬喻来说:一轮明月,悬在空中,只要是有水的河川池塘,都有月影映在里面。但也有有水的地方,不能映出月影的,这是因为那个地方的水污浊的关系。也有映出月影很模糊不清,这是水动摇的关系。这并不是天上的月亮有什么自私分别,而是那个地方的水,缺乏了接受月亮映照的条件。菩萨的慈悲心,好像天上的月亮,众生的心好像是河川池塘的水,水不清就映不出月影;众生的心不清净,也不能得到菩萨慈悲感应。动摇的水所映出来的月影是模糊的;以散乱怀疑的心祈求,也不能得到真实的感应。这并不是菩萨的心有偏私,而是接受菩萨感应的条件不完备呀!所以如果常常称念观音圣号,而不能得到菩萨感应的,应该要反省自己的心,是否清净统一,深信不疑,是否做到一心称念的工夫?切不可错怪菩萨不灵感!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段文是显示菩萨的寻声救苦,也是说明菩萨之所以名为观世音的缘由。“即时”,是众生在念观音圣号,祈求救度的当儿。“观其音声”,是以智慧观察众生求救音声的所在。“皆得解脱”,是都能得到解脱种种灾难苦恼。世间上的众生,受灾厄苦难,而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时候,观世音菩萨马上就运用智慧,观察求救音声的所在,用威德神通的力量,使他们都得到解脱,所以说:“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句话,意义深长,我们需要详细研究一下。“即时观其音声”是说明感应之速,“皆得解脱”是说明感应之广。世界无边,众生无边,而苦恼也无量。在这受著无尽苦恼的无量众生,同时一心称念观音圣号,而祈求救苦的时侯,观世音菩萨,即时就能使这些无量的众生,同时都解脱苦厄灾难。这种感应迅速,而且一时能救众苦的功用,就是菩萨的不思议妙方。“皆得解脱”这句话,也是表示菩萨的平等心肠,菩萨看到世间的众生,都像自己的婴儿一样,不分种族,不分国境,都是一视同仁,平等救济,而使他们离苦得乐。

  “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是世间环境,当属观世音的“世”字,“一心称名”,是众生求救音声,当属观世音的“音”字,“世音”合起来,是菩萨所观的环境,也是所救济的对象。“观其音声”,当属观世音的“观”字,是菩萨能观的智慧。由以能观的智慧,去观察所观的环境,即时都能使其得到解脱,这是显示寻声救苦的妙行。

  以上都是约事相解释菩萨寻声救苦的道理,再进一步从理性方面来说,众生个个都有天性良知。这良知善性,就是菩萨的慈悲心性,所以每人的心中,都有观音菩萨在,只因为无始以来,受惑业的遮障,而不能发生妙甪。当你受苦求救而念圣号,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就是唤起自性心中的菩萨。因为菩萨是活在众生心中,所以当他被唤起的时侯,就发起不思议妙用,而即时就能解脱种种苦难。谛闲大师普门品讲义说:“菩萨心中之众生,称众生心中之菩萨,感应之速,犹如桴鼓,随扣随响……如啐啄同时,不前不后也。”就是这个意思。

  或者有人会疑问:菩萨既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那末,受苦的众生,不念他的圣号,菩萨也应该要来救他才对,为什么一定要称念菩萨的圣号,才能感得菩萨的解救呢?关于这个疑问,约事相来说,菩萨的平等慈悲心,好像悬在天空的日月遍照大地,又像广播电台的电波遍满虚空。但是太阳虽然在天上,必须在没有遮障的地方,才能受它的照临;月亮虽然在天空,要有水才能现影;电波虽然充塞天空,但必须要有收音机,才能收到电台所播出来的节目。在室内得不到太阳光,不是太阳的自私,而是你自己住在室内阳光被房屋遮住了;得不到月影,不是月亮的偏照,而是池塘没有水;收不到电台的节目,不是电波的不周到,而是没有收音机,或者没有打开开关,或者周率号码不对的关系。菩萨慈悲救苦的心愿,犹如太阳、月亮、电波的普遍与不偏私,可是众生不称念圣号,不能得到感应,就像人在室内不能得到阳光,没有水不能得到月影,没有收音机不能收到广播一样。我们在受苦的时候,一心称念观音圣号,正是拨开遮障,澄清心水,打开心灵的开关,让菩萨慈光,犹如电流一样,流入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心和菩萨的心相接触,感应同时,才能得到菩萨的救济。所以自性心的时候,必须一心称念圣号,才能得到感应。约理方面来说,一心称念圣号,是唤起在受苦中的观音菩萨,使他从惑业中解脱出来,而发生妙用。如不一心称念以唤起他,让自性心中的观音菩萨,犹被遮缚在惑业之中,怎能发起妙用呢?所以在受苦的时侯,必须称念圣号才能得到感应。

  上面已经将这段经文,分别解释好了,现在再综合起来说:“佛陀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如果有无量百千万亿的众生,同时受著种种的苦恼,听到有一位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于是同时一心称念他的圣号,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察求救音声的所在,马上就去解救他们,使这些无量无边受苦的众生,同时都得到解脱。”这段经文是释尊用寻声救苦的大意,向无尽意菩萨,解答观世音菩萨得名的因缘,所以科名为“总答”。

  丁二 别答,分二

  戊一 答示持名感应,分五

  己一 能救三灾,分二

  庚一 别明救灾,分三

  辛一 能救火灾

  上面将“总答”的经文解释好了,下面要解释“别答”的文。“别答”的文,又分为二大科:第一科是“答示持名感应”,第二科是“答示游化方便”。“答示持名感应”,是释尊向无尽意菩萨,回答指示持念观音菩萨,能得到感应的道理。这一科又分为五科:一、“能救三灾”,二、“能脱四难”,三、“能离三毒”,四、“能应二求”,五、“能得多福”。“能救三灾”,是观世音菩萨,能救济水、火、风的三灾。“能救三灾”下,又分为二科:一、“别明救灾”,二。“结示得名”。“别明救灾”下,又分三小科:一、“能救火灾”,二、“能救水灾”,三、“能救风灾”。玆解释“能救火灾”的经文。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若有”是假设之词。如果有持念这位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本是不会遭遇到火灾的。

  “设入大火,火不能烧”:“设入”亦是假设之词。假若是由于自己的业感,而遭遇著火灾,身入大火之中,被大火所包围的时侯,因为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所以就不会被火烧害。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为甚么呢?这是因为菩萨威德神通力量所加被的缘故呀!菩萨的慈悲心,好像清凉的甘露一样,当你遇著火灾的时候,由于你一心称念圣号,而感得菩萨洒下慈悲的甘露,那末,炎炽的大火,自然就会熄灭了。

  关于观音菩萨,救火灾的灵感事迹很多,我现在举出二三事,以证明菩萨灵感的事实。

  在我国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姓王的人,他的家住在江苏昆山。因为一心要朝拜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为表示虔诚,就先吃长素三年,然后才去朝拜南海普陀山。当他所乘的船只,就要出发的时候,家人匆匆忙忙的跑来说,邻家失火,快要烧到自己的店了,要他赶快回去救火。他对家人说:我虔诚的持素三年,现在才要实行我朝拜观音菩萨的心愿,怎可因为火灾而改变我的志愿呢?纵使被火烧毁了我的房子,我也不回去的。这位姓王的人,向家人说出他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决心,就继续行程,而在船内端身正坐,专心称念观音圣号,祈求菩萨加被,免使家中遭受火灾。他朝拜观音菩萨归来后,看到周围邻家的房子,都烧成焦灰,只有他的店屋独存无恙。这位姓王的人,朝拜菩萨的心,是何等的坚决,他对菩萨…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净心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