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成甘露 以深净妙声 于大众说法 以诸因缘喻 引导众生心 闻者皆欢喜 设诸上供养 诸天龙夜叉 及阿修罗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来听法 是说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满三千界 随意即能至 大小转轮王 及千子眷属 合掌恭敬心 常来听受法 诸天龙夜叉 罗剎毗舍阇 亦以欢喜心 常乐来供养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诸天众 常来至其所 诸佛及弟子 闻其说法音 常念而守护 或时为现身」
重颂释如长行。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
父母所生肉身,以受持《法华经》功德,圆具天慧法佛之用。世间所有皆于身中现,具肉身用。上至有顶之天于身中现,具天身用。声缘二乘于身中现,具慧身用。菩萨于身中现,具法身用。佛于身中现,具佛身用。今依《法华文句》,作如是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持法花者 其身甚清净 如彼净琉璃 众生皆见 又如净明镜 悉见诸色像 菩萨于净身 皆见世所有 唯独自明了 余人所不见 三千世界中 一切诸群萌 天人阿修罗 地狱鬼畜生 如是诸色像 皆于身中现 诸天等宫殿 乃至于有顶 铁围及弥楼 摩诃弥楼山 诸大海水等 皆于身中现 诸佛及声闻 佛子菩萨等 若独若在众 说法悉皆现 虽未得无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净常体 一切于中现」
偈颂释如长行。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如来灭后,受持《法华经》,于意根可获圆解。圆解者,一解一切解。故闻一偈一句,能通达无量无边义。为人演说,一月四月,乃至一岁,皆能不违实相。若说世间经书,皆能顺于正法。
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心之所念。凡有筹量言说,皆是佛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意清净 明利无秽浊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乃至闻一偈 通达无量义 次第如法说 月四月至岁 是世界内外 一切诸众生 若天龙及人 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种 持法花之报 一时皆悉知 十方无数佛 百福庄严相 为众生说法 悉闻能受持 思惟无量义 说法亦无量 终始不忘错 以持法华故 悉知诸法相 随义识次第 达名字语言 如所知演说 此人有所说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于众无所畏 持法花经者 意根净若斯 虽未得无漏 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经 安住希有地 为一切众生 欢喜而爱敬 能以千万种 善巧之语言 分别而说法 持法花经故」
以此妙意根,如上中下法。即一解一切解也。
思惟无量义,说法亦无量。其解既圆,故说法亦圆。
安住希有地。安住圆教六根清净位也。得六根清净者,可分证成佛,故称希有地。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此品引释迦牟尼佛本生作证,明流通益物。菩萨知众生皆具佛性,皆当成佛,不敢轻慢众生,故号常不轻。
常不轻菩萨礼敬赞叹一切,如众生皆当成佛,是密说一乘;以后得六根清净,具足智慧,是显说一乘。密说显说,总在弘通《法华》。
常不轻菩萨弘通《法华》,具足三事、四行。 三事者:入如来室,慈悲心常行不改;着如来衣,忍于打骂;登如来座,知众生皆具佛性,即是深达真空妙理。
四行者:礼敬赞叹一切,即无憍慢行;忍于打骂,即忍辱行;多年忍苦行道,不舍众生,即慈悲行;知众生皆有佛性,即空寂行。又,四行者:即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
以常不轻菩萨,具足三事、四行,故此品为上品流通。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花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佛告得大势菩萨,若有诽谤说《法华经》者,得大罪报;宣说《法华经》者,如前〈法师功德品〉所说,得六根清净功德。
以下便以往昔作证。诽谤得大罪报者,跋陀婆罗等是;得六根清净功德者,今释迦牟尼佛是。
「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威音王佛,亦说三乘法,度三乘人。于一乘法中,实无三乘法,宣说三乘法,是善巧方便;实无三乘人,度三乘人,是善权方便。
什么是佛慧?佛慧于一知无量,于无量知一。
于一知无量是佛智,名一心生万法;于无量知一是佛慧,名万法归一心。于一知无量,是实相诸法;于无量知一,是诸法实相。总说一真法界性,即是一心。所以《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于一知无量,是佛的权智;于无量知一,是佛的实智。佛的智慧于果位不共二乘,名一切种智,亦名佛的一切智。一切智是佛的总相智,一切种智是佛的别相智。
「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
如一阎浮提微尘数劫者,将阎浮提碎为微尘,劫数如是之多。像法住世,如四天下微尘数劫。
增上慢比丘。佛法于第一义中,毕竟空不可得,于世谛中,如幻不可得,于一切法不可得,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声闻乘人于不可得中,以我慢故,生有所得心,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故名增上慢人。于像法中,此辈人有大势力。
「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律制比丘不礼白衣,常不轻菩萨云何礼白衣?以常不轻菩萨所礼者,乃法身佛。故曰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但行礼拜。身业弘法也。
授记有二种,通记与别记。别记记劫数,通记不记劫数。例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即是通记。常不轻菩萨授记众生成佛,即是通记。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
常不轻菩萨闻空中说《法华经》,得六根清净。六根清净位,约别教在初地以前,约圆教在初住以前,向上便是分证成佛。
神通力是身业功德相,乐说辩力是口业功德相,大善寂力是意业功德相。
「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
尔时常不轻,即释迦牟尼佛,尔时增上慢四众弟子,即跋陀婆罗……等。
跋陀婆罗,…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