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法鼓经解义▪P12

  ..续本文上一页丘,持释迦牟尼佛名号,故佛呼为持我名比丘。持我名比丘,常令僧众清净。

  迦叶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此说?彼比丘云何能令僧众清净?佛告迦叶,彼持我名比丘行摄僧法时,对于具足犯戒贪欲、不守戒律之僧众,彼持我名比丘,以善巧方便守护四法而度化之。此四法贤护等五百菩萨先不堪任,彼等今犹不堪任。

  于我灭后,持我名比丘摄彼僧众时。一者摄诸宽纵放逸懈怠不持戒比丘,令彼习近供养。比丘持戒,即供养于佛。二者授僧众以经卷,消息其惑业,将护其正念正道。三者如养牛人善识牛性,知可降伏时则调伏之。四者若彼僧众摄取调伏而不改者,则便弃舍。弃舍者,驱摈也。不令彼之恶习,染污善净比丘。当作如是思惟,莫令净行比丘,因彼传染而犯戒。彼所说不应佛法,行乎恶行者,不应对彼致敬,不应与其共同法集,布萨(僧众诵戒)、自恣(结夏圆满日,僧众忏悔任人举过)、羯磨(僧众断事),及余一切僧事,悉不应与彼破戒乃至行恶行者共同。如王摧伏怨敌不与共同,对于难调比丘亦应如是。

  「如是方便调伏彼已。于百年中常雨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设大法会。建大法幢。示大神力。命终涅槃。过千佛已。六十二劫。经百千缘觉及八如来般涅槃后。乃成佛道。名智积光明如来应供等正觉。」

  持我名比丘如是方便调伏彼已,于百年中常说法度众,建大法幢。示现大神力,然后般涅槃。过千佛出世已,于六十二劫,经过百千辟支佛及八如来般涅槃后,乃得成佛,号智积光明,三德具足。

  「彼时持我名比丘者。即是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当于此土成等正觉。」

  佛言,佛灭后正法欲灭余八十年时,彼持我名比丘者,即今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童子将来,当于此娑婆世界成等正觉。

  「迦叶当知。无上菩提。如是难得。迦叶。是凡人所能得不。迦叶白佛言。不也世尊。」

  迦叶当知,无上觉是如此地难得。彼离车童子,毛渧大海水将尽,余牛迹许,方值我授记成佛。我今问汝,凡夫为能得不?迦叶言,不也世尊!

  「佛告迦叶。一佛国土一佛施作佛事。第二第三亦复如是。如一芥子中有众多世界。周旋往返而不自知。谁持来去。谁安我此。随所应知随顺为作。如是或有知我者或不知者。此一世界。耆阇崛山中。有释迦牟尼佛。即于此中。有阿逸多佛。」

  佛告迦叶,于同一国土中,一佛二佛三佛乃至无数佛,度众生施作佛事。犹如于一芥子中,有众多世界。众生于一世界中,周旋六道往返生死而不自知。众生迷闷不觉,虽在同一世界之中,不知谁持我生来死去?谁安我于此世间而住?众生虽于同一世界而住,然于六道中,随其所应知而知,随顺其性欲为作。

  如是或有见佛闻法,知有我释迦牟尼佛,或不知有佛者。于同一世界耆阇崛山中,有我释迦牟尼佛,将来阿逸多亦于此中成佛。

  我们要知道,究竟谁令众生周旋六道往来生死?业也。众生随业来去生死,随业而住。

  「于此世界。或现劫烧。或现说法。如是奇特甚为希有。复有何等最上奇特。谓一切世间乐见童子。不于凡俗家生。其所生家。悉是菩萨。」

  于此世界中,或现劫烧,或现说法。现劫烧者坏劫也,现佛说法者住劫也。此略说成住坏空四中劫。于一世界中,现成住坏空,而此世界不动,甚为奇特希有。而尤其奇特者,是一切世间乐见童子。彼自久远劫来,于我灭后,正法余八十年时,此其间不于凡夫家生,其所生之家,悉是菩萨。

  「迦叶当知。彼供养给侍者。悉皆欢喜。宗亲爱念。皆作是言。我种姓中。有如是人生。此诸人等。一切皆是我之所遣。迦叶当知。彼菩萨摩诃萨。若余四众为作眷属。悉闻说此大法鼓经。一切皆当得无上菩提。」

  迦叶当知,彼供养给侍者。于此童子供养给侍者,谓此童子之宗亲也。其宗亲悉皆欢喜,悉皆爱念此童子,作如是言,我种姓中甚幸,有如是人生。迦叶当知,彼诸宗亲人等,一切皆是我释迦牟尼佛所遣。以此童子于当来世,持我名号护持正法故。

  迦叶当知,若菩萨摩诃萨,及彼四众眷属,闻说此《大法鼓经》,一切皆当得无上菩提。

  「迦叶。我于过去久远世时。在毗舍离城。作转轮王。名难提斯那。尔时毗舍离城。如四天王下阎浮提。如忍世界。其余天下亦复如是。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我时寿命不可思议。我作如是转轮圣王。行阿僧祇殊胜布施及诸功德。持戒清净修诸善行。合集如是无量福德。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一乘大法鼓经。戏笑而往。乃至一念。所得功德胜前福业。不可称记算数譬喻。所不能计。」 

  毗舍离城,译广严城。离车童子,即毗舍离城王族。

  如四天「王」下阎浮提,「王」字应减,如四天下阎浮提。如忍世界,即娑婆世界,娑婆译为堪忍。以娑婆世界众生,安于三毒烦恼。菩萨度化时,众生刚强难调,故名忍世界。如忍世界者,尔时虽不名娑婆世界,但尔时众生刚强难调,一如娑婆世界。其东、西、北三天下,亦如南瞻部洲。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亦如娑婆世界。

  我时寿命不可思议,我作转轮圣王,行无央数布施持戒及诸功德。即略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功德也。如是功德,集无量福德。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一乘《大法鼓经》,纵然戏笑闻经不甚重视,或者一念之间闻此一乘《大法鼓经》,其所得功德,胜我作转轮王时所作福业。其所得功德,不可称记(应为计),算数譬喻所不能计(应为及)。

  「如有咒王名曰焰照。一说此咒。四月善护。迦叶当知。世间凡咒势力如是。何况一读大法鼓经。而力不能尽寿为护。是故有能供养此经者。是诸众生。为无上菩提作决定因。乃至究竟菩提不离是经。」

  佛举例言,例如有一咒王,咒王者,世间咒中之王也,此咒名曰焰照。一经持说此咒,四月之中当受保护。迦叶当知,世间凡咒尚有如此势力,何况一读《大法鼓经》,其功德力不能尽其寿命受到保护吗?所以凡有供养此《大法鼓经》者,便是为无上菩提,已作决定因。乃至究竟圆满菩提,此经常随,不离此经。

  「时诸大众。同声唱言。善哉善哉。甚奇世尊。今此童子。当为持佛名比丘。若般涅槃者。祇洹林神无所依怙。所以者何。彼从南方来至佛所。而般涅槃。佛告大众。彼亦不来。我自往彼。示现其身。先遣此经。然后乃往。所以者何。若此经不往至彼手中。则彼生退心。若彼有众生应调伏者。我与大众往住其前。彼见我已。当即还往迎彼已便般涅槃。随其所欲度众生处。而般涅槃。」

  时诸大众,同声叹言,善哉善哉!此离车童子,将来当为持佛名比丘。彼若般涅槃者,祇洹林神无所依怙。祇洹林亦作祇陀林,亦作祇园,翻译不同而已。何以祇洹林神无所依怙?因为此童子,从南方来至此地,若从此地取灭,当回南方,所以祇洹林神无所依怙。

  佛告大众,其实彼未来此时,我先往彼处而现其身。我未往彼处时,先遣此经,然后我往彼处。所以者何?彼若不先得此经,便生退心,不堪护法矣。所以若有众生应调伏者,我与大众僧往到其所住其人前。彼见我起决定信已,我当即还往迎彼来至我所,然后我则般涅槃(此《大法鼓经》,属「法华部」摄。佛最后方说《法华》,可能此经亦佛最后所说),故曰还往迎彼已便般涅槃。随其所欲度众生处,而般涅槃,谓佛也。谓佛随其所欲于十方度众生处而般涅槃也。

  「尔时天帝释子。名阿毘曼儒。当乘神通而来至此。彼虽幼少。真心清净信乐大乘。唯独一人无有俦匹。于天人中。持此大乘甚深经典。是故彼为说解脱因。得授佛记。」

  尔时天帝释子,名阿毗曼儒。天帝释者,忉利天主也。其子名阿毗曼儒,乘神通而来至佛所。彼子虽年少,然道心清净,信乐大乘,唯独一人,无有俦匹。无有俦匹者,无有匹偶也。于天人中,持此大乘甚深《大法鼓经》,彼于天人中,说此解脱正因,甚深《大法鼓经》。同时亦于会中,蒙佛授记。得授佛记,应为得「受」佛记。

  睹斯经意,似尚有余文未完。

  「时诸大众。同声说偈

  奇哉一切  世间乐见  为比丘像  击大法鼓

  护持佛法  令得久住  般涅槃后  世间虚空

  彼灭度后  无与等者  如是比丘  世间难得

  能为世间  说究竟道

  尔时迦叶阿难贤护菩萨等。无量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尔时大众,同声以偈赞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

  奇哉一切世间乐见下,赞离车童子。

  般涅槃后,世间虚空。言童子于正法欲灭余八十年时,出现世间护持正法,彼涅槃后,正法即灭,故言世间虚空。

  彼灭度后,佛之正法即灭,无人更能护持正法,故曰无与等者。

  如是比丘,世间难得,能为世间,说究竟道。总赞一切世间乐见童子。

  尔时迦叶、阿难、贤护菩萨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后记      

  《大法鼓经》教演一乘,甚深微妙,已是不易领会,复以翻译文字简略,尤其费解。

  几年前便发心注疏此经,然诵读之下,知难而退。去年再读此经,依然未敢作疏。今年(七十七年)计划结夏期间,注疏《大法鼓经》。于是沐手展卷,反复恭诵,然后方敢落笔。自知愚钝,未能发经义于万一。脱稿之日,惶恐万分,谨此志怀。

  

《大法鼓经解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