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动空。如此空性不改,随缘有出入善恶之用。是知性善恶者,无作法也;修善恶者,作法也。
譬如魔虽烧经,乃作法也;性善法门,乃无作法也。故魔不能令之尽。又如佛烧恶谱,乃作法也;性恶法门,乃无作法也。故不能令性恶法门尽。并举秦焚典坑儒为例。
《观音玄义》卷上又云:
「问:阐提不断性善,还能令修善起。佛不断性恶,还令修恶起耶?答:阐提既不达性善,以不达故,还为善所染,修善得起,广治诸恶。佛虽不断性恶,而能达于恶,以达恶故,于恶自在,故不为恶所染,修恶不得起。」
问:阐提不断性善,还令修善起。佛是否不断性恶,还令修恶起呢?
答:阐提不达性善,还令修善起。佛达性恶,故修恶不得起。
达者,觉了也。觉了于何?觉了于无作随缘起一切作法,作法无性皆为无作。佛能觉了,故不住一切法。不住于作法,故不碍无作;不住于无作,故不碍于作。乃能日日作,日日无作;日日无作,日日作。佛达无作而作,作而无作,乃于恶自在,不为恶所染,修恶不得起。
阐提不能觉了,故取一切法。住于善法,乃为善染,还起修善广治诸恶。
故所谓达者,达于一切诸法,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无所有不可住不可得也。不达者,执一切法有所得,住着生心也。
以是文可知,智者大师性具之说,旨在说明无作而作,性具一切法。一切作法幻有无常,作而无作,皆不决定,非是定有、非是定无。
至于系善系恶,皆是随情假立也。譬如台风,只是一种自然现象,非是有心于善恶。人得之者不同,乃有善恶之分。故善恶观念者,随情假立也。一切法者,随缘幻有,施设假立也。法性者,无性缘成一切法,一切法缘成无性,不生不灭不可毁坏也。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云:
「三、性恶融通圆实教中,所有苦集即是性恶,道灭即是性善。今论性德之行,若全性起修,则一一行业皆悉无作。若全修在性,则介尔有念莫不圆成。是知性虽本有不改,而不妨全性具三千,起为修德三千。修虽修治造作,而不妨全修德三千,即性具三千。如是则性外无修,修外无性。修性一如,体用相即。」
此是说于圆教中,无作四谛,皆是性也。以苦集灭道皆是性具,而苦集是恶法,故知性具恶。以迷理故,性具之菩提而为烦恼名曰集谛,性具之涅槃而为生死名曰苦谛。如果能觉了顺乎法性,则烦恼即菩提名曰道谛,生死即涅槃名曰灭谛。所以若据实相为言,苦集灭道无性一如,更无所作,名无作四谛。
苦集二谛,即性具恶;灭道二谛,即性具善。
我们要知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者,是因为烦恼无性、菩提亦无性,故烦恼即菩提也;生死无性、涅槃亦无性,故生死即涅槃也。如果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有性,则此法非坏即杂矣。若烦恼有决定性则坏菩提,菩提有决定性则坏烦恼,如是则不得谓烦恼即菩提,同是一性具矣。若生死有决定性则坏涅槃,涅槃有决定性则坏生死,亦不得谓生死即涅槃,同是一性具矣。
如果烦恼、菩提、生死、涅槃,四者并立各不相坏,于是便杂。又焉得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四者同是一性具呢?故烦恼等四,各无自性,方成一性。方成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义也。是故应知,《心经》所谓是故空(实相)中无苦集灭道,方是性具苦集灭道义也。
实相第一义空中,随缘现苦集灭道。苦集灭道,法随缘现,无有自性,还归实相第一义空。如是方成性具法门,于是方成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之理。
故《教行录》云,若论性德,则全性起修。此是无性随缘也,修随缘起,还归无性,故一一行业,皆悉无作。我们由上文已经知道,无作者,随缘无性也;作者,无性随缘也。
若论修德,则全修在性。此是随缘无性也。如是,则介尔有念(修也),莫不圆成(圆成实性也)。
何为三千?原来智者大师依《法华经》十如是,立一念三千之说。谓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鬼、畜生、地狱十法界中,又各具十法界,乃成百界。一一界皆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乃成千如。此千如各有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五阴世间之别,乃有三千性相。此三千性相,在一念中具,故曰一念三千。
故虽知性本有不改,常住真心也。而不妨全性具三千(无性为性也),起为修德三千(无性能随缘也)。修虽修治造作,是有为法。而不妨全修德三千(作法也),即是性具三千(无作法)。所以性外无修,修外无性,修性一如不二不异。性为修之体,修为性之用。全体起用,体即用也;全用是体,用即体也。故曰体用相即。是以百界千如,性善性恶,皆是性具。
《四明十义书》卷上云:
「《辅行》(《止观辅行传弘决》)云,造有二义:一者约理,造即是具。二者约事,乃论过造于现,过现造当,现造于现,圣人变化所造……皆由理具,方有事用……此之二造,各论三千。理则本具三千,性善性恶也。事则变造三千,修善修恶也。」
《四明十义书》,系宋知礼大师所作。引用《止观辅行传弘决》,系唐湛然大师所述。造有二义,即约理约事。约理者随缘无性也,约事者无性随缘也。如是方能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乃成性具之义。
约理,造即是具。即是理具(性具)。此即无性之理,能圆满成就一切法性。一切法性,皆以无性为性。约事,乃有过去造现在,过去、现在造当来,现在造于现在。此是讲三世因果事相,三世因果事相者,随缘所成也。乃有过去因造现在果,过去、现在因造未来果,现在因造现在果。约事而言,固有三世因果现象;但约理言,三世因果,能造所造,皆是一性所造。故曰皆由理具,方有事用。
三世因果是略说十如是,若具足说,应为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所以此之二造,各论三千。如果约理造,则是本具(性具)三千,即性具善性具恶也。如果约事造,则是变化三千,呼为修善修恶。变化三千修善修恶者,即三世因果事相十如是也。因为皆由理具,方有事用故,乃呼为性具耳。
至于「圣人变化所造」一句,非常重要。圣人以智慧观,方知诸法因缘生,幻有无性。无性随缘,方能圆满成就诸法性相。圣知诸法缘生无性,乃圆成实也,即理造十如是。圣知无性随缘,乃依他起也,即事造十如是。
圣智之观,固然如此。凡愚之见,则不如此。凡愚之见,误以因缘幻有为实有,不会随缘无性。于是于依他起上生遍计执,以致不会性具之理。
所以圣者则知,皆由理具,方有事用。则事造三千,修善修恶,皆由理造三千,性善性恶而来也。
天台宗自智者大师以来,圣智辈出,代不乏人。且多有建树,以振宗绪。尤其性具之说,甚深玄微。始发于智者大师,湛然大师加以传弘,四明盛说之。
由于性具之理,深邃难解,故历来颇多异见。有的认为合理,亦有人认为这只是天台一家之言。所以后来谈性具者不多。
不管天台贤首二宗,意见是否一致。但我们认为,性具与性起,只是名字之异,在理论上则是一致的。亦不管天台与唯识,意见是否一致,我们认为性具与三性三无性,亦是有极密切关系的。
性具性起,同是奠基于「无性随缘成万法,万法缘成无自性」的理论上。一切法缘成,便是依他起性。法依他起,便无自性。即此无性,即圆成实性。依他起幻有虚妄无有自性,便是圆成实。圆成实无性,故能随缘圆满成就一切法。一切法皆由无性所成,故名性具。
至于善恶二法,固然是情识之分别,但亦是包括在一切法之内。故不妨说善恶亦是性具。但这要简别遍计执性,遍计执以幻有为实有。法若实有,不但违反了性具说,同时亦违反了性起说。
笔者一愚之见,尚望读者诸贤,视为童言无忌。笔者师长辈中,不乏天台贤哲,若见我轻狂之谬论,尚望一笑置之。
《性缘问题之申论 七、天台宗性具法门之商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