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上。”
又心,有定者,知:“心有定。”
又心,无定者,知:“心无定。”
又心,解脱者,知:“心解脱。”
又心,未解脱者,知:“心未解脱。”
如是,或于心,观心而住;又于外心,观心而住;又于内外心,观心而住。或于心,观生法而住;于心,观灭法而住;又于心,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 忆念所成,皆会“有心”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心观心而住。
十三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
又诸比丘!比丘如何于法即五盖,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我于内贪欲存在。”;于内贪欲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嗔恚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存在。”于内嗔恚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嗔恚不存在。”知未生之嗔恚生起,又知已生之嗔恚灭尽,又知已灭尽之嗔恚,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睡眠(愚钝)存在,知:“于我内睡眠存在。”或于内睡眠不存在,知:“于我内睡眠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睡眠生起,又知已生之睡眠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睡眠,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悼悔存在,知:“于我内悼悔存在。”或于内悼悔不存在,知:“于我内悼悔不存在。”而知未生之悼悔生起,又知已生之悼悔灭尽,又知已灭尽之悼悔,于未来不再生起。
或于内疑惑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存在。”于内疑惑不存在者,知:“于我内疑惑不存在。”而知未生之疑惑生起,知已生之疑惑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疑惑,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耶于五盖法,观法而住。
十四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知:“如是色,如是色之生起,如是色之灭尽--如是 受,如是受之生起,如是受之灭尽--如是想,如是想之生起,如是想之灭尽--如是行,如是行之生起,如是行之灭尽--如是识,如是识之生起,如是识之灭尽。”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五取蕴法,观法而住。
十五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六内外处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A诸比丘!比丘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又知耳,知声…乃至…知鼻, 知香…乃至…知舌,知味…乃至…知身,知触…乃至…知意,知法,知缘其二者生结。而知未生之结生起,又知已生之结灭尽,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不再生起。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或于法,观灭法而住;或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比丘如是,于法观法而住。
十六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七觉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或于内念觉支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存在,”或于内念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念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念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念觉支修习成就。
或于内择法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精进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喜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息(轻安)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定觉支存在者,知……乃至……修习成就。
或于内舍觉支存在者,知:“于内舍觉支存在,”或于内舍觉支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舍觉支不存在。”而知未生之舍觉支生起,又知已生之舍觉支修习成就。
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又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即于七觉支法,观法而住。
十七
复次,诸比丘!比丘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
然,诸比丘!比丘如何即于四圣谛法,观法而住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
“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到苦灭之道。”
十八
然,诸比丘!苦谛者何耶
生是苦,老是苦,病1是苦,死是苦,忧、悲、苦、恼、闷是苦,求不得是苦,约略言之,五取蕴是苦。
复次,诸比丘!生者何耶
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生、出产、入胎、转生、诸蕴之显现,内外诸处之摄受,诸比丘!此名为“生。”
复次,诸比丘!老者何耶
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年老、老耄、齿落、头发白、皱纹皮肤、寿命短缩、诸根熟衰,诸比丘!此名为“老。”
复次,诸比丘!死者何耶
于到处之生类中,有诸众生之消失、散灭、破坏、灭亡、消灭、死殁、命终、诸蕴之破坏、死尸之放弃,诸比丘!此名为“死。”
复次,诸比丘!忧者何耶
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若干苦法所恼、忧、愁、感、内忧、内怆,诸比丘!此名为“忧。”
复次,诸比丘!悲者何耶
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若干苦法所恼、叹、悲、叹息、悲哀、悲叹、悲痛,诸比丘!此名为“悲。”
复次,诸比丘!苦者何耶
诸比丘!关于身之苦痛,身之不快,由身触所生之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诸比丘!此名为“苦。”
复次,诸比丘!恼者何耶
诸比丘!关于心之苦痛,于心不快,由意触所生之苦痛及不快之感受,诸比丘!此名为“恼。”
复次,诸比丘!闷者何耶
诸比丘!有俱若干不幸,被苦法所恼,失望、沮丧、气馁、愁闷,诸比丘!此名为“闷。”
然,诸比丘!求不得苦者何耶
诸比丘!于生法之众生,生如是欲求:“我等实非于生法之下,我等不愿意生来。”然,不得此欲求,此为求不得吉他。诸比丘!于老法之众生……乃至……诸比丘!于病法之众生……乃至……诸比丘!于死法之众生……乃至……诸比丘!于忧、悲、苦、恼、闷法之众生,生如是之欲求:“我等实非于忧、悲、恼、闷法之下,我等不愿意忧、悲、苦、恼、闷法之来。”然,不得此欲求,此为求不得苦。
然,诸比丘!约略而言,五取蕴之苦者何耶
如次之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约略而言,此等名为五取蕴之苦。诸比丘!此亦名为苦圣谛。
十九
然,诸比丘!苦集圣谛者何耶
此爱能引导再生,有俱喜、贪,到处为追求满足,即:欲爱、有爱、无有爱。
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生起、于何处止住耶
凡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
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也。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身于世间……乃至……鼻于世间……乃至……舌于世间……乃至:身于世间……乃至……意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于世间……乃至……声于世间……乃至……香于世间……乃至……味于世间……乃至……触于世间……乃至……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也。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识于世间……乃至……耳识于世间… 乃至……鼻识于世间……乃至……舌识于世间……乃至……身识于世间……乃至……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触于世间……乃至……耳触于世间……乃至……鼻触于世间……乃至……舌
触于世间……乃至……身触于世间……乃至……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耳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鼻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舌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想于世间……乃至……声想于世间……乃至……香想于世间……味想于世间……乃至……触想于世间……乃至……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思于世间……乃至……声思于世间……乃至……香思于世间……乃至……味思于世间,乃至……触思于世间……乃至……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爱于世间……乃至……声爱于世间……乃至……香爱于世间……乃至……味爱于世间,乃至……触爱于世间……乃至……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寻于世间……乃至……声寻于世间……乃至……香寻于世间……乃至……味寻于世间,乃至……触寻于世间……乃至……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
色伺于世间……乃至……声伺于世间……乃至……香伺于世间……乃至……味 伺于世间,乃至……触伺于世间……乃至……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
《大念处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