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念处经▪P3

  ..续本文上一页爱即于此处生起、于此处止住。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二十

  复次,诸比丘!苦灭圣谛者何耶

  对彼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弃舍、解脱、无染是。

  复次,诸比丘!彼爱于何处舍果、于何处止灭耶

  于世间有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何者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耶

  眼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耳于世间……乃至……鼻于世间……乃至……舌于世间……乃至……身于世间……乃至……意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于世间……乃至……声于世间……乃至……香于世间……乃至……味于世间……乃至……触于世间……乃至……法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识于世间……乃至……耳识于世间……乃至……鼻识于世间……乃至……舌识于世间,乃至……身识于世间……乃至……意识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触于世间……乃至……耳触于世间……乃至……鼻触于世间……乃至……舌触于世间……乃至……身触于世间……乃至……意触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眼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耳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鼻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舌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身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乃至……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想于世间……乃至……声想于世间……乃至……香想于世间……乃至……味想于世间……乃至……触想于世间……乃至……法想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思于世间……乃至……声思于世间……乃至……香思于世间……乃至……味思于世间……乃至……触思于世间……乃至……法思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爱于世间……乃至……声爱于世间……乃至……香爱于世间……乃至……味爱于世间……乃至……触爱于世间……乃至……法爱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寻于世间……乃至……声寻于世间……乃至……香寻于世间……乃至……味寻于世间……乃至……触寻于世间……乃至……法寻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色伺于世间……乃至……声伺于世间……乃至……香伺于世间……乃至……味伺于世间……乃至……触伺于世间……乃至……法伺于世间为可爱、可喜者,此爱即于此处舍弃、于此处止灭。

  诸比丘!此名为苦灭圣谛。

  二一

  复次,诸比丘!苦灭道圣谛者何耶

  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然,诸比丘!正见者何耶

  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道,诸比丘!此名为正见。

  复次,诸比丘!正思者何耶

  无欲之思,无恚之思,无害之思,诸比丘!此名为正思。

  复次,诸比丘!正语者何耶

  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妄语,远离绮语,诸比丘!此等名为正语。

  复次,诸比丘!正业者何耶

  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诸比丘!此等名为正业。

  复次,诸比丘!正命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营活命,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命。

  复次,诸比丘!正精进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不生未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远离已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 进、心勤注意、令生未生之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不惑乱、使之增长、充满、修习、成就。诸比丘!此等名为正精进。

  复次,诸比丘!正念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于受……乃至……于心……乃至……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智正念而舍离世间之欲、恼,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念。

  复次,诸比丘!正定者何耶

  诸比丘!于此,比丘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达初禅而住;灭寻伺,内心安静,心成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达第二禅而住;更舍离喜而住,正念正智,以身感受乐,唯诸圣者说:“舍此而正念乐住”达第三禅而住。其次舍乐离苦,以前所感受之喜、忧皆灭故,而不苦不乐,成为舍念清净,达第四禅而住。诸比丘!此名为正定。

  诸比丘!此等名为苦灭道圣谛。

  如是,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又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法”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着,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四圣谛观法而住。

  二二

  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七年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七年间之念。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于六年间,……乃至……五年间……乃至……四年间……乃至……三年间……乃至……二年间……乃至……一年间,如果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一年间之念。任何人七个月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 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七个月间之念。实不管任何人,于六个月……乃至……五个月……乃至……四个月……乃至……三个月……乃至……二个月……乃至……一个月……乃至……半个月,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诸比丘!当建立半月间之念。诸比丘!实不管任何人,于七日间如是修此四念处者,得二果中之一果,即于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者,期待不还来。如叙述:“诸比丘!此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为此而说此经。”

  世尊如是说已,彼随喜之诸比丘,欢喜世尊之所说。

  注:1 .“病是苦,”vyadhi pi dukkha于定本有 括弧之记号。中部经典之分别圣谛经(saccavibhan ga sutta)无此句,出在相应部经典之转*轮品第二(Dhammacakkappavattanavaggo-dutiyo)想此句,应是由转*轮品取来,加添在此经。

  

  

《大念处经》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弊宿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