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说他二者是同一的。
此外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其清净和污秽二者有所不同,更何况是释迦世尊垂慈教化,敕令我等厌离秽土求取净土,那么所谓同一的道理又怎么可得呢?是一、是异、亦一亦异、非一非异等四句既不可求,也有人说当下处处皆是西方极乐世界,或者说心若清净则是极乐世界。或者有人说极乐世界不离这个。若作此等之理解,皆名为邪见,而我因此也不得沉默不言了。
彼人若说所谓的极乐世界便是在自心中,则其便妄认此自心即住在我今日色身之中。自心既然在自身之中,但可名为求心,何可名之为求生极乐?难道我们释迦世尊不知道极乐世界是在我自心之中,而却说是在从此西方过十万亿国土之外呢?此外释迦世尊又怎么不能指示说明其在内心,而只能说一些外境之事呢?如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今正在说法,极乐净土真实的境界宛然存在,此是释迦圣人真诚之言语,又怎么敢不相信呢?
而却不知道在此六尘缘影的妄心之外的极乐世界,真正即是我的真心。而我此真实之心,就如同彼大海不增不减,而你却虚妄称其极乐世界为外境。你认为极乐世界是在六尘缘影的妄心之中,然而此六尘缘影心,就如同大海的一个小水沤,其生灭动静全是幻妄,而你却虚妄认为其是真实本心。你若是坚固执著虚妄之见,不相信娑婆世界之外有极乐世界,却相信其是在你的六尘缘影心内者,那么你的缘影心并没有真实的体性,不可以妄心而求生于妄心。
而你却不知道彼极乐世界虽然是在西方,然而西方即是我之真心。真心本是无性,即以彼极乐世界之名体,以彰显我之真心。极乐世界之名体本来空寂,也是即于我真心而显示其境相。真心与境相本是一体,众生与诸佛同一根源。求彼阿弥陀佛即是求自心,并非是向外而求也;想要探究自心,必须求彼阿弥陀佛,岂会因为他佛而迷惑自心呢?如是则取于净土舍弃秽土,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炽然著于净秽之相,任我心意而有所愿求,如是又岂在于我真心之外呢?
自心能够具足一切法的缘故,如是则知我此真心圆满含裹一切的依报正报等境界,乃至于色法心法、净土秽土,众生诸佛种种因果,三世十方一切诸法,都含容摄受于我自心而无一法在心外,皆是真心的同一受用。想要求取一丝毫的心外之相,亦完全了不可得。虽然没有一丝毫的心外之相,然而在不分别中作世俗谛之分别,清净的国土与污秽的世界却宛然差别而存在。是故应当如是而求生极乐世界,岂可求之于六尘缘影之妄心呢?如是的发愿求生,乃是释迦牟尼佛所印可的。此则与彼世间之不识本心、愚痴无智慧之人,不欣求于西方极乐世界之阿弥陀佛,但向自己的肉团心中六尘缘影的妄心中去追求,却自谓即是“唯心净土”、“本性弥陀”者,其差别实在是太遥远了。
然而彼极乐世界之国土,并非依于六尘缘影的虚妄之心。此外彼阿弥陀佛之色身,也不是在于众生五阴的妄体之中。若是向我们四大假合、六尘缘影的虚幻身心当中,去追求本有心性的自己之佛,而不求于西方极乐之阿弥陀佛。那么我们虚妄的身心是生灭的,而自心之佛亦随之生灭;佛既然是生灭之故,则念佛三昧便不能成就。纵然能够虚妄追求而有所得,则只是成就生灭之佛,还是要往生于生灭之国土,如是则不能成就净土法门之正行。《圆觉经》云:“以轮回心,生轮回见。那么彼所谓的圆觉性,亦随著轮回心而一同轮转。”即是此等道理。
若是想要远离诸般的虚妄见解,而直接往生彼极乐国土者。只要欣求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国土外之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称合于真如体性之妙观,如实而思惟观照之,使彼弥陀如来本觉的相好光明,于彼极乐净土清晰显现;并且合乎于我众生心中的始觉真心,于此娑婆世界显发彰明。始觉与本觉相应冥合,众生与佛陀交互感通,念佛三昧于是乃能成就,净土法门的正行于斯能够建立,不生不灭的国土才可得以往生也。
是故了知我此真心遍于一切之处,尚且不会间隔于地狱,又何止于只是极乐世界呢?只是因为地狱乃是痛苦之处,如今随顺真如本性而求于远离地狱。极乐世界九品莲华乃是安乐之处,如今随顺真如本性而求于往生净土。我等只应依循世尊经典的教化,随顺于佛陀的法音,祈求离于痛苦而得享安乐,从凡夫之辈入于圣人之流,而这一切实在不曾超出于我们的真心本性。是故名之为“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也。并不是说要从我们的缘影虚妄心中去追求,妄心本来就无有真实的体性,怎么可以说是唯心本性之真佛呢?
那些向自己的六尘缘影虚妄心中追求者,妄自以为自己的色身和山河大地,以及十方虚空的世界海,乃是我心外之境界。而此向著自己不动不生灭的真心中探求的,能够了知即此十方虚空的世界海、以及一切山河大地其实即是在我内心也。若是能够了知十方虚空的世界海即是我们的内心,则我与一切山河大地虚空世界打成一片。是故我自在任意地在其中舍弃秽土执取净土,厌离东方欣求西方,都不出于我们的自心本性,以其真实具有彼广大誓愿的果觉佛陀,真的能够接引我等往生极乐世界。是故凡是发愿求生彼国者无不得以往生。
若认为十方虚空的世界海是为心外之境界,则自心与彼世界便打成两端。是故才一生心动念,便违背了诸法的真实体性,即失去了自心之妙用,不得了悟自心也。以其只有此本性具足的因地佛,而没有真实的力用故。是故虽然求于自心,而却不得往生净土。此外所谓的妄心,只是虚妄的六尘缘影之作用,迷惑而认为其心是在四大的色身之内,并没有真实的国土可以往生。而真心则是含藏蕴育十方一切的微尘刹土,本来便具足了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因此求之于真心之西方极乐必然可以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
妄心舍离外境而趣于内心,真心则是即外境而为自己之内心。以其真心之内没有心外之法的缘故,因此向外求于有相的果地佛陀,即是求于自己之真心。以妄心所谓的内心其实并无真实的体性之缘故,因此向内追求并无真实体性的六尘缘影心,并不能见到真实的自心。此外虚妄分别之妄心,其自心与外境宛然而有差别不同;真心则心不离境,境即是心。妄心幻化生灭而无根据,真心不动不摇不生不灭。妄心在因地时并不具含果德,从始至终都是生灭无常;真心则因地与果地平等一致,因地之性德与果地之修德圆融而交相贯彻。是故可以了知随顺于真心或依从于妄心而追求净土的结果,其差别有如是之不同。
若是论及其修行成就所须的时间,则随顺真心与依从妄心者,有如一日与一劫之相差倍数。若是论到其得生之处所,则依止真心与依从妄心何止是天与地的悬殊差别而已。若是论说其体性,真心则是圆满含裹十方的虚空世界,妄心则是居于幻化的四大色身之内。若是论及其应用,随顺真心则是横超直截度过娑婆世界,直接出离三界的生死;依从妄心则犹如煮砂却想要成饭,即使是经过无量劫也难以成就。
是故修行人发菩提心,欲求往生极乐净土,岂可以只是求之于自己六尘缘影的虚妄之心,而不欣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的阿弥陀佛。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悲痛伤心。这就譬如想要前往西方而却面向东方而行,想要浮升于水面却抱著沉重的大石。向深水里面求火,在大火之中觅水,这样如何能够得到呢!感叹如今之人,不能认识真心遍于一切之处,即于色法而显示其体性。而却虚妄认取六尘缘影之事,认为其是自己的本性,这真是荒谬之至啊!
譬如有人将盗贼误认为是亲生的儿子,其家中的财宝必定被人窃取消灭。如今将分别六尘境界的攀缘影事,虚妄认为是我们的自心,其过失亦复如是。若是有人能够认识这个虚假的儿子其实便是盗贼,则贼人便不能为害于我;知道分别意识即是虚妄,则妄心又有什么伤害呢?只是不可认定彼妄心即是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也。这就是四明法智大师,其所以有直指妄心即是真心之说,观佛即是观心之谈,然而其终究不曾拨弃排除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等真实之境界。
奈何后世之人,邪知邪见如蜂起云涌,外道邪魔炽然兴起,破灭真实的佛法,断灭佛陀之种性。虚妄计度彼极乐世界微妙的国土,便在我六尘缘影的妄心之中,而不肯向西方阿弥陀佛而求,这真是太过颠倒了!而彼乡闾街巷凡夫之人,未曾听闻佛法之正说,却以此邪知邪见,暗中秘密地口耳相传私下授受。以此而疑惑担误他人者,虽然也无法逃避于地狱的痛苦果报,可是尚且可以宽恕。而我辈出家四众弟子,既已剃发圆顶穿著袈裟方服者,却认同于此邪见邪解者,尤其是可令人悲伤悯痛。倘若真正是为了了生死而修行,则必定以我此说为是。
若有障碍深重之人,于此真实净土法门不能信受随顺者,则应当更再审察此六尘缘影之妄心,其境界为何?此虚妄的六尘缘影之心其实没有真实之体性,只是随著我色身而生灭,于是即虚妄认定以为是我。由于虚妄认定其是实我之故,便认为此心住在我如今的色身之内,而认为此四大假合的色身居住于如今的世界之内。认为此世界又是住在于如今的虚空之中,而此虚空之体性,广大无边难以思量,周遍含摄了如同尘沙的国土世界。如是则虚空较大、世界较小,而自心又下劣于色身,那么所谓的一念则就转而更加轻微了,简直没有办法举出而显示于人。怎么可以用至微细、至枝末的一念,而且没有体性的妄心,以此微细无体的妄心而来求生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之广大妙好的境界呢?以不可求之妄心而求之于广大之妙境,如此岂不是非常令人疑惑吗?
既然了知此义,则知如是的虚空体性无有边际。其虽然不可测量,可是原来从不曾超出于我广大觉性的清净心之中,就犹如一片轻微的浮云点缀于广大的清空当中,更何况是诸多世界乃是存在虚空之内呢?更何况是色身仍然只是在世界之中呢?更何况此妄心存在于色身之内呢?因此可以知道虚幻的妄心微小而色身较大,世界虽大而虚空更是圆满周遍。从纤细…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