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观法师等传白话浅译

  圆观法师等传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白话译

  行经南浦此地时,在停泊舟船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妇女穿著丝质的衣带,锦绣的衣服和玉耳环,背上肩负著小水瓶而在溪边汲水。园观见到之后即俯首而悲泣曰:

  “我之所以不想要经过此路途者,就是恐怕会遇到此妇人也。”李源曰:“自从上了三峡以来,我们见到此地如此穿著的妇人也不少了,你何以独独于此地哭泣呢?” ···

  圆观法师等传白话浅译

  释德森辑录

  法宣法师白话译

  唐洛阳慧林寺释圆观

  唐洛阳香山寺释鉴空

  唐、法云

  宋、海印信和尚

  元、末山

  义断崖禅师

  诚公座下少年僧

  法华尼

  念佛婆子

  德森法师对圆观、鉴空等传评

  附录:无功叟净土自信录序

  (圆观、鉴空、法云、海印信、末山、义断崖,绝学诚公座下之少年僧、及法华尼、念佛婆子诸人传。)

  唐洛阳慧林寺释圆观

  法师不知何许人也,居住于洛阳城中之宅第,平日为人率性而疏阔简朴,有时精勤于佛学,然而喜好从事世间生产,而获得田产园林之利益,当时的人称之为空门中的农牧富人。

  此外其举止行为非常特异,而且通达音律。唐代宗大历的末年与李源为忘形之好友,李源的父亲李澄担任过太守,天宝末年曾经身陷于贼人之手中,

  后来李源于是将家产事业施舍于洛阳城北的慧林寺,此即是父亲李澄之别墅也,以作为慧林寺公用无尽之财产。而李源自己则每日使用一个饮食器具,随著慧林寺的僧众一起饮食而已,

  如此经过了三年。

  李源喜好服丹食药之仙术,有一日忽然约圆观一起前往游历四川的青城山、峨嵋山等山洞去求仙药。圆观想要游长安,经由斜谷之路。而李源想要从荆州而进入三峡。两个人争执此二条路途,

  经过半年都尚未决定。李源曰:“我已经不侍奉朝廷的天子王侯,因此游行时不愿意经历洛阳,长安两个京城间的官道啊!”圆观曰:“出游行路也不必要坚持路线,那就依照你的意思吧!”

  于是两人乃从荆州上行三峡。

  行经南浦此地时,在停泊舟船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妇女穿著丝质的衣带,锦绣的衣服和玉耳环,背上肩负著小水瓶而在溪边汲水。园观见到之后即俯首而悲泣曰:

  “我之所以不想要经过此路途者,就是恐怕会遇到此妇人也。”李源曰:“自从上了三峡以来,我们见到此地如此穿著的妇人也不少了,你何以独独于此地哭泣呢?”

  圆观曰:“此位妇女乃是王氏,是我下辈子出生托身之处也。其怀孕已经经过了三年,尚未生产分娩,正是因为我尚未前来之故。如今既然见到了,我的性命也有所归属,

  这正是佛家所谓的轮回循环也。请先生你用符咒,令其尽速生产。并且稍微停留航行之舟船,把我的遗体葬在山谷之间。等到其王家生了儿子之后,沐浴婴儿之时,也期望先生你前来拜访。

  如果那时婴儿能够顾视你而一笑,即是还能认识先生你也。经过十二年后,当中秋月圆之夜,特别约定于杭州钱塘的天竺寺之外,乃是与先生你的相见之期也。”

  李源于是后悔前来此地的这一趟旅行,导致园观来到此地丧命于此,心中悲伤而哀痛欲绝。于是召唤那位妇人前来,并告诉他可以令其生产,妇人便欢喜踊跃地回家。过了不久,

  她的亲戚族人都前来聚集,以干鱼和浊酒,在河水之滨馈赠李源,李源于是前往授以符咒之水。而园观则自己准备沐浴,并更换新的衣装。圆观死亡之后,孕妇便生产分娩了。

  李源经过三日之后前去看新生的婴儿,襁褓中的婴儿从房中抱到明亮之处时,果然向李源笑了一笑。李源便悲泣而把整件事之原委告诉王氏妇人,王氏乃隆重厚葬了圆观。

  第二日李源便回转船棹而归回慧林寺,询问圆观之弟子,才知道圆观在事先已经有打理吩咐了。

  李源常常忆念十二年后杭州之约定。到了十二年后中秋之期,前往天竺山寺。那天夜里月亮皎洁光明,忽然间听到在葛洪井的井边,有牧童吹奏竹枝之管者,乘著一只牛敲击著牛角,

  头上绑著两个发髻而穿著短衣,徐徐缓缓地来到天竺寺之前,一见乃是圆观也。李源乃趋前作礼曰:“不知观公康健否?”牧童曰:“李公真是有信之士,我与先生你乃是不同路途之人,

  千万不要再靠近了。先生你世俗之缘尚未尽,但是只要精勤修行而不堕落,即得能够相见。”李源心中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只是望著牧童而潸然泪下。牧童圆观又吹奏竹枝之管,

  在昏暗中摇曳而前行离去。其歌唱之声激切而曲调极高,无法知道其所唱言词之意。

  叹曰:真是得道之僧也,虽然近在咫尺之间而却悬远相隔,圣人和凡夫之路有殊别,实在是有其事也。(高僧传三集,感通篇)

  唐洛阳香山寺释鉴空

  俗姓齐,吴郡一带之人,年少之时极为贫苦,虽然很精勤于读书学习,但是能够记忆受持的却非常少。年至壮岁之后作诗文,也很少有华丽之文采。常常困顿游历于吴郡和楚郡之间,

  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也。前往拜谒求职于王公侯伯之间,所得到的钱财利润并没有多少。钱财如果稍微有积蓄,则必定有疾病生起,等钱财用完之后,身体的疾病才好起来。

  元和初年之时,游历于浙江钱塘,刚好遇到当地荒灾欠收,因此乃计划谋求饮食于天竺寺。来到孤山寺的西边之时,由于极为饥饿而无力向前,因此面对著河流于飘雪中流涕哭泣,

  悲伤低吟了数声。突然之间有一梵僧紧临河流而坐,看著鉴空而笑曰:“法师秀才,你飘零旅游的滋味足够了吗?”鉴空曰:“飘零旅游的滋味已经尝尽了,可是法师这一个称呼,

  何其乖谬也!”因为鉴空尚未出家为僧以前,名为君房也。

  梵僧曰:“你难道不记得你曾经讲《法华经》于同德寺吗?”鉴空曰:“我生身自今已经四十五岁了,都是盘桓游历于吴郡、楚郡之间,从来未曾涉足至京城之城门口,

  怎么会有在洛阳城中之讲经呢?”梵僧曰:“你大概是被饥饿之火所烧,而没有闲暇去回忆过去之事。”梵僧于是伸手探入衣囊之中取出一个枣子,其大小就大约如同拳头,并且说:

  “这是我国所产之物,如果食用此枣子,上根智慧的人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之事,下根智慧的人只能知道前生之事。”

  鉴空由于饥饿至极,于是食用枣子并用手掬取泉水而饮之,忽然之间便呵吹呻吟、枕著石头而睡眠寝卧,顷刻之间便乃醒悟,回忆起曾经讲经于同德寺,就如同是昨日之事也。

  因而更加悲伤涕泣,于是问梵僧曰:“不知震和尚如今何在?”梵僧答曰:“其修行尚未专精而有成就,此世又再度为四川一带之僧人也,如今则已经能够断除攀缘也。”又问:

  “神上人如今何在?”答曰:“其前世之愿尚未圆满。”鉴空又问:“悟法师如今何在?”

  梵僧答曰:“你难道不记得他在香山寺的石雕圣像前,戏笑发下的大愿吗?他说若是不能证得无上菩提,来世必定要为雄赳赳的权贵大臣,昨天听说他已经成为大将军了。

  当时我们于云水之间参学的五个人,只有我得到解脱,而独独你成为寒冻饥馁之士人也。”鉴空悲泣曰:“我过去世出家修行的四十多年来,每日只吃一餐。三十多年只拥有一件破衣,

  虚浮尘俗之世事,我已经下定决心断除其根源,何以如今福报不能具足,而导致今日之饥饿寒冻呢?”梵僧答曰:“这是因为你在说法的狮子座之上,广泛谈论异端邪说,使得学习佛法之人,

  心中生起疑惑。并且戒律曾有缺失,腥膻之气味仍然微存。声音浑浊而想要回向清澈,终究不可能达到;质体弯曲则影子亦弯曲,因果的报应就是如此!”

  鉴空曰:“那么我又要如何呢?”梵僧曰:“今日之事,我也没有办法了。来世他生之事,可以警告于你啊!”于是乃把手探入钵囊中取出一面镜子,正面背面都非常晶莹透彻,告诉鉴空说:

  “要知道贵贱的福分,寿命长短之期限,佛法的兴起交替,我们佛道的盛衰情形,可以拿此镜来照一照。”鉴空于是拿起镜子观照了一会儿,并答谢曰:“善恶报应之事,因缘荣枯之理,

  我已经彻底明白了知也。”梵僧于是把镜子收入囊中,然后便提起钵囊而离去,才走了十几步,马上便消失而不知其所在。

  鉴空在当天夜里便前往灵隐寺出家,然后受具足戒,后来周游于各大名山,愈加高峻其勤苦之修行节操。太和元年前往洛阳,于龙门天竺寺,遇到河东的柳珵,

  亲自向柳珵说他的奇遇和出家之原由。柳珵听闻鉴空之言说,其种种事情皆很不寻常,而且心中觉得此事甚为奇异。鉴空曰:“我生在世间共有七十七年,僧腊有三十二年,出家后持钵乞食,

  尚且还有九年在世,我命终舍世的时候,佛法将会变得衰败啊!”柳珵于是诘问其缘故,鉴空默然而没有回答,于是乃向柳珵索取笔砚,题了数行字于经藏的北面墙上而后离去。其写曰:

  “兴一沙,衰恒河沙。兔且罝,犬而拏,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

  系曰:食用梵僧的枣子,而能够知道宿命者,与食用雪山之药,可以理解诸国的语言是相同的。照见镜子而知道世事吉凶者,与窥见图澄涂麻于手掌上而可以彻见千里外之事是相同的。

  能够食用枣子、看见宝镜,又岂是偶然的呢?这并非是常人之遭遇也。而鉴空法师手题谶诗以回答搪塞柳珵之诘问,其应验在会昌年间之毁坏佛教也,当时唐武宗勒令僧尼还俗者,

  总共有二十万七千多人,拆除的寺院和兰若精舍,共有超过四万七千之数,是故云:“兴一沙,衰恒河沙。”。而“兔在罝,犬仍拏”(兔子在罗网之中,犬仍然被拘捕),

  是指其残害之程度极为严重。乙丑年毁法,丙寅年更换皇帝和年代。(译者补注:丑午为牛年,寅年为虎年,故云牛虎相交)佛法比喻为宝檀华之树,终究不绝其华色美丽而香气芬芳,

  是故云之也。如果不是奇异之人,何以能够明白过去、考知未而如此灵验呢?(高僧传三集感通篇)

  唐、法云

  雁门赵姓人士之子,天生的资质纯朴善良,对于别人的毁誉皆能淡然处之。等到就学之后,愚痴鲁钝而没有记性。年十二岁时,父母将其送往五台山华严寺…

《圆观法师等传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