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一一四】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4月24日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有的人赠给人家千万两黄金,但是所与和所赠不合时宜,或者别有居心而施舍,结果都不能得到对方的欢心。
话又说回来,虽然仅施舍了一饭之恩,使受惠的人认为这是应该的,一点也不会去感激;如果稍微将施舍减少一些,反而招怨结仇了。
所以,如果是在时机适当的时候对人有所施与,一定会使对方非常感激和喜悦。
【前集一一五】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翻成喜也。
4月25日
藏乃于拙,寓清于浊
人处在世间,正如:“中流失船一壶千金。”并且和“狡兔三窟”一样,必须有渡世的安全方法。
第一是应当如何巧妙的“藏巧于拙”,不露锋铓。第二应如何隐晦自己的才能,不使人知道。而其才能一旦明显,反可为世间所重用。如果将自己的才能都做了琐碎的零工,则其才能绝不会有多大的用处。第三自己虽有清廉的节操,不可超然卓立于社会,应当置身于尘世中而不被其所染。第四不要摆出贤者的姿态,所谓“大智若愚”,屈居于多数人之后,而可以依著自己的才能发展在众人之前。能够按著以上四点去做,可谓渡世之一壶,藏身的三窟了。
【前集一一六】
藏乃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4月26日
盛极必衰,剥极必复
《易经》主张“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也就是说,天地间的事物都是盛极必衰,在旺盛圆满的景象当中就预示著衰败凋谢的征兆。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当著花开满园、芬芳香艳之际,就已经预示著落花满地萧飒寂寞的景况快到了。人在富贵荣耀到高峰的时候,就已经潜藏著衰败式微的远因在内了。
《易经》里面“剥极必复”和“否极泰来”的道理,就是讲发生的机运,常是潜存在零落衰微之极里面。花草为霜雪的蹂躏而叶落枝枯,但等春天一到,又开始发芽生叶欣欣向荣了。人当贫困潦倒不堪,内中就要有时来运转的气象孕育发展,《易经》说“贞下起元,时穷则变”,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君子应居安思危,在安乐的时候绝不可放逸怠惰。应当时时存心戒惕,以防灾祸的发生。更要有处变不惊的勇气与临大节遇大难而不屈的精神,坚苦忍耐以图奋斗的成功。
唐高宗时,他听说有一名叫张公艺的人,他家九世同居而不分散,高宗下诏征问张所以能九世同堂的道理,张公写了一幅“百忍之图”进献给高宗说:“予家之所以不破散者,端赖此也。”
【前集一一七】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4月27日
奇异无远识,独行无恒操
世间最可贵和最可尊重的并非奇妙的事,而是平凡的生活、正当的事业。所以,君子应当注意平素的言行,不要受奇奇怪怪的事情动摇心念。如果动摇了心念,绝不会有高深的识见,只不过是平凡庸碌的小人。世间有许多人都是为了求珍奇而乱其行,寻怪异而损害到自己。
在非常困难的环境而能守住节义,与愤世嫉俗、独立独行的人当然有差别。
但是,这种行为常常改变,并非是永久恒定的操行。这是处非常时应有的觉悟,不是在平常时可以培养出来的。
【前集一一八】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4月28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忿怒之心如猛烈的火焰,邪欲之念如滚烫的沸水,这时候就得要有抵制怒气和欲念的决心。明白的觉悟反省,到底这怒气和欲念是怎样发生的?进一步还要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抵制这忿怒和欲念。
于是怒气平息,觉悟到制服这怒气欲心的东西并非他物,而是自己的心。心之为物能够发生怒气欲念,也可以觉悟错误,并可以抑制错误。同样是一个心,多数人不知道反省,为了这怒气欲念而身败名裂贻羞万世。
如果能在此时回头猛醒,反省一下,不但可以保身全家,这怒气欲念诸种邪魔一变而为自己的护法者,成了心的有力之本体,走向光明的道路。
古歌说:“锄地须锄草,烦恼即菩提。”如果能够拔除心中的怒气和欲念,则心的修养反而可以利用那些怒气欲念作为锻炼锄草的工夫。
【前集一一九】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4月29日
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
不考虑一件事物的真假虚实,只轻信一方的话而行动,就容易被人所骗,做出愚蠢的行为。所以,人不可以偏信一面之词。
还有,不忖度自己的力量,认为什么事情都能够胜任的人,把国家的大事草率的集于自身的浮气上来任意处理,结果不但身败名裂,国家大事也就败在他的手中了。
有些为了使人认为他的能力比别人强,因而嫉妒别人的能力,这种人的人格当然是非常下流卑鄙。假如自己的能力不如人,就应当努力奋发,使自己的能力强于他人,而能受到世人的尊重。如果只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其结果必定招来人家的反对,这是不可不加以审慎考虑的。
【前集一二0】
毋偏信而为奸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4月30日
毋以短攻短,毋以顽济顽
说人家的坏话,自己以为自己是世间的善者,这种人大错特错。大凡人类都不欢喜别人说他的坏话。如果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绝不把他以善人来看待,因为对甲谈乙的坏话,同样的,对乙也可以说甲的坏话。世人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说人家坏话的人要把他当成坏人看待,并且需要对他提高警觉。世人如不明白这种道理,只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怒及他人,讲他人的坏话。这种人就无可救药了。
人家如果向我询问别人的短处,我就应当留意避免暴露人家的短处。凡是说他人短处的人,我们也应当把这个人看成是一个有短处的人。要知道说人家的短处,正是表示自己有短处,是以找的短处去攻击人家的短处。孟子所说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是一样的。
其次,对于性情顽固的人要善加劝导使他改过,不可对他加以憎恨与厌恶。否则自己也是性情顽固的人,以顽固去助长顽固,就更加顽固了,结果是一败涂地。
【前集一二一】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日日日出(圣印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