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日日出(聖印法師)▪P15

  ..續本文上一頁

  【前集一一四】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才是個真正英雄。

  4月24日

  愛重反爲仇,薄極反成喜

  有的人贈給人家千萬兩黃金,但是所與和所贈不合時宜,或者別有居心而施舍,結果都不能得到對方的歡心。

  話又說回來,雖然僅施舍了一飯之恩,使受惠的人認爲這是應該的,一點也不會去感激;如果稍微將施舍減少一些,反而招怨結仇了。

  所以,如果是在時機適當的時候對人有所施與,一定會使對方非常感激和喜悅。

  【前集一一五】

  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爲仇,薄極翻成喜也。

  4月25日

  藏乃于拙,寓清于濁

  人處在世間,正如:“中流失船一壺千金。”並且和“狡兔叁窟”一樣,必須有渡世的安全方法。

  第一是應當如何巧妙的“藏巧于拙”,不露鋒铓。第二應如何隱晦自己的才能,不使人知道。而其才能一旦明顯,反可爲世間所重用。如果將自己的才能都做了瑣碎的零工,則其才能絕不會有多大的用處。第叁自己雖有清廉的節操,不可超然卓立于社會,應當置身于塵世中而不被其所染。第四不要擺出賢者的姿態,所謂“大智若愚”,屈居于多數人之後,而可以依著自己的才能發展在衆人之前。能夠按著以上四點去做,可謂渡世之一壺,藏身的叁窟了。

  【前集一一六】

  藏乃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爲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叁窟也。

  4月26日

  盛極必衰,剝極必複

  《易經》主張“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的道理。也就是說,天地間的事物都是盛極必衰,在旺盛圓滿的景象當中就預示著衰敗凋謝的征兆。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當著花開滿園、芬芳香豔之際,就已經預示著落花滿地蕭飒寂寞的景況快到了。人在富貴榮耀到高峰的時候,就已經潛藏著衰敗式微的遠因在內了。

  《易經》裏面“剝極必複”和“否極泰來”的道理,就是講發生的機運,常是潛存在零落衰微之極裏面。花草爲霜雪的蹂躏而葉落枝枯,但等春天一到,又開始發芽生葉欣欣向榮了。人當貧困潦倒不堪,內中就要有時來運轉的氣象孕育發展,《易經》說“貞下起元,時窮則變”,也是這個道理 因此,君子應居安思危,在安樂的時候絕不可放逸怠惰。應當時時存心戒惕,以防災禍的發生。更要有處變不驚的勇氣與臨大節遇大難而不屈的精神,堅苦忍耐以圖奮鬥的成功。

  唐高宗時,他聽說有一名叫張公藝的人,他家九世同居而不分散,高宗下诏征問張所以能九世同堂的道理,張公寫了一幅“百忍之圖”進獻給高宗說:“予家之所以不破散者,端賴此也。”

  【前集一一七】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4月27日

  奇異無遠識,獨行無恒操

  世間最可貴和最可尊重的並非奇妙的事,而是平凡的生活、正當的事業。所以,君子應當注意平素的言行,不要受奇奇怪怪的事情動搖心念。如果動搖了心念,絕不會有高深的識見,只不過是平凡庸碌的小人。世間有許多人都是爲了求珍奇而亂其行,尋怪異而損害到自己。

  在非常困難的環境而能守住節義,與憤世嫉俗、獨立獨行的人當然有差別。

  但是,這種行爲常常改變,並非是永久恒定的操行。這是處非常時應有的覺悟,不是在平常時可以培養出來的。

  【前集一一八】

  驚奇喜異者,無遠大之識;苦節獨行者,非恒久之操。

  4月28日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忿怒之心如猛烈的火焰,邪欲之念如滾燙的沸水,這時候就得要有抵製怒氣和欲念的決心。明白的覺悟反省,到底這怒氣和欲念是怎樣發生的?進一步還要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夠抵製這忿怒和欲念。

  于是怒氣平息,覺悟到製服這怒氣欲心的東西並非他物,而是自己的心。心之爲物能夠發生怒氣欲念,也可以覺悟錯誤,並可以抑製錯誤。同樣是一個心,多數人不知道反省,爲了這怒氣欲念而身敗名裂贻羞萬世。

  如果能在此時回頭猛醒,反省一下,不但可以保身全家,這怒氣欲念諸種邪魔一變而爲自己的護法者,成了心的有力之本體,走向光明的道路。

  古歌說:“鋤地須鋤草,煩惱即菩提。”如果能夠拔除心中的怒氣和欲念,則心的修養反而可以利用那些怒氣欲念作爲鍛煉鋤草的工夫。

  【前集一一九】

  當怒火欲水正騰沸處,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爲真君矣。

  4月29日

  毋偏信自任,毋自滿嫉人

  不考慮一件事物的真假虛實,只輕信一方的話而行動,就容易被人所騙,做出愚蠢的行爲。所以,人不可以偏信一面之詞。

  還有,不忖度自己的力量,認爲什麼事情都能夠勝任的人,把國家的大事草率的集于自身的浮氣上來任意處理,結果不但身敗名裂,國家大事也就敗在他的手中了。

  有些爲了使人認爲他的能力比別人強,因而嫉妒別人的能力,這種人的人格當然是非常下流卑鄙。假如自己的能力不如人,就應當努力奮發,使自己的能力強于他人,而能受到世人的尊重。如果只爲了擡高自己而貶低他人,其結果必定招來人家的反對,這是不可不加以審慎考慮的。

  【前集一二0】

  毋偏信而爲奸所使,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4月30日

  毋以短攻短,毋以頑濟頑

  說人家的壞話,自己以爲自己是世間的善者,這種人大錯特錯。大凡人類都不歡喜別人說他的壞話。如果有了這樣的人,我們絕不把他以善人來看待,因爲對甲談乙的壞話,同樣的,對乙也可以說甲的壞話。世人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對于說人家壞話的人要把他當成壞人看待,並且需要對他提高警覺。世人如不明白這種道理,只爲了擡高自己的身價而怒及他人,講他人的壞話。這種人就無可救藥了。

  人家如果向我詢問別人的短處,我就應當留意避免暴露人家的短處。凡是說他人短處的人,我們也應當把這個人看成是一個有短處的人。要知道說人家的短處,正是表示自己有短處,是以找的短處去攻擊人家的短處。孟子所說的“以五十步笑百步”,是一樣的。

  其次,對于性情頑固的人要善加勸導使他改過,不可對他加以憎恨與厭惡。否則自己也是性情頑固的人,以頑固去助長頑固,就更加頑固了,結果是一敗塗地。

  【前集一二一】

  人之短處,要曲爲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爲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

  

  

《日日日出(聖印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妙法蓮華經淺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