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再说以圣宝为创祖的小野流:
圣宝虽依空海的弟子真雅出家,却在南都学了三论、法相、华严,尤其精于三论。此后故在东大寺起东南院,为基本道场,专弘三论;同时又慕役君小角的行迹而修炼行于山林之中,后世称之为修验道的中兴人物。他也由此而返回到密宗,在真雅示寂之后,即向真然受密法灌顶,又由源仁授他东密之奥密,他的声誉遂和益信齐名。
圣宝先住于京都山科小野的曼荼罗寺,后于醍醐之山中建立一寺,为其修行道场。宽平九年(西纪八九七)列为官寺而与洛西的仁和寺并峙。
益信于延喜六年(西纪九○六)示寂,享寿八十岁。德治三年(西纪三○八)谥号本觉大师。圣宝则以七十八岁寂于延喜九年,宽永四年(西纪一六二七)谥号理源大师。
由圣宝之下的系统是观贤传淳佑,传元杲,传至仁海,为小野流的极盛期。仁海与广泽流的宽朝,称为东密的两大重镇。仁海祈雨有奇验,故被呼为两僧正。仁海之下有成尊,成尊门下出义范、范俊、明算。义范下传胜觉,范俊下传严觉,由此二人各出三流,成为小野六流:
一、胜觉下的三流:
定海开出三宝院流。
贤觉开出理性院流。
圣贤开出金刚院流。
二、严觉下的三流:
宽信开出劝修寺流。
僧俊开出随心院流。
宗意开出安祥寺流。
(三)平安时代的佛教形态
入唐求法
推古以来的日本朝野,对于隋唐文化的吸取,真是如饥如渴。日廷除了屡屡派遣使臣来华,并有留学生及学问僧的派遣,尤以僧人之来华,极受政府的奖励。日僧来华之际,日廷恒赐予絁四十疋、绵一百疋、布八十疋,其量乃与遣唐副使相等。所以有唐一朝,来华求法的风气,如火如荼。自唐高宗永徽四年(西纪六五三)至唐僖宗中和二年(西纪八八二)之间,前后来华的日僧之有名可考者,共计六十五人。平安时代则以天台及真言两宗的八家为最有名。平安朝正当我国密教盛行时期,他们携去近九百部约二千卷的典籍之中,关系密教的亦占其大部,故在唐武宗灭法之后,中国密教失传,而竟独盛于日本。同时,会昌法难之世,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程度,已达饱和。中国佛教在密教一度盛兴之后,加上会昌法难的摧残,则趋于衰颓景况。所以,受留唐僧中灌上书太政官痛论唐末之凋弊多乱的影响,日本遣唐使即告终止。
密教及法会
平安时代以天台及真言两宗并盛,但在实际修持方面,偏重于密教。密教的内容,分教相及事相两部,教相属于教理,事相则为行法。所谓行法,即在加持祈祷的身、口、意三密,特别重视护摩(Homa 意为焚烧)法,共有六种:消除恶难的息灾法、增进福利的增益法、召集善神的钩召法、折伏恶邪的降伏法、祈请诸佛菩萨之护持的敬爱法、祈求增长寿命的延命法。以致大至国家事变,小及日常茶饭,皆不离开密法的作持,形成了形式主义的佛教。
伴于密法之盛行而生的,又有许多法会,例如大极殿之御斋会、药师寺之最胜会、兴福寺之维摩会,称为南都三大会;圆宗寺的最胜会及法华会、法胜寺的大乘会,称为北京三大会;宫中真言院的(年终)后七日御修会。此外尚有一代仁王会、临时仁王会、灌佛会、盂兰盆会、佛名会等等。经费均由政府支给,佛教却只见到空洞的仪式了。
贵族佛教
平安时代,皇室与佛教的关系密切,例如最澄与空海,深受桓武天皇及嵯峨天皇之信仰;文德天皇及清和天皇,向圆仁结缘与受灌顶。第五十九代的宇多天皇则为益信的付法弟子。自此以后直至第七十七代的后白河天皇,共十九代约历二百六十年之间的天皇,竟有十五位落发而入佛门。因此,与皇室有关系的寺院就很多了。由皇室所特建的,数某著者,即有嵯峨天皇的观空寺、嵯峨皇后的檀林寺、淳和皇后的大觉寺,醍醐皇太后的劝修寺及醍醐寺、后白河天皇的莲华王院等。
此外由贵族所建的寺院亦不少,例如藤原道长的法成寺、藤原赖通的平等院,系为其中之最有名者。
正由于皇室及贵族之与佛教的关系深厚,皇室与贵族的人以出家为高贵,凡是出家的僧侣,其身份和所受的待遇,也就相等于贵族阶级了。所以日本史家称平安时代为贵族佛教。
贵族出家的动机,初期的确系为了宗教的信仰,但到后来就变了质,因由于贵族出家者,享有宗教的特权,依赖富裕的寺产,拥有经济的实力,并藉其俗家的势力背景,得任教界的重职,原为凭德学而选任的僧官僧位,至此则仗权势而占得。此所以形成了贵族寺主之世袭的门迹制度,此所云出家,实不过是其在俗生活的延长而已。
同时,僧官的名位,也落于不切实际的虚荣化。奈良时代以来,即已有了僧官的三纲,到了平安朝的嵯峨天皇时代,除了僧正,尚设大小僧都各一人,律师四人,但均有名无实。又分僧位及师位,为了表彰僧人的功勋,分别授予大法师位、法师位、满位、修行位的四种师位。为使僧官的名位与一般的师位有区别,便又另立印法大和尚位、法眼大和尚位、法桥上人位,顺序配置僧正、僧都、律师。于是,僧官与僧位交混,真是叠床架屋之举!
僧兵的发生
在平安时代的中叶,由于藤原氏专权于中央的结果,武人阶级抬头,例如坂东的武士及西国的海贼,以武力争斗,扰乱地方治安,杀伐之风,次第及于全国。各大寺院,除了专修学问的僧人所谓学侣之外,多数由私度而来的则称为行人。这些本为衣食无着的游浪之徒,出家的目的在于寄佛偷生,非为修行学佛。乱世之民多失正业,这些被称为恶僧与滥僧的分子,也就越来越多。
各寺院之间,由于各自受到外界不同势力的激荡,为求自卫,便将这些行人武装起来。接着由于寺院之间各贵族子弟的互争权势,也就诉之以武力。南都与北岭之间的僧众,为了信仰及门户之争,也以武力来对抗;地方的神社势力之角逐,也加入并利用了武装僧侣,这就是僧兵的成因。
僧兵跋扈之甚者,乃是南都兴福寺与北岭延历寺,通称为奈良法师及山法师,他们各挟某地方势力发动战乱。
在第一节中,已说到天台宗的分裂为山门与寺门,故其僧兵的主力,又为山门的延历寺对寺门的园城寺。朝廷对之,也是无可奈何。
末法思想的出现
由于寺院生活的世俗化,以及僧兵的横暴,杀伐纵火,斗争不已,日本教界即出现了末法来到的思想。
这是释尊入灭之后,流行于佛教中的预言,分有三时说,以及五个五百年说。所谓三时说,即是在正法时期的佛子,具备教、行、证的三法;在像法时期,无证法而唯教与行;在末法时期
,已无行法与证法,只有教法的存在。根据大集经月藏分的法尽灭品及摩诃摩耶经中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根据怀感的群疑论所引大悲经,则以正像二法各一千年。以下便入末法时期。日本虽两说并行,而以第二说为有力。他们以释尊灭于周穆王五十三年(西纪前九四… 《日本佛教史(圣严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