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P11

  ..續本文上一頁  再說以聖寶爲創祖的小野流:

  

  聖寶雖依空海的弟子真雅出家,卻在南都學了叁論、法相、華嚴,尤其精于叁論。此後故在東大寺起東南院,爲基本道場,專弘叁論;同時又慕役君小角的行迹而修煉行于山林之中,後世稱之爲修驗道的中興人物。他也由此而返回到密宗,在真雅示寂之後,即向真然受密法灌頂,又由源仁授他東密之奧密,他的聲譽遂和益信齊名。

  

  聖寶先住于京都山科小野的曼荼羅寺,後于醍醐之山中建立一寺,爲其修行道場。寬平九年(西紀八九七)列爲官寺而與洛西的仁和寺並峙。

  

  益信于延喜六年(西紀九○六)示寂,享壽八十歲。德治叁年(西紀叁○八)谥號本覺大師。聖寶則以七十八歲寂于延喜九年,寬永四年(西紀一六二七)谥號理源大師。

  

  由聖寶之下的系統是觀賢傳淳佑,傳元杲,傳至仁海,爲小野流的極盛期。仁海與廣澤流的寬朝,稱爲東密的兩大重鎮。仁海祈雨有奇驗,故被呼爲兩僧正。仁海之下有成尊,成尊門下出義範、範俊、明算。義範下傳勝覺,範俊下傳嚴覺,由此二人各出叁流,成爲小野六流:

  

  一、勝覺下的叁流:

  

  定海開出叁寶院流。

  

  賢覺開出理性院流。

  

  聖賢開出金剛院流。

  

  二、嚴覺下的叁流:

  

  寬信開出勸修寺流。

  

  僧俊開出隨心院流。

  

  宗意開出安祥寺流。

  

  (叁)平安時代的佛教形態

  

  入唐求法

  

  推古以來的日本朝野,對于隋唐文化的吸取,真是如饑如渴。日廷除了屢屢派遣使臣來華,並有留學生及學問僧的派遣,尤以僧人之來華,極受政府的獎勵。日僧來華之際,日廷恒賜予絁四十疋、綿一百疋、布八十疋,其量乃與遣唐副使相等。所以有唐一朝,來華求法的風氣,如火如荼。自唐高宗永徽四年(西紀六五叁)至唐僖宗中和二年(西紀八八二)之間,前後來華的日僧之有名可考者,共計六十五人。平安時代則以天臺及真言兩宗的八家爲最有名。平安朝正當我國密教盛行時期,他們攜去近九百部約二千卷的典籍之中,關系密教的亦占其大部,故在唐武宗滅法之後,中國密教失傳,而竟獨盛于日本。同時,會昌法難之世,日本吸收中國文化的程度,已達飽和。中國佛教在密教一度盛興之後,加上會昌法難的摧殘,則趨于衰頹景況。所以,受留唐僧中灌上書太政官痛論唐末之凋弊多亂的影響,日本遣唐使即告終止。

  

  密教及法會

  

  平安時代以天臺及真言兩宗並盛,但在實際修持方面,偏重于密教。密教的內容,分教相及事相兩部,教相屬于教理,事相則爲行法。所謂行法,即在加持祈禱的身、口、意叁密,特別重視護摩(Homa 意爲焚燒)法,共有六種:消除惡難的息災法、增進福利的增益法、召集善神的鈎召法、折伏惡邪的降伏法、祈請諸佛菩薩之護持的敬愛法、祈求增長壽命的延命法。以致大至國家事變,小及日常茶飯,皆不離開密法的作持,形成了形式主義的佛教。

  

  伴于密法之盛行而生的,又有許多法會,例如大極殿之禦齋會、藥師寺之最勝會、興福寺之維摩會,稱爲南都叁大會;圓宗寺的最勝會及法華會、法勝寺的大乘會,稱爲北京叁大會;宮中真言院的(年終)後七日禦修會。此外尚有一代仁王會、臨時仁王會、灌佛會、盂蘭盆會、佛名會等等。經費均由政府支給,佛教卻只見到空洞的儀式了。

  

  貴族佛教

  

  平安時代,皇室與佛教的關系密切,例如最澄與空海,深受桓武天皇及嵯峨天皇之信仰;文德天皇及清和天皇,向圓仁結緣與受灌頂。第五十九代的宇多天皇則爲益信的付法弟子。自此以後直至第七十七代的後白河天皇,共十九代約曆二百六十年之間的天皇,竟有十五位落發而入佛門。因此,與皇室有關系的寺院就很多了。由皇室所特建的,數某著者,即有嵯峨天皇的觀空寺、嵯峨皇後的檀林寺、淳和皇後的大覺寺,醍醐皇太後的勸修寺及醍醐寺、後白河天皇的蓮華王院等。

  

  此外由貴族所建的寺院亦不少,例如藤原道長的法成寺、藤原賴通的平等院,系爲其中之最有名者。

  

  正由于皇室及貴族之與佛教的關系深厚,皇室與貴族的人以出家爲高貴,凡是出家的僧侶,其身份和所受的待遇,也就相等于貴族階級了。所以日本史家稱平安時代爲貴族佛教。

  

  貴族出家的動機,初期的確系爲了宗教的信仰,但到後來就變了質,因由于貴族出家者,享有宗教的特權,依賴富裕的寺産,擁有經濟的實力,並藉其俗家的勢力背景,得任教界的重職,原爲憑德學而選任的僧官僧位,至此則仗權勢而占得。此所以形成了貴族寺主之世襲的門迹製度,此所雲出家,實不過是其在俗生活的延長而已。

  

  同時,僧官的名位,也落于不切實際的虛榮化。奈良時代以來,即已有了僧官的叁綱,到了平安朝的嵯峨天皇時代,除了僧正,尚設大小僧都各一人,律師四人,但均有名無實。又分僧位及師位,爲了表彰僧人的功勳,分別授予大法師位、法師位、滿位、修行位的四種師位。爲使僧官的名位與一般的師位有區別,便又另立印法大和尚位、法眼大和尚位、法橋上人位,順序配置僧正、僧都、律師。于是,僧官與僧位交混,真是疊床架屋之舉!

  

  僧兵的發生

  

  在平安時代的中葉,由于藤原氏專權于中央的結果,武人階級擡頭,例如坂東的武士及西國的海賊,以武力爭鬥,擾亂地方治安,殺伐之風,次第及于全國。各大寺院,除了專修學問的僧人所謂學侶之外,多數由私度而來的則稱爲行人。這些本爲衣食無著的遊浪之徒,出家的目的在于寄佛偷生,非爲修行學佛。亂世之民多失正業,這些被稱爲惡僧與濫僧的分子,也就越來越多。

  

  各寺院之間,由于各自受到外界不同勢力的激蕩,爲求自衛,便將這些行人武裝起來。接著由于寺院之間各貴族子弟的互爭權勢,也就訴之以武力。南都與北嶺之間的僧衆,爲了信仰及門戶之爭,也以武力來對抗;地方的神社勢力之角逐,也加入並利用了武裝僧侶,這就是僧兵的成因。

  

  僧兵跋扈之甚者,乃是南都興福寺與北嶺延曆寺,通稱爲奈良法師及山法師,他們各挾某地方勢力發動戰亂。

  

  在第一節中,已說到天臺宗的分裂爲山門與寺門,故其僧兵的主力,又爲山門的延曆寺對寺門的園城寺。朝廷對之,也是無可奈何。

  

  末法思想的出現

  

  由于寺院生活的世俗化,以及僧兵的橫暴,殺伐縱火,鬥爭不已,日本教界即出現了末法來到的思想。

  

  這是釋尊入滅之後,流行于佛教中的預言,分有叁時說,以及五個五百年說。所謂叁時說,即是在正法時期的佛子,具備教、行、證的叁法;在像法時期,無證法而唯教與行;在末法時期

  

  ,已無行法與證法,只有教法的存在。根據大集經月藏分的法盡滅品及摩诃摩耶經中說,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根據懷感的群疑論所引大悲經,則以正像二法各一千年。以下便入末法時期。日本雖兩說並行,而以第二說爲有力。他們以釋尊滅于周穆王五十叁年(西紀前九四…

《日本佛教史(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