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十五章 推行佛法的责任

  第十五章 推行佛法的责任

  本经的正宗,自第二分身集会品起,到第九品称佛名号为成佛正因,第十品校量布施为助成佛道。地藏本愿,大意昭明。此下地神护法、见闻利益、嘱累人天的三品,都属于流通分的部门。

  第一节 坚牢地神卫护行者

  坚牢地神,有大神力,佛曾当他说:“汝大神力,诸神少及!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从地而有,皆因汝力。”他在品中,先说地藏的愿力,为文殊、普贤、观音、弥勒等所不及,因他们虽亦乘愿度脱娑婆众生,愿力尚有尽时,而地藏大士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不可穷数。继而又说:“现在未来的众生,在所住之处,于南方清洁之地,用土木竹石,雕成龛室,以金银铜铁作地藏菩萨的形像,供养瞻礼,可得十种利益: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愿,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又对佛说:“未来世的众生,若于所住之处,有此地藏经,及地藏菩萨像;而且这人又能转读本经,供养菩萨,我当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这人为什么值得如此卫护呢?经说:“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是则但念地藏经,亦可以了生死,证佛道;可见佛法多门,门门皆可入道,门门皆可得度,能否如理作意,如法修行,真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第二节 观音大士负责流布

  诸佛说法,必先三业清净,所谓“三轮不思议化”:身轮现变放光;口轮说法无滞;意轮观机明确。在见闻利益品中,佛先放光,然后自说:“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当时观音大士在座,亦极拥护地藏菩萨说:“正使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并希望世尊快点宣说,因为在会的大众,都已渴望得很厉害。佛即为说:见此菩萨,闻此菩萨,所得的种种利益;并叫观音大士负责推扬此法。

  (甲) 天人转衰为福

  未来世界,若有天人受尽天福,五衰相现,快要堕落;这时天人不论男女,只要能见地藏形,或闻地藏名,一瞻一礼,即可转增天福,得大快乐,不再堕落恶道。──五衰有小有大。小五衰:一、身出恶声,二、身光微昧,三、浴水著身,四、著境不舍,五、身虚眼瞬。大五衰:一、衣服今秽,二、华冠光萎,三、两腋流汗,四、体生臭气,五、不乐本座。小现不求救,大现必堕落。折伏罗汉经云:“昔忉利天有一天人,寿垂尽,有七种相现:光灭、华萎、色变、衣尘、液汗、身瘦、及离本座。天人即自思惟观察,知寿终下生鸠夷那竭国,在一个疥癞母猪腹中作豚。”故知天人欲转衰为福,如闻见地藏菩萨,那是很幸运的!

  (乙) 临终闻名离苦

  平时作恶多端的人,死后自然要堕恶趣;即好人临终,亦有诸多危险,前面已说过了。这里又说:“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平时不信佛的人,临命终时,想遇善知识,听到佛号是极难能的,何况自己能念呢?除非他有自己的宿根发现,才能做到。唯其难能难得,所以一念坚专,即召感应,速得菩萨来救济。故不但未入恶趣的人,可以不入,即已入狱趣的业障鬼,亦可由此一念,获得救济。从前我国唐朝,有一位禅师,死后忽堕地狱,在受苦逼迫时,宿习善根发现,蓦地念佛一声,刀山剑树尽变宝林,镬汤炉炭都化白莲。翻生之后,留诗一首,即转生净土。诗云:“何缘死后复生回?业劫流浪剧可哀!一念临终生净土,火坑化作白莲台。”这诗里面,颇有醒世的意味。

  (丙) 先亡父母生趣

  我们在生,谁无父母师长,兄弟姊妹;但有的人,刚刚出世三五岁,父母等便亡过了,到长大成人时,每每思念父母,不知自己的父母眷属是何等样子?死后生何等地方?如果有这样的人,想见自己先亡的父母眷属,只需“一七日”中诚心对地藏菩萨瞻礼供养,便可于睡梦中,得知下落;其父母作恶已堕的,由此可得脱生天;作善已生天的,则转增上圣因,渐趣菩提。若能于“三七日”中,恒心礼念此菩萨名号万遍,即得菩萨具告父母等所生之处,并亲领去见你的父母;若能每日念菩萨名千声,至于千日,则得菩萨摩顶授记,现世衣食丰裕,善神卫护。讲者在十岁未出家时,母亲生弟弟后不到半月,与弟弟一同死去。四五年前在澳门与师友同诵地藏经,志诚恳切,夜梦一四十零岁妇人领一孩提,来佛堂前带著欢喜的神情,饮了佛前净水数口,腾云而去。醒来一回想,知是我的母亲和弟弟,一点不错。但我的父亲前几年也死了,年来事多心忙,礼念不专,终是无法见到他。这亦因自己的道念未曾坚固所致,不说也罢,说来却是无限凄惭,别有伤心处!

  (丁) 加速度人效率

  学佛发心,旨在度人。有些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想这三种愿望快点实现,如能至心皈依菩萨,瞻礼供养,求其大力加被,则所愿所欲,必可很迅速地达到。

  (戊) 钝根转成智者

  有些学佛的人,想读经总是读不熟;遇到好师父教视令熟,又是旋得旋忘,动经年月,老是不能读诵。为什么缘故如此呢?经中说:“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要想读熟,其办法是对菩萨前,以香花饮食净品供养,具以本心,恭敬陈白,且“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服了净水之后,在三七廿一日内,要“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则“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为何须要戒食酒肉,及葱蒜等五辛才易得效呢?楞严经云:“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臭远离;饿鬼舐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僧镜录云:“竺昙猷礼天台石梁,遇圣僧谓曰:“汝母怀妊时,行经葱园,胎气犯秽,不可住寺。””仙传云:“乐子苌举家饮仙酒升天,独从子堕地。天神言:“此人茹蒜,故不得往!””道藏云:“诵黄庭经,忌食五辛。”道家世法,尚戒五辛;故佛法茹素,先重戒除五辛,是极有道理的经验之谈,青莲法师在科注中,言之颇详。

  平时曾有好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我读经总是读不熟,记不得?”但在我未答前,对方总是自己先说。不是推脑力不好,即推年纪大了。若读到本经此一节文,则知在脑不好、年纪大之外,还有一个“宿障”的重要缘故;因宿业性愚,和宿冤障碍,都能使你无缘读诵大乘经典的!故极希望怀有此种“读经不熟”现象的人,不妨身体力行,照此方案来诚心一试!诸佛菩萨是“不诳语者”,则讲者的推波助澜,发挥微诚,亦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

  (己) 凶衰化为安乐

  人生在世,有富有贫;富贵多骄,炙手可热;贫贱寒酸,情景凄其。况人情多数是趋炎附势的,所谓“贫穷闹市无人问,富贵深山有远亲”;致使富的锦上添花,好之更好;几人能懂得雪中送炭,所以贫的是更苦了。诗人尼采亦说:“世事犹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由命。”这命不是定命,应该是业命或是业力才对。在本经中说到一个人由于自作业力,得报每多贫贱寒微,衣食不足,或多疾病,家境不安,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说者无二三”。有些人或初时富贵,后来贫穷,真如徐文长诗谓:“业旷家人弃,门寒结客稀”,一种破落户的情境,现出凄凉的颜色。有些人或为时世凶衰,家庭变故,眷属分散,流离失所,日间痛苦不足,夜里还多恶梦惊怖,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遇有这些情形的人,若能至心瞻礼菩萨形像,念满圣号万遍,诸恶凶衰,也可渐渐消散,转入安乐的佳境。

  (庚) 旅行度过险道

  旅行是人生的一种行乐,不但现在一般时髦的哥儿小姐,多欢喜旅行游乐,即古代旷放的诗人如李太白,亦多是讲游乐的:“夫天地者,人生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现在本经中讲到的,不光是游乐式的旅行,而是说有些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的旅行,遇到虎狼狮子一切的毒害,或狂风袭击危舟,就要恐惧万状,发生生命的危险。但在旅行之前,如能至诚先念地藏菩萨名万遍,然后整装出门,则所过之地,皆有菩萨嘱诸土地鬼神,善为卫护,纵使碰到这种险境,也安然度过,不会发生意外的危险。

  佛对观音菩萨说了这些利益,又嘱观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观音于地藏功德,素所钦敬,牺牲自己,化度他人,又是菩萨们的天职,那么对这推扬地藏法门的责任,自然亦是义不容辞了。

  第三节 地藏菩萨亲承衣钵

  佛每说一部经将完,都要嘱咐在会的听众,要他们把佛法推扬流通,故每经之尾,皆有流通经文的文字。本经最后的嘱累品,也是这种意思。嘱累二字,在法华文句中作三种解释:一、从圣旨得名,嘱是佛所咐嘱,累是烦尔宣传;二、从菩萨敬顺得名,嘱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弗劳;三、从授受合论,嘱是如来金口所嘱,累是菩萨丹心顶荷。故嘱累即是等于付法传授衣钵的意思。

  (甲) 地藏菩萨挑起沉重的担子

  佛在这品颇赏识地藏菩萨,他说:“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因佛认识他是这样一位了不得的菩萨,所以敢将法付托他。梵网戒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十五章 推行佛法的责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