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次之行]动:“然,我亦能离服裸行、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乃至……半月一食、于一定间隔,从事饮、食之修行。”迦叶!除此程度及如是种种苦行之外,故此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如、自证知已而住时,于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若有人唯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实、自落之果实而过活。迦叶!唯如此程度及为种种之苦行故,此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是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次之行]动:“然,我亦能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食、自落之果实而过活。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如、自证如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若唯着麻纱衣,或着半麻纱衣……乃至……或实践一日三浴而过活。迦叶!唯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为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是之行]动:“我亦能着麻纱衣、着半麻纱衣……乃至……实践一日三浴而过活。”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如、自证如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十七
如是说时,裸形迦叶白世尊曰:
“尊瞿昙!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也。”
“迦叶!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于世间一般所言。然,迦叶!唯离服裸形、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乃至……半月一食者,于一定间隔,从事饮、食之修行。迦叶!若唯此程度及为种种之苦行,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而言:“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为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次之行]动:“我亦能离服裸行、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乃至……半月一食,于一定间隔,从事饮、食之修行。”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是故言:“此沙门法难知”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又唯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实、自落之果实而过活,迦叶!如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而言:“此沙门法难知、婆罗门法难知”者,为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次行]动:“我亦能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食、自落下之果实而过活。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是故言:“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又唯着麻纱衣、着半麻纱衣……乃至……或实践一日三浴而住,迦叶!若唯如此程度及为种种之苦行。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而言:“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为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是之行]动:“我亦能着麻纱衣、着半麻纱衣……乃至……实践一日三浴而住。”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之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是故言:“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十八
如是说时,裸形迦叶白世尊曰:
“尊瞿昙!然,其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者何耶
”
“迦叶!今如来出现于世,阿罗汉、正等觉者……乃至……[如沙门果经第四0--四二节之广说。]见[微量之罪过]而怖畏,受持学处而学习。具足清净之身业、语业者,以过清净之生活,守护诸根门而戒具足者,则具足成就正念、正知。 迦叶!何为比丘戒具足耶
迦叶!于此,比丘舍离杀生、远避杀生、离杖、舍172 刀、有羞耻、具慈悲心、怜愍利益一切生类而住。又,此乃比丘戒具足[之一]……乃至……[如沙门果经四三--六二之广说]。有某沙门、婆罗门之诸尊者,受食信施而以横明谋求邪命之过活。犹如:祈愿、还愿……乃至……与根药、草药、泻药等;远离如是徒劳无益、横明邪命之过活。此乃比丘戒具足[之一]。
迦叶!于此,如是戒具足之比丘,由于戒之防护,故于何处,皆不见怖畏。迦叶!犹如灌顶即位,降伏仇敌之刹帝利王,于何处皆不见怖畏。如是,迦叶!戒具足之比丘,由戒之防护故,于何处皆不见怖畏。此为具足圣戒蕴,彼内心感受无垢清净之安乐。迦叶!如是为比丘戒具足也。[同经六三之广说]。
十九
迦叶!又,比丘如何防护诸根门耶
迦叶!于此,有比丘眼见[色]境时,不执[总]相亦不执别相……乃至……[沙门果经六四--七六节]以防护意根,达至意根之防护。彼以此圣诸根防护具足,于内心感受无垢清净之安乐。迦叶!如是为比丘防护诸根门也……乃至……于自观察以舍断五盖而生欢喜;欢喜者则生悦;怀欢悦者则身经安;身经安者则觉受乐,有乐者心则入三昧。彼舍去诸欲、不173 善法,有寻有伺,由离之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彼实由离生喜、乐,等持周偏、盈溢充满其全身,由离生喜、乐,是无不透彻。如是,迦叶!犹如熟练之助浴者、助浴者弟子,撒洗粉于铜皿,注水搅混,润湿洗粉,浸湿内外周偏而不渗出。迦叶!如是由离生喜、乐,等持周偏,盈溢充满其全身,由离生喜、乐,是无不透彻。此为比丘心具足[之一]。
迦叶!更于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而住。……乃至……此为比丘心具足[之一]。迦叶!此为心具足也。[如沙门果经第七七--八二节之广说。]
二十
彼如是心寂静、纯静、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在安住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智见。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又我之识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如沙门果经第八三节之广说。]
迦叶!犹如琉璃宝珠,美丽而玉质优异,为八面之[结晶]体,善磨精制而光耀,清净无浊,具足一切美相,浓青色、或浓黄色、或赤色、或纯白色、或淡黄色,以通此等之[质色]。迦叶!如是心寂静、纯静、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在安住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智见。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又,我之识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此是比丘慧具足[之一]证知……乃至……更不再生。此为比丘慧具足[之一]。迦叶!此是其慧具足也。[同经八四--九八节之广说]。
迦叶!从此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之其他,无更高、妙之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也。
二一
迦叶!某沙门、婆罗门有诸戒说;彼等以种种方便赞叹戒。迦叶!然,唯关于最殊胜之圣戒,我未曾见有与我相等者,何况能比我殊胜耶
故我之增上戒而言,实最殊胜。
迦叶!某沙门B婆罗门有诸苦行厌离说;彼等以种种方便赞叹此苦行厌离。然,迦叶!唯有关此苦行厌离,我未曾见有与我相等者,何况能比我更殊胜耶
故我之增上厌离而言,实最殊胜。
迦叶!某沙门、婆罗门有诸慧说;彼等以种种方便赞叹慧。迦叶!然,唯有关于最高之圣慧,我未曾见有与我相等者,何况能比我更殊胜耶
故我之增上慧而言,实最殊胜。
迦叶!某沙门、婆罗门有诸解脱说;彼等以种种方便赞叹解脱。迦叶!唯有关于最高之圣解脱,我未曾见有与我相等者,何况能比我殊胜耶
故我之增上解脱而言,实最殊胜。
二二
迦叶!其他之普行者,可有如是言:[沙门瞿昙实为师子吼,但于空处而不于大众中吼之。”对彼等如是答言:“勿如是言。沙门瞿昙作师子吼者,于大众中亦然。”迦叶!应如是回答彼等。
迦叶!其他之普行者,可有如是言:“沙门瞿昙,作师子吼,于大众中亦然,但彼非无所畏。”……乃至……“……为无所畏。”
……乃至……“……然,其实诸人不向彼询问。”……“……[迦叶!应如是答:]……“……诸人向彼询问。”
……乃至……“然,其实被询问者,不能答所询问。”[迦叶!应如是答:]……“……被询问者,能答彼等之询问。”
……乃至……“……然,其实彼之回答,不能使问者心满足。”[迦叶!应如是答:]“……询问之解答,能使问者心满足。”
……乃至……“然,其实彼等不认为倾听此解答。”[迦叶!应如是答:]“……彼等认为倾听此解。”
……乃至……“……然,彼等闻而不净信。[迦叶!应如是答。]……“……彼等闻而净信。”
……乃至……“……然,彼等已净信而不现净信之面貌。[迦叶!应如是答:]……“……彼等已净信亦现净信之面貌。”
……乃至……“……然,彼等不如实而行。”[迦叶!应如是答:]……“……彼等如实而行。”
……乃至……“……然,彼等如实行而不成就。”[迦叶!应如是答:]……“……彼等如实行而成就。”彼等应对彼等曰:“实勿如是言!”迦叶!对彼如是曰:沙门瞿昙作师子吼也,于大众中亦然,为无所畏,人询问彼,答其所问,能使问者心满足,认为诸人皆倾听,闻而净信,净信现面貌,如实而行,行而成就。”
二三
迦叶!一时,我于王舍城灵鹫山,某处有苦行梵志名尼俱陀,来问我关于遁世[之事]。我答[彼]问遁世[之事,]我答时,彼甚欢喜。”
[迦叶曰:]“尊师!谁闻世尊之法不甚欢喜乎!尊师!我闻世尊之法亦甚欢喜。伟哉!尊师!伟哉!尊师!犹如扶起倒者,显露盖覆者,于迷者指示道,于黑暗处,持来灯火,使有眼者见诸色。正如是由世尊,以种种方便宣示法。尊师!我于此归依世尊,归依法及僧伽。尊师!愿容许我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
二四
“迦叶!凡异学者,愿于此法、律出家、受具足戒者,应别住四个月,经四个月后,若诸比丘同意,彼等则令此者出家成为比丘。虽是如此,我为观其个性之差异而定。”
“尊师!凡异学者,愿于此法、律出家、受具足戒者,应别住四个月,经四个月后,若诸比丘同意,彼等则令出家受具戒者,我当别住四月。经四月后,诸比丘同意者,彼等应许我出家受具戒为比丘。”裸形迦叶,实于世尊之处出家受具戒。受具戒不久之间,长老迦叶,远离、不放逸,诚心、精勤而住,不久,良家之子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成就无上梵行,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自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再生。”如是,长老迦叶成为阿罗汉。
注:
1 .“述尊者瞿昙之所说,日译为“如法于法”原语为dhammmassa anudhammam北传译为法成就。”
2 .原语Samkitti北传无相当之句,又有Neumann,Konow,Rhys Davids,O.Franke等各异见。今译为“饥馑时之”集食。
《迦叶师子吼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