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布吒婆楼经

  本经相当于汉译长阿含卷第二八之布吒婆楼经(大正藏一)。其内容为二分之说法:于第一分,主要是想为中心,而其生灭一多、想与智、想与我为问题;于第二分,宣示我得即我之正解决,两分之终与始,有加上佛所说法之决定记与不决定记。若依照此经,想是有因有缘,依学习而有其生灭,以此之生灭说及想灭智定。其次进入想与我的关系。于外道甚难了解此二者之关系,暗示劝入佛道,更有关当时之问题的世界之常无常、有限无限,命与身之同异,如来之死后等事,于解脱无关系而为不决定记;折伏外道之我的常乐说,宣示我得及依灭的功德,以明一切皆有因有缘的。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布吒婆楼普行外道,与三百普行外道众俱,住于末梨园,镇头迦树所围绕之大讲堂教义论究所。

  二

  时,世尊,晨早着下衣、持衣、钵,往舍卫城行乞。然,其时,世尊思惟:“往舍卫城行乞,时尚过早,如是即往访布吒婆楼所住末梨园中镇头迦树围绕之大讲堂教义论究所。”

  三

  时,布吒婆楼普行外道,与诸大普行众共坐,而大声喧哗议论种种无益之横明[论],如:王论、盗论、大臣论、军队论、怖畏论、战论、饮论、衣服论、寝床论、鬘论、香论、亲论、乘论、乡镇论、村里论、都市论、田舍论、妇人论、勇士论、街巷论、井边论、亡灵论、其他杂论、水陆[世界]起源论及如是有、无论等。

  四

  尔时,布吒婆楼普行外道,遥见世尊从远方来,见已,令其大众宁静:“诸士!宁静勿出声。彼沙门瞿昙来,彼尊者爱宁静,彼亦宁静之赞叹者。盖,若彼见我等为宁静之众,会认为有来访之价值。”如是言时,彼等普行外道默然宁静。

  五

  如是世尊,往布吒婆楼之处,布吒婆楼言世尊曰:“善来世尊!我等欢迎世尊。世尊!世尊久违以来访我等之处。世尊!请坐,此座为世尊所设。”世尊坐于斯设之座,布吒婆楼,取一低座,坐于一面,世尊如是对坐于一面之布吒婆楼曰:“布吒婆楼!今汝等为何论讲而集会于此,又汝等之论议,为何而停止耶

  ”

  六

  如是言时,布吒婆楼答世尊曰:

  “世尊!我等为某论讲集会此处,其论讲是[暂时]搁置。我等之议论,世尊!后将易闻斯论。世尊!几日前,种种外道之沙门、婆罗门,会集于议论堂时,生起灭尽增上想之论议:“如何是增上想之灭尽

  ”

  时,有一类人如是言:“人人之想,是无因无缘而生、灭。于生时即有想,灭时为无想。”一类人如是说明增上想之灭尽。

  对彼,有人如是言:“如是[说]。实不然。友!想是有来、有去之人我。来即有想,去即无想。”一类人如是说明增上想之灭尽。

  对彼,更有人言:“如是[说],实不然。有大神通、大威力之沙门、婆罗门,彼等输入、移出人人之想,输入时即有想,移出即无想。”一类人如是说明增上想之灭尽。

  对彼,更有人言:“如是[说],实不然。有大神力、大威力之天神,输入、移出人人之想,输入时即有想,移出即无想。”一类人如是说明增上想之灭尽。

  世尊!尔时,我对世尊起如是念:“世尊确实,善逝确实对此法之精通者。”世尊确实熟知增上想之灭尽者,然,世尊!如何是增上想之灭尽

  ”

  七

  “布吒婆楼!彼沙门、婆罗门言:“人之想是无因无缘生、灭”者,由其最初即 错误。所以者何,布吒婆楼!人想之生、灭,是有因有缘。一类人依学习而想生,一类人依学习而想灭。”

  “学习者何耶

  ”世尊曰:“布吒婆楼!今如来出现于世,应供、等正觉……乃至……具足清净之身业、语业,清净而生活;戒具足,守护诸根门,具足而圆满正念、正智。[参照沙门果经四0~四二]。

  布吒婆楼!比丘如何是戒具足耶

  布吒婆楼!于此,有比丘,舍杀生、离杀生,不用刀、杖,有羞耻之心,充满慈悲心,利益怜愍一切生物、有情而住。此为比丘戒具足之一分。……乃至……[同经四四”六二]又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例如:为祈愿、解愿……乃至……与树根、药及取离之,依如是无益徒劳之横明而过邪命生活。远离如是无任何利益徒劳之横明,此为比丘戒之一分。[参照同经四三”六二]

  八

  布吒婆楼!比丘如是戒具足者,无论何处,由戒之护持故,皆不见怖畏。……乃至……具足此圣戒蕴者,彼之内心感受无垢清净之安乐。布吒婆楼!如是比丘是戒具足。[参照同经六三节。]

  九

  布吒婆楼!比丘如何护持诸根门耶

  布吒婆楼!于此有比丘,以眼见色时……[乃至]……彼具足护持[诸]根,内心感受无垢纯净之安乐。布吒婆楼!比丘如是护持诸根门……乃至……[参照同经六四~七四节]。

  十

  彼等自己观察,舍离此等之五盖者,则生欢喜;生欢喜已,则生喜悦;意怀喜悦者,则身轻安;身轻安者,则感受乐;觉乐者,则心入三昧。彼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以达初禅而住。因此,灭最初之欲想,其时,由离生喜、乐,而微妙之真实想生。由此,其时之彼,由离生喜、乐。成为有微妙之真实想者。依如是学,一些想生;依如是学,一些想灭。此乃依于学习。”世尊曰:

  十一

  “布吒婆楼!更有比丘,息灭寻伺,内心安静,得心一境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达第二禅而住。其时,以前由离生喜、乐之微细真实想灭,同时,由定183 生喜、乐之微细真实想生。由此,其时之彼,由定生喜、乐,成为有微细之真实想者。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生;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灭。此乃依于学习。”世尊曰:

  十二

  “复次,布吒婆楼!有比丘离喜,成为舍住,正念、正智,身感受乐,诸圣者,云:“舍而有念之乐住者”,达第三禅而住。其时,先前由定生喜、乐之微细真实想灭,同时,于舍、乐之微细真实想生。由此,其时之彼,成为有舍、乐之微细真实想者。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生;依此学习,一些想灭,此乃依于学习。”世尊曰:

  十三

  “复次,布吒婆楼!舍离乐,舍离苦,灭先前所感受之乐、忧,不苦不乐,成为舍念清净,达第四禅而住。其时,先前之舍、乐之微细真实想灭,同时,不苦不乐之微细真实想生。由此,其时之彼,成为不苦不乐之微细真实想者。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生,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灭。此乃依于学习。”世尊曰:

  十四

  “复次,布吒婆楼!于此,有比丘超越一切色想,灭障碍想,不忆念异想故,唯:“虚空是无边”,达于空无边处而住。其时,先前之色想灭;同时,空无边处乐之微细真实想生。由此,其时之彼,成为空无边处之微细真实想者。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生;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灭。此乃依于学习。”世尊曰:

  十五

  “复次,布吒婆楼!于此,有比丘超越空无边处,唯:“识是无边”,达于识无边处而住。其时,先前之空无边处之微细真实灭;同时,识无边处之微细真实想生。由此,其时之彼,成为识无边处之微妙真实想者。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生;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灭。此乃依于学习。”世尊曰:

  十六

  “复次,布吒婆楼!于此有比丘于一切方,超越识无边处唯:“无所有”,达于无所有处而住。其时,先前之识无边处之微妙真实想灭;同时,无所有处之真实想生。由此,其时之彼,成为无所有处之微妙真实想者。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生;依如是学习,一些想灭。此乃依于学习。”世尊曰:

  十七

  “布吒婆楼!确实,比丘有达自己[独特]之想,彼则由其顺次,从先前而向后,以达想之顶点。彼立于想之顶点时,谓:“思虑于我为恶,不思虑于我为善;若我作意、思虑者,我则此想灭,他之粗想再生,如是我不令作意、不思虑。”因此,彼不思虑,又不作意。由不思虑、不作意,彼[诸]想灭,他想不生,彼达到灭尽[诸想],布吒婆楼!于如是次第,灭尽增上想而达等至。

  十八

  布吒婆楼!汝如何思惟耶

  汝以前曾闻如是渐次灭尽增上想而达等至耶

  ”

  “否,世尊!我唯由世尊之所说而知之。即:“布吒婆楼!确实,比丘有由至自己之想,彼则由其顺次,从先前而向后,次第以达想之顶点。彼立于想之顶点时,谓:“思虑于我为恶,不思虑于我为善。若我思虑、作意者,我则此想灭,他之粗想再生,如是我不令作意、不思虑。”因此,彼不思虑,又不作意。由不思虑、不作意,彼[诸]想灭,他想不生,彼达到灭尽[诸想]。布吒婆楼!于如是次第,灭尽增上想而达等至。””

  “确实如是,布吒婆楼!”

  十九

  “世尊!世尊所教[说]想之顶点是一,或所教[说]之顶点是多耶

  ”

  “布吒婆楼!我教[说]想之顶点是一,亦教[说]想之顶点是多。”

  “世尊!如是者,世尊如何教[说]想之顶点是一、亦教[说]是多耶

  ”

  “布吒婆楼!实如是、如是达(想之)灭,以示如是、如是想之顶点,布吒婆楼!如是我说示想之顶点是一、又想之顶点是多。”

  二十

  “世尊!最初想生,而后智生耶

  最初智生,而后想生耶

  或智与想,是非前非后生耶

  ”

  “布吒婆楼!虽是最初想生,而后智生,但由想之生,而实智之生。如是彼等自知:“然,缘此而我智慧生。”布吒婆楼!依此理由,而知于最初想生,而后智生,由想之生起,而有智之生起。”

  二一

  “世尊!想是人之我耶

  或想与我是异耶

  ”

  “布吒婆楼!汝对于“我”,如何思惟耶

  ”

  “世尊!我思惟粗现之我,是有形、依四大所成、搏食之所养。”

  “布吒婆楼!汝若真以为粗之我,是有形、依四大所成、搏食所养者,布吒婆楼!汝之想与我,实应异也。如依此差别[之理由],实如想与我是异:布吒婆楼!此粗之我,是有形、依四大所成、搏食所养,尚且于此人,有一想起而他想灭。布吒婆楼!依此差别[之理由],实…

《布吒婆楼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须婆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