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盂兰盆经解(纯果法师)▪P7

  ..续本文上一页陀一方面学习,和目连尊者那种悲心救母的孝行看齐,这檬做人,才有意义,那么这样,这才不辜负父母一番苦养的心意呵。

  丙三 寻观处所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

  目连父母亡时,目连尚未得道,故不知父母生于何处,现今目连得道,力可能追,故能寻观。道眼,即天眼通,由以证道,故云道眼,此即能观智。世间,是所生处,即所观境。世,是迁流义,间,是间隔义,就是说世间形形色色的万物,瞬息迁流万变,各有间隔不同,故云世间。世间有二:就是众生世间、器世间;众生,是指六道一切有情,有知觉的灵性;器世间,是众生所依止处,如十方无量世界,这些世界,犹如器般。

  丙四 得见母苦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

  现在目连不见其父,只见其母,这就证明父生乐处,因父生乐处,故不假施救,母生鬼道,已属三途,复见饥饿,乃鬼中极苦的鬼,因此触动目连的悲心,求佛施救,所以本经正宗分,皆由此发起。

  生饿鬼道,是招感异熟果,若非诸大德之力,实不容易超拔,现在目连之母,堕于鬼道,好是其子,宿植德本,生逢佛世,禀性有非凡之孝,故能深感佛恩,教其盂兰盆供,以救其母脱离饿鬼道苦。

  饿鬼的报应,是饥饿,食不下,常不见饮食,积劫不闻浆水之名,伺求人间秽物,据瑜伽师地论说,饿鬼有三障:

  “一、外障,谓此饿鬼,常受饥渴,皮肉血脉,皆悉枯稿,头发蓬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自舐口面,慞惶驰走,处处求食,所到泉池,便见其水,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由外障碍饮食,是名外障。二、内障,谓此饿鬼,咽如针,口如炬,其腹宽大,由此因缘,纵得饮食,不能啖饮,如是等鬼,由内障碍饮食,是名内障。三、无障,谓有饿鬼,名猛焰鬘,虽以饮食,无有障碍,然随其所饮之物,皆被烧然,变成火炭,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是名无障。”

  经典所说:“目达母亲悭贪,不只一世二世悭贪,是多生多世悭贪,现在所受饿鬼道报,是酬引宿世业因故。”经云:“定光佛时,目连名罗卜,母字青提,罗卜欲行,嘱其母曰:若有客来,娘当具膳,去后客至,母乃不供,仍更诈为设食之筵,儿归问曰:昨天客来,若为备拟?母曰:汝岂不见设食处耶?从尔已来,五百生中悭吝相续。”这样,一世二世悭贪,罪已定论,况五百世悭贪,所以现在感饿鬼道报,罪是应得的。

  可是现在一般人,对于人生的循环,往往看不透彻,人之来生,赤手而来,人之死去,赤手而去,何以悭财吝物,而善不为?试问,虽有家资千万,死后遗托何人?纵是子孙贤孝,尚有追思之念,解曩布施,做点功德,回向父母恩德,倘若子孙不孝不贤,贪淫纵色,不顾家声耻辱,挥霍无度,结果,不但荡家破产,恶声四扬,犹使父母在九泉之下受辱,所以一个有高深远识的人,决不这样愚蠢,遗留许多金钱让他儿孙猖獗花费,反而害了他后一代儿孙们,我们应该回顾,何不趁著自己活时,向人类以互助之精神,慷慨助人,做点公益事业,培养自己来生,这才有意义的事。不然的话,若为子孙著想,堆金积玉,一毛不拔,结果,是害己害人!须知世上无常,父母兄弟,至亲骨肉,一朝堕落,各不相代,到了那时,真是悔之莫及。现在目连母亲因了悭贪,受斯恶道鬼报,这是显然作为我们一个最好的借镜,至于佛经,引古述今,这是无非要使我们见到闻到有所警惕而已。

  丙五 为母悲救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悲哀,目连虽证法理,已破我执,以本来说,应无世间悲喜哀乐情绪,现在示现悲哀状态,这是表现目连孝笃天真,所以一见隔生老母,纵是容颜如旧,也哀也泣,何况现在目睹老母皮骨连立,鬼形鬼状,这样安不使目连痛哭流泪,悲哀不已,反过来说,设使目连看了,无动于心,又无悲哀表现,那能表现目连内心的孝悃?所以目连的悲哀,这是人伦之常,也表孝笃之举。

  钵饭往饷者,目连单以悲哀,也无济于事,既是其母腹里空虚,苦若倒悬,现在唯有救急办法,只有先饷钵饭,以解一时饥渴,藉延喘息命根,这才是临急最好的办法,故以钵饭往饷。

  丙六 恶习未忘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这几句,乃述其母恶习未忘,而不得食的劣缘。文分两种解释,上三句,正示恶习未忘,下三句,示出内障劣缘。

  初中,母见钵饭,因恶习深故,依然显出旧时悭贪状态,恐饭被人所夺,“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这种举动,是其恶习未忘,也可现出目连母亲的悭贪程度,已到了极点。

  次示出劣缘,目连母亲既是这样悭贪,纵是其子神得六通,道证四果,也不能解其恶缘,所以感受“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的恶果!这样看来,目连母亲所感的饿鬼道报,是属内障饿鬼,此种劣缘,皆由心缘所变,非是外境所致。上来释序分竟。

  甲二正宗分,文分二:乙一、目连悲陈,乙二、如来广示。

  乙一 目连悲陈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目连之母,既是这样罪重,饥不可济,苦不可拔,这难怪目连看了,悲号大叫,涕泪横流。虽然,目连有倾山河之神变,转日月之精能,尽其孝诚,终不能解救其母之苦,这时目连才知道力敌不过业力,由此著急,目连才把这事情奉告于佛,求佛解救。

  乙二如来广示,文分八段:丙一、示母罪根深重,丙二、直指孝子德薄,丙三、呵斥邪外无力,丙四、明其正法有能,丙五、许以救济方法,丙六、不出正法超胜,丙七、孝子转悲为喜,丙八、慈母顿脱鬼道。

  丙一 示母罪根深重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

  由上目连请求,佛才说出本经救济方法,正宗之法,由此开始,佛一开端,便不留一点情面,直责其母罪根深结,这话,虽然不甚漂致,但佛所说,是有根据的。原因你母生前悭贪炽盛,恶习深固,己非一世二世,譬如一个病人,病若轻微,自然易治,一、二药剂,便可服愈,倘若病情危重,自非短时药石见效,现在你母所患病症,实属深沉危险,不易调治,己非简单手续可能医治,乃是应费相当的时目的。

  罪根深结,把它分析来说,罪,是属身、口二业,根,是属意业,因有不净三业造出来的悭贪,就是罪根,三恶道皆由此罪根生长出来的。你母所造罪根,非是一生一世,乃是多生多世,已有五百世悭贪相续,所以称为深。你母罪根,既是这样深长,胶固难解,自非一般普通人所能解救,故称为结。佛略说这四字,可把目连母亲的悭贪罪业,全部说得非常的贴切的。

  丙二 直指孝子德薄

  非汝一人,力所柰何!

  此则责其子德薄,所以不能施救,像你目连这样小根小器的人,怎能救你母亲这样深重的罪恶呵!须知你母悭时已久,事历多人,你虽至孝,骨肉至亲,也是莫可奈何的,老实说一句,现在要救你母,己非你目连个人的力量可能施救的,故云非汝一人,力所柰何!

  丙三 呵斥邪外无力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柰何!

  目连本身勤修四谛,已断见思二惑,得六通,出三界,位登罗汉,已非凡品,又已俱这样孝诚,尚且不能施救,何况那些凡外天魔的外道呢?故三藏云:“纵汝感天灵于上界,激地祇于下方,纵摄邪魔,横罗外道,统六合以同家,总八部为一众,并其神力,亦不柰何!”天灵即天将,如金刚密亦,散腊大将之类。地祇,如城隍土地诸鬼神。邪魔,如他化自在天,魔醯首罗天王,此等均是魔王天摄。外道,如印度九十六种外道。外道,心外取法,故名外道,如拔发,自饿,投渊,持牛狗戒等外道。道士,如吾国道教之类,佛教初始传入中国,国人呼僧为道士。四天王神,即四方护国天王。

  丙四 明其正法有能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上面显示神力,不能敌其业力,此反映佛教之力,正可能敌其业力,而且能施救,至于施救办法,是靠“十方众僧威神之力,”故三藏云:“一缕不能制象,必假多丝,一人不能除业,必资众德。”

  众僧,梵语俱云僧伽,译为和合众,所谓和合,含有六和之义,就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此等出家人,俱此六德,堪为人天眼目,足有力量可救,而使其解脱。

  丙五 许以救济方法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吾今当说,正是许辞,救济之法,正是许事。佛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每说一法,其动机必是为令一切众生离苦,故佛假目连之问,藉以发扬盂兰盆供,人们能行此盂兰盆供,便可远离一切苦难。

  丙六示出正法超胜分二,丁一、示出献供之法,丁二、教导受供之仪。丁一、示出献供之法又分五。戊一、择定胜时,戊二、发孝思心,戊三、陈设妙供,戊四、盛赞福田,戊五、得获胜益。

  戊一 择定胜时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救济方法,指定七月十五日,因这日子,是十方众僧自恣日,又名解夏日,佛择定这日子救济,就是胜时。佛在世时,佛制诸比丘,由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这九十日为结夏安居日,不许比丘远行,应于所在地加紧用功,结夏安居竟,就可自恣,自恣有三日、十四、十五、十六,今举中间十五日。自恣,自,即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陈露忏悔,不可覆藏。恣,恣他所举,如有过失,应对僧众忏悔,如云:“白大德长者,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语我,我当忏悔。”佛要比丘履行此自恣法,此是深恐当局者迷,必藉旁观得失,以有这样如法忏悔,纵不断惑,也可灭罪增福,一切禅定解脱,便可由此奠立,以是此法,却成为每年间诸比丘应行的定法。

  戊二 发孝思心

  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这是推广孝思,就是七世父母也应超拔。七世父母,我们从无量劫来,何只这七世父母,而今…

《佛说盂兰盆经解(纯果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