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P11

  ..续本文上一页师父上人慈鉴:

  我正在海洋镇的自动洗衣店里烘干衣服。恒实在车子里洗衣服和打坐。外面下著倾盆大雨。这是连接第三天的豪雨,路上太窄太险,路旁两侧,泥泞既深又软。在一号公路的东边,有一个由加利树林,幸好我们可以在树丛里拜。这时候,惊天动地的风雨,正从海岸飞洒过来。

  在我还未开始三步一拜的时候,我曾想到这种天气,会令人难受。在烈日炎蒸之下跪拜是一回事,但在狂风暴雨下跪拜,一定更不堪设想。可是,现在我们内心已有所转变。今天,我俩在雨水和泥巴里拜,却感到真正的快乐。这不是自我安慰,或者勉强应付现实,而是真正的安稳。奇怪,从前认为安乐的,现在反成痛苦。最初,拜佛和坐禅,令我最不舒服。我的狂心,比狂风更难调伏。轻而易举的事,是吃饭、睡觉,让心猿意马游荡。可是,时到今日,不刻意节制吃饭、睡觉,或者打妄想,便会引来一连串的疾苦。目前,唯有时刻专心一意,才会使一切安然无恙。

  这个星期,我们拜过瓜打卢毗的小市镇。这个镇的情况如何呢?以下是某些人的评语。

  警察:这镇上很麻烦,很多流氓、酗酒徒,你们要小心,我们都很担心关切的。

  牧场人:你们怎样拜过来的?那镇上的人最不好惹,你们真的打那儿拜过来?

  学校教员:全山谷最漂亮的景致,就可在这镇上看到。

  出家人:瓜打卢毗,只是一个宁静、栽葡萄的小镇。

  新闻记者:你从那儿拜过来?有时候,街上也有危险,那是海洛英的贩卖中心,毒品从墨西哥运送来在此地批售。尽人皆知,但毫无对策。这是一个罪恶和暴力的渊薮。

  教员:是个乡下地方...市民未曾见过场面,没有远大的眼光。

  在瓜打卢毗,我们发现些什么?没有骚扰威胁,只听到村民一两句闲言闲语,这是不可避免的。村民有的送来金钱、食物,有的赠送免费汽油,很多市民对我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今早,从洛杉矶来了五位居士,随著一起拜,这情景感动了很多市民。我们也打了很多妄想,但比上一个市镇少一些;我们有时拜得特别得力,虔诚恳切,精神集中。总而言之,瓜打卢毗,跟别的地方没有两样,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反映。恒实今天晚上在华严经里选读左列经文: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瓜打卢毗,是整个法界的缩影;一沙一尘,也包含整个世界。在洗衣店前,跟著我们一起拜的居士说,他在一粒沙石里,发现“一个闪耀的琉璃世界。”

  现在,我们更充分了解,万法唯心,三界唯识。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境界,都阐明自我的虚妄。

  上人,我的语言也属于虚妄。虽然我渐渐了悟人生的空虚,但是在言行方面我仍然背觉合尘,随波逐流,失之放逸。我还未完全体会到行住坐卧,都要转智慧轮。尽管修道,没有假期,也没有所得,而我还是想找个地方去玩耍;故云:差之丝毫,谬之千里。长此以往,后果何堪设想,正如华严经说,不应说的还要说,是欺骗自己。未满自己道业,焉能使他人安乐?

  如果今生没有遇到上人,不知我会沦落到什么田地?弟子衷心庆幸自己有如此深厚的福报。

  弟子 果廷顶礼

  恒实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泥波武高坪

  师父上人慈鉴:

  弟子深信,在上人的指引下,终有一天,我们会度一切众生回复自性三宝。每一天,朝向上人浩瀚无边的愿海迈步。能够行持这个使命,令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慰。

  每天早上和下午,在第一拜之前,我首先默默祷告如下:

  “上启诸佛,弟子果真和果廷,一心礼拜万佛圣城,以此功德供养一切诸佛,及回向法界众生。愿诸佛慈悲晓示,照耀我心,愿一切众生反迷归觉,息止身语意恶业,并平息灾难。弟子愿报答上人持法西来之恩泽,愿万佛圣城早日圆满功德,愿众生回复本来清净,破除执著污染。弟子“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l,弟子愿献身三宝,为教增光。”

  虽然说得笨拙,但这是我们衷心的祈求。

  心地,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我在学校里念了十八年书,只在意识心上用功夫。对于人性的根本和良知,却离开得愈来愈远。我屡次观察上人的榜样,都有无限感触,我发觉自己若不做一个真实的人,便无法修菩萨道,或者学佛。做一个真实的人,即是扩大心量,勤习布施,恒持中道。修道时要顺其自然,不能有丝毫勉强,我法不立,心与境冥,才能体会宇宙的和谐与平等。当我真正懂得布施,也不矫揉造作的时候,我会自然地为其他众生著想;而执著、骄慢,和恐惧,也会逐渐消除。上人在金轮圣寺曾开示:“修道时不用强力去对抗障碍,如果你真诚,障碍会自然地冰消瓦解。”

  修道,千万不要贪心——不要像宋朝的傻农夫,揠苗助长,把未长成的秧苗拔高两寸,结果糟蹋了整块禾田。恒朝和我,发觉修道时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功。我们习惯了西方人“分秒必争”的态度,现在却要学习忍耐,一切顺其自然。当然,有时冲动起来,想标新立异,想“闯过大关”,但发觉效果不佳。这是几经挫折才体会到的。急切强求,欲速不达,只会耽搁更多时间。唯有朝夕不懈,循序渐进,无功用行,才会有真的进境。好似“兔子与乌龟”的赛跑,要朝于斯,夕于斯,锲而不舍,终会到达目的地。

  我们也从上人的一言一行中学习了很多。上人的教诲,有时候辩才无碍,有时候不动声色。记得某一个晚上,我们几个人坐在车子里,驶回洛杉矶省。忽然,车子紧急煞车,而上人结跏趺坐的身体,直冲向前。我很自然的伸出双手,捉著他的肩膊,以免他冲到车子的前排坐位。片刻,一切回复正常。但那一刹那的触觉,却深深地印到我的脑海里。当上人冲向前面时,他的身体却极端柔软,有如一个小孩子般柔顺,没有丝毫紧张和恐惧。这种反应,只能出于一个时刻自在无碍的心灵。

  可是,行中道的自在,不是懒惰昏沉,而是时刻不懈。戎从未目睹一个像上人这么精进的人,然而他是时刻祥和、集中、心安神泰。恒朝和我却刚刚相反——扳起面孔,咬紧牙根,在龙朴市与妄想挣扎。三个小时后,在极端疲乏和焦躁的压迫之下,我们终于在路旁一个加油站小息。

  在洗手间内,对著悬挂在墙上的镜子,看到彼此如鬼一般的映相,我们两人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恒朝说:“这绝不是中道!别人看见我们懊丧的样子,怎会对佛教起信心?用功的地方不是臭皮囊,而是本源心地。”

  于是我们发愿放松身体,而集中精神。当天傍晚拜完后,觉得比早晨出发时更安详、爽朗。很惭愧,弟子们从未尽其所能去用“功夫”,就像上人在法华经法会上曾说:“我的第一个弟予,可以说是一半精进,一半不精进。比起西方人,他是很精进;比起古代的老修行,他是一半精进。”

  恒守中道,不是说永远牢守在某一个阶段。在某些情形下,为了圆满愿行,我们要超越一般人视为“正常”或者“自然”的阶段。“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一向是金山圣寺修行人的座右铭。就像上星期,金轮圣寺的一群信众,清早三点半起来,驶车四小时,赶到我们这儿,与我们一起拜。那天早上,上人的七位在家弟子,随著我们后面拜。在风尘仆仆,寒风萧萧之泥路上,效法两个满面尘垢的出家人,他们的精进,可见一斑!

  弟子 果真顶礼

  恒朝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海洋镇

  师父上人慈鉴:

  我们在第一号公路,拜过海洋镇。豪雨不停地下降。昨天,渡过一条桥,见到桥下有清流激湍淙淙作响的小溪。自本年五月离开金山圣寺,这是第一次见到桥底下有流水,令我们兴奋,也不介意被雨水淋湿。

  老人阿伦在这个月来常见到我们拜,在大雨中,他走过来与我说话:

  “这么坏的天气,你们仍旧拜?”

  恒朝:“不可以说是恶劣的天气,已经好久没有下雨,现在雨水正普润大地。”

  阿伦:“当然啦,雨水对我们大有裨益,但对你们却不大方便,不对吗?”

  恒朝:“如果对大家有所裨益,就等于对我们有所裨益——没有分别。”

  上人,这几个星期以来,有一些特殊的事情发生,似是小奇迹;总而言之,不能以普通的逻辑来解释,以下简略报告上人:

  (一)护法:每逢面临大考验或危急的处境,如重病、意外、危险的道路等,便会有人出现,带来忠实的劝告和指导。这一切都难以形容,他们有一种特别安详的气度,对我们也分外关心,照拂有如至亲好友。他们的态度率直、无畏,没有犹疑。每逢紧要关头,这些人会走过来坦率地说:“前面的路不可走,走这一条比较安全。”说罢便离去。与旁人最不同之处,是他们的神态。他们的眸子,都是澄清、莹澈、安稳;他们洋溢著温和、善良、乐于助人的热情。每当这些“护法”出现后,我们会感到更有精力、更轻松。往往,他们会说:“从开始到现在,我们都看著你....”或者,“很多个月了。”然而,我们却从未谋面。

  例如,上个月,在圣德玛利亚镇里,我接受了牙科手术,然后驶回到山上,在一个僻静的山头,把车子停下来。恒实找到一块空地,独个儿拜,我坐在车子里休息静待复元,口里稍觉痛楚,我又昏昏欲睡,暂时失去了晃耀的火光。就在此时,忽然听到一扇车门砰然一响,睡眼惺忪的我,见到一辆旧式的露营货车,停在我们后面。一个年长,身材壮健,容貌端详的男人,穿著牛仔裤和旧式法兰绒衬衣,迎面走来。他从车子的窗口窥视我。这一带非常僻静,但他的态度很友善,像一个伯父或者父亲。

  “你没有什么事吗?”他问道。

  “我们的车子是不是阻挡你的出路?”我还半昏迷地问。

  “啊,不是,请不要忧心。你们是祈祷的那两个人,我早在加维奥已经看到你。”

  “是的....”我开始回答。

  “只是来看看你们有没有生病。”他友善地说…

《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