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父上人慈鑒:
我正在海洋鎮的自動洗衣店裏烘幹衣服。恒實在車子裏洗衣服和打坐。外面下著傾盆大雨。這是連接第叁天的豪雨,路上太窄太險,路旁兩側,泥濘既深又軟。在一號公路的東邊,有一個由加利樹林,幸好我們可以在樹叢裏拜。這時候,驚天動地的風雨,正從海岸飛灑過來。
在我還未開始叁步一拜的時候,我曾想到這種天氣,會令人難受。在烈日炎蒸之下跪拜是一回事,但在狂風暴雨下跪拜,一定更不堪設想。可是,現在我們內心已有所轉變。今天,我倆在雨水和泥巴裏拜,卻感到真正的快樂。這不是自我安慰,或者勉強應付現實,而是真正的安穩。奇怪,從前認爲安樂的,現在反成痛苦。最初,拜佛和坐禅,令我最不舒服。我的狂心,比狂風更難調伏。輕而易舉的事,是吃飯、睡覺,讓心猿意馬遊蕩。可是,時到今日,不刻意節製吃飯、睡覺,或者打妄想,便會引來一連串的疾苦。目前,唯有時刻專心一意,才會使一切安然無恙。
這個星期,我們拜過瓜打盧毗的小市鎮。這個鎮的情況如何呢?以下是某些人的評語。
警察:這鎮上很麻煩,很多流氓、酗酒徒,你們要小心,我們都很擔心關切的。
牧場人:你們怎樣拜過來的?那鎮上的人最不好惹,你們真的打那兒拜過來?
學校教員:全山谷最漂亮的景致,就可在這鎮上看到。
出家人:瓜打盧毗,只是一個甯靜、栽葡萄的小鎮。
新聞記者:你從那兒拜過來?有時候,街上也有危險,那是海洛英的販賣中心,毒品從墨西哥運送來在此地批售。盡人皆知,但毫無對策。這是一個罪惡和暴力的淵薮。
教員:是個鄉下地方...市民未曾見過場面,沒有遠大的眼光。
在瓜打盧毗,我們發現些什麼?沒有騷擾威脅,只聽到村民一兩句閑言閑語,這是不可避免的。村民有的送來金錢、食物,有的贈送免費汽油,很多市民對我們産生濃厚的興趣。今早,從洛杉矶來了五位居士,隨著一起拜,這情景感動了很多市民。我們也打了很多妄想,但比上一個市鎮少一些;我們有時拜得特別得力,虔誠懇切,精神集中。總而言之,瓜打盧毗,跟別的地方沒有兩樣,一切都是我們內心的反映。恒實今天晚上在華嚴經裏選讀左列經文: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
瓜打盧毗,是整個法界的縮影;一沙一塵,也包含整個世界。在洗衣店前,跟著我們一起拜的居士說,他在一粒沙石裏,發現“一個閃耀的琉璃世界。”
現在,我們更充分了解,萬法唯心,叁界唯識。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境界,都闡明自我的虛妄。
上人,我的語言也屬于虛妄。雖然我漸漸了悟人生的空虛,但是在言行方面我仍然背覺合塵,隨波逐流,失之放逸。我還未完全體會到行住坐臥,都要轉智慧輪。盡管修道,沒有假期,也沒有所得,而我還是想找個地方去玩耍;故雲:差之絲毫,謬之千裏。長此以往,後果何堪設想,正如華嚴經說,不應說的還要說,是欺騙自己。未滿自己道業,焉能使他人安樂?
如果今生沒有遇到上人,不知我會淪落到什麼田地?弟子衷心慶幸自己有如此深厚的福報。
弟子 果廷頂禮
恒實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泥波武高坪
師父上人慈鑒:
弟子深信,在上人的指引下,終有一天,我們會度一切衆生回複自性叁寶。每一天,朝向上人浩瀚無邊的願海邁步。能夠行持這個使命,令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慰。
每天早上和下午,在第一拜之前,我首先默默禱告如下:
“上啓諸佛,弟子果真和果廷,一心禮拜萬佛聖城,以此功德供養一切諸佛,及回向法界衆生。願諸佛慈悲曉示,照耀我心,願一切衆生反迷歸覺,息止身語意惡業,並平息災難。弟子願報答上人持法西來之恩澤,願萬佛聖城早日圓滿功德,願衆生回複本來清淨,破除執著汙染。弟子“不爲自身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l,弟子願獻身叁寶,爲教增光。”
雖然說得笨拙,但這是我們衷心的祈求。
心地,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我在學校裏念了十八年書,只在意識心上用功夫。對于人性的根本和良知,卻離開得愈來愈遠。我屢次觀察上人的榜樣,都有無限感觸,我發覺自己若不做一個真實的人,便無法修菩薩道,或者學佛。做一個真實的人,即是擴大心量,勤習布施,恒持中道。修道時要順其自然,不能有絲毫勉強,我法不立,心與境冥,才能體會宇宙的和諧與平等。當我真正懂得布施,也不矯揉造作的時候,我會自然地爲其他衆生著想;而執著、驕慢,和恐懼,也會逐漸消除。上人在金輪聖寺曾開示:“修道時不用強力去對抗障礙,如果你真誠,障礙會自然地冰消瓦解。”
修道,千萬不要貪心——不要像宋朝的傻農夫,揠苗助長,把未長成的秧苗拔高兩寸,結果糟蹋了整塊禾田。恒朝和我,發覺修道時不能心浮氣躁急于求功。我們習慣了西方人“分秒必爭”的態度,現在卻要學習忍耐,一切順其自然。當然,有時沖動起來,想標新立異,想“闖過大關”,但發覺效果不佳。這是幾經挫折才體會到的。急切強求,欲速不達,只會耽擱更多時間。唯有朝夕不懈,循序漸進,無功用行,才會有真的進境。好似“兔子與烏龜”的賽跑,要朝于斯,夕于斯,锲而不舍,終會到達目的地。
我們也從上人的一言一行中學習了很多。上人的教誨,有時候辯才無礙,有時候不動聲色。記得某一個晚上,我們幾個人坐在車子裏,駛回洛杉矶省。忽然,車子緊急煞車,而上人結跏趺坐的身體,直沖向前。我很自然的伸出雙手,捉著他的肩膊,以免他沖到車子的前排坐位。片刻,一切回複正常。但那一刹那的觸覺,卻深深地印到我的腦海裏。當上人沖向前面時,他的身體卻極端柔軟,有如一個小孩子般柔順,沒有絲毫緊張和恐懼。這種反應,只能出于一個時刻自在無礙的心靈。
可是,行中道的自在,不是懶惰昏沈,而是時刻不懈。戎從未目睹一個像上人這麼精進的人,然而他是時刻祥和、集中、心安神泰。恒朝和我卻剛剛相反——扳起面孔,咬緊牙根,在龍樸市與妄想掙紮。叁個小時後,在極端疲乏和焦躁的壓迫之下,我們終于在路旁一個加油站小息。
在洗手間內,對著懸挂在牆上的鏡子,看到彼此如鬼一般的映相,我們兩人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恒朝說:“這絕不是中道!別人看見我們懊喪的樣子,怎會對佛教起信心?用功的地方不是臭皮囊,而是本源心地。”
于是我們發願放松身體,而集中精神。當天傍晚拜完後,覺得比早晨出發時更安詳、爽朗。很慚愧,弟子們從未盡其所能去用“功夫”,就像上人在法華經法會上曾說:“我的第一個弟予,可以說是一半精進,一半不精進。比起西方人,他是很精進;比起古代的老修行,他是一半精進。”
恒守中道,不是說永遠牢守在某一個階段。在某些情形下,爲了圓滿願行,我們要超越一般人視爲“正常”或者“自然”的階段。“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一向是金山聖寺修行人的座右銘。就像上星期,金輪聖寺的一群信衆,清早叁點半起來,駛車四小時,趕到我們這兒,與我們一起拜。那天早上,上人的七位在家弟子,隨著我們後面拜。在風塵仆仆,寒風蕭蕭之泥路上,效法兩個滿面塵垢的出家人,他們的精進,可見一斑!
弟子 果真頂禮
恒朝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海洋鎮
師父上人慈鑒:
我們在第一號公路,拜過海洋鎮。豪雨不停地下降。昨天,渡過一條橋,見到橋下有清流激湍淙淙作響的小溪。自本年五月離開金山聖寺,這是第一次見到橋底下有流水,令我們興奮,也不介意被雨水淋濕。
老人阿倫在這個月來常見到我們拜,在大雨中,他走過來與我說話:
“這麼壞的天氣,你們仍舊拜?”
恒朝:“不可以說是惡劣的天氣,已經好久沒有下雨,現在雨水正普潤大地。”
阿倫:“當然啦,雨水對我們大有裨益,但對你們卻不大方便,不對嗎?”
恒朝:“如果對大家有所裨益,就等于對我們有所裨益——沒有分別。”
上人,這幾個星期以來,有一些特殊的事情發生,似是小奇迹;總而言之,不能以普通的邏輯來解釋,以下簡略報告上人:
(一)護法:每逢面臨大考驗或危急的處境,如重病、意外、危險的道路等,便會有人出現,帶來忠實的勸告和指導。這一切都難以形容,他們有一種特別安詳的氣度,對我們也分外關心,照拂有如至親好友。他們的態度率直、無畏,沒有猶疑。每逢緊要關頭,這些人會走過來坦率地說:“前面的路不可走,走這一條比較安全。”說罷便離去。與旁人最不同之處,是他們的神態。他們的眸子,都是澄清、瑩澈、安穩;他們洋溢著溫和、善良、樂于助人的熱情。每當這些“護法”出現後,我們會感到更有精力、更輕松。往往,他們會說:“從開始到現在,我們都看著你....”或者,“很多個月了。”然而,我們卻從未謀面。
例如,上個月,在聖德瑪利亞鎮裏,我接受了牙科手術,然後駛回到山上,在一個僻靜的山頭,把車子停下來。恒實找到一塊空地,獨個兒拜,我坐在車子裏休息靜待複元,口裏稍覺痛楚,我又昏昏欲睡,暫時失去了晃耀的火光。就在此時,忽然聽到一扇車門砰然一響,睡眼惺忪的我,見到一輛舊式的露營貨車,停在我們後面。一個年長,身材壯健,容貌端詳的男人,穿著牛仔褲和舊式法蘭絨襯衣,迎面走來。他從車子的窗口窺視我。這一帶非常僻靜,但他的態度很友善,像一個伯父或者父親。
“你沒有什麼事嗎?”他問道。
“我們的車子是不是阻擋你的出路?”我還半昏迷地問。
“啊,不是,請不要憂心。你們是祈禱的那兩個人,我早在加維奧已經看到你。”
“是的....”我開始回答。
“只是來看看你們有沒有生病。”他友善地說…
《修行者的消息(恒實、恒朝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