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息无边菩提分法,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具足;为欲成就佛十力,四无所畏及十八不共佛法,于七阿僧祇劫,修习无量精进波罗蜜多,远离懈怠普利众生。
复次难胜地菩萨摩诃萨(五地菩萨),以似无所畏法随顺真如,清净平等无差别相,断随小乘乐求涅槃心;集诸功德具观诸谛:此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世俗谛、胜义谛、观无量谛。为利众生,习诸技艺,文字医方赞咏戏笑,工巧咒术外道异论,吉凶占相一无错谬。但于众生不为损恼,为利益故咸悉开示,渐令安住无上菩提,知诸地中出道、障道,于八阿僧祇劫常修三味,开发诸行。
复次现前地菩萨摩诃萨(六地菩萨),得上顺忍,住三解脱门,能尽三界集因、集业粗现行相,大悲增上,观诸生死,无明暗覆,业集识种、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皆由着我、无明、业果,非有非无、一相无相而不二故,于九阿僧祇劫,行百万空、无相、无愿三昧得一切般若波罗蜜多无边光照。」
由此可知,成就柔顺法忍的菩萨行者,对法(实相)的印证力,是建立在修学三十七道品的基础上,而进入止行深玄(禅定深入),观行深入(观照般若深入),止观纯熟(定慧、悲愿成就),直契中道观慧的证空平等法性上。
在说法的成就上,是建立在获得四无畏法的果报上,即1.能总持一切法,不忘失,故能说法无畏。2.能知一切谛理根源与能知众生根器教化因缘,所以说法无畏。3.对于所有言论,善能问答,所以说法无畏。4.能够判断、定夺、解答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疑问,所以说法无畏。5.具足世间、出世间的无量观慧,无量功德成就,并且随顺清净、平等、究竟的真如法义来引度众生,故能说法无畏。
在因果力用的成就上,尽知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形成的原因、转变的「粗现行相」因由。虽深观十二因缘法,而利益众生的大悲心不断的涌现、增上。又深入觉悟、斩断轮回三界的业障、烦恼障、果报障的色心(身心)习气,故而转现广大、甚深、另一层次的因果力用-变现无量化身,随类示现,饶益一切众生。
这即是说明了获证柔顺法忍的菩萨,无论对身心的转换上,与对法的印证上及对法的成就上、悲愿利生的实践上,都远比获证「信忍菩萨」的悲、智、愿、行的功德力增上,最后再来了解本愿所说第三忍-无生法忍的修证意义。
3.如何才能得证无生法忍?
(1)什么是无生法忍?
简单的说,无生,就是亲证不生不灭的真理。忍即是把心安住在所证真理上而不动摇(三乘共道)。
而如何才能得证大菩萨的无生法忍呢?智度论卷七十四说:「若人常修习柔顺法忍,柔顺忍增长故,断法爱,即得无生法忍。」
卷五十三也说:「无生观有二种:一者柔顺忍观,二者无生忍观。一者所说柔顺忍观是无生观,不毕竟清净,见习柔顺忍观,得无生忍,则毕竟净。所谓毕竟清境者,乃是说柔顺道毕竟清净,以众生空、法空故。菩萨从见色无生毕竟净,乃至佛及佛法无生毕竟清净,种种因缘说诸法相决定无生。」
卷八十九也说:「菩萨先住柔顺忍中,学无生无灭亦非无生、非无灭,离有见、无见、有无见、非有非无见等,灭诸戏论,得无生忍。乃至作佛常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得是忍,观一切法毕竟空,断缘心心数法不生,是名无生忍。」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也说:「顺观既极,证契真理,名无生忍。」
大乘义章卷十二又说:「得此忍时,舍离生相(了结生缘),故曰无忍。」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则说:「真实忍者,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本性皆空,及此空性与一切法本性无二故,一切法性、空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以是当知世间法即是空,空即是世间法,二法本性不相离故,如是忍者名『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性即无相性,无相性即一切法性,本性无二故,一切法性无相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以是当知一切法即无相,无相即一切法,二法本性不相离故。如是忍者名为『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一切法性即无愿性,无愿性即一切法性,本性无二故,无愿性、一切法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以是当知一切法即无愿性,无愿性即一切法,二法本性不相离故,如是忍者名为『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一切行即无行性,此无行性与一切性,本性无二故,一切行性、无行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烦恼即无烦恼性,无烦恼性即烦恼,本性无二故,烦恼性、无烦恼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善性即不善性,不善性即一切性,本性无二故,善性、不善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出世法性即世间法性,世间法性即出世间法性,本性无二故,出世法性、世间法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无过失性即过失性,过失性即无过失性,本性无二故,无过失性、过失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无漏法性即有漏法性,有漏法性即无漏法性,本性无二故,无漏法性、有漏法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复次以正智慧了涅槃性即生死性,生死性即涅槃性,本性无二故,涅槃性、生死性正智本性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乃至如是忍者是『究竟忍』。
佛告慈氏:如是真实究竟安忍,于一切法非自非她非非无,非生非不生非灭非不灭,获此忍者名真究竟无生忍,是名「安忍波罗蜜多」。
仁王护国般若经卷下更详细的说明得证无生法忍的菩萨所获得广大、甚深、不可思议的果报力用。如经上说:
「远行地菩萨摩诃萨(七地菩萨)修无生忍、证法无别,断诸业果细现行相,住于灭定起殊胜行,虽常寂灭广化众生,示入声闻常随佛智,亦同外道,示作魔王,随顺世间而常出世,于十阿僧祇劫行百万三昧,善巧方便广宣法藏,一切庄严皆得圆满。
复次不动地菩萨摩诃萨(八地菩萨),无生忍体无增减,诸功用心心寂灭,无身心相犹如虚空,此菩萨佛心、菩提心,涅槃心,悉皆不起,由本愿故,诸佛加持能一念顷而起智业,双照平等,以十力智,遍不可说大千世界,随诸众生,普皆利乐,于千阿僧祇劫,满足百万大愿,心心趣入一切种一切智智。
复次善慧地菩萨摩诃萨(九地菩萨),住上无生忍,灭心心相,证智自在,断无碍障,具大神通,修力无畏,善能守护诸佛法藏,得无碍解法义词辩,演说正法,无断无尽,一剎那顷,于不可说诸世界中,随诸众生所有问难,一音解释普令欢喜,于万阿僧祇劫,能现百万恒河沙等诸佛神力,无尽法藏利益圆满。」
由以上经文引述可知,大乘菩萨修行者所亲证的无生法忍,一定要经过前面所说柔顺法忍(四、五、六地菩萨)的修习阶段,才能证得。而柔顺法忍的学习过程,也一定是建立在前述所说的完成「信忍」的菩萨行者(初地、二地、三地菩萨)对中道的佛法成就不坏净心的根基上。菩萨对诸法实相的证信坚固的净信心(信忍)之原动力则是来自于前述所说「法忍」的认识、修持上。而菩萨对「法」的坚信修持历程,便要探源到一个发成佛心的菩萨行者最初对「众生行忍辱」的「清净心」成就的基础上(地前菩萨的修行基础上)。
并且由以上仁王护国般若经所引述,更可证明,无生忍的证得,不是在一生或多是中便能证得的。经典上为我们分辨的很清楚,乃是一个大菩萨修行者经过多生累劫全心全意专注在「众生忍与法忍」等六度波罗蜜的研习力行上,所获得修行成果的「结晶」。
我们往往空谈「无生法忍」的浮面理论,而忽略了菩萨行者所证「无生法忍」的「修因」所在?
没有大菩萨行者在凡夫地生生世世辛苦的播种无生忍的幼苗,那有未来根深树大的「无生」法果显现呢?
凡夫学佛者,因为弄不清楚佛道的修证次第,故而根本无从分辨自己现在「修心」的程度,到底停留在什么阶段!?
我们常常会听到说「某人开悟了」、「某人证果了」、「某人已经了脱生死」,甚或说「某人成佛了」。初机者因为没有分别佛法真伪的能力,而在初入佛门时,
大都因好奇心及希望找到「快速」成就的修行方法,而对具有神秘、神通及顿悟、顿超的修行法门,热烈追求,趋之若鹜。殊不知凡事没有「速成」的道理,种小因,得小果,种大因,得大果,没有辛勤的播种种子,那来的丰硕果实的收获呢?任何的修行法门,都不离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的道理,凡事绝对没有「无因有果,有果无因,自然发生」的事情。无生法忍的获得也是一样,必然是大菩萨修行者多生累劫以来播种了广大的福慧「修因」,才会获得广大的「无生」法忍「成果」。
而如何辨别一个修行者是否已证大菩萨的无生法忍?我们可以从仁王护国般若经上所说证无生法忍的内容来做省思:
(2)如何分辨修行者已证无生法忍?
甲、在心地证量上
如经上说,七地菩萨:证诸法无分别,断诸业果细行相,住于灭尽定,起殊胜行。八地菩萨:住无生忍,体无增减,断诸有行功用,心心寂灭,无身心相,犹如虚空。九地菩萨:住上无生忍,灭心心相,证智自在,断无明障。
乙、在度生悲愿上
如经上说,七地菩萨:虽长寂灭(住灭尽定、悲智不减),而广化众生,示入声闻,常随佛智;示同外道,示作魔王,顺世间而常出世。八地菩萨:此菩萨佛心、菩提心、涅槃心,悉皆不起,由度生本愿故,诸佛加持,能一念顷,起智业双照平等,以十力智,遍不可说大千世界,随诸众生普皆利乐,于千阿僧祇劫,满足百万大愿,心心趣入一切种、一切佛智。
丙、在持法、说法辩才上
如经上说,七地菩萨:于千阿僧祇劫行百万三昧,善巧方便广宣法藏,一切庄严皆得圆满。九地菩萨:具大神通,修力无畏,善能守护佛法藏,法善词辩,得无碍解、演说正法,无断无尽,一剎那顷,于不可说诸佛世界中,随诸众生所有问难,一音解释普令欢喜。于万阿僧祇劫,能现百万恒河沙等诸佛神力,无尽法藏,利益圆满。
(3)结论
由此可知,获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身心所表现出来的举止、言谈,一定是:智慧相、清静相、自在相、慈悲相、平等相、寂灭相,对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定深入通达,辩才无碍,并且获得无碍神通(心通无碍),往返十方世界广度众生,不可思议。
而获证无生法忍的大菩萨修行者,其智慧相识从最初在凡夫地时,对众生行慈悲心、弘法心的平等心成就及对世间法、佛法、色心二法的平等性之义的印证上成就而显发的。因为唯有在行众生忍与法忍两方面的「清净心、平等心」修持成就了,才能深入修证佛法的实践核心,心通无碍。而如何分辨一个学佛者有没有往修证菩萨无生法忍的道路上行进?最基本的分辨方法:就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对周遭的众生有没有学习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平等的慈悲心来等观一切众生,就能够知道这位学佛者有没有在印证无生法忍次第中的第一个步骤,行「众生忍」上下过深厚的自我反省功夫了!?如果连第一层次的「对众生行忍辱上」,都没有让人感觉到有浓厚的一心等视众生的(慈悲相)显露,还有资格谈获证八地菩萨「无生法忍」的广大心地证量吗?
初机者因为对佛法的修证次第,只有模糊的「名相」概念,没有深入去探究修证佛法的「详细修持内容」是什么?再加上处世经验不够,不懂得「心理学」、「命相学」等方便度众的手法,所以很容易被自称证「无生法忍」者,或自称有「宿命通他心通……」(其实是鬼道)者所蒙骗,年轻人尤其容易误入「歧途」而不自觉。由此可知,对修证佛法「内容」了解的重要性,是一个初机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唯有对修证佛道的「次第」有了详细、明确的体悟,才能「知己」、「知彼」,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及你所亲近的善知识修行的「程度」何在?有没有在「行众生忍」的学习上下过点滴的反省、修持功夫!?不要误以为自己是高根器,可以顿超、顿悟,而轻忽了「证无生法忍」最重要的根基「行众生忍」的熏修上,如果我们今天连在「行众生忍」的事情上都没有下过点滴的修学功夫,那就证明自己本来就是罪业深重、习气难改的凡夫众生,还谈什么了脱生死、证无生法忍呢?
若是为了方便度众,而以自称「证无生忍」、「了脱生死」乃至已是「登地的大菩萨」为标榜,来号召信众,令亲近者犹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真理(佛法),实在是自欺欺人、自误误人重矣,因果报应的道理,在这类的假修道的所作所为中,成了「断灭论」的外道法,这或许只能用五浊恶世中众生的「共业牵缠」来做解释吧!?
《佛教「学忍辱」的意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