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鬼神乘隙附身,成为孤魂野鬼的傀儡,虽然他的解脱心切,但是他明白了脱生死不是几个月、几年便能够成功的。
(2)坐禅应以观照世间「苦」谛为根本
为了长远之计,使自己不致知见偏差,用功过度,走火入魔,于是他霍然记忆起释迦牟尼佛曾经在出宫之前,探讨过世间苦的根源,觉悟世间苦的实相。佛陀为了寻找出苦的方法,不惜割爱舍亲,出家做个苦行僧,最后终于摆脱世间苦的束缚,彻彻底底的得到自由解脱。于是他也循着佛陀的路子,开始找寻出苦的方法;最初从自己四周能够看见、听到的种种烦恼——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一切苦恼的成因,静下心来,彻底去观察,深入去探求人生苦恼的真相。
当他细心察觉出我们四周很多烦恼的事情,都是由于自我束缚,自己的情执、我见、贪欲不断,而造成人生种种困扰时,越让他领悟出「庸人自扰」的道理。当时,他那种想要脱离世间种种苦恼的心,脱离生死烦恼的心,真的就像经典上所说的宛如置身在三界火宅中那么的急切。
于是他正确地依照释迦牟尼佛亲身的体验,从世间苦的根本觉悟开始,一直追察下去,最后终于对世间真相彻底的得到觉醒,看清楚了世间无常的实相,再慢慢的把心安静下来,柔软下来,渐渐地便自然的深入正定之中。那个时候,他才体悟出,此时才是真正修道的开始,内心自然不惧魔扰,也不会再对世间有所希求与执着。
我想在末法时期,一个追求生死解脱的正信修行者,能够有这样的正见,从佛陀告诉我们苦相的真谛下手觉悟起,毅然弃舍了这个充满我执、贪欲邪见的五浊恶世,将心安住于真理修行之上,是相当不容易的。在末法的今天,想要亲近几位真正有修行的善知识,实在十分的难得。
讲到正见的问题,它的范围,相当相当的广,它包含了佛教各宗各派的理论与真谛,涵盖了整套的佛法,要从世间法至出世法由浅入深的讲,恐怕一两年也讲不完。像前面提到的这位修行者,是属于禅行者个人由苦谛进入正见修行的一小段特殊最初的经过。现在再就我们修持净土行者应有的最基本的正见谈起。
(3)以没有正如正见的心念佛不容易往生净土
今天的台湾,是净土宗盛行的时代,许多高僧大德均极力提倡净土法门,一句最方便最圆顿的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能够从古至今,受到祖师大德的重视与弘扬,于经上处处得到释迦牟尼佛及诸大菩萨的宣说与赞叹,必然是佛菩萨独具慧眼,知道对治末法众生最契机、最殊胜的修行法门,非净土莫属。因此纵然到了后世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的高僧大德相继弘扬,大力提倡。
净宗祖师便曾说过一句话:「万修万人去。」确实是万修万人去,问题是要如何修,才能达到万修万人去的理想。我们都知道,时下对念佛最感兴趣、最有时间的佛教徒,就是老太婆与阿巴桑。通常一场念佛会下来,老人家、阿巴桑特别多,一般说来,也确实是老太婆最认真念佛,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来日不多,每天手里捧着一串念珠念个不停。但是他们一般对净土法门没有认识,对阿弥陀佛的意义不知道,对极乐世界没有概念,对佛法没有用心去学过,以这种空空洞洞,没有正见的心态去念佛,是很难降伏我们对世间情爱、眷属的妄想贪执心的。话又说回来,像前篇提到的,就是学佛多年,对佛法有见地、有造诣的佛教徒,在修行的过程中,都难免对世间、生命,有强烈的执取与希望,何况是一般没有正如正见的阿公、阿婆呢?当然他们对世间、对儿女,更是恋恋不舍。以那种散乱心念佛,依然对娑婆世界爱恋的心去念佛,来世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机会,是很渺茫的。
许多净土行者,便曾深切的讨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佛教界念佛会四处林立,很多人都知道念佛,每天也定功课念佛,但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去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呢?李炳南老师曾经说过,他在台中二十多年,于所接触念佛者临终前有瑞相出现,证明确实往生西方者,仅有七人,现在可能增加了几位。大家想想,为什么知道念佛的人那么多,而往生者却在万人之中也难得其一呢?这是我们修持念佛者与弘扬净土者,应该重视关心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自己命终往生的切身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未来慧命延续长久的问题。如果今生因为懵懵懂懂的念佛,没有把一般念佛而不能往生的「因」找出来,错失了稍纵即逝的往生良机,那么来生又将随着自己的善恶业力轮回六道去了,想要在错综复杂的业缘中,再创造好的因缘,得遇明师善友,修学佛法,恐怕不容易了。
(4)认识往生净土第一个基本的世间正见
甲、娑婆世界是生死苦恼的聚集地
我想,现在先和大家谈谈我们为什么要求往生第一个最基本的正见。在『无量寿经』上,便把世间种种因为人心贪欲、奢求、瞋怒、愚痴、骄傲、疑虑而造成人生无量痛苦、烦恼、忧愁、恐怖的无常百态,对我们说得非常清楚。佛陀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明白娑婆世界乃是生死苦恼的聚集地;要我们看清楚了生死苦恼的根源,彻底的看破放下,这样我们念佛求往生,才有希望。古德有一句话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今世之所以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情爱太重,情欲难舍,所以才结下了打不开、数不清的种种缠缘。一方面要养家顾子,忧虑一家的身心病苦;一方面要忧虑常常欠缺钱财、衣食、物品供给家庭;一方面又要忧虑随时都有可能为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种种天灾人祸所侵扰;一方面又要担心经常都有可能面临与父母家人、亲属朋友生离死别的痛苦。我们就是这样,天天生活在这个五恶五痛五烧的忍苦世间,时时都会烦恼丛生,不得安宁。如果一时糊涂,失去理智,做出违背常理,杀盗淫妄的事情来,又要受到国法的制裁,来世还要堕落三恶道中遭受因果报应。罪业轻的,纵使投生做人,却是贫穷、下贱、乞丐、孤独、聋、盲、喑、哑,愚痴、敝恶之人。如果在生的时候做福修善,或者由于宿世修善积德所感,来世便会投生尊贵、富豪之家,身高体健,深具智慧。
佛陀说,虽然这个世间,有痛苦也有欢笑,有罪恶也有温馨,有贫贱也有富贵,有愚痴也有聪明,但是痛苦的事情总是比欢乐的多,贫穷的人们也总是比富有的多。而且人生的富贵荣华,虽然在我们享受时,可以乘一时的快意,尽情享乐,然而它随时都会随着无常的岁月,我们的因缘业力,霎时变化,消失在云端深处,再也唤不回一丝踪影。
乙、将心念安住在无常人生真理的觉醒上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说,做苦做乐、为恶为善,都不是究竟解脱之道。他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一个方便超脱这个五浊恶世善恶生死之法,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步就是要彻底而正确的认识这个世间的无常百态,这就是世间正见。有了对世间正确的看法与觉醒,进一步必须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中透过我们冷静细腻的智慧,深入去思维、去观察、去验证这个充满喜怒无常、众难煎熬的忍苦世间,时时刻刻将自己的心念安住在无常人生真理的觉醒上。千万不可任意放纵自己念念迁流的妄心,如同瀑流般的随境而转,贪着留恋世事的荣华富贵,恩爱亲情。倘若我们放逸自己无明的心念,跟一般人同样的思慕追求世间短暂虚幻的幸福快乐,那么当我们一旦失去所受,与亲密之人诀别时,难免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唉!人生这种生离死别,难舍难分的情怀,抚今追昔,一直是劳劳尘世循环困惑不可避免解决的大问题。很多人都知道这层道理,但是多半被钱财、名利、权势、贪欲之心所迷惑,很少有人能够在触礁之后,客观、理智的静下来,做这种敏锐的分析与觉悟。
丙、往生前如何种下了脱生死的正见因缘?
(甲)人类纷乱的识无法察觉深细的生灭变化现象
而关于这种对苦短人生真相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实在就是佛法中间慧最初的敬悟。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一个学佛者,只停留在闻慧的知见上,对世法、对佛法初步的起信理解上,而不进一步的对宇宙人生究竟佛法做更彻底、更深入的探讨与实践,那么就不能达到了脱生死的终极目的。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到净土去听佛说法,精进修行,了脱生死。所以当我们在娑婆世界对世间的无常百态有了基础性的体会后,倘若得遇善知识的指引,进一步便要对了脱生死的根本方法,做更深刻的探讨与思索,这样我们在今世的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了「了脱生死」的正见因缘,来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能仰仗宿世种植的根本正见,比一般求往生而没有在娑婆世界深刻的种下「了脱生死」的正知见者,更能够早开智慧,莲品增上,速超生死。关于这点,佛陀在世时,对世间的实相及根本解脱世间生死的佛法,为我们做了极为精辟的解说。
佛说:身为一个佛弟子,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理智的认清世间的一切现象,外如山河大地,内至身心意识,均在我们每一个念头剎那剎那的生灭起伏中,念念演变、念念迁动,丝毫没有一刻住止停留的时候。这种事事物物剎那剎那念念生灭的现象,非常非常的微细深刻,不是一般人混浊杂乱的染污意识在平常所能够分辨察觉的,必须借着经常静心禅思,摒息纷乱的杂念,才能逐渐体悟这种事物微细生灭的现象。人类纷乱的意念虽然无法在平素的思绪下察觉这种极端深细的生灭变化,但是对于人类自己生老病死整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即是任何人认为这是自然生态的显著演变下,为任何人自然察觉、自然熟知的,且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终将走向死亡道路的无常生命,远比任何人都来得担忧与重视。就因为宇宙间一切生物生老病死的整个循环明显的变化过程,为任何人所察觉、所熟悉,反而丝毫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值得我们留意警觉之处。只有当我们即将面临死亡时,才突然醒悟出无常的讯号,此刻竟然严重威胁到我们时时细心照料的宝贵生命。但…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