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在平常,当我们身体健朗,一切顺心时,想到的只有我目前所接触、所感受、所爱乐的一切人、事、物。因为放眼所见的一切人、事、物,确实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值得我们去捕捉去经历,当然不会想到,也不曾想到,也不敢想象自己什么时候会走向死亡的边缘,自己最后濒临死亡的那一剎那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因为目前死亡距离我们似乎太遥远了。因此唯有把握现在,寄情驰求才是最最真实的。然而人世间一期短暂的苦乐感受,对一个真理的觉悟者来说,却有不同的看法与抉择。因为一个有智慧的觉者,当他的心绪经过长期的反省沉静,自然能够很微细的察觉出,所有我们接触外境而产生的感受,无论是痛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不痛苦也不快乐色界天人由定境而产生的舍受,这三种内心的执受,它的后面,都隐藏着苦痛变异的阴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个没有经过潜心禅修超脱情执的众生,当他这期生命结束时,此生所有一切我所感受、我所拥有、我所倾慕的人事景物,都会随着个人因缘业力的牵引而变化、而消逝。今生所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人物景象,只不过是自己前世造作业因现世承受因缘果报的延续而已。既然是错综复杂的因缘果报现前,当这期的业报完结后,自然会继续演化,无常变异。那么当我们今世执意追求的一切亲情恩爱,美好事物,一旦濒临变化迁流时,当然会产生忧悲苦恼的阴影。其实一般人也知道人生是苦,似梦,但是由于个人业力习性作祟,明知不可为而为,依然寄情追求此生短暂的苦乐感受,不肯面对尘世无常的实态,寻求正确出苦的方法,这实在就是我们可怜众生轮转六道痛苦的根源。
(乙)认识世间的无常实性是寻求出苦之道的第一步
佛在过去修行时,即是认识了世间无常的实性,而发心寻求出苦之道。佛首先了悟了宇宙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人事物质,皆是由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和合而成,既然由各种因缘关系互相牵缠羁绊而存在,当然任何事物都没有它单独自立的个体存在。换句话说,凡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一切身心事物,必然是相依待的幻有存在,没有它的真实自体。到了因缘离散时,一切万物,均会无常变灭,没有一样东西有它决定不变的自我。我们之所以会与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时,内心产生过度的悲伤哭泣,就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意识错觉今世的恩爱亲情都是真实存在的,是我曾经经历的,是我曾拥有的,是我曾经经过辛苦代价争取来的。因为强烈的对周遭人事环境的坚持与认同,强烈的对亲情恩爱的渴求与占有,而使我们一再被感情的幻觉作用所误导,引发内心种种对世间情欲的幻想与憧憬。然而当我们在夜静更深,稍稍有属于自己反省独思的时间,我们是否也曾扪心自问,静心思考过:世间的一切恩爱、亲情,能够随着我们对它的贪恋与需要,而纵情所欲历久不变吗?能够随着一时荣华富贵的到来,而留住即将转眼成空的恩爱至情吗?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与亲朋好友聚会时,我们或许会感受到一时的欢笑与欣慰,然而当一次又一次的曲终人散时,你难道不会有人生聚散无常的启示吗?一个人如果没有过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经历,是不容易体悟出人生聚散无常的真理的。
在平常的日子里,亲朋好友之间,常常会因为彼此间个性、习气不合而引起争端,产生口角,影响双方的情谊;甚至为了一时的利害冲突而发生钩心斗角,出卖朋友,兄弟阋墙,反目成仇的情形。如果我们经常静下心来观察周遭的人事环境,你便曾发现它时常因为各种大大小小因缘的牵扯、纠缠而不断的迁异、变化,而且随着我们对人生的历炼,心态的成熟,愈能够在我们的人世阅历中灵敏的发觉各种内在外在的层层因缘不停地在推动、变化。随着时代、潮流、社会、科学、医学、生理、心理、情感、思想……等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不停的进化演变,有那一样东西能够因为我们一厢情愿的单纯渴望,而常久附属于我呢?山河大地,随着地质、形势、温度、空气、阳光、湿度、气候的影响,经常不断的震荡、决裂、崩塌、演化。河川湖海,也不断地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溃堤、奔流、流失、干涸……。林薮原野,亦不断地随着季节的更替,而飘落、发芽、成长、老朽、腐蚀、烂坏、消失,有那一样东西不在不断的生长、茁壮、衰老、腐散、死亡、消逝……无常、变异中!?
(丙)现实人生中本来就没有真实自我的存在
凡是由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面对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分别,事事物物的感官灵觉作用,究竟是无常变化,还是永恒不变呢?是有真实的自体,还是幻象不实呢?是在我们有生命时暂时的识别作用,还是会随着我们生命力的结束而随之幻灭消失呢?如果是短暂的随着我们无常的生命幻有存在,那么当我们今世生命瓦解消散时,这个没有知觉的腐朽身躯还会有真我存在吗?人存身存,人死身亡,我们的感官意识,当然随我们的生命正常存在而存在,身灭无我,自然为每一个人所理解与接受。但是宇宙的觉者,以他修证的智慧告诫我们说:不仅仅在这个有形的身躯离散消逝时才察觉出身殒无我,当我们现在活生生的生存在这个世间上时,本来也就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一切的一切,只是幻象的假我存在,只是各种因缘境界聚合的幻有存在,一旦因缘无常变异时,又将离散幻灭了。我们的身心意识如果是真实永恒的存在,那么便应该永远随心所欲的存在这个世间,不会随着因缘的聚合而存在,又随着因缘的离散而消失了。而要在现身中就能觉悟这种此生无有真实自我,超越凡常情执的真谛,佛早在『阿含经』及大乘经典中明白的指示我们踏上真理之路的根本法门。
2、禅行者与念佛者的一分出世正见及正思惟
(1)修行者如何正思惟此身无我的真理?
佛对立志求道具有利根器的出家弟子说,当你们有了对世间正确的见解(八正道中的正见),觉悟这个世间是苦,是无常,是无我的生灭假相时,便要进一步在今生幻有身心中,确实去观察、去思惟、去验证这个短暂存在世间的身心,的确如佛所说,在现实生命中就是幻相的存在,假我的存在,缘起性空的存在。而要如何在现实生命中亲身去观察、去思惟、去印证这层幻有身躯的假我真理呢?佛指示出家弟子说,我对你们说过的法,你们一定要仔细的听着牢记起来,要时时回想我所说过的每一句话,而且要经常一个人在林野寂静之处,一心禅思(正思惟):这个有色的身心为什么是苦?为什么是梦?为什么是假?为什么是空?这个没有知觉的色身就是真我吗?我就是这个没有灵觉的身体吗?离开了这个物质的色身别有心识的实体存在吗?离开了心识当体别有物质的色身独存吗?我是存在这个色身中吗?还是这个色身存在我的灵觉中呢?这个没有知觉的色身属于我所拥有吗?如果这个色身属于我所拥有,然而我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时时刻刻主宰支配这个色身呢?换句话说,假若肯定我就是属于这个色身所有,那么我的心识便应当随着这个身躯结束时消灭而消灭,但是人死不是断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修行者在他们禅修之后,印证了六道轮回的真理,将人死后的真相告诉后人说,众生的八识离开了今生幻有身躯时,仍将随着众生的善恶业因而另寻生缘,往别处投生受报去了。如此说来,我可以说就是属于这个物质的色身吗?或者说,我不是属于色身所有吗?如果不是属于今生这个身体所有,为什么平常没有我的意识发号司令,身体就不能动弹呢?事实上的证明,我和现在的身体是不可分离的,是因缘幻相的和合而存在,离开了物质的身体,没有别体自我存在,离开了我心识的当体也没有另外身相的独自存在,那么什么才是我的相貌呢?这个灵觉的我又住在何处呢?……,当你们经常在禅坐中,反复静心思惟出这层无我、无我所有甚深难解难了的因缘寂灭法,你们才能确确实实在日常生活中轻松自在的做到舍情爱,离欲望,断烦恼,修梵行,求解脱,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见色心不动念,闻声不随声转,嗅香不贪其味,饮食不求多量,触境对境无心,乃至对于世间的善恶事物,都能了然于心,不随物转,言语减少,内心寂静,身心倚息,得入正定,出入息灭,内身行舍,想受寂灭……,最后体证原来五蕴就是性空,性空就是五蕴,自己终于觉悟已经证得了寂静的涅槃,今生的五蕴果报身已经完尽了,清净梵行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知道不再遭受未来的有漏果报身了。这种自知自证的寂灭涅槃,不是从他处获得的,亦不必由别人为我们印证。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为出家弟子们演说了很多正思惟人道的方法,于前所述,只是正思惟中极小部份而已。修学净土,同样必须具备对净土法门的正思惟的方法。关于往生净土的正思惟方法,另有单篇说明。念佛者如果能体会佛所说这层此身「无我」「无我所有」的因缘寂灭法,必然不会对今生幻相的人生,执着不舍,更能确实做到舍情爱,勤念佛,求往生的目的。
(2)不发厌离生死之苦的决心,证果与往生都不可能
我们通常讲,往生极乐世界有两个要素:一是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一是欣慕净土世界菩提之乐!「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苦」,说来简单,谈何容易!现在末法众生的根器,已经与佛在世时修行者的善根差得很远很远了。于那个时候,只要佛陀为弟子们略作开示,便有无数弟子远离尘垢,得证清净法眼,诚如『阿含经』中所说,弟子们倾听世尊说法,便当下亲见了法性,得证了法性,觉悟了法性,对真理永远不会再有疑惑,这种对法性自见自证自觉的获得,绝对不是由外在见闻他人说法或由文字理论的领会,而获得的信解,也不是由他人度化自己如何修持,而印证自己已经得到了生死解脱,完全是自己对正法的亲见与觉悟,属于自己内在宝藏的开发,内心真正获得清净自在,没有任何畏惧,完全与外境无干。甚至利根器的异教徒,闻佛略说法要,也能…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