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探究 下册▪P8

  ..续本文上一页于你自己人生大梦中的主角,与梦中的人互诉心曲,互说梦话,怎么可能探寻出超脱幻梦人生的方法呢?如果没有梦觉者的提醒,这场无始以来的人生大梦是无法苏醒的。一般人在对人世感到灰心失望之余,便会想到解脱痛苦人生的方法,但是人们倘使没有善因缘的引导,想到解放苦痛人生的方法,很可能就是自杀。自杀!佛认为这是最消极最愚痴的行为。你可曾想过,纵然自杀了,你心中的疑结还是没有打开,人死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呀!你仍旧会随着你八识心田中的种子轮回不息的投胎转世。不要说一般没有信仰宗教的人,会以为死后看不见听不到就什么都没有了,消极的自杀可以一了百了解决一切问题,就是连佛教徒在没有深刻体悟梦幻人生的真谛时,变生肘腋,也会冲动的自杀及杀人呀!尤其是念佛者一边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边不明就理的散心念佛,不能将出离现实梦境的方法彻底的追察出来,确实的从心灵深处发出厌离娑婆世界生死之心,那么在任何逆境刺激的变化下,都有可能退失念佛的信愿,冲动的随着宿业恶缘的增长,做出明知不可为而为障碍往生的业行来,以这种不明念佛真谛,不明幻梦人生实相的盲从心态来念佛,想要达到今生「正定念佛」的效果,在现世临命终时,达成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西方净土的愿望,是非常渺茫的。

  4、十二因缘法——出离梦幻人生的正思惟途径

  (1)如何超脱梦幻人生?

  佛陀对比超脱梦幻人生的方法,在禅思中,获得了最正确最彻底的启示与抉择。佛说,要超脱梦幻人生的方法并不困难,你要下手做的第一步秘诀便是不要再对周围的人事景物,生起爱染之心,为什么呢?因为人生本是一场梦呀!佛便是醒悟了人生原是一场梦,我即是属于我自己梦中的主角;既然我正在寤寐中游历,所显现的一切人事境界,当然是幻化不实的,既然是幻化不实的梦境,梦中的恩爱亲情,人事景物,当我们昨夜梦醒时,终会从我们的梦中消失;梦醒人空,人去楼空,当你真的从一场春梦中惊醒过来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我一直在做梦呀!这本是一场了无痕迹的梦呀!世人就是因为错觉这个世间的成败得失,恩怨爱憎,一切事物,都是真真实实的呈现在自己的目前,所以才会对眼前的景象产生贪着爱染之心。如果有一天像佛一样的醒悟了这个世间的一切景象本是屈于我们自己梦中显现的境界,还会对梦中的景象爱恋留连吗?还会在梦境的人物消逝时,心心念念的寻找梦中人事的去向吗?梦中显现的人伦情爱本是众生界所以不能超脱三界生死的主因啊!梦中显现的万象景物,本没有实在的来处,当梦中的人事景象消失时,也没有实在的去处;我们如果硬要问梦中的恩爱亲情是从何处来入我们的梦中,梦中的人伦情义又消失到何处去了,这在一个神智清醒的梦觉者看来,他会感慨地说,唉!你们不是在疯人说梦话吗!?因此佛说,当我们觉悟了这本是一场南柯之梦,不再对梦中的景象眷顾驰念时,透过长期正确的禅思修持,这场人生大梦慢慢便会苏醒了。 

  佛常常把众生心猿意马的活跃奔驰在人间戏台上,比喻做油炷燃灯,我们如果马不停蹄的驰聘在这个广阔无边的人生草原上,我们妄动的垢心,永远没有澄清歇息的时刻,就好象油炷不停的增添供油一样,假使仍不断的添加灯油,油炷怎么会有熄灭的一天呢?佛以此提示我们说,若是不想再让油炷燃烧下去,只要你不再添补供油就可以了。不再添满灯油后,油炷便会吸收原有的灯油,继续燃烧,但是当原本的供油吸尽后,灯炷便会逐渐熄灭了。这个譬喻即是提醒我们说,我们身处人生幻梦中,若是不想再让这场无止境的梦境继续无奈的演下去,只要你不再对梦中的景况耽溺、沉迷,去情、离欲,经过长时期的洗心涤虑,这场无明的人生大梦,便会像灯炷一样的渐次灭绝豁然惊寤了。

  (2)正思惟十二因缘法的形成过程

  诚如佛陀自己亲证的人生幻梦一样。佛说,众生因为不明白今世所显现的一切景物,本是我们贪瞋痴等烦恼的造作而呈现的生死大梦;因为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行,所以众生生生世世不由自主的随着八识田中造作的无量业行投胎转世。在母胎中,胎儿成长的六根,尚未成形,经过十月怀胎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慢慢完具,哇哇落地,初出母胎,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初次接触,因为六识尚未成熟,并未有明显的苦乐感受;等到长大成人,与六尘外境频繁接触,才逐渐对人生的顺逆境界产生适意或厌恶的感觉;因为对顺逆境界生起强烈的爱染与憎怨,所以又驱使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在今世错综复杂的因缘境域中造作了种种的善善恶恶的业行,又积聚了新的业缘果报,招感了未来五蕴身的转轮受生。我们若是在今世没有逢遇善因缘,指引一条出离生死苦海的路,觉悟一条脱离生死大梦走向西方净土的光明之路,那么我们来世仍旧继续做着无明的生死大梦,依然不会觉醒照样贪瞋痴三毒炽盛,烦恼丛生,不断的造作新的业行,不断的投胎转世,在浩瀚无垠的生死狂澜中,历经无数的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忍受一切善恶因果的循环受生,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永远没有出离三界火宅的时候。这即是阿含经中经常警诫的:有情众生不停的在十二因缘的欲海中生死流转,这十二因缘的流转过程便是:

  无明(贪瞋痴等烦恼)缘行(造作诸业),

  行缘识(业识投胎),

  识缘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末具),

  名色缘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人形),

  六入缘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触缘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感受),

  受缘爱(对境生爱欲),

  爱缘取(追求造作),

  取缘有(形成业因招感未来果报),

  有缘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未来之身又逐渐衰老而死)。

  此十二因缘的循回不息,所以众生才自始至终,无法打开生死之结,解开人生生死大梦的迷团。佛为了解开十二因缘的根源,又于禅观中,继续思惟出离十二因缘缠结的正确方法,经过长期的禅修思惟,佛陀终于找到了打开十二因缘的生死源头。

  (3)如何斩断人生大梦的源头?

  佛说,众生无始以来一直就在无明的睡梦中没有醒寤的时候啊!没有善知识的提醒,众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人生大梦中酣睡的主人,解铃还需系铃人,你若想今生脱离这场无明梦境,只要寻找出大梦的根源就行了,梦中显现的人事景物,仅仅是旁末枝节的事。好象你现在想要砍一棵大树,你不必从树上的枝叶花果摘采截起,只要将大树的主干砍断就行了;树干倒了,树上的枝叶花果,也随着树干倾倒而落地了;人生的梦醒了,梦中的一切景象也随着梦境的乍醒而消逝了。你不必问,树上的枝叶花果什么时候才会干枯?你不必问,梦中的人事景物,什么时候才会消失?树上的枝叶花果,随着树干的倾倒而逐渐枯萎,落叶归根。梦中的人事景象,随着大梦初醒亦渐渐从光阴的回忆中冲淡消失,来去无踪。

  所以佛在过去修行时,便从截断无明大梦的源头开始做起,痛下决心,斩除所有促使生死梦境继续的原因。而形成生死大梦的原因即是众生贪瞋痴丛丛烦恼作祟的结果。我们只要将心中的贪心、瞋恚、愚痴等各种欲望烦恼除尽了,便不会再造作新的善恶业行,遭受未来新的果报身;虽然灯炷还在燃烧,我们的生命还在燃烧,但是当旧有的灯蕊烧尽后,油炷便逐渐熄灭了;当我们今世的生命之光燃尽后,有漏的果报身就渐次结束了。因此佛陀截断十二因缘生死欲海的还灭过程即是:彻底从内心熄灭无始以来的贪瞋痴等烦恼欲望后,就不会再造作新的善恶业行;没有了新的善恶业行,来世便不会再随新的业识投胎转世;没有了未来的业识投胎,便不会再有入胎后胎形六根的生长;没有了胎形的六根生长,便不会再有出胎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具的长成;没有了眼等六根完具的长成,便不会再有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外境的识别作用;没有了六根接触六尘的识别作用,便不会再有痛苦快乐不痛苦也不快乐的三种感受;没有了痛苦快乐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感受,便不会再有对外境爱欲的生起;没有了爱欲的心行,便不会再对外境生起追求贪取的行为;没有了对外境追求造作的行为,便不会再形成新的善恶业因,招感未来新的有漏果报身;没有了来世的五蕴果报身,便不会再有入胎、出胎、养育、长大、健壮、衰退、老化、死亡……,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循环梦境了。此亦即是阿含经中所启迪开示的十二因缘还灭律:

  无明灭(贪瞋痴等烦恼灭)则行灭(诸善恶业行灭),

  行灭则识灭(业识投胎灭),

  识灭则名色灭(但有胎形,六根末具灭),

  名色灭则六入灭(胎儿长成眼等六根人形灭),

  六入灭则触灭(出胎与外境接触灭),

  触灭则受灭(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感受灭),

  受灭则爱灭(对境生爱欲灭),

  受灭则取灭(追求造作灭),

  取灭则有灭(形成业因招感未来果报灭),

  有灭则生灭(再受未来五蕴身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未来之身又逐渐衰老而死灭)。

  不再轮回生死大梦,永远解脱了生死流转的束缚,得证清凉寂静的涅槃。

  此十二因缘法,不仅是佛陀为走向了脱生死之路的修行者而讲,就是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友们,也不可忽视,何以见得呢?因为佛告诫我们说,任何修行的法门,都不可偏离八正道,任何修行法门,都是以这八正道为根本引导,而渐次深入,成就解脱道果的。我们看这第十一个大愿说:「凡是西方极乐世界天人,都在正定之中,最后必定达到涅槃灭度的境界。」由果推因,极乐世界天人正定的前因是从那里得来的呢?

  当然是于宿世在地球人间种下正定念佛的因缘而来。而正定念佛的因缘本身就具备了出世正见的基础;出世正见的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在对十二因缘法的深思熟虑上。而十二因缘法的基础,即是建立在对梦幻…

《净土探究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