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终时,大多会面对种种「恶境」现前,而不由自主,随业而转。也就是说,这种在临终时,能够令其「闻法入心、生信」的殊胜因缘,是必须在临终人闻法时,一心思法、忆法,不杂俗念,将内心、外在呈现的一切影像,完全放下,不受任何干扰,才能真正得到「闻法入心、生信」的功德力量。即必须在「临终闻法」时,面对、正视以下可能会发生的种种恶相:1可能会受到在生的冤亲债主忽然出现于其面前干扰其「闻法信念」;2可能会遭遇「六亲眷属」的任何亲情、爱情、友情等种种情愫在旁边哭闹,扰乱其闻法的信念;3可能自己会对父母、夫妻、子女等种种情爱产生挂念、牵绊之心;4可能会因为重病,令其意识陷入散乱、昏迷,不能言语、不能听闻外界说话;5可能会因为今生造下诸多重大恶业,而产生各种扰乱情况,诸如:或杀、或盗、或邪淫、或大妄语、或倒债、倒会、或逼债、或绑票、或诱拐、或诈骗等恶行,甚至因此恶行令受害者产生大恐怖、大惊慌、精神错乱、精神失常…,或者妻离子散,或者家破人亡,或者自甘堕落、一蹶不振、伤心过度、抑郁而终,或者重病而亡,影响下一代的生计,令下一代又造恶业…,或者杀业太多、不论杀畜生、杀人类…﹙包括多次堕胎﹚,致使临命终时,出现已经死亡的冤亲债主等冤魂讨命、干扰的各种情形…,而令其惊惧、害怕,导致「闻法不能入心」。

  这位造诸恶业之人,一定会因为今生造下重大恶业﹙多少不拘,不是一概而论﹚,而令其在临命终时,其心识田中,不由自主的将今生所造重大恶业影像,如放影机、扫描器一样的一剎那间自动浮现在其脑海中,历历在目,令其心生恐惧、害怕,不知所措!如有鸡贩、猪贩、牛贩曾在临终亲见无数鸡魂、猪魂、牛魂前来索命的实例,而且在临终之时,有的畜生业报﹙地狱花报先现前﹚,或者地狱业报的定业果报已经成熟,而受到「地狱」或「畜生道」「业报」的「电波」干扰,令其身心产生焦热、烦燥、不安…,或见黑白无常现前,或见厉鬼惊吓、或见魍魉魑魅现前,或见狱卒以铁炼勾勒…,而旁人不见,或者自述所见惊怖状,而旁人不见,或者口不能言,而神情惊慌失措,痛苦万分。

  4.造恶之人在临命终时「闻法入心」者必有「善相显现」

  这位临终之人,必须在「闻法时、不杂余念」,即不顾一切如上所说恶境干扰﹙视若不见﹚,亦即去除以上所说各种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扰乱及因恶业果报已经现前,而令其在心理上、知觉上、重病上、感情上、外貌上所显露的不安、痛苦、哭泣、惊吓、瞋怒、狰狞、贪婪、挂念…等情绪;也就是在临命终时,务必以强忍的精神意志,做到「外缘放下」,忍人所不能忍。并且在临命终时因为「闻法入心」,而在心理上、知觉上、外貌上,显现不慌、不乱,意识清晰………等「安稳善相」,令旁人见闻。亦即是说,此造恶者是个「有福之人」,才能因为亲眷﹙如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亲戚﹚的学佛因缘,或者念佛因缘,恭请有正知正见的善知识,到其家中或者到「监狱内」为其开示、解说:「大乘经典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扼要释意」,而能接受善知识的开导教化,在其临命终时,信受大乘佛法。就在这位罪人,信受大乘佛法的当下,除去「千劫极重恶业」,接着在这位善知识的引导下,令其发至诚心,集中心力,合掌叉手,专心一意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就在以至诚心发愿求生净土、专心一意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的当下,除去「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5.造恶者在临终时「善相未现」而言能见佛、见光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临命终人,发出对大乘佛经的敬信之心、向学之心,即已启发「一分菩提心」,才能在至诚、一心称念佛号的当下,在佛力加被下,引发其光明心念现前,故能消除本应堕落恶道的重罪业障,而与佛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本愿相应,超生净土。若是造恶之人,在临终之际没有启发对大乘佛经的敬信之心,没有去除以上所说各种在心理上、情绪上受到「冤亲债主」﹙或现生或已亡﹚的干扰现象及没有启发至诚心、专志心念佛,求生净土,而自言能见佛、见莲花、见莲台、见神、见光来迎,是非常危险的。﹙一般临终人亦然﹚

  6.造恶者临终能生净土的重要原因是有宿世善根因缘为引因

   (1)造恶者临终为何会感化佛现前?

  由此可知,「观经」所说的下品上生者能生净土的「重要原因」,是先启发临终人对大乘佛法的敬信心,对一个造恶多端的人,在临终时若是能对大乘佛法生起恭敬心、诚信心,是相当稀有、难得的!足以证明其宿世善根深厚,才能在「闻法生信下」,启发其念佛之信愿,称念佛号,一心向佛。因为称念佛号当下,声声具 足对阿弥陀佛的坚固信心,强烈到净土见佛闻法的信念、扎实、不疑,而在强而有力的念佛功德回向当下,使声声佛号具足与佛力相应的光明力量,亲见化佛光明遍满其住处,乘坐化佛执持的由七宝缀饰的莲花,放射出金壁辉煌的光芒,随从化佛,往生净土七宝莲华池中。

  由下品上生者亲见「化佛光明」现前与亲见自身坐在七宝缀饰成的金色莲华,即可证明,造恶多端的临命终人,若是真能称念佛号,往生净土,也一定要在句句称念佛号的当下,「正念具足」:即至诚恳切的一心念佛,没有其余杂念参杂其中,可谓下品上生者在念佛中「正念具足」,才能令其求生净土的「心光现前」,与「佛光相应」,方能招感化佛光明现身,赞叹他说:「善哉!善男子,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而由造恶的下品上生者在临终必须亲见弥陀手执莲花来接的「经证」,更可证明,无量寿经所说的常规的下三品行者在临命终时一定也要亲见弥陀或观音手执金色莲花来接,才能证明其绝对往生净土。﹚

  (2)临终因「闻法」心念已转变的重要证明

  由「化佛」赞叹临终人为「善男子」这句话,便可证明:这位造恶者在临命终时的心态,已经在善知识开示、解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意义的当下,转变为正直、心善、纯洁的心念,愿意以一颗正直、纯善、净洁、敬信、诚恳的心听闻、学习大乘佛法,并且发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到净土去见佛闻法,才有资格被接引往生的化佛称为「善男子」。若是造恶者在临终之时,于惊慌、颤抖、恐惧、挣扎、昏沉、意识不清中闻法、念佛,如何能对大乘佛法生起信心?如何能在念佛时心不惊乱?

  (3)临终因「佛光触身」尸身亦转为柔软、安祥

  进一步说,如果造恶者宿世没有种下深厚善根、善缘,如何能逢遇家眷有学佛因缘?如何能恭请善知识亲自到其家中为其开示大乘佛法的扼要意义?试问:一个没有造下重大恶业的普通人,在平素时都很难对佛法生信?何况是临终之人?更何况是造恶者在临终之时能对佛法生信?当然难上加难。

  所以造恶者在临命终时,能逢遇善知识为其开示大乘佛法,又能发至诚心,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必能令旁人见闻此临终人身上有光明显相,阴相已转,其尸身、面貌令人见之必然不会呈现僵硬、痛苦、挣扎、狰狞、瞋恨、忧虑、阴暗等情形,必然因「佛力摄持、佛光触身、心光现前」而转为呈现柔软、安祥、光明、庄严的显相。

  (4)如何证明临终已扭转三恶道的业障?

  若是生平造恶多端者临终之时有以上所说「瑞相」或者「异香、光明征兆」出现,以及「心念的彻底转变」,看破、放下、善念现前,才能证明其已经转移三恶道的业障,往生善道,或者往生天上,或者往生净土﹙按往生净土者,不仅要有「光明瑞相显相」,更要见「化佛」﹙或者观世音菩萨﹚来接,至少令旁人听到临终人自述,才可放心。﹚造恶者在临命终时,犹需见化佛来接,有光明的莲花现前,才能证明其往生净土,何况一般念佛之人?

  7.从造恶者在临终时必须「听闻十二部经」的启示下证明净土法门注重「对大乘佛法的学习」

  由此可知,往生净土的修行方法,不仅着重「一心念佛」的「清净心念」扭转黑暗的业障,成为「光明的净业」而已,更注重听闻大乘佛法的学习,引导念佛人启发「菩提心」。因为一个学佛者,不听闻、不读诵大乘经典,如何能认识净土?求生净土?何况是在生没有熏习过佛法的「临终人」?更何况是造恶的临终人?下品上生者,就是在临终时因为先听闻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意义,启发一分「菩提心」,才能在往生净土后,亲见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进一步为他解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甚深修证意义,令其在听闻「甚深大乘佛法修证意义」的当下,思惟法义,理解法义,向学修证之心,油然而生,精进修行,定慧显发,才能真正随佛发出「无上菩提心」,踏上佛心悲愿的修学之路,经过十小劫﹙净土十小劫﹚的时间,仰仗佛力加被,于十方世界修学成佛愿行,才能具足百法明门,得入大菩萨初地果位﹙百法明门释义,见中册「上品往生」愿﹚。

  8.不可误会对临终人将「大乘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照本宣说而已

  (1)临终对造恶者开示「十二部经」的最重要目的及能消「千劫极重恶业」的原因

  不要误会只是对造恶的临终人,将大乘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照本朗读一遍」而已,请仔细阅读经文说:「下品上生者,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说:即为他赞叹、解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意义。」当然是解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内涵扼要意义」,才能令临终人因「闻法、思义而启信」!因为对大乘佛经启信、向学的当下,就已经发出一分「菩提心」。

  当知临终人,若是能启发、听闻大乘佛法的敬信之心,而且「启信入心」,胜于…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