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将经文内佛所说的话,再用偈颂做一总结,覆说一遍。只要临终人能够听闻此「重颂」偈,而对此「重颂偈」心生恭敬、欢喜、赞叹,就是启发一分「菩提心」,亦即此时发心者要为临终人白话解释经意。若是临终人直接听懂经文最好。请注意:如果发心者到时「临终时间已经不够」,可取以下所说「十二分类」中其中数段经文为其讲解,不必全部「照本宣说」,重点是「临终人在听闻十二部经的经意时,一定要令其启发『菩提心』,这才是『观无量寿佛经』所开示为何要对『造恶的临终人』略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的『原意』」。
如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尔时作法比丘(弥陀因地),向彼佛前发如是愿已,承佛威神,即说颂曰」:(覆颂)此时发心者要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赞叹弥陀所发「成佛大愿」,随善友称念以下「偈颂」的白话解释(能称念最好,不能随善友称念,亦要怀着一颗恭敬、赞叹弥陀所发「成佛大愿」的「敬法、学法之心」,恭听善友讲解「以下」弥陀所发「成佛大愿」。若是临终人看得懂经文,又能读诵经文,善友可将此段「偈颂」拿给临终人看,引导他恭敬合掌随善友称念「经文偈颂」,效果会最好。如善友念一句经文,导引临终人念一句经文。以下皆同。)经文如左:
「我今对佛前,而发诚实愿,
获佛十力身,威德无等等。
复为大国王,富豪而自在;
广以诸财宝,普施于贫苦。
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慈心,利益诸群品。
愿我智慧光,广照十方剎;
除灭诸有情,贪瞋烦恼暗。
地狱鬼畜生,悉舍三涂苦,
亦生我剎中,修习清净行。
获彼光明身,如佛普照耀;
日月珠宝光,其明不可比。
愿我未来世,常作天人师;
百亿世界中,而作师子吼。
如彼过去佛,所行慈愍行;
度无量无边,俱胝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
发是大愿时,三千大千界。
震动遍十方,天人空界中;
散雨一切花,栴檀及沈水。
称赞大比丘,愿力甚希有;
决定当作佛,广利众生界。」(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语译:「我(弥陀)现在于佛前,发出至诚充实的成佛大愿。
希望获得佛的十种智慧身及获得佛的威德神力,至高无上,无人能比。
希望未来成为大国王,富有自豪、自在,广度众生。
希望未来用广大的财富、宝物普遍惠施贫苦的众生。
希望未来所度众生,日日夜夜没有忧伤、烦恼。
希望所度众生,皆能种下『戒、定、慧』的善根,未来成就菩提佛果。
过去有佛为我授记,我未来成佛的名号为『无量寿佛』。
当众生听到我成佛的名号,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就能往生我净土中。
每一个往生净土的众生,皆如我一样会获得金色身相,微妙、庄严、圆满。
每一个往生的众生,皆会随我一样启发大慈悲心,乘愿到十方世界度众生。
愿我成佛的智慧光明,广照十方世界。
愿我成佛的智慧光明,灭除有情众生的贪瞋等暗冥烦恼。
愿我成佛的智慧光明,照耀之处,令地狱、鬼神、畜生等众生皆能舍离三恶道的苦难。
愿三恶道的众生,皆能因称念佛名而往生净土,修习清净梵行。
愿从三恶道往生净土的众生,皆能像佛一样获得光明身相。
净土众生的光明身相,是日月、珍珠、宝物的光明所不能相比的。
愿我在未来行菩萨道的生生世世之中,常为十方世界众生做天人师。
愿我在未来无量百亿世界中为众生说法的教化威力,像狮子吼声一样传布十方世界。
愿我如过去诸佛一样,为度众生所实践的慈、悲、喜、舍等悲愍之行,广利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的有情众生。
愿我未来究竟圆满我所发『成佛本愿』,成就佛果,不仅我自身成佛,亦度一切众生,共证佛道。
法藏比丘(弥陀)发此成佛大愿时,三千大千世界发出六种震动,遍及十方宇宙虚空之中,令无数天人皆见因此『成佛大愿』而显现的『瑞相』。
无数天人皆散布一切天花、名香、沈水香,供养法藏比丘,称赞这位大比丘的成佛愿力,希有难得,不可思议。
未来一定成就佛果,广利无量世界众生。」(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6)再依「孤起」经文为临终人赞叹极乐世界是十方净土世界中最第一的令其生出对净土向往、求生之心
如第三「孤起」经文,即是指在大乘经典中不依前述的长行经文,单独发起偈颂的经文。(此时发心者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善友称念,如善友念一句,导引临终人念一句…。)
如无量寿经说:「时有国王,闻佛(世自在王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以颂赞曰:……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我当愍哀,渡脱一切。
十方来生,心悦清净;
已到我国,快乐安稳。
幸佛信明,是我真证;
发愿于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无碍;
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令身止,诸苦毒中;
我行精进,忍终不悔。」(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语译:法藏比丘发愿说:愿我成佛时,我成佛的世界是十方诸佛世界中最第一殊胜的。
愿我成佛时,我净土中无论自然景象及所有天人众生身相以及净土中的任何一处说法处、修行处、居住处皆是最为奇妙,胜过十方佛国世界。
愿我成佛时,净土中的「依报景象」是散发出极其寂静、安稳,宛如「涅槃的寂灭之境」,是十方世界不能相比的。
愿我成佛时,继续运用「菩提悲愿」,度脱所有在我净土中的众生。
十方世界中所有往生净土的众生,皆是因为念佛、修行至「心悦清净」的程度,而超生净土。
十方世界中所有往生佛国的众生,皆是在净土中过着快乐、安稳的修行生活。
我十分庆幸逢遇「世自在王佛」,用圆满成就的光明智慧,信受我,为我证明、授记我未来一定成佛。
我在「世自在王佛」前所发的成佛大愿,一定会精进勇猛去完成。
十方诸佛的智慧皆是圆满无有障碍的。
愿十方诸佛皆听到我所发成佛大愿,证知我心中所行、所念、所愿。
在我未来行菩萨道的历程中,纵然遭遇无数苦毒之事,我「庄严净土」的勇猛「精进心、悲愿行」,绝不后悔,永无终止。(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7)再依「因缘」经文为临终人赞颂佛说「净土经典」的缘起
如第四「因缘」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述说见佛、闻法的因缘,或者佛说法教化的因缘。如每一部经的序品,大都宣说这一部经的起因、缘起,即佛说这部经的因缘之谓。如:
甲、见佛闻法的因缘(此时善友依经意为临终人开示)
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因缘,是因为佛在世时,印度当时在王舍城中有一名太子,叫做阿阇世,受到恶友调达的怂恿,将父王频婆沙罗,关闭在黑暗的禁室,不予进食。国王夫人韦提希前往探视,喂以酥蜜,国王有气力后,遥向耆阇崛山,合掌恭敬,向世尊求授八戒。世尊知王心之所念,便派遣富楼那为王说法。富楼那用神足通飞到国王禁室为其说法。阿阇世王不能禁制,于是大怒其母韦提希,亦关闭起来。此即韦提希见佛闻法前因。
乙、佛说法教化因缘
经文又说,自从韦提希被禁闭后,愁忧哭泣,亦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祈求世尊及弟子为其说法。佛因韦提希王后之请,而与弟子用神足通飞至王后住处。韦提希对佛说:「我不愿意再留在这个浊恶世界,发愿求生清净世界,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即王后韦提希见佛闻法因缘。佛因为王后的祈请,而宣说这部「观无量寿佛经」。令后世弟子依观无量寿佛经所说观想阿弥陀佛的方法,观想念佛,求生净土。(此时善友引导临终人依以下经文发愿,即恭敬合掌,随善友称念)。如经文说(直译经意):
希望世尊,为我广泛说明没有忧伤、烦恼的世界,我发愿往生,我不愿意再居住在这个充满五浊恶业的娑婆世界。这个浊恶世界充满地狱道众生、饿鬼道众生、畜生道众生,乃是「不善业报聚会之处」。愿我未来世中不再听到瞋恶的声音,不再看见丑恶之人。现在向佛陀五体投地的礼拜,请佛陀接受我的哀求、忏悔!唯愿佛陀教导我观想(想念)清净业报的世界!(临终人向佛像顶礼或三称三问讯)
当时佛陀从两眉之间放射白毫相光,眉间之光呈现金色的光明,遍照十方虚空中的无量世界,再折回佛陀头顶,于头顶放光,其光瞬间变化成黄金色的「莲花台」,有如「须弥山」那么高大,十方虚空中现在有诸佛出世的清净、微妙的世界,皆影现于佛顶的「宝台之中」;有的清净世界是「七宝合成的」,有的清净世界「纯然是莲花充满的」,有的清净世界如欲界天第五天的自在天宫般地微妙快乐,有的清净世界如「玻璃镜」一般地清净、莹亮,十方净土的庄严之相皆显现在其中,令韦提希看见。
当时韦提希向佛说:佛陀,这些诸佛世界,虽然皆是清净、光明的,但是我只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中有阿弥陀佛出世说法的净土。希望佛陀教导我思惟极乐世界的庄严景像,教导我进入「观想念佛」的正受之中。当时佛陀便会心微笑,微笑之时,有五种颜色的光明从佛口中射出,每一种光明皆照耀在频婆沙罗王的头顶。那时大王虽然被幽闭起来,但是「心眼已开」,能够没有障碍的接收到「佛光的照耀」,顿时「宿根显发」,「定慧增长」,得证三果阿那含。
佛陀当即告诉韦提希说:「你现在知道吗?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距离婆娑世界不会很远。你此时应当专心一意…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