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思念、至诚观想往生彼极乐世界的清净业力是如何成就的!我现在广泛的用譬喻方式为你解说经中『十六观想法』,也是为了令未来想要修学「净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夫众生而说。若欲求生「彼净土」者,应当要修学三种「福德」:
第一、要孝顺、奉养父母及奉侍师长,并且要发慈悲心,学习不杀生,修习十善业。
第二、要皈依佛法僧三宝,学习佛法僧三宝的德行,进而受五戒,经常守持八关斋戒(指居士而言),乃至受学在家菩萨戒。出家者自当受持十戒、具足戒、出家菩萨戒,威仪庄严。
第三、要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深信「佛道因果修成之理」,读诵大乘方广经典,并且以「菩提心」的义理,即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念佛)、般若六度波罗蜜自利、利他。
以上所说三点,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修行方法,即「往生净土的『清净业力的修因』,通上品、中品、下品所修」,只是「学有深浅」而已。
佛告诉韦提希说:「你现在知道了吗?这三种「福业」,也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佛行菩萨道的『净业正因』」。(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8)再依「本事」经文引导临终人恭敬赞叹「弥陀因地」本事修行因缘
如第五「本事」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记载佛说与其弟子过去世中为师、为徒、为友…等的本末修行因缘。(如六度集经、佛本行集经)
如法华经化城喻品就记载阿弥陀佛因地曾经在无量阿僧祇劫前出生在一位叫做大通智胜如来出世的善性世界,为彼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十六王子之一。(此时善友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其称念经文,或者善友为其白话解释经意,以下皆同)。
如经文说:「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尔时转轮圣王(彼佛父亲)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请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诵、通利。::佛说此经已,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莲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令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出世,于今不尽。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现在于极乐世界说法度众生),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9)再依「本生」经文引导临终人恭敬赞颂「弥陀因地」在染、净世界修行情形
如第六「本生」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介绍诸佛宿世行菩萨道时广化众生的种种大悲行愿因缘。(如华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善友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其称念经文,后有白话略释经意。)
如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明「世自在王佛」在「阿弥陀佛因地」,令其闻法、发愿修学「庄严净土」、成就「四十八愿」的不可思议的大悲行愿因缘。如经文说:「佛告阿难: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世尊出现于世,名曰燃灯如来,彼燃灯佛前又有无数尊佛出世,至有一尊佛出世,名世自在王佛,而于彼法中,有一比丘,名曰作法(阿弥陀佛因地),信解第一,明记第一,修行第一,精进第一,智慧第一,大乘第一,尔时比丘离自本处,来诣佛前,头面礼足,于一面立,即以偈颂赞叹佛面端严,复发广大誓愿……。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彼作法比丘说是偈已,白世自在王如来:我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求无上正等正觉,唯愿世尊,说诸佛剎功德庄严,若我得闻,恒自修持『严土』之行。
尔时世自在王如来,告作法比丘言: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严?
比丘白言:我智慧微浅,不能了知严剎之行。如来应正遍知,愿为宣说诸佛剎土庄严之事。
时世自在王如来,即为宣说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功德庄严广大圆满之相,经于一劫方可究竟。
尔时阿难闻是事已,白佛言:世尊,彼世自在王佛寿量长短云何说土经于一劫?
佛告阿难:彼佛寿命满四十劫。阿难,彼作法比丘,闻佛所说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剎。
即时会中头面礼足,辞佛而退,往一静处,独坐思惟,修习功德,庄严佛剎,发大誓愿,经于五劫。
尔时作法比丘,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五体投地,礼世尊足,礼已合掌,白佛言:世尊,如是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功德庄严所行所愿,我今成就。
时世自在王如来告比丘言:善哉善哉,汝之行愿、思惟究竟,今正是时,为众解说。时诸菩萨,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剎修习庄严。」(而开演以下四十八愿经文)。(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以下扼要解释经意:
当世自在王佛以其超越时空的「真空妙有」的观照力,运用一劫的时间,让法藏比丘领悟如何转秽土成净土的因缘业行后,法藏比丘便一心禅思世自在王佛为其解说的殊胜净土行门。就在一心进入甚深禅修,思惟深妙的净土真谛时,因其宿慧显发,豁然天眼明彻,亲自洞见无量佛国中众生的善恶业行所形成的净秽因缘果报::。于是法藏比丘便独自去到一个寂静的地方,万缘放下,默坐思惟,如何完成庄严净土的度生悲愿。经过五劫的时间,依其宿世修积甚深福慧的回向力,遍往十方无量染、净佛国,在诸佛前,以其不可思议的定慧力用,发愿广行菩萨之道,修持成就微妙净土的庄严愿行(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所说:当那中住∣于无量佛国中止住、修行…,修成庄严净土的无量行愿。)而当法藏比丘在五劫当中,明了通达无量佛国世界的净愿因行本就是形成一净土世界的根本蓝图,回归为自身的成佛行愿时,便带着坚固的成佛愿行,虔敬的返回世自在王佛的跟前,将经劫精进苦修,依福慧之力,广度有缘众生同生净土世界所浓绘而成的成佛大愿,架构成四十八个大悲誓愿,向世自在王佛表明依愿修行,成就净土的心愿。(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10)再依「未曾有」经文引导临终人恭闻极乐世界中十方佛国菩萨往返净土供佛、闻法殊胜情形
如第七「未曾有」经文,即是大乘经典中记述佛菩萨显现种种神通力用,度化众生不可思议的神奇事迹。如地藏经、华严经、法华经、宝积经等。(善友引导临终人恭敬合掌随其称念经文,或者由善友为其白话解释经意)。
如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古译)叙述十方佛国菩萨在佛力摄持下,往返极乐世界,供养弥陀,听佛说法的情形说:
……则东方无央数佛国,不可复计,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遣诸菩萨无央数,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则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悉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则西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则前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则北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则前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南方无央数诸佛国,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则前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则复四角无央数诸佛国,各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各如是,诸佛各复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前为无量清净佛作礼已,头面着佛足,悉却坐一面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
佛言,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更遣诸菩萨,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听经供养,转更相开避,如是则下面,诸八方无央数佛国,一方者各复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复如是,诸佛各遣诸菩萨无央数,都不可复计,皆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前为阿弥陀佛作礼,以头面着佛足,悉却坐听经;听经竟,诸菩萨皆大欢喜,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而去,上方诸佛,更遣诸菩萨,飞到无量清净佛所,听经供养,转更相开避,前来者则去避后来者,后来者供养亦复如是,终无休绝极时……。(三称三拜或三称三问讯)
意思是说,若是用一粒沙比喻一个佛国世界,现在看看无量无数条恒河沙中有多少沙?如果现在用无量无边条恒河中的不可称数的每一粒每一粒沙皆比喻为一个一个佛国世界,那么无穷无尽的恒河沙,有多少个佛国世界?当然是不可思议,就如经文说:「东方无央数佛国,不可复计,如恒水边流沙,一沙一佛,其数如是。」经上说:「东方无数佛国世…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