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將經文內佛所說的話,再用偈頌做一總結,覆說一遍。只要臨終人能夠聽聞此「重頌」偈,而對此「重頌偈」心生恭敬、歡喜、贊歎,就是啓發一分「菩提心」,亦即此時發心者要爲臨終人白話解釋經意。若是臨終人直接聽懂經文最好。請注意:如果發心者到時「臨終時間已經不夠」,可取以下所說「十二分類」中其中數段經文爲其講解,不必全部「照本宣說」,重點是「臨終人在聽聞十二部經的經意時,一定要令其啓發『菩提心』,這才是『觀無量壽佛經』所開示爲何要對『造惡的臨終人』略說『十二部經』首題名字的『原意』」。
如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說:「爾時作法比丘(彌陀因地),向彼佛前發如是願已,承佛威神,即說頌曰」:(覆頌)此時發心者要引導臨終人恭敬合掌贊歎彌陀所發「成佛大願」,隨善友稱念以下「偈頌」的白話解釋(能稱念最好,不能隨善友稱念,亦要懷著一顆恭敬、贊歎彌陀所發「成佛大願」的「敬法、學法之心」,恭聽善友講解「以下」彌陀所發「成佛大願」。若是臨終人看得懂經文,又能讀誦經文,善友可將此段「偈頌」拿給臨終人看,引導他恭敬合掌隨善友稱念「經文偈頌」,效果會最好。如善友念一句經文,導引臨終人念一句經文。以下皆同。)經文如左:
「我今對佛前,而發誠實願,
獲佛十力身,威德無等等。
複爲大國王,富豪而自在;
廣以諸財寶,普施于貧苦。
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
出生衆善根,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
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慈心,利益諸群品。
願我智慧光,廣照十方剎;
除滅諸有情,貪瞋煩惱暗。
地獄鬼畜生,悉舍叁塗苦,
亦生我剎中,修習清淨行。
獲彼光明身,如佛普照耀;
日月珠寶光,其明不可比。
願我未來世,常作天人師;
百億世界中,而作師子吼。
如彼過去佛,所行慈愍行;
度無量無邊,俱胝諸有情。
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發是大願時,叁千大千界。
震動遍十方,天人空界中;
散雨一切花,栴檀及沈水。
稱贊大比丘,願力甚希有;
決定當作佛,廣利衆生界。」(叁稱叁拜或叁稱叁問訊)
語譯:「我(彌陀)現在于佛前,發出至誠充實的成佛大願。
希望獲得佛的十種智慧身及獲得佛的威德神力,至高無上,無人能比。
希望未來成爲大國王,富有自豪、自在,廣度衆生。
希望未來用廣大的財富、寶物普遍惠施貧苦的衆生。
希望未來所度衆生,日日夜夜沒有憂傷、煩惱。
希望所度衆生,皆能種下『戒、定、慧』的善根,未來成就菩提佛果。
過去有佛爲我授記,我未來成佛的名號爲『無量壽佛』。
當衆生聽到我成佛的名號,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就能往生我淨土中。
每一個往生淨土的衆生,皆如我一樣會獲得金色身相,微妙、莊嚴、圓滿。
每一個往生的衆生,皆會隨我一樣啓發大慈悲心,乘願到十方世界度衆生。
願我成佛的智慧光明,廣照十方世界。
願我成佛的智慧光明,滅除有情衆生的貪瞋等暗冥煩惱。
願我成佛的智慧光明,照耀之處,令地獄、鬼神、畜生等衆生皆能舍離叁惡道的苦難。
願叁惡道的衆生,皆能因稱念佛名而往生淨土,修習清淨梵行。
願從叁惡道往生淨土的衆生,皆能像佛一樣獲得光明身相。
淨土衆生的光明身相,是日月、珍珠、寶物的光明所不能相比的。
願我在未來行菩薩道的生生世世之中,常爲十方世界衆生做天人師。
願我在未來無量百億世界中爲衆生說法的教化威力,像獅子吼聲一樣傳布十方世界。
願我如過去諸佛一樣,爲度衆生所實踐的慈、悲、喜、舍等悲愍之行,廣利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的有情衆生。
願我未來究竟圓滿我所發『成佛本願』,成就佛果,不僅我自身成佛,亦度一切衆生,共證佛道。
法藏比丘(彌陀)發此成佛大願時,叁千大千世界發出六種震動,遍及十方宇宙虛空之中,令無數天人皆見因此『成佛大願』而顯現的『瑞相』。
無數天人皆散布一切天花、名香、沈水香,供養法藏比丘,稱贊這位大比丘的成佛願力,希有難得,不可思議。
未來一定成就佛果,廣利無量世界衆生。」(叁稱叁拜或叁稱叁問訊)
(6)再依「孤起」經文爲臨終人贊歎極樂世界是十方淨土世界中最第一的令其生出對淨土向往、求生之心
如第叁「孤起」經文,即是指在大乘經典中不依前述的長行經文,單獨發起偈頌的經文。(此時發心者引導臨終人恭敬合掌,隨善友稱念,如善友念一句,導引臨終人念一句…。)
如無量壽經說:「時有國王,聞佛(世自在王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詣世自在王如來所…,以頌贊曰:……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
其衆奇妙,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
我當愍哀,渡脫一切。
十方來生,心悅清淨;
已到我國,快樂安穩。
幸佛信明,是我真證;
發願于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無礙;
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令身止,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忍終不悔。」(叁稱叁拜或叁稱叁問訊)
語譯:法藏比丘發願說:願我成佛時,我成佛的世界是十方諸佛世界中最第一殊勝的。
願我成佛時,我淨土中無論自然景象及所有天人衆生身相以及淨土中的任何一處說法處、修行處、居住處皆是最爲奇妙,勝過十方佛國世界。
願我成佛時,淨土中的「依報景象」是散發出極其寂靜、安穩,宛如「涅槃的寂滅之境」,是十方世界不能相比的。
願我成佛時,繼續運用「菩提悲願」,度脫所有在我淨土中的衆生。
十方世界中所有往生淨土的衆生,皆是因爲念佛、修行至「心悅清淨」的程度,而超生淨土。
十方世界中所有往生佛國的衆生,皆是在淨土中過著快樂、安穩的修行生活。
我十分慶幸逢遇「世自在王佛」,用圓滿成就的光明智慧,信受我,爲我證明、授記我未來一定成佛。
我在「世自在王佛」前所發的成佛大願,一定會精進勇猛去完成。
十方諸佛的智慧皆是圓滿無有障礙的。
願十方諸佛皆聽到我所發成佛大願,證知我心中所行、所念、所願。
在我未來行菩薩道的曆程中,縱然遭遇無數苦毒之事,我「莊嚴淨土」的勇猛「精進心、悲願行」,絕不後悔,永無終止。(叁稱叁拜或叁稱叁問訊)
(7)再依「因緣」經文爲臨終人贊頌佛說「淨土經典」的緣起
如第四「因緣」經文,即是大乘經典中述說見佛、聞法的因緣,或者佛說法教化的因緣。如每一部經的序品,大都宣說這一部經的起因、緣起,即佛說這部經的因緣之謂。如:
甲、見佛聞法的因緣(此時善友依經意爲臨終人開示)
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因緣,是因爲佛在世時,印度當時在王舍城中有一名太子,叫做阿阇世,受到惡友調達的慫恿,將父王頻婆沙羅,關閉在黑暗的禁室,不予進食。國王夫人韋提希前往探視,喂以酥蜜,國王有氣力後,遙向耆阇崛山,合掌恭敬,向世尊求授八戒。世尊知王心之所念,便派遣富樓那爲王說法。富樓那用神足通飛到國王禁室爲其說法。阿阇世王不能禁製,于是大怒其母韋提希,亦關閉起來。此即韋提希見佛聞法前因。
乙、佛說法教化因緣
經文又說,自從韋提希被禁閉後,愁憂哭泣,亦遙向耆阇崛山爲佛作禮,祈求世尊及弟子爲其說法。佛因韋提希王後之請,而與弟子用神足通飛至王後住處。韋提希對佛說:「我不願意再留在這個濁惡世界,發願求生清淨世界,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即王後韋提希見佛聞法因緣。佛因爲王後的祈請,而宣說這部「觀無量壽佛經」。令後世弟子依觀無量壽佛經所說觀想阿彌陀佛的方法,觀想念佛,求生淨土。(此時善友引導臨終人依以下經文發願,即恭敬合掌,隨善友稱念)。如經文說(直譯經意):
希望世尊,爲我廣泛說明沒有憂傷、煩惱的世界,我發願往生,我不願意再居住在這個充滿五濁惡業的娑婆世界。這個濁惡世界充滿地獄道衆生、餓鬼道衆生、畜生道衆生,乃是「不善業報聚會之處」。願我未來世中不再聽到瞋惡的聲音,不再看見醜惡之人。現在向佛陀五體投地的禮拜,請佛陀接受我的哀求、忏悔!唯願佛陀教導我觀想(想念)清淨業報的世界!(臨終人向佛像頂禮或叁稱叁問訊)
當時佛陀從兩眉之間放射白毫相光,眉間之光呈現金色的光明,遍照十方虛空中的無量世界,再折回佛陀頭頂,于頭頂放光,其光瞬間變化成黃金色的「蓮花臺」,有如「須彌山」那麼高大,十方虛空中現在有諸佛出世的清淨、微妙的世界,皆影現于佛頂的「寶臺之中」;有的清淨世界是「七寶合成的」,有的清淨世界「純然是蓮花充滿的」,有的清淨世界如欲界天第五天的自在天宮般地微妙快樂,有的清淨世界如「玻璃鏡」一般地清淨、瑩亮,十方淨土的莊嚴之相皆顯現在其中,令韋提希看見。
當時韋提希向佛說:佛陀,這些諸佛世界,雖然皆是清淨、光明的,但是我只希望往生極樂世界中有阿彌陀佛出世說法的淨土。希望佛陀教導我思惟極樂世界的莊嚴景像,教導我進入「觀想念佛」的正受之中。當時佛陀便會心微笑,微笑之時,有五種顔色的光明從佛口中射出,每一種光明皆照耀在頻婆沙羅王的頭頂。那時大王雖然被幽閉起來,但是「心眼已開」,能夠沒有障礙的接收到「佛光的照耀」,頓時「宿根顯發」,「定慧增長」,得證叁果阿那含。
佛陀當即告訴韋提希說:「你現在知道嗎?阿彌陀佛所在的極樂世界,距離婆娑世界不會很遠。你此時應當專心一意…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廣釋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