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讲座99:逆增上缘
讲题:佛学讲座99/ 主讲:普献法师
地点:狮头山/ 日期:99 年1 月2 日
心地法门:「我们无须逃避现代生活中的功利,但必须懂得开启自己的心性。我们也无须远离尘嚣刻意追求平静,但必须懂得调整自已,陶冶性情。」
一般谈到修行,很容易有一个观念:就是远离人群,躲在深山里面闭关静修,躲在林边水下,就好象能够安下心来。这个尘世当中,人来人往,很多人安不下心来。
工商业时代,我们要生存,就必须有物质生活为基础;要有物质生活为基础的话,跟人相来往,尔虞我诈的,所以我们总觉得世俗的人生当中不能修道。依佛法来讲,精神生活一定要有物质生活做为基础。
有些信徒认为在社会上牟取种种利益、种种的利润,好象是对修行的一个很大障碍。但是依佛法来讲,世间的财富本身不是罪恶,它的本质是中性的。所以以一个信佛学佛的人来讲,在世间谋取种种的福利,这也是修道的必修项目,也是修道。因为我们有道心,我们所谋取的利润不是贪图个人的享受。有了这一份利润才能让父母、妻子、儿女衣食温饱,避风避雨;我们的下一代有好的教育。而且有这些经济基础,我们才能够有修道的时间,如果我们三餐不继,难以维生,就无心修道了。
所以不要把世间的功名利禄认为是障道,最重要的是我们把这些功名利禄作为修行的一个基础,让我们能安家立业,使父母眷属都能够生活安定。我常常讲一句很世俗的话:「赚钱也是修道的项目。」如果你不能维持最起码家庭的温饱,你修道也很困难。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无须逃避生活当中的功名利禄,只是说我们利用这些身外物来修道,利用它来养活我们的眷属。
但是,有了这个经济基础以后,我们必须利用这些去赚取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把生命定位在追求丰富的财富,那只能过着庸俗的人生。我们必须利用世间的财富来追求比财富更宝贵的东西——智慧福德。所以,利用世间的财富来创造更有意义的生命价值,这是我们追求财富最高的一个目标。
你有财富,家庭能温饱,生活安定,你才能打坐、用功修行;你有财富,你才能去帮助穷人。你看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大慈善家,他们要建齐十万间的房子让穷困的人能够受益;到非洲消灭贫穷;到印度消灭疾病;这些都是靠这些大企业家的那种胸怀,这些都是大菩萨。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世间的功名利禄来赚取比金钱更有价值的智慧福德,不要把追逐世间的财富当作罪恶。
如果我们没有道心,世间的财富会让我们迷失,有一句话叫做「财多伤身」。美国有统计,中乐透奖的人最久只是七年他就一无所有。这七年当中不晓得换了多少个妻子,换过多少间房子,换过多少辆车子,吃喝唱跳的,就迷失了本性。最多只能维持七年,最后是一无所有,身体也搞坏掉了;这是美国统计的。
中了乐透奖的人,我给它一个名词,叫做「乐极生悲」。财富,在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讲,可以利用财富创造福德、修养智慧;对于一个没有智慧的人来讲,那真的是他生命中的负担,财多伤身。
☆接着说「我们也无须远离尘嚣来刻意追求宁静」。
有些人以为星期六、星期日我们远离都市的尘嚣,到深山里面沈淀沉淀;这是一个方便。真正能让我们沉淀心境的地方,不一定在深山、不一定在寺庙,心清自然凉,心静自然安。
日常生活当中,外在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影响力,是我们的烦恼心才接收了影响。我们以一颗很烦很烦的心,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烦恼、苦恼的世界;如果我们拥有一颗安祥的心,随时随地我们看到的就是清凉的世界。
有些人刻意的说我要远离父母、妻子、儿女,逃避到深山里面,我就能安祥自在,不见得。因为尘世的一切,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投影;我们内心的想法、内心的态度觉得很烦,我们看到的就是困扰的世界。如果我们心能静下来,安定下来,我们可以欣赏人事物,在人来人往的当中去启发我们心灵的智慧。
《论语》不是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夫子看到河水快速的消灭、快速的流逝、快速的哗啦哗啦流掉了,他悟到了无常的道理——逝者如斯夫——国家的兴衰,人事的迁变,种种的一切一切,无不是像这个流水一般的消逝了。所以任何境界,一切一切都在提示我们、给我们增长智慧的机会,可是我们每一生每一世就这样子浪费掉了,非常可惜。
外在的世界是我们的内心里面的想法、态度去决定的。同样这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是小学生听到这句话,他翻译成「子在床上曰:睡着真舒服,不写作业。」因为小孩子很喜欢睡觉,所以这句话听起来就变成说:「孔子睡在床上,说睡着真舒服,不写作业。」小孩子最怕写作业了。另外一个小孩子就说:「难怪孔老夫子一天到晚穿睡袍。」古代的人穿的衣服长长的,不就是像睡袍吗?
所以说,外在的世界是我们的内心、我们的修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看法、我们的想法来决定的。你如果是心烦意躁,你来这个地方住了几天,你觉得好无聊,没电视,没有什么享受的,感官不刺激,住了几天,厌烦了。
人就是这样子的,喜欢新鲜刺激变化;喜新厌旧就是我们众生心的常态。这种常态就造成世间林林种种奇奇怪怪的现象,不断地刻意追求新鲜变化。家庭许许多多的问题,社会上许许多多的问题,人跟人之间感情的问题,一切问题都是人类的一颗心不能安定下来所造成的。哪一个人能够安下心来,安定下来,世间的人就会去向往、探访。
各位,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应该享受一段「黄金时段」。什么黄金时段呢?各位下班回来,洗个澡、吃个饭后,全家大大小小拿起书来读也可以,诵诵经也可以,打打坐也可以,全家享受这个黄金时段,久而久之小孩子的气质会改变,大人也不会发脾气。因为每天有一段时刻,全家就是在安祥宁静当中享受生命归零,生命回到原点,天天都享受这种黄金时段,日积月累你的气质会改变,气质改变命运就改变了。你的气质不改变,你的命运永远都是浮躁不安。所以根本是在我们的心。怎么样去调伏其心、降伏其心,是很重要的。
心地法门:「守约是俭德。俭于听可以养心,俭于事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
各位有没有发现,现在小孩子的特色是戴眼镜。昨天晚上来了几个孩子,三兄弟都是戴眼镜。为什么呢?电动玩具、电脑、电视,都被这些「电」到近视。因为眼睛使用太过度了,不懂得保养,再加上饮食不当,冰水、冰淇淋、冰冷的东西,当然近视会越来越严重。
我念一句话看各位会不会写:「ㄐㄧㄣヽㄕヽ ㄐㄧㄣヽㄕヽ ㄐㄧㄣヽㄕヽ ㄐㄧㄣヽㄕヽ」怎么写呢?第一个 ㄐㄧㄣヽㄕヽ是「近世」,就是近代世界;第二个是「进士」,现在的大学生也就是古代的进士;第三个「尽是」;第四个「近视」;也就是「近世进士尽是近视」。
现在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这些念书的学生们都是近视。为什么呢?因为眼睛使用过度、使用不当,尤其这些节目很伤害我们眼睛,要特别小心。所以这个地方说「俭于听可以养心,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当我们的眼睛东张西望的时候,我们耗掉眼神、耗掉了我们的心力。你看所有的佛菩萨他们一坐下来是半闭三分眼,他只是看他自己三尺左右的地方。我们静坐的时候为什么眼睛不张开?因为会耗掉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精神涣散。
现代人耳朵要有什么音响,眼睛要看这些奇奇怪怪的镜头,身上又要有种种的刺激,这样子才觉得人生很有意义。所以我们内在心性的这种力量就被外在吸得一乾二净,这个就是我们众生不懂得去养精气神。我们看一个人事业好不好,就看这个人有没有精神;精神好,事业也会好;精神不好,萎靡不振,事业也做不出来。
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守约是俭德」,过一种俭朴的生活,对修身养性有很大的帮助。各位不要以为有钱人每天都是大鱼大肉,不见得。有些人财富很多,可是还是过着很俭朴的生活。
「俭于听可以养心」,不要听那些是是非非、没有意义、没有营养的话,可以养心。你如果是跟那些水准不高的人在一起,尽是那些风花雪月的,你的心灵力量就被耗掉了。所以我的朋友不太多,因为同参道友三两句话跟我闲聊的话,我就会打瞌睡。你如果谈这个修身养性的,我精神百倍。
我们从一个人说话,三句话、两句话,我们就会秤出对方的斤两;一开口,我们就知道有营养没营养,他的知识、他的德性就会秤出来。一开口都是俗里俗气的,老实说,三日不读书就面目可憎,内心里面很贫乏。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去养那个心。有些人喜欢听靡靡之音,有些喜欢奇奇怪怪的。我有时候觉得西洋的热门音乐乒乒砰砰的,我不晓得艺术在哪里,很奇怪有些人却沉迷当中。
这个就是说,心性的调养就在我们的五官当中;如果见色闻声能够让我们启发智慧的,我们去用心;如果会耗掉我们生命能量的,那舍了吧。
☆接着说「俭于事可以养神」。
我遇到一个信徒,他说:「师父啊!我的先生很讲究排场,讲究体面。他退休了,可是他总是要用最贵的名牌,最好的吃食,最好的衣服、鞋子、帽子、皮包,什么东西都要用名牌。挂的手表一只要三四十万的,打火机是用黄金做的。退休了还是很讲究这些场面」
我说:「你们经济不是不错吗?用得起吧?」她说:「我们用不起啊!他还逼我去借款。」她问我可不可以离婚?
我说:「最好是不要离婚,不要轻易的就上法院。你慢慢的引导你的先生跟好的朋友在一起。」因为世界上…
《逆增上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