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唯有佛教在讲了生死,前面已简略的说过了。佛在世时,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所谈,无非是告诉众生轮回生死的痛苦事实;指示众生了生脱死的方法而已。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注重个人了生死,大乘注重众生了生死,是则无论大乘小乘皆以了生死为唯一的大事!假若我们学佛法,尚未知了生死的道理,是则尚未学到佛法。或虽“知”之而不肯用功“了”之;是则虽学等于未学!不但辜负世尊的法恩,而且可惜自己的善根!居于乱世,而能闻到佛法,而能发心修行,而能参加佛七,真是幸何如之!在这良因善缘悉皆具足之环境下,不把生死大事办好,还等待到那一世去办呢?!古德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若是等到来世再修,不啻痴人说梦了。定期念佛七天,我们已经念了六天了,距离成功已不远了,再加精进,就可达到目的。倘若懈怠,则前功尽弃,譬如为山,功亏一篑,岂不太可惜吗!来日无多,时光不再,加功进行,是在各人。
话说多了“打闲岔”,打起精神来好好念佛吧!
七、念佛平时须相续
诸上善人: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已竟圆满了。诸位用功,都是勇猛精进,虽不敢说人人皆得证道,但总有些人证得的;或者证得理一心不乱,或者证得事一心不乱;或者亲见西方三圣尊相,或者亲闻三圣演说妙法;或者得见极乐世界四色莲花,七宝行树,种种庄严妙相;或者得一支香的净境,或者乍睹圣相,乍见光明。总之,凡真实用功者,必有所证,必有所得;决定功不唐捐的。
然而尚有二事,须请诸位注意:第一、虽然念了七天佛,可是并未证得甚么功夫,亦未得见甚么境界。如是即不可妄言证得!须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是“大妄语”!是犯“根本戒”的!若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知言不知,不知言知”。这是“小妄语”。犯了小妄语,尚可以求忏悔,还复清净。倘若犯了大妄语,则不通忏悔,一定要堕地狱的!诸位想想看:我们念佛,不能念到西方去,反而念到地狱里去了,岂不太冤枉吗!我尝研究,有些人欢喜胡说功夫乱道境界,是甚么道理呢?是为骗做官吗?是为骗发财吗?我想很少有这种人。大都为的“虚荣心”“要面子”而已。诸位再想想看:我们念佛修行,原为舍妄归真。倘若为虚荣面子,岂非妄上加妄吗?!所以奉劝诸位,切不可胡说乱道,要假面子,犯大妄语!第二、确实得到功夫,见到境界;但亦不可随便向人说!这一种规矩,尤须切记的!这又分两种:第一须知人,第二须知时。知人者:可以向“行解并重”的良师善友谈说,以求印证,而免错误。知时者:即是“预知时至”,这时候可以把一般道友、信徒,通统招集来;告诉他们,自己得的甚么功夫,见的甚么境界;藉以引人发心办道。说完了,就要准时往生的!举个例说:如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三次见到圣相,从未向人说过。第四次见到圣相时,阿弥陀佛亲口告诉他,七日之后,就要往生西方了;他才向弟子们说出来。到了第七日,果然往生了!如其本传说:“......专志净土,澄心观想。三见圣相,而沉厚不言。义熙(东晋安帝年号)十二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皆在侧。前揖曰:师早发心,何来之晚?远谓弟子法净,惠宝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吾生净土必矣!即自制遗戒。至八月六日,端坐入寂。”这就是祖师留下来的好模范!我们跟著祖师学,就对了。
因缘生法,世相无常,有聚必有散,佛七圆满之后,诸上善人自然分离了。分离之后,唯愿继续用功,勿使间断。在佛七之中,得到功夫的人,仍须用功,以求增益。未得功夫的人,尤须用功,以求证得。须知日日念佛,不令间断,才算“功夫”。果能不间断,虽每日十念佛,亦算“功夫”。设若念几天休息几天,纵令每日念十万佛,亦算不得“功夫”。所以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在家居士们,既要办家里的事,又要办社会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程,方不致于因为事忙而把念佛忘记了。那么,究竟一天应当念多少佛号呢?这要依著各人的因缘,自己斟酌参订;他人无法代为规定的。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十念法”出在“观无量寿经”;是“下品下生”的功课。所以每天至少须念“十念”佛。否则,不但不能“入品”,恐怕也就不能往生了!“十念”的念法,是这样的:每日清早,漱洗以后,面对西方,合掌端立,心存观想,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即以合掌之十指,默记十口气之数,念完十口气的佛号,再念一遍“回向偈”,即算功课完成。回向偈有多种,以四句的为简单明了;偈曰:“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广度一切诸含识”。至于念佛的声音:或高声念,或低声念,或者默念,亦要看家庭的环境而定,不可拘泥。在家庭里念佛,最好是“默念”,以免惹得别人烦恼。因为家庭里,决不只你一个人;而且还有前后左右的邻居。你一个人发心念佛,你的眷属,你的邻居不见得也发心念佛。倘若你念佛的声音,又高又大,扰得别人心情不安,岂不要同你生烦恼结冤家吗?从前有一位老太太,念佛很虔诚;每日要念三万声,而且是很大的声音。可是她的儿媳妇,被她搅的大生烦恼,初则吵闹,继则怒骂,终则竟敢把老太太的一尊古瓷弥陀像摔碎了。这位儿媳妇,在世法上讲,真是不孝顺!在佛法上讲,则罪过更重了;因为恶心破坏佛像,等于“出佛身血”,是要堕无间地狱的!然而我们需要研究一下,这位儿媳妇,为甚么发这样大的无明火,动这样大的嗔恨心呢?其原因为的老太太念佛的声音太大。试想,念佛不能把家亲眷属度到西方去,反而把自己的儿媳妇打入地狱去了!这位老太太岂能没有过错吗?所以在家庭里念佛,最好是“默念”免得别人生烦恼。再讲到念十口气的“气”,须要听其自然,不可故意拉长促短,以免伤气生病。我在北平时,有一位老人来问我:说是念佛把两耳都念聋了!请问怎么办?我说:你念佛怎么会把两耳都念聋了呢?他说:有一位“大德”秘密的传授他一个“口诀”,教他每日念十口气的阿弥陀佛。“大德”说:这种念法,现在的和尚都知道。可是这里面有个“口诀”,则和尚们都失传了。甚么口诀呢?就是须要“一口气一串珠”。一口气一定要念一百零八声佛号,只有使劲把这一口气拉长。念了几天,两耳便嗡嗡的叫起来了,再念几天,两耳竟听不见声音了。唉!这位“大德”把佛法变成外道法,真是害人不浅!所以奉劝诸位:修十念法时,对于气息,要听其自然,不可故意拉长。
第二、渐次加多以求进益:每天“十念”,从不间断,这就是“功夫”。虽然如是,但不可以此为足。仍须尽自己的力量,将佛号数目渐次加多起来。因为我们念佛,是为了生死的,应当尽心尽力,以求进益。前面说的,是每日早晨念“十念”;现在再加上每日晚上念“十念”。晚上念佛,最好是在临睡以前,念完佛再睡,尚可得到安眠熟睡,夜无恶梦的好处。如是早晚十念,能不间断;再进一步,就要用“念珠”了。每串念珠,是一百零八粒:表示得到百八佛号功德,断除百八烦恼结业。念珠一定要穿一百零八粒,是出在“木□子经”,如是早晚各念百八声,能不间断;更进一步,把百八声,算作一百声;早上念三百,晚上念三百。加到早上念五百,晚上念五百。再加到早上念一千,晚上念一千。倘若时间不够分配,早上可以提早一小时起床,晚上延迟一小时睡眠,每日睡六小时已竟足够了,并不会影响身体。至于走路时,坐车时、休息时、散步时、皆须随心念,但不必记数。以上系对每日太忙的公教工商等人说的。倘若有多的闲时间,念佛的数目,当然仍需加多。每日加至三千声,五千声,一万声,三万声,乃至十万声。
有人说:我试验过了,每日念十万声,无论如何念不了这么多。古人所谓“日以十万弥陀为课”,大概是勉励人的话,或者是总其大数而言吧。
且慢谈“试验”,请先受“训练”!因为没有受过“训练”,不但嘴里念不快,而且手指掏念珠亦掏不快。如是以笨嘴笨手,而欲日课十万佛号,自然办不到了。但这里所谓“训练”,并非受他人的训练,而是自己训练自己;口里佛号尽快的念,手里念珠尽快的掏,熟之又熟,以达到极快的境地为目的。现在略说其方法,望注意听之:第一、须坐下来念,虽行住坐卧,皆可念佛,而以坐念为宜。第二、须用“草菩提子”念珠,取其分量轻,掏得快。“天台菩提子”亦可。“星月菩提子”则不相宜,以其分量太重。第三、须念四字——阿弥陀佛。如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一万声,改念四字佛可念一万五千声。第四、须“金刚念”,即是唇舌微动之默念。念佛,高声念低声念皆可;顾若求其快,求其多,则只有以“金刚念”为最宜了。高声念固然念得慢,低声念仍然念不快;因为音声只要出口,即占据四个字的时间。倘若用“金刚念”,则只闻“陀,陀......”之微音;虽然“自闻”四字分明,第其所占之时间,则只有一个字的时间。如“低声念”念一万声,则“金刚念”即可念四万声了。依以上所说之方法,加紧训练,日日念,月月念,念的越快越好。一直训练到每四分钟能念一千声佛,为达到目的。现在再把“时间”与“佛号”总算一下:一日一夜共有二十四点钟;除去睡眠时间六点钟,再除去饮食及大小便的时间三点钟,尚余十五点钟,即是用功修行的时间了。每一点钟有六十分,以四十分钟,坐下默念佛号一万声;以二十分钟休息,(或绕佛、或拜佛、或散步、或静卧。)连休息时间在内,合一点钟一万声。如是“日课十万弥陀”,只需十点钟就够了!仍有五点钟的时间,可以课诵,可以读经,可以研教,可以静坐,随自己的兴趣分配好了。
第三、不必太多精益求精:上来我把每日念十万佛号的方法,详细的讲一讲;意在使诸位相信每日念十万佛是可能的;对于古德,不可怀疑生谤,以免妄造口业!至于我们现在是不是都能够日课十万佛号呢?恐怕都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这样多的闲时间。尤其在家居士们,事务更多,所以也就做不到了。然而我们要知道:念佛是“用功”的,不是“论数”的。果真多而且精,自然太好了。倘若只贪其多,而不求其精,也是错误的。试想,口里念佛,手里掏珠,而心里在打妄想;即使每日念十万佛,能算是“用功”吗?所以说不必太多,要精益求精!每一句佛号,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内而要念到自己心里去,外而要念到极乐世界去!一句如是念,百句如是念,千句万句亦如是念;自然而然地就念成一心不乱了。毫无障碍地就把自心与弥陀感通了,只在各人精进而已!
现在再把前几天讲的话,重述一遍,以便记忆。第一天讲的“念佛须知了生死”是“自利”。第二天讲的“念佛当发菩提心”是“利他”。第三天讲的“念佛切勿起疑念”是“信”。第四天讲的“念佛决定愿往生”是“愿”。第五天讲的“念佛必须认真念”是“行”。第六天讲的“念佛结期应求证”是“加行”。第七天讲的“念佛平时须相续”是“常行”。
总之,讲来讲去,都是几句剩话。说是“打闲岔”,真是“打闲岔”。惟愿诸上善人多多原谅,是幸!
《佛七讲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