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唯有佛教在講了生死,前面已簡略的說過了。佛在世時,說法四十九年,談經叁百余會,所說所談,無非是告訴衆生輪回生死的痛苦事實;指示衆生了生脫死的方法而已。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注重個人了生死,大乘注重衆生了生死,是則無論大乘小乘皆以了生死爲唯一的大事!假若我們學佛法,尚未知了生死的道理,是則尚未學到佛法。或雖“知”之而不肯用功“了”之;是則雖學等于未學!不但辜負世尊的法恩,而且可惜自己的善根!居于亂世,而能聞到佛法,而能發心修行,而能參加佛七,真是幸何如之!在這良因善緣悉皆具足之環境下,不把生死大事辦好,還等待到那一世去辦呢?!古德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若是等到來世再修,不啻癡人說夢了。定期念佛七天,我們已經念了六天了,距離成功已不遠了,再加精進,就可達到目的。倘若懈怠,則前功盡棄,譬如爲山,功虧一篑,豈不太可惜嗎!來日無多,時光不再,加功進行,是在各人。
話說多了“打閑岔”,打起精神來好好念佛吧!
七、念佛平時須相續
諸上善人:我們的念佛七,今天已竟圓滿了。諸位用功,都是勇猛精進,雖不敢說人人皆得證道,但總有些人證得的;或者證得理一心不亂,或者證得事一心不亂;或者親見西方叁聖尊相,或者親聞叁聖演說妙法;或者得見極樂世界四色蓮花,七寶行樹,種種莊嚴妙相;或者得一支香的淨境,或者乍睹聖相,乍見光明。總之,凡真實用功者,必有所證,必有所得;決定功不唐捐的。
然而尚有二事,須請諸位注意:第一、雖然念了七天佛,可是並未證得甚麼功夫,亦未得見甚麼境界。如是即不可妄言證得!須知“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是“大妄語”!是犯“根本戒”的!若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知言不知,不知言知”。這是“小妄語”。犯了小妄語,尚可以求忏悔,還複清淨。倘若犯了大妄語,則不通忏悔,一定要墮地獄的!諸位想想看:我們念佛,不能念到西方去,反而念到地獄裏去了,豈不太冤枉嗎!我嘗研究,有些人歡喜胡說功夫亂道境界,是甚麼道理呢?是爲騙做官嗎?是爲騙發財嗎?我想很少有這種人。大都爲的“虛榮心”“要面子”而已。諸位再想想看:我們念佛修行,原爲舍妄歸真。倘若爲虛榮面子,豈非妄上加妄嗎?!所以奉勸諸位,切不可胡說亂道,要假面子,犯大妄語!第二、確實得到功夫,見到境界;但亦不可隨便向人說!這一種規矩,尤須切記的!這又分兩種:第一須知人,第二須知時。知人者:可以向“行解並重”的良師善友談說,以求印證,而免錯誤。知時者:即是“預知時至”,這時候可以把一般道友、信徒,通統招集來;告訴他們,自己得的甚麼功夫,見的甚麼境界;藉以引人發心辦道。說完了,就要准時往生的!舉個例說:如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叁次見到聖相,從未向人說過。第四次見到聖相時,阿彌陀佛親口告訴他,七日之後,就要往生西方了;他才向弟子們說出來。到了第七日,果然往生了!如其本傳說:“......專志淨土,澄心觀想。叁見聖相,而沈厚不言。義熙(東晉安帝年號)十二年七月晦夕,于般若臺之東龛,方從定起,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圓光之中,有諸化佛。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佛告遠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汝後七日,當生我國!又見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皆在側。前揖曰:師早發心,何來之晚?遠謂弟子法淨,惠寶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叁睹聖相,今複再見,吾生淨土必矣!即自製遺戒。至八月六日,端坐入寂。”這就是祖師留下來的好模範!我們跟著祖師學,就對了。
因緣生法,世相無常,有聚必有散,佛七圓滿之後,諸上善人自然分離了。分離之後,唯願繼續用功,勿使間斷。在佛七之中,得到功夫的人,仍須用功,以求增益。未得功夫的人,尤須用功,以求證得。須知日日念佛,不令間斷,才算“功夫”。果能不間斷,雖每日十念佛,亦算“功夫”。設若念幾天休息幾天,縱令每日念十萬佛,亦算不得“功夫”。所以今天的講話題目是“念佛平時須相續”。再分叁段來講:
第一、初勿貪多但求相續: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數目,倘若沒有一定的數目,只是隨便念念,日子久了就會忘記的。在家居士們,既要辦家裏的事,又要辦社會上的事,實在忙的很!然而正因爲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課程,方不致于因爲事忙而把念佛忘記了。那麼,究竟一天應當念多少佛號呢?這要依著各人的因緣,自己斟酌參訂;他人無法代爲規定的。每日念數千聲,數萬聲都好。但每日至少須念“十念”。“十念法”出在“觀無量壽經”;是“下品下生”的功課。所以每天至少須念“十念”佛。否則,不但不能“入品”,恐怕也就不能往生了!“十念”的念法,是這樣的:每日清早,漱洗以後,面對西方,合掌端立,心存觀想,口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爲一念,即以合掌之十指,默記十口氣之數,念完十口氣的佛號,再念一遍“回向偈”,即算功課完成。回向偈有多種,以四句的爲簡單明了;偈曰:“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廣度一切諸含識”。至于念佛的聲音:或高聲念,或低聲念,或者默念,亦要看家庭的環境而定,不可拘泥。在家庭裏念佛,最好是“默念”,以免惹得別人煩惱。因爲家庭裏,決不只你一個人;而且還有前後左右的鄰居。你一個人發心念佛,你的眷屬,你的鄰居不見得也發心念佛。倘若你念佛的聲音,又高又大,擾得別人心情不安,豈不要同你生煩惱結冤家嗎?從前有一位老太太,念佛很虔誠;每日要念叁萬聲,而且是很大的聲音。可是她的兒媳婦,被她攪的大生煩惱,初則吵鬧,繼則怒罵,終則竟敢把老太太的一尊古瓷彌陀像摔碎了。這位兒媳婦,在世法上講,真是不孝順!在佛法上講,則罪過更重了;因爲惡心破壞佛像,等于“出佛身血”,是要墮無間地獄的!然而我們需要研究一下,這位兒媳婦,爲甚麼發這樣大的無明火,動這樣大的嗔恨心呢?其原因爲的老太太念佛的聲音太大。試想,念佛不能把家親眷屬度到西方去,反而把自己的兒媳婦打入地獄去了!這位老太太豈能沒有過錯嗎?所以在家庭裏念佛,最好是“默念”免得別人生煩惱。再講到念十口氣的“氣”,須要聽其自然,不可故意拉長促短,以免傷氣生病。我在北平時,有一位老人來問我:說是念佛把兩耳都念聾了!請問怎麼辦?我說:你念佛怎麼會把兩耳都念聾了呢?他說:有一位“大德”秘密的傳授他一個“口訣”,教他每日念十口氣的阿彌陀佛。“大德”說:這種念法,現在的和尚都知道。可是這裏面有個“口訣”,則和尚們都失傳了。甚麼口訣呢?就是須要“一口氣一串珠”。一口氣一定要念一百零八聲佛號,只有使勁把這一口氣拉長。念了幾天,兩耳便嗡嗡的叫起來了,再念幾天,兩耳竟聽不見聲音了。唉!這位“大德”把佛法變成外道法,真是害人不淺!所以奉勸諸位:修十念法時,對于氣息,要聽其自然,不可故意拉長。
第二、漸次加多以求進益:每天“十念”,從不間斷,這就是“功夫”。雖然如是,但不可以此爲足。仍須盡自己的力量,將佛號數目漸次加多起來。因爲我們念佛,是爲了生死的,應當盡心盡力,以求進益。前面說的,是每日早晨念“十念”;現在再加上每日晚上念“十念”。晚上念佛,最好是在臨睡以前,念完佛再睡,尚可得到安眠熟睡,夜無惡夢的好處。如是早晚十念,能不間斷;再進一步,就要用“念珠”了。每串念珠,是一百零八粒:表示得到百八佛號功德,斷除百八煩惱結業。念珠一定要穿一百零八粒,是出在“木□子經”,如是早晚各念百八聲,能不間斷;更進一步,把百八聲,算作一百聲;早上念叁百,晚上念叁百。加到早上念五百,晚上念五百。再加到早上念一千,晚上念一千。倘若時間不夠分配,早上可以提早一小時起床,晚上延遲一小時睡眠,每日睡六小時已竟足夠了,並不會影響身體。至于走路時,坐車時、休息時、散步時、皆須隨心念,但不必記數。以上系對每日太忙的公教工商等人說的。倘若有多的閑時間,念佛的數目,當然仍需加多。每日加至叁千聲,五千聲,一萬聲,叁萬聲,乃至十萬聲。
有人說:我試驗過了,每日念十萬聲,無論如何念不了這麼多。古人所謂“日以十萬彌陀爲課”,大概是勉勵人的話,或者是總其大數而言吧。
且慢談“試驗”,請先受“訓練”!因爲沒有受過“訓練”,不但嘴裏念不快,而且手指掏念珠亦掏不快。如是以笨嘴笨手,而欲日課十萬佛號,自然辦不到了。但這裏所謂“訓練”,並非受他人的訓練,而是自己訓練自己;口裏佛號盡快的念,手裏念珠盡快的掏,熟之又熟,以達到極快的境地爲目的。現在略說其方法,望注意聽之:第一、須坐下來念,雖行住坐臥,皆可念佛,而以坐念爲宜。第二、須用“草菩提子”念珠,取其分量輕,掏得快。“天臺菩提子”亦可。“星月菩提子”則不相宜,以其分量太重。第叁、須念四字——阿彌陀佛。如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一萬聲,改念四字佛可念一萬五千聲。第四、須“金剛念”,即是唇舌微動之默念。念佛,高聲念低聲念皆可;顧若求其快,求其多,則只有以“金剛念”爲最宜了。高聲念固然念得慢,低聲念仍然念不快;因爲音聲只要出口,即占據四個字的時間。倘若用“金剛念”,則只聞“陀,陀......”之微音;雖然“自聞”四字分明,第其所占之時間,則只有一個字的時間。如“低聲念”念一萬聲,則“金剛念”即可念四萬聲了。依以上所說之方法,加緊訓練,日日念,月月念,念的越快越好。一直訓練到每四分鍾能念一千聲佛,爲達到目的。現在再把“時間”與“佛號”總算一下:一日一夜共有二十四點鍾;除去睡眠時間六點鍾,再除去飲食及大小便的時間叁點鍾,尚余十五點鍾,即是用功修行的時間了。每一點鍾有六十分,以四十分鍾,坐下默念佛號一萬聲;以二十分鍾休息,(或繞佛、或拜佛、或散步、或靜臥。)連休息時間在內,合一點鍾一萬聲。如是“日課十萬彌陀”,只需十點鍾就夠了!仍有五點鍾的時間,可以課誦,可以讀經,可以研教,可以靜坐,隨自己的興趣分配好了。
第叁、不必太多精益求精:上來我把每日念十萬佛號的方法,詳細的講一講;意在使諸位相信每日念十萬佛是可能的;對于古德,不可懷疑生謗,以免妄造口業!至于我們現在是不是都能夠日課十萬佛號呢?恐怕都做不到,因爲我們沒有這樣多的閑時間。尤其在家居士們,事務更多,所以也就做不到了。然而我們要知道:念佛是“用功”的,不是“論數”的。果真多而且精,自然太好了。倘若只貪其多,而不求其精,也是錯誤的。試想,口裏念佛,手裏掏珠,而心裏在打妄想;即使每日念十萬佛,能算是“用功”嗎?所以說不必太多,要精益求精!每一句佛號,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內而要念到自己心裏去,外而要念到極樂世界去!一句如是念,百句如是念,千句萬句亦如是念;自然而然地就念成一心不亂了。毫無障礙地就把自心與彌陀感通了,只在各人精進而已!
現在再把前幾天講的話,重述一遍,以便記憶。第一天講的“念佛須知了生死”是“自利”。第二天講的“念佛當發菩提心”是“利他”。第叁天講的“念佛切勿起疑念”是“信”。第四天講的“念佛決定願往生”是“願”。第五天講的“念佛必須認真念”是“行”。第六天講的“念佛結期應求證”是“加行”。第七天講的“念佛平時須相續”是“常行”。
總之,講來講去,都是幾句剩話。說是“打閑岔”,真是“打閑岔”。惟願諸上善人多多原諒,是幸!
《佛七講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