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道源法師講述
民國六十四年講于志蓮精舍
民國六十九年能仁佛學院同學依錄音帶共集于海會寺
民國八十八年釋法律重新整理于基隆靈泉禅寺及海印寺
願道源長老再來人間
上道下源老和尚行狀
紀念道源法師
當代“說法第一”的道源長老
跋文
地藏菩薩本願經
解釋經題
翻譯的人題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願道源長老再來人間(摘錄自道源老法師紀念集)
印順導師
四月十六日,八九高齡的道源長老,久病而終于離開了人間。對中國佛教來說,是一件大事,值得舉行追思與贊頌的!
道老曾親近前輩名德慈舟老法師,並輔助慈公講經。道老一生弘法,著重在持戒,念佛,應該是有得于慈公老法師的。道老來臺灣四十年,在基隆八堵的正道山,建立起莊嚴的海會寺;曾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東山佛學院院長等;講經與傳戒,那是次數太多了!晚年,常聽說他老有病,又常聽說在香港等地講經。一生爲法而盡力,雖說海會寺重修還沒有落成,不能主持海會寺今冬的戒會,似乎有願未盡,其實世間事是從來沒有圓滿的,盡了能夠盡到的責任,應該是無所挂礙了!
民國四十六年五月,我與道老一同出席泰國佛元二千五百年的慶典。我這才知道,也就從此贊說:“講經法師中,道源長老第一”!他不但口才好,尤其態度的懇切自然,說真就像是真的,說假就像是假的,真是不可多得!六十年初冬,我在大病中,拒絕了第二次開刀。我自己知道,即使再開刀而好轉,體力衰弱,也不能對佛法有什麼裨益。但是道老來了,憑他舌燦蓮花的口才,說得我非再挨一刀不可。就是這一刀,使我拖到了現在,道老卻先離去了!我一直有這樣的信念:“業緣未盡死何難”!一生福薄緣悭,體弱多病而還要活下去,實在乏味!先走一步的長老們,我總是羨慕他們,稱贊他們是有福的。道老以八九高齡,功德無量而去,那真是太有福報了!.
道源長老應該是願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不過從佛法衰微,人類苦悶著想,我祝願道老,還是再來人間吧!
上道下源老和尚行狀(摘錄自道源老法師紀念集)
晴虛法師
源公長老,法名能信,又名騰欽,別號中輪,生平以道源之字行。光緒廿六年十月初五日誕生于河南省商水縣周口鎮,俗姓王,父諱德馨,母陶氏。長老生而資禀穎慧,幼即入墊讀書。不幸年方九歲,即生母去世,二十歲時,相依爲命之胞姊及嬸母亦先後亡故。因之頓感人生無常,油然葫出世志,蓋以慧根宿具,遂投本鎮之普靜堂,禮隆品上人爲師而披剃出家焉。民國十二年,赴漢陽歸元寺依覺清律師,圓受具戒。從此之後,邁向參學佛法之大道,精進無間,敦勵志行,曆七十載如一日,以上弘下化爲職志,紹隆聖教爲素衷。蓋亦大權菩薩乘願再來,爲度衆生而示現者乎!
長老爲河南人,故于早歲參學、弘法之機宜,亦多在北方。曾參學于常熟虞山興福寺之慈舟大師,蘇州靈岩山寺印光大師,故于二老所弘之律、淨二門,聆益熏修者獨深厚,于平生之自行與化他,亦以此爲素志而不踰也。雖然叁十歲時曾至武昌佛學院,親近當時領導革新運動之佛教泰鬥 太虛大師,然不久即離院,而迳往洪山寶通寺閉關潛修。蓋因機教所異,抑志趣使然耶?
自叁十四歲以後,爲長老踏向教學弘法曆程時段。先應開封鐵塔寺淨嚴長老之聘任爲佛學院教師;民國二十五年,受慈舟長老教命,南下福州代理法海寺之法界學苑教務。四十一歲以還,曆任北平宏慈佛學院、八敬學院,及廣化寺佛學院等主座講席。長老曾于叁十九歲時受聘任河北上方山兜率寺主持,即倡導舉辦僧衆結夏安居,講解律儀;並從此後,約十年間,曾六次任戒壇教授,每次必主講叁壇戒本,倡弘律製,開千百年來提倡敷演毗尼之弘範。長老在教學弘法之余,爲仰慕佛教聖迹,嘗朝禮四大名山之叁—觀音菩薩靈場之普陀山、地藏菩薩靈場之九華山、及文殊菩薩靈場之五臺山,所過或隨緣應請講律、弘法,廣結善緣。且自早歲,即曾輔佐慈舟長老在北平淨蓮寺開講華嚴大經,爾後即時常應請至各地敷講經律。我國佛教,自唐朝末葉武宗滅法之後,教運即衰頹不振,曆千余年來,講經弘法者略無其人,偶或有之,傳統成習,不出“四部頭”而已!而源公長老雖師承傳統佛教,然生平不僅致力演揚經律,且所敷講經典,擴及大涅槃經、仁王護國經、華嚴經、淨土叁經、梵網經、遺教叁經、般若心經,及大乘起信論、淨土往生論等,多所闡揚。雖雲十九爲真常心系之經論,然以向爲中國佛教傳統所重者,長老傾注心力發而宣講弘揚之,蓋亦難能希有之事,故每有敷講,必座無虛席,概見法緣之勝也。
民國叁十八年,神州變色,先于是年叁月,江南局勢已趨混亂。源公長老,因得摯友同參白聖長老之勸,遂結束大陸之弘化事業,聯袂飄然來臺。初駐錫于臺北十普寺,嗣于基隆寶明寺講經之緣,得修果、紹願師徒之助,于民國四十年四月,即開山創建海會寺于八堵橋頭之正道山。自爾以還,長老之弘法活動,展開了新頁,其足迹遍及于全省各地,或應請敷講經律,或主持傳戒,或出長教會,或開辦學院作育僧才,弘法宣化之勤,爲法爲人之誠,不倦不厭,亦不知老之垂暮矣。古德有雲爲“大法忘身”、爲“聖教亡軀”之者,源公長老實當之非愧也。雖雲扼于時局形勢,然以盛德所被,能不局于臺灣海島,不僅頻應香港教界之請,前往講經、傳戒;且亦時應海外僑界之請,遠至南洋星、馬、泰、印各地;或領團前往日、韓、美等國,弘法遊化。四十年來,源公長老之弘化業績,有目共睹,亦爲我教界所同景仰。
學出舟、光二老之門,以師承有自,因之,長老亦以律淨雙修爲務,平生以此自勵與作爲化他之宗本,而致力弘戒法及念佛行門,老而彌笃!且亦時常主導結七熏修念佛,並出有“佛堂講話”等專者,宣揚淨土法門。
源公長老,生而單寒,原本體弱。于來臺之初—五十一歲時,即嘗一病至于昏迷叁日,幾至不起!幸得孫章安妮女士、曹永德夫婦之悉心延醫救護,乃得痊可沈痾。自是吉人天相,抑亦與臺疆之因緣有在也。然以不勝之軀,而一生爲法爲教,又值世局變遷之會,曆盡炎暑風情,勞累不息,竟能克享遐齡至八十九歲,可雲奇哉。正所謂“仁者必壽”乎!以近九十年之歲月,其行曆事迹,固非後人所能詳悉。幸長老在生之日,曾自述其行年史事,由弟子仁光記述之成“事略”一書,于長老生平之行誼,敘之頗詳,可作爲“年譜”之初稿也。惟于長老出家祖庭及嗣法、傳法之事,未及詳之。據悉,源公長老之剃度師隆品上人,系承臨濟宗下,即“本覺昌隆、能仁聖果”之隆字,源公法名爲能信;而長老又曾受法于鼓山湧泉寺複仁老和尚,故嗣曹洞宗法于壽昌下鼓山續派第四十九世,法名騰欽雲。
佛言:世間無常,娑婆極苦!源公長老于無常之世克享長壽;于苦迫之地,興隆叁寶,作大佛事,聲教廣被于華夏,功果莊嚴于淨土。惟今者遽爾西歸安養,將此音容永邈,四衆悲悼之情,溢于言喻!祈願長老寂光之靈垂慈,早日乘願再來,廣度衆生。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叁日 嗣法門人晴虛(今明)
紀念道源法師(摘錄自道源老法師紀念集)
默如長老
人皆有他的行事和曆程,甚或有他的個性和特點,道源長老是我六十年來的同學,在我意識上簡要的分析一下,我覺得他有這樣的叁類型態是很值得大家一致的學習和仰慕的:
一、不怕濁浪摧擊的岩石。
二、荷負忏悔主義的使命。
叁、亮起福德光明的燈塔。
一、地球是成住壞空的,人生是生老病死的,沒有一個人不死,沒有一個地球不滅。只是受時間的沖擊,慢慢的來,有一天到來,免不了要消要完的。江山要改,社會也變。如何的改、如何的變,不是我們能推算的事。怎樣是好,怎樣是不好,也不十分標准的。也有人說:多數人贊成爲好,少數不能敵過多數的,這種理論是無可非議。試問:世界上,是作惡者多,還是行善者多,媒體新聞打開來看,社會究竟是會什麼事?儒家主張隱惡而揚善,媒體新聞該具道義感嗎?我們的道老,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上,雖然他不參預任何是非的場合,盡管東風吹來,西風吹去,他是安然自得,不能動其心、改其性。舉世溷濁的汙水惡浪襲擊沖擁而來,他是一幢堅牢特挺的岩石在那兒卓立著,能與萬浪敵。此所謂叁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矣夫!
二、文明是個美聽名詞:精神文明,是道德的升華。物質文明,是科技的升華。雖然,精神也有僞善的文明,科技更有殘害的文明,因此,精神物質兩種文明,都不能真的文明起來了。文明的真價一旦失去,這世界要蒙被上黑暗的陰影。叁十日的到臨,這個罪惡的帳無法結清。基督教的彌撒,佛教的忏悔應運而生。活的人要拜忏消災,死的人要拜忏往生,宗教徒有了事做了,由此獲利而謀生而弘法利人。雖然,這並非全無濟世利人之功的。因爲,人的世界,造罪滿大地,積惡如恒沙,舉足動步,無半造業,人生何其不知苦也。我們的道老,他也在拜忏嗎?他不是現在寶島風行七皇九皇的人,他是怎樣荷負忏悔主義的使命的呢?他在這滔滔爭奪的世界上,他是不爭不奪,靜以製動,適時而安,息下人我是非,創造安甯的天地,使得罪念無從得生。這便是古人說的“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爲真忏悔。”對于當前諸般顛倒的紛爭中,他能不隨風倒,一面倒,而能提起正義感來。在中正的立場上去喚曉大義,開示因果報應。如果言之無效,他也不必強人所能。原來他是荷負忏悔主義的,若如迫人而爲,結人以怨,那又不合忏悔主義了。如此,他是能荷負忏悔主義的使命了。
叁、一個人,要修德、要積福、要勤學、要利人,而後才能使人敬、使人服、受人恭養、得人資助,獲得福果、延續壽命。道老諸緣…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