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造了惡業,死此生彼。前世守五戒修善,今世得人身,如果修十善得生天人,如果一面修善又喜發脾氣,則轉生阿修羅道!造惡亦是如此,此死彼生;像井輪子回轉,古時候,水井上面綁一個架子,架子上綁一個滑車輪子,系上一個井繩吊兩個水桶,這個水桶下去,那個水桶上來。等于忽然人天,忽然地獄,永無止息,你想不輪迥都不可能,所以叫六道輪回。
如果想要止息那輪回之苦,非得學佛作觀想,啓發智慧不可,依佛陀所說了生死的方法,來修那個不生的道,才能證入不生不死的寂滅涅槃。不學佛法,不了解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不知前世怎麼來,也不知死了來生到那裏去!你要記著:“就是由業道而來,也從業道而去!”你造了人的業,才能轉生爲人,你造了十善的善業,就投生天道,你想來生不要生,都不可能,因你造了受生的業。這個“業”就是“動”的意思,也就是“因”,動什麼呢?動身口意,一動身口意不是善業就是惡業!你我就隨這個業而受生這叫做“業感緣起”,由這個業感招來的這個生死果報。這個業就是緣,這緣起法是二乘的說法,大乘佛法研究說是第八識,叫阿賴耶識緣起。再往上研究如來藏緣起,真如緣起,最高的法界緣起。我們只能就業感緣起加以解說。業感緣起雖是小乘法,但對外道來說就是菩提法。外道說:“人是上帝造的,信我得永生,不信下地獄!”人是上帝造的,那上帝又是誰造的呢?中國聖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都是中國傳統聖賢之人,一生爲民爲國爲衆生盡做善事,難道他因沒信你的教就要下地獄嗎!當然絕不是這樣的,而是我們衆生自己造了生天的業性,或造叁惡業,墮叁惡道,這就是投生轉世的一個“原始理論”,也叫做“業感緣起”!
接著講二種生死:叁界之內叫分段生死,叁界之外叫變異生死,或叫不思議變異生死。叁界以內的六道衆生其生命都是分成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壽命都是有限度的死此生彼。例如生命最短的是朝生暮死的小蟲子。如果生到天上當天人,則壽命幾劫,而且身高是幾由旬高。如果投生當螞蟻、豬狗畜生、或投生做人,身高六尺壽命最長一百,不管是長或短,或大或小,壽命有分限,身心有段落,亦即六道見思惑的凡夫,作諸有漏不善業,以煩惱爲助緣。感生叁界六道的果報,有分段分段長短不一之差別叫做“分段生死”。前面所講的要了脫六道輪回之苦,就是指的了脫分段生死,超出叁界,脫出叁界就成了佛教中所謂的聖人:聲聞、緣覺、菩薩,這叫“叁乘聖人”。叁乘聖人他還有生死苦,叫做“變異生死苦”。就是已斷見思惑的阿羅漢以上之聖者,作種種無漏勝善功德之業,依所知障爲助緣,感生于叁界外之淨土果報。這種聖者所感生的果報,因爲沒有色身的勝劣與壽命的長短,但因迷想漸滅,證悟漸增,迷與悟不斷遷移前後變異,神化自在妙用莫測,因此叫做不思議變異生死。這種生死不但凡夫感覺不到,就是二乘聖人也感覺不到,只有菩薩以上才能感覺到有這個變異生死苦。例如有人將一根極細的毫毛,輕輕的放在你的手上,你手粗感覺不到,但如果將毫毛放在你的眼睛裏,你馬上感覺到,因爲凡夫心粗,叁界外的苦不知道,要到菩薩的境界才知道。但他還是有苦,一直要到成了佛,這兩種生死才通通了了。
那個知苦的法講好了,再講那個樂法,前面談到人生欲樂是不知苦因。生到天上(分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樂也是不常久!也要壞,感到樂會壞就叫壞苦。縱使到了無色界,身體空掉了,他還有個心在念念生滅,那叫行苦,苦苦沒有樂叫苦苦,等到成了佛,得了二種究竟大樂,一叫菩提樂、覺法樂,二叫涅槃寂靜樂,成了佛,有能證的智慧,就是菩提,華言叫覺。有所證的理體,不生不滅的理體,就叫涅槃,是寂靜不生不滅,叫寂靜之樂,這是佛的樂。得了佛的菩提智慧,無法不覺這叫覺法樂,我們依文解義,要解到心裏去,例如諸位以前沒有聽過佛經,佛經上的道理不了解,現在聽了經,明白了,內心覺得這道理真對,真好,這種樂的感覺,就仿佛那菩提覺法樂。住臺北的人都知道,實在是夠吵夠鬧哄哄的,爲了生活又不能離開,好不容易有個假期到山上清淨一陣,到了寺院,好靜好靜,內心的感覺是甯靜安祥又幽遠,就仿佛那個涅槃寂靜之樂一般,這就是樂的法。
這忉利天宮的地藏法會十方無量世界的諸佛,都來了,而且各都帶了一個侍者大菩薩摩诃薩,來向世尊問訊請安,爲什麼佛與佛不見面,直接互相問訊請安不就好呢?因爲這十方叁世諸佛同共一法身,就是這個道理。大乘起信論上說:“佛與佛,無有彼此相疊相見!”十方叁世諸佛,他的法身是一個,法身叫理性,真理之體沒有兩個,統統共一個法身,因爲共一個法身,這佛與佛就沒有彼此的身相,沒有彼此,怎能疊互相見呢!每一個佛都有叁個身!證得了真如理體了,才成了佛,這以法爲身叫法身佛,沒有相沒有身體,沒有形相。第二叫修身佛也叫報身佛,報是報他修行的功德,小乘講成佛要修叁大阿僧祇劫,大乘家成佛要修無量阿僧祇劫,他修那個成佛的功德,所以他得了一個功德果報之身叫報身。第叁種叫應化身佛,也叫應身佛,應是應這個人天二乘之機,化是變化身,合起來叫應化身!人呀!善根成熟就應該見佛,但是見報身佛呢?還不夠格,我們見的佛叫應身佛,二乘人見的也還是應身佛,報身佛是大乘菩薩見的,報身佛有相,應身佛有相,但法身佛沒有相,在忉利天宮有釋迦世尊,他有相,有十方無量世尊無量諸佛都有身相,看你的根機,天人及二乘聖人看見的是應身佛,要是這些大菩薩所見的則都是報身佛,但是佛與佛都是法身理體,沒有兩個彼此,所以佛與佛沒有個相可以見面。
再說這部地藏經屬于密宗的經典,他是藉事顯理,佛陀在忉利天說法,十方諸佛都來參加這個法會,這都是屬于事相,各遣侍者問訊世尊,這也是有相的,佛與佛爲什麼不見面說話,就叫我們藉事顯理,顯這個無相之理,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但凡夫相是虛妄,叁乘聖人的相也是虛妄,佛的相仍然是虛妄的。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真理就是唯一的,沒有兩個,是絕待的,有兩個就成了對待了,那就不是真理,這道理很容易了解。什麼叫叁乘聖人呢?這是對著叁界內六道輪回的凡夫衆生所說的,因爲他超出了叁界了。但依佛的立場說呢,九法界都是凡夫,都是衆生,這是依對待而立的一個假名,相同的,如果九法界的衆生全都成了佛,這個“佛”的名還能建立起來嗎?還能解釋得出來嗎?立一個名,立一個相,無非都是對你而言,待你而講的一種道理!就像十方諸佛,那有彼此身相,只有一個唯一的真理之體?學佛法要學到他的綱要:“實際理地一法不立,佛事門中一法不廢。”,要把這兩句話記好,實際理地就是真如實地,那個真理之地,一法不立。不但九法界衆生之法不能建立,連佛法也不能建立,只要建立一種法,都不是實際理地,講真理的時候,衆生法,九法界的衆生法都把他空掉了,連佛的法也把他空掉了,這叫實際理地一法不立。講理還要事呀,我們凡夫在事相中流轉生死,在佛事門中一法都不能廢掉,例如修善業不造惡,就轉生叁善道。造惡業就墮叁惡道,六道有分段生死的輪回之苦,所以一定要學佛求出離,出叁界斷輪回,可這叁乘聖人尚有變易生死之苦,所以一定要成佛,才能得二種究竟大樂,一法不廢就是要你把這些綱要記住!否則學了佛,反而自生障礙。你如看到有關“說空”的經典,內容是這也空,那也空,不但衆生空相,連空相也空,就算了解佛法,一切皆空嘛,你成佛了沒?其實你一點也空不掉,一餐不吃飯,就肚子餓,一晚不睡覺,明天就沒有精神,如果凡夫說聖人的話,這是打的大妄語,那或者執著事相來修行,說那麼高的“空理”幹什麼?但不說你怎麼知道佛教的無相之理呢,不跟你說這空相之理,你處處著相,學了心外之佛豈不成了外道了。
發起序(別序)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所謂大圓滿光明雲、大慈悲光明雲、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大叁昧光明雲、大吉祥光明雲、大福德光明雲、大功德光明雲、大歸依光明雲、大贊歎光明雲,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是時是指十方無量諸佛及諸大菩薩等集到忉利天宮的時候,如來要發起地藏法會了,放光招集有緣之人,宣說妙法。放種種的光明,每一種光都要遍滿虛空,像雲一樣而且是遍照無量世界。無幽不燭,高山不能阻,屋瓦不能障,比日月等光強過百千萬億倍,故曰“大光明”。雲者蔭覆滋潤的意思。佛陀放光滋潤一切衆生,解除熱毒煩惱,滋潤心田的善根生長,衆生的心地得到光明,明白孝敬父母雙親的道理。在地藏經中,如來一共叁次放光。這第一次爲什麼要含笑放光呢?表示佛陀化緣將盡,囑累有人。該度已度,未度者已種下得度因緣。再住世對衆生也沒有利益,不是佛不住世,而是衆生的善根因緣不夠,不成熟,那怎麼辦呢?所以佛陀找了一個發大願、發大菩提心的地藏王菩薩,來度化這些未得度的衆生,所以佛陀面容含笑放光。也就是:
(1)“大圓滿光明雲”:廣大而且普遍曰大,大圓滿就是指佛的叁個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是萬德齊備,福慧莊嚴,萬行周遍,種智圓成,具足一切世出世間的圓滿功德,像雲一樣到處覆蔭利潤衆生,普令衆生無畏而且安樂。
(2)“大慈悲光明雲”這是指佛的修行用功,一切行門都圓滿了,而所謂成佛就是爲救度一切衆生,爲救度九法界的十方無量未成佛的衆生,全部給予安樂,拔苦,所以稱爲大慈悲。
(3)“大智慧光明雲,大般若光明雲。”般若念ㄅㄛ是梵音直譯。古唐音叫般若,華言智慧,兩句實際是一個意思,就是指佛陀的權實二智,一個是真實的智慧,一個權巧的智慧,佛放大智慧大般若光…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