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一部經生起“信仰心”。爲了讓大家發起信仰心,所以先把“地藏經之重要性”跟各位談一談,這就是懸談的題目。
大藏經中經典很多,講到地藏菩薩的經也很多,但是專經只有叁種,專經就是專講地藏菩薩的經。(請看參考資料):
“地藏菩薩有專經叁種:一曰地藏十輪經,二曰地藏占察經,叁曰地藏本願經,現在所講的就是本願經,然而因爲經中文句易解,義理顯明,竟致引起一般人之輕視,實爲不當!”
雖然有叁種地藏菩薩的專經,而我們所講的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因爲經文翻譯的太淺顯,很容易了解,而裏邊所說的道理,都是因果報應,多談地獄名相,差不多識字的人一看就可以懂,也因爲義理很顯明,于是就引起一般人輕視忽略這部地藏經,這輕忽心一生起來,信仰心就生不起來了,如果您也認爲這一部經是很淺顯的經,沒有什麼高深的道理,用不著專心去精深研究,這實在不應當啊!這實在是大大的錯誤啊!
“故在未講之前,略言本經之重要性,藉以助發聽衆之信心,俾得本經之真實利益焉?”
所以在未講地藏經之前,簡略地講一講本經的重要性,幫助啓發你的信心。我們聽“佛經”不是聽世間的學問,聽一部經要在經上得真實利益,真實利益是什麼呢?就是“改過遷善”,地藏經上說要深信因果。惡事不要做,一定要做善事,這個樣子您就得到真實利益了。然而因果,善惡只是很淺顯的道理,淺顯的道理一忽略了,就發不起信心,所以一定要把信心給他引發起來,才能腳踏實地的改過遷善。
第一段之重要性:“猶如金冊顧命”
專製時代的皇帝要冊封太子,將國家大事交給他繼承,這個太子要受封過,封過的一個證明的東西就叫“金冊”。“顧命”就是老皇帝要別世的時候,把國家重要的大事付托給大臣他們,這叫做“顧命”,這個地藏經就等于那個老皇帝對太子,封的地藏王菩薩,把國家大事都委托給地藏王菩薩。等于“金冊顧命”那樣重要的大事,所以這地藏經的重要在此。
“經雲: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地藏菩薩摩诃薩頂,而作是言: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衆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
引地藏經證明說:“世尊伸開金黃色的手臂,像師父對弟子般或父親母親摩小孩子的頭一樣告訴地藏菩薩說:“你(指地藏菩薩)應當觀察我釋迦世尊累劫勤苦,爲的就是要度化南瞻部洲這些剛強難化的衆生,仍然不舍棄教化這些剛強難化而受大罪苦的衆生,已調伏者不說,那些還沒有調伏的衆生他造作惡業,造惡業就要受報,受報就墮叁惡趣,最惡的就墮地獄道受大苦,那個時候佛已經涅槃了,誰去救他們呢?就靠地藏王菩薩;“汝”指地藏菩薩,你應當憶念想到我世尊今天在忉利天宮,殷勤懇切的付囑給你。”
“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衆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這釋迦佛涅槃了,第二尊佛出世就是彌勒佛,在彌勒佛還沒有出世以前,這個教化衆生的責任叫誰負呢?叫地藏菩薩負,所以說你(指地藏菩薩)要負責任,在彌勒佛出世以前娑婆世界的這些衆生統統你要救度教化,使他們都得解脫,永遠離叁惡道之苦,乃至六道輪回衆生亦永離諸苫,將來遇彌勒佛授成佛之記。地藏經上這一段文非常重要,真是“金冊顧命”。所以說:
“如世間國王,爲國家之事,或冊封太子,以預國事,或顧命元老,以掇朝政。世尊爲度生之大事,豈無冊封顧命之舉乎?”
前面講過,就是指一個國家的事情,那個國王他要負責任,他一定要找一個繼承人,就是太子。要冊封太子,叫他參預國家的大事。或者到臨命終要別世的時候,要顧命那“元老大臣”,叫他們幫助太子來掇理朝政,“朝政”就是國家政治。一個國家的事情,尚且還這樣重要,世尊爲度衆生之大事,豈沒有冊封顧命之舉動嗎?
“若無此遺囑,則世尊涅槃之後,彌勒未來之前,一切衆生將無依止矣!而一般外道,竟有“釋迦退位,彌勒掌教”之妄言,皆因未見地藏經之過也。是地藏經者,實乃佛教之金冊顧命也,其重要可知矣!”
假若地藏經上沒有這麼一段付囑之文,那釋迦佛涅槃之後,彌勒佛未來之前,我們這些苦惱衆生就沒有依止了。所以地藏經裏面,這一段文太重要了。而這一般外道,就是指“一貫道”也叫鴨蛋教,他們說釋迦牟尼佛已經退了位了,現在是彌勒掌大盤,而不是叫掌教,這就是妄言;他們根本就不看地藏經。這是勸我們佛弟子,你看了地藏經了,應該相信,釋迦佛涅槃之後,有遺囑付給地藏王菩薩,在彌勒佛出世之前負起度生的責任。彌勒下生經上有說:還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佛才出世。所以如果有外道在妄言胡說,可以叫他看看這一段文。那麼這一部地藏經,就等于一個國家的老國王冊封太子的那個“金冊”也等于顧命元老大臣的那個“顧命”。所以這部地藏經在整個佛教的重要性,由此可想而知!
第二段之重要性:“現在正應合時機”!
有的人看過地藏經,說地藏經上盡講些因果報應,多說地獄名相,按現在是什麼時候了,現在是科學發達的時代,這部經已不合時代了,盡講迷信;如果你也這麼講,那麼你是在幫助那個邪知邪見的人來破壞佛教!你不是佛弟子!如果你是佛弟子,你應該宏揚地藏經,不應該幫那個邪知邪見的人說地藏經是宏揚迷信,那你自己豈不是變成邪知邪見的人了嗎?
“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
我們上藥店買藥,並沒有說什麼叫貴藥,什麼叫賤藥,對症的就是良藥,不是價錢貴就是好藥。譬如說你傷風感冒上藥店去買藥,價錢最貴的就是人參,你若患感冒,你吃人參,越吃感冒越重;那藥不對症嘛!你若買了感冒的藥,雖然價錢很便宜,但它能把你感冒治好,它就是良藥。對了症它就是良藥。那佛所說的法呢!“法無高下”,金剛經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就是佛法,那有什麼高的法低的法,“應機則是妙法”,不應你的機,再妙的法,你都聽不進,都不是妙法,應了機就是妙法!地藏經應了什麼人的機,正應合現在人的根機。你說現在是科學時代、太空時代、登月時代、是廿世紀、廿一世紀;這都是那幫邪知邪見人來破壞佛法的話。地藏經正迎合現在的時代。不信你看:
“觀明蓮池大師爲比丘“性安”撰地藏本願經跋,可以知之。”
“觀”就是看,“明”,就是明朝,在蓮池大師那個時候,有一個比丘叫“性安”,他把大藏經裏面那個地藏本願經找出來,重新刻板,刻好了之後,請蓮池大師作一篇序文。作在經文前面的叫“序文”,作在經文後面的叫“跋文”,你看看這段跋文,就知道地藏經正迎合現在時代的時機。
“文雲:地藏經譯于唐實叉難陀。而時本譯人爲法燈、法炬,不著世代,不載裏族,于藏無所考。”
跋文上說:地藏經是翻譯于唐朝,而翻譯的法師,是西域的實叉難陀所翻譯。然而當時流通的一種地藏經的本子,其翻譯的人爲法燈、法炬二人共同翻譯的,是什麼時代翻譯也沒有寫,法師是什麼地方的人也沒有寫。在大藏經裏面也沒有這個文字記載可供考據。譬如金剛經、心經等都有譯人,在藏經中只有實叉難陀翻譯本有譯人,而法燈、法炬的譯人則沒有記載在大藏經中。
“雖大同小異,理固無傷,而覆實傳信,必應有據。乃比丘性安者,承先志刻唐譯易之。”
兩種譯本的地藏經,裏面文字雖然只有小小不同,道理也沒有什麼大差別,按常理說也沒有什麼大傷,可是若要考核實證傳之于後人令生信心,則這個地藏經是釋迦佛在忉利天說的。應該有梵文本翻譯傳到中國來,在大藏經裏必定有記載根據的。就是這個叫性安比丘的,承受他師父的遺志,把唐朝翻譯的地藏經刻了版流通開,以取代當時流通的本子。
“或謂是經,諄諄乎衆生因果,地獄名相,無複玄論,不足新世耳目,奚用是訂正爲?”
或者有人說:這個地藏經裏面說來說去,盡是諄諄乎地說衆生的因果報應,說些地獄名相,沒有什麼玄奧的理論,也沒有什麼令世人耳目一新的地方,那何用再來訂正它呢?蓮池大師接著就講地藏經的重要性!
“噫!布帛菽粟,平時不如明珠,凶年則爲至寶。救末法之凶年,是經豈可少耶?”
“噫”感歎之詞:“噫”不以爲然之感歎詞也。“布帛”就是穿衣服的粗棉布料。“菽粟”就是最平常所吃的米谷,在太平盛世固然不如明珠、寶珠。可是到了饑馑的凶年,明珠便不能當飯吃,更不能當衣服穿。你只要有米,有粗棉布那反而成了至寶,就不會饑餓受寒。佛法有正法、像法及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釋迦佛涅槃之後,法運已經二千多年了,正法、像法時代都已經過去了。到了兩千多年以後的末法時代,這個末法,就是佛教遭了凶年,就像沒有布也沒有米,救這個末法時代的凶年,你跟他談最玄、最妙、最難懂的那個玄奧之佛法,最不容易研究,很不容易了解。而這個地藏經多談因果報應,多談地獄名相,正是救末法凶年的衆生,這地藏經可以少嗎?一定要地藏經才可以拯救末世之凶年!
“若夫“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探玄之士,試終身味之。地藏經多說因果報應,實的現時應機之妙法,有志救世救人者,豈可忽諸?!”
這地藏經,你以爲經文容易懂,而往往把它玄奧之理給忽略了。例如地藏菩薩叫做大願菩薩,他的願怎樣大呢?就是這十六個字:“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就是只要還有一個衆生在六道輪回受苦,地藏王菩薩就不證菩提果;六道衆生屬地獄裏的衆生最苦,他發願要把地獄衆生度空,假若地獄還沒有空,只要還有一個衆生在受苦,地藏菩薩他誓必不願成佛!”如果你是個探玄之士,喜歡研究玄奧道理的人,那麼你好好研究,你研究一生一世都研究不完這個道理。地藏經上多說因果…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