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報應,這正是迎合現在的時機的一個妙法,假使你有志願想要救世救人,怎可把地藏經忽略了呢?這個時代,誰要是多談因果報應,誰就挨罵!罵什麼呢?罵你迷信,誰也怕戴迷信的帽子,所以都不敢說因果報應,那麼佛教永遠不能宏揚興隆,而衆生永遠不能得度。佛教沒有人講因果,衆生就不了解因果報應的道理,于是這個社會越來越亂,打開報紙社會版你看看,殺、盜、淫、妄、層出不窮,殺父、殺母、搶劫詐騙;他怎麼敢造這些大罪業呢?就是因爲不知因果!他就不怕因果報應。還有我們中國的儒教家,他是講“體”講“仁”,那些做惡的人他說要打倒孔子的儒教,他說儒教是“吃人的禮教”,誰要是信孔子的教,誰要是講禮講仁,那你就是“幫凶”,因爲那禮教他是吃人的,他爲什麼要造這個惡口呢?因爲他做事不能合禮合仁,所以他先要打倒禮教。因爲他做事不講因果,所以他先要打倒因果。我們知道他不講禮不講仁要造惡;不但害別人;害自己;更害一切人;所以我們不能怕戴這迷信的帽子,尤其是出家人;我們更應多宣傳因果報應,才能救世救人;才是真正的度衆生。
第叁段之重要性“屬于密宗的要典,地藏經屬密部。”
這個大家要注意,有的人不懂說是講經都屬于顯教,念咒都屬于密宗。但地藏經就是屬于密宗的經典。顯宗跟密宗有什麼不同呢?
“顯宗都以理顯事,密宗都以事顯理。地藏經之少談玄理者,即在經中所指示之事相上,無不顯發妙理也!”
要把這句話牢牢記住,不是講經屬于顯教,念咒屬于密教,不是這個樣子。顯宗多以理來顯事;先講道理,把道理講明白了,再顯出事相。密宗宏揚密法,多以事顯理,先教你照這個事相去做絕不會錯誤。因爲這事相都是由真理顯發出來的,看到地藏經經文所談玄奧的道理很少,因爲他屬于密宗,密宗他注重事相,所說因果報應是事相,地獄名相是事相,這些事相如果與佛教所說的妙理若不相契合,那地藏經根本不會翻譯到中國來,就算翻譯到中國來,古大德也不會宏揚。因爲他所說的事相,統統都與佛所說的妙理相合,皆是藉事顯理的密典。
第四段之重要性:“是乃佛門孝經”。“地藏經科注之著者靈乘大師,其緣起曰:地藏本願經者,乃我佛所說之孝經也,原其說者,弭不知恩分之深謗、隆谕親于道之大本也。”
這部地藏經只有一部注解,就是靈乘大師所著的“地藏經科注”,後來弘一律師請他的一個同學著了一本“地藏經白話解”,但也是依著科注翻譯而成白話的。靈乘大師在他的科注緣起文上說這部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儒教也有一部孝經,就是爲人兒女的應當孝順父母。釋迦佛爲什麼要說地藏經,推原他所說的意思,就是要消除社會上的人,都誹謗我們出家弟子、佛弟子不知孝順父母,不知父母恩深,這是一個甚深的毀謗。地藏經正可以消弭這種誹謗。“隆”是興隆,要興隆谕親于大道之大本也,佛教行孝,要行大孝,要叫父母能夠學佛道,修學佛法,出叁界永離諸苦,究竟得樂,這樣才能真正報父母恩,真正行大孝。
“是以我彿,將熄應火,升忉利天,爲母談說,令見道迹。正以示出世之大孝,其在我釋氏欤!”
“將熄應火”,就是那個應化身,等于智慧火,這智慧火要熄滅了,就是應化身要入涅槃了,于是將熄應火,還沒有入涅槃之前,上升到忉利天爲母親說法,令母親能夠見到佛道之迹象。令修佛道,正顯示佛弟子出世間之大孝,實在是在我釋氏佛教門中啊!
“然必乘時放光、集分身地藏于天宮者,舉行孝之樣子也,以大士因地、爲婆羅門女、爲光目女皆因救母,始發僧那。與我佛之心,同聲合響,故說此地藏本願之經也。是地藏經者.實佛門之孝經也。其重要可知矣!”
釋迦佛爲母說法,爲什麼乘這個時候大放光明呢?把地藏菩薩所分身地藏菩薩都招集到天宮來幹什麼呢?“舉行孝之樣子”:地藏菩薩在因地中就是孝子。“僧那”是梵語,華譯叫“大願”,地藏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做過婆羅門女、做過光目女,皆因爲救度他母親,始發菩提大願;與佛陀上升忉利天爲母說法,報母親的恩,那個志願相同,等于同聲合響。所以說此地藏經者,實佛門之孝經也。
第五段之重要性:“諸祖皆共崇信”
曆代的祖師皆崇信地藏經。前面說過蓮池大師他崇信地藏經,還有明朝的蕅益大師,他說:
“智旭深憾夙生惡習,少年力诋叁寶,幸賴善根未損,得聞本願尊經,知出世大孝,乃轉邪見而生正信。”
“智旭”就是蕅益大師的法名。深深遺憾我前生前世有這個惡的習氣。這蕅益大師十幾歲就會作文章。他學的是儒教。年青時極力誹謗叁寶,所幸善根尚未喪失,能夠聽聞到地藏菩薩本願經,才知道出世間之大孝,才得以轉那邪知邪見,而于佛法生起正信之心。(後來蕅益大師出家而成爲一代的大祖師)。
“又民國弘一大師:“自惟剃染以來,至心歸依地藏菩薩,十又五載,受恩最深,久欲輯錄教述,流傳于世,贊揚聖德,而報深恩,今其時矣!””
弘一大師是民國的人,俗名叫李叔同,做過大專學校的教授,出了家叫弘一大師,持戒精嚴,專宏四分律,所以又稱弘一律師:他自己思惟,自從剃頭著染衣出家以來,至心的歸依地藏菩薩已經十五年了,受地藏菩薩的恩最深,早已想到要把地藏菩薩教化衆生的事迹輯錄出來,編成本子,流傳世間。以贊揚地藏菩薩的聖德,報地藏菩薩的深恩,現在正是時候了。(弘一大師作了一本“地藏經聖德大觀”這本書。)
“蕅益、弘一皆一代祖師,其崇信地藏經,不遺余力,我辇後學,知所取法矣!”
明朝的蕅益大師,民國的弘一大師都是一代大祖師,這兩位大祖師尊崇誠信地藏經不遺余力,我們後來的學人應該跟祖師學,應該相信地藏經啊!
現在打開經本看看地藏菩薩像。這個地藏菩薩像是我們中國供的地藏菩薩像,旁邊的兩個侍者,左邊的這個青年和尚是“道明和尚”,右邊的這個老長者叫“闵公”,看後邊有一段文說明:
“按神僧傳雲:佛滅度後一千五百年。地藏菩薩降迹新羅國主家,姓金,號喬覺。唐高宗永微四年。年二十四歲,祝發,攜白犬善聽,航海西來。至安徽青陽縣九華山。端坐九華山頭七十五載。”
佛滅度涅槃以後一千五百年,地藏菩薩他能分身無量數,就分個身到新羅國,降迹生國王家。“新羅國”是古國名,于朝鮮半島,爲叁國之一,另有“高麗”、“百濟國”,合起來就是現在的韓國,降生帝王家當太子,姓金名喬覺,于唐朝永徽四年年廿四歲,國王不做就出家了,帶了一只白犬叫“善聽”,怎麼叫“善聽”呢?因爲這金喬覺出了家,他要是打坐,這白犬就在旁守護不動,他要是拜佛、念經,它就坐在旁邊聽聞佛法。他攜白犬善聽航海到中國來,韓國在我們中國東邊所以叫西來,到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也就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一住七十五年。現在九華山上有一個“地藏寺”,那是後來造的。
“至開元十六年七月叁十夜,成道,計年九十九歲。時有閣老闵公,素懷善念,每齋百僧,必虛一位,請洞僧足數。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許之,衣遍覆九峰。逐盡喜舍。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後亦離塵網。反禮其子爲師。故今侍像,左道明,右闵公,職此故也。菩薩入定二十年,至正德二年七月叁十日顯靈起塔。至今成大道場。”
于唐朝開元十六年七月卅日夜成了道,年齡九十九歲,我們每年給地藏菩薩做聖誕就是七月卅日,其實也就是金喬覺的成道日。當時有一個長者,叫闵閣老,閣老是尊稱他的官,他做大官,大家不敢直稱名字,叫他闵閣老,所以名字也失傳了。當發善心齋僧供養一百位出家人,一定要留一個位子等洞僧,請他湊足一百個出家僧,這金喬覺看闵閣老是個正信老居士,敬重他,就跟他化緣,乞一塊袈裟大小的地,那闵公答應了,隨即把袈裟取下來往空中一撐,顯了神通一件袈裟就把九華山九個山頭全覆蓋住了,這闵公本就素懷善念,這一看洞僧有大神通,很歡喜:“好!”九華山全舍給你。九華山又叫九峰(或九子山),因爲有九個山頭,像蓮花的花瓣,所以叫九華山。山高叁十華裏,上山到十五華裏有肉身塔,肉身塔再過去有座闵院,是闵閣老住的花園,經過闵院再往上爬十五華裏到九華山頂是“地藏寺”,才能看到山勢雄偉壯麗大大的九峰圍繞著。闵公的兒子求出家,法號叫“道明”。闵公後來也出了家,反禮其子爲師。站在菩薩右邊。我們中國以左爲上的緣故。菩薩入定二十年,到唐肅宗至德二年七月叁十日顯靈起塔、建寺,終于成爲中國四大名山的大道場。所謂四大名山:一、浙江省普陀山:乃觀音菩薩的道場。二、安徽省九華山,乃地藏菩薩之道場。叁、山西省五臺山,乃文殊菩薩之道場。四、四川省峨嵋山,乃普賢菩薩之道場。
“地藏菩薩;在釋迎牟尼佛寂滅以後,彌勒佛未生以前,衆生賴以救護,自誓必度盡六道衆生,始願成佛。現身于人天地獄之中,其狀圓頂,手持寶珠及錫杖以救苦難。”
釋迦佛滅度以後,把我們這些受苦的衆生交給地藏王菩薩,因他發大誓願:“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要度六道衆生,所以示現人間或天上,或示現于地獄之中,他的像是比丘相,圓頂光頭,手持摩尼寶珠及錫杖,以救度苦難衆生。釋迦佛就是比丘相,他因爲要住持佛法。所以不能現菩薩相。菩薩相就是頭戴花冠,身配璎珞。我們所供奉的西方叁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是菩薩相。釋迦佛付囑地藏王菩薩:彌勒佛未出生以前,由他住持佛法,他要做個好榜樣,所以現比丘相。有的人說地藏王菩薩常在地獄裏度化衆生,閻羅王是地藏菩薩,這是錯誤的。既然是比丘相,那我們常看到的地藏王菩薩,爲什麼要戴著五方毗盧帽呢?因爲我們中國在唐朝時密宗大興,放焰口的佛事很普遍,放焰口就是密宗的佛事,焰口佛事正座中間就代表了毗盧遮那佛,所以戴著毗盧帽放…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